促进语文学习 提升语文素养

    刘鑫

    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很早就受到教育界的关注。下面结合最近几年在语文第二课堂方面的实践,谈谈对语文第二课堂活动的几点看法:

    一、语文第二课堂活动的基本特点

    1.目的性和多样性统一

    建构语文第二课堂的目的当然只有一个而且也应该只有一个,就是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提升学生语文的理解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就这一点而言,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所不同在于,因为第二课堂在课堂之外,是学生利用闲暇时间自发自愿自主自觉的语文学习,因此在实现这一目的的时候就应采取更加灵活、更加多样的方式。如时间上可自由选择,课余时间、双休日、寒暑假皆可;地点可任意选择,学校、家里、图书馆都行;形式上可不拘一格,交流、探讨、调查任选;内容上可多种多样,阅读、朗诵、写作随意。这样就实现了学习目的的一致性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之间的统一。

    2.知识性和趣味性并行

    受制于内容、进度、考试等诸多因素,长期以来,语文第一课堂给人的印象往往是“严整有余,灵活不足”,过于偏重知识性学科体系,而缺少趣味性。第二课堂在时间、空间、内容、形式上的灵活性和自由度恰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达到语文学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并行的目的。当然,老师在实际指导中,一定要发挥好严格把关和正确引导的作用,不然就可能出现“非语文”(如有些所谓的“影视作品欣赏”活动,基本就是看美国大片而和语文学习关系不大)或“低趣味”(如有些所谓的“武侠小说欣赏”活动,不一定真正利于学生提高文学鉴赏水平)的现象。

    3.功利性和审美性共赢

    语文学习究竟是为了应试还是为了生命成长的需求,在目前的考试机制下似乎是一个水火不容、非此即彼的单选题。第二课堂的出现为考试与审美,功利与心灵架构了桥梁,让我们认识到两者并非完全是相对立、冲突的关系,而是可以辩证统一,实现共赢的。如笔者曾在高三字形专题复习时开展过“火眼金睛——发现生活中的错别字”语文第二课堂活动,要求学生组建“纠错小分队”从报纸杂志、传单招牌、通知启事、手机短信、网络发帖等生活中常见的文字信息载体中发现并纠正错别字,在复习字形的同时引导学生以语文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受到学生的欢迎。

    二、语文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作用

    1.让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至生活

    语文第一课堂无疑是学习语文的主战场,但第一课堂毕竟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内一般只能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而语文学习的范围又特别宽广,大到社会人生,小到花鸟虫鱼,无一不能和语文发生“化学反应”。这就使得要真正全面地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的综合素养往往成为一个“美丽的神话”,在这种背景下引入“第二课堂”的概念并实践无疑是一条通往综合素养的“金光大道”。很多课堂里无法实现的构想、没有充分开展的论题都可以借助第二课堂实现或开展,这样第二课堂就起到连接课内知识和课外生活的桥梁的作用,使得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止于课内,而能够延伸到课外。

    2.让语文学习向广度、深度延伸

    在向课外延伸的过程中,第二课堂又能引领学生把思考、学习向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伸展,起到开阔视野、深化认识的作用。如在讲解诗歌单元时,可让学生就某一个诗人或某一类型的诗歌在课后展开专题研究,以专题报告的方式展示成果;在教授戏剧单元时,可让学生成立小小话剧社或演出小组,以课本剧的方式进行表演。笔者在执教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人教版)的戏剧时,借学生非常喜欢课本剧表演这种形式,联合学校的一位艺术老师,在当时的高二年级发起成立了“萍乡中学高二年级话剧社”,结果报名者踊跃,在学校艺术节上的演出也颇受好评。

    3.让语文学习朝个性、灵性发展

    如果说第一课堂主要是一个面向全体、注重全面系统的学习平台,那么第二课堂就主要是一个面向个体、面向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学习平台。这就使得学生能够从共性的束缚和成绩的压迫下解脱出来,朝每个人的个性和灵性的方向发展,从而发现并培养自己某一方面的兴趣、特长,甚至为将来的人生道路找准方向。如喜欢阅读、喜欢朗诵的同学可以成立读书会、朗诵社等互相交流;喜欢写作的同学可以组织写作兴趣小组、文学社等提高写作。笔者原来的一个学生就是因为参加了自己所在班级组织的班报《泠风报》编辑小组而在毕业之后走上了报刊编辑的岗位,现在广州日报社供职。

    4.让语文学习与生活融合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我们耳熟能详,但真正做到并不容易。这其中固然有主客观等多重因素桎梏,但没能开展好、利用好、实践好第二课堂是一个重要原因。其实第二课堂的广度、深度、自由度和灵活度都为语文学习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更加真实、更加真切也更加绚丽的舞台。有了第二课堂,我们就可以引领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出校门,去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世界,进而开阔眼界、开阔胸怀、开阔性灵,成为一个生活充实的人,情感丰富的人,真正让“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不是仅仅在虚远的理想殿堂飘扬,而是融入到真切的现实土壤,攥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手中。

    三、语文第二课堂活动的发展方向

    1.由形式主义向实干主义转变

    语文第二课堂因为“费力不易见效”,不像有些科目可以通过竞赛辅导获得高考加分或自主考试资格,也不直接和老师收入、教学业绩发生关系,因而受到一些地方、一些学校、一些老师的冷落,要么干脆不管,要么搞搞形式,并没有真抓实干。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是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不能只立足于分数成绩和高考升学率,要为开设了语文第二课堂的老师提供便利、创造条件、改善待遇,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其次,老师也不应该总满足于上好第一课堂的几节课,因为如果语文第二课堂真的开展好了,促进了学习,提高了成绩,最终受益的还是学生,还是语文教学。

    2.由粗放管理转向精细管理

    虽然称做语文第二课堂,名义上远不如第一课堂重要,但既然开设了,就必须认真规划、严格管理,不然就会流于形式,在这方面笔者是有深刻教训的。最早开始开设第二课堂的时候,笔者可以说是满腔热血、豪情万丈,把学生的情绪调动得高高的,把火烧得旺旺的,结果因为在管理上欠缺经验,没有及时跟进检查、评估和反馈,三分钟热度一过,一些原本士气高昂的小组渐渐丧失了活动的动力,一些原本大有可为的课题最后不了了之。实践证明,要让语文第二课堂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在管理上精耕细作,让学生的每一次活动落到实处,有布置有检查有评比,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实践的意义、活动的价值。

    3.由短期向长期行为转化

    语文是一门积累性、综合性特别强的课程,无论是第一课堂还是第二课堂,要在短期内取得明显的学习效果几乎都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我们开设语文第二课堂的领导和老师,包括参与的同学都能够静得下心、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不能图一时之利、逞一时之快,幻想“多快好省”地见到成效,要做好长期战斗的思想准备。一些地方、一些学校、一些老师或为应付上级检查,或因一时心血来潮,那种“一窝蜂”或“一阵风”式的第二课堂无疑是不足取的。要真正取得成效,就要真抓实干、精耕细作、长线运作,唯其如此,我们的语文学科才能真正扬眉吐气,我们的语文老师才能真正挺直脊梁。

    (作者单位:萍乡市萍乡中学)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