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学生安全稳定工作体系

吕素香
教育先行 ?预警在前 ?服务为基
在平安校园创建工作中,学生既是最大的受教育群体,也是最重要的参与群体和受益群体。北京工商大学党委和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将平安校园建设作为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将维护校园稳定、保护学生安全、服务学生成长、为学生发展成才保驾护航作为学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落实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一项最根本的任务。教育先行,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常态、多元、实用、生动的教育模式,不断提高学生安全素养和稳定意识;预警在前,通过构建完善的危机预警与应急管理体系,实现“三早”(苗头早发现、矛盾早化解、危机早处置);服务为基,通过系统性、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与服务工作,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从根本上防止矛盾和问题的产生,确保校园平安、稳定、和谐。
开展常态多元、实用生动的安全教育,引导学生真学、真信、真做,真有收获
1.新生入学第一课,安全教育进课堂
学校从2005年开设“安全教育”课程,每年都将“安全教育”作为新生第一课,集中时间上课,有学分、有大纲、有考试,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1学分12学时共包括5次授课和1次集中考试。其中,学校学院主管领导和辅导员结合日常学习生活的生动案例,为学生上第一次课。学校聘请治安、消防、交通、法制方面的干警和专家走进校园为学生上课,在新生头脑中筑起大学生活的第一道安全防线。研究生还将“实验室安全教育”作为研一工科学生进实验室前的先修课,为学生安全和实验室安全打下基础。
2.安全教育树品牌,生动活泼有成效
学校每年11月开展“安全教育宣传实践月”系列活动,其中包括师生消防演练、摄影书画比赛及展览、安全知识竞赛等,以此为契机,集中开展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一些班级将安全教育纳入班级建设工作中,组织学生们拍摄身边的安全隐患,制作安全宣传海报。学生们提交的作品新颖,视角独特,成为自我安全教育的有效方式。学校还评选“百佳文明宿舍”,将优秀宿舍文化建设的图片和事迹在生活区展览。这些活动提升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参与兴趣,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品牌。
3.实践教育重实效,安防救护能力强
学校每年在“11.9”前后组织新生开展大型消防演练活动。在硝烟弥漫、警笛鸣响中,学生亲身体验紧急状况下的有序安全疏散,学习使用灭火器,观摩高楼云梯救人,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学校红十字会定期邀请北京市红十字会专家举办学生安全自救培训,每年培训学生急救员300名,成为校园安全防范、处置突发事件的骨干力量。
4.安全教育常态化,途径多样效果好
学校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安全教育常态化。学校电子大屏上每天有安全教育和提示,学生公寓设置安全教育宣传栏。学生处、保卫处、后勤处和各学院经常联合开展安全卫生检查,并将检查成绩与学生评奖、评优挂钩。建立了覆盖全体学生的短信平台,不定期编制手机报,向学生通报学校重大活动、发送安全提醒。学校将近年来各类学生违纪事件加以整理,编印《慎思、明辨、笃行、警身—学生违纪案例集》发放到新生宿舍,开展遵纪守法的警示教育。随着近年来国内外各类热点问题和敏感事件频发,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因素不断增多,平安校园宣传教育的内容也不断拓展。学校适时开展民族团结教育、通过军训开展反恐防暴教育、强化首都大学生维稳意识教育。实践证明:这种常态多元、实用生动的安全教育模式对培养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与遵纪守法观念具有明显效果。
构建学生危机预警与应急管理体系,做到苗头早发现、矛盾早化解、危机早处置
1.重视舆情搜集研判,开展针对性教育引导
学校每学期初都组织大规模学生舆情调研,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关心学生所思所想,对于热点问题进行梳理和及时回应。关注学生利益诉求,定期安排职能部门与学生会、学生伙委会、学生宿委会等自治组织代表面对面交流,征集意见建议,研究解决问题。关注学生网络舆情,对校园BBS、官方微博、人人网等反映的突出问题及时调查反馈。利用学生社团组织了解舆情动态,学生“三自系统”自2005年成立以来,坚持搜集上报学生意见建议,迄今共发送《每周动态》453期。
每周学生工作例会,学校主管领导都会查问有无突出问题和排查隐患,遇有问题及时会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事后进行案例交流研讨,分享经验,吸取教训。每逢敏感时期,校院两级领导、学工部门、保卫和后勤部门、辅导员、班主任都要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开展正面教育引导,结合国际国内热点,通过形势与政策讲座、报告,为学生们解疑释惑,引导学生明辨是非、理性行为。
2.主动开展心理隐患排查,做到问题底数清、隐患发现早
在平安校园建设中,学校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定期排查一切可能的安全隐患。学生心理问题是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学校采取“1+7”的模式进行心理危机发现及预警。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开展全覆盖的心理测试,建立新生心理档案,从2003年以来,学校已经坚持开展了11年,普查率达99%。此外的7个学期,每学期初,辅导员通过学业总结、主题班会、深度辅导等方式,对全体学生进行摸底排查。把可能引发心理失调的问题分为学业困难、经济困难、家庭关系、情感交友、学籍异动、违纪处分、生理疾病、心理疾病等8大类32项问题,对学生进行逐一鉴别,并标注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深度辅导子系统》中,由此形成有关学生群体电子档案,有效保证了心理危机苗头的动态监测和捕捉。2013年开始,学校还发布了《学生心理健康白皮书》。
3.依法办事、分类处理,努力化解矛盾纠纷
一般情况下,涉及学生与学校的矛盾纠纷主要有四类:有的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生活保障方面不理解不满意;有的学生对学校处分有异议;有的学生因有意外伤害,家长希望学校负无限责任;存在心理或精神问题,家长与学校认识不同,不配合、难处理。
第一类矛盾通过沟通比较容易化解。针对第二类矛盾,学校坚持依法办学,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制度作标准公正处理,同时允许学生依规进行申诉。例如:2012年,3名因打架受到记过处分的学生提出申诉,学校通过召开申诉委员会会议,与家长诚恳沟通,使学生和家长同意接受学校的处分决定。学校也在学位委员会的毕业资格审查会议上,参考受处分学生的综合表现,作出了准予授予学位的决定,学生和家长非常满意。
针对第三类矛盾,学校遵循“及时发现、领导到场、全力救治、查清事实、分清责任;依法处理、人文关怀、及时总结,留下案例”的原则和“一事一策、一事一议”的经验进行处理。危机事件发生后,学校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力量对学生积极救助,在家长有困难时主动垫付学生医药费,帮助联系救治医院,派教师和学生骨干协助陪床照顾,为学生发放临时性困难补贴,解决燃眉之急。依法办事,以情感人,使家长和学生对学校不挑剔、不抱怨,化解矛盾,消除危机。
对于第四类矛盾,由于家长对学生心理问题或精神类疾病的认识与态度千差万别,每一个此类问题的解决背后,都有一个矛盾化解的艰苦过程。学校、学院、辅导员和学生骨干不仅对学生持续帮扶,还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征得家长理解支持,根据学生情况及时送医治疗,定期心理咨询,或建议学生走读、家长陪读、休学退学,或要求家长签署知情书以促进家长重视等。
4.健全应急管理制度,赢得先机,有效应急
安全责任重在落实,应急队伍建在基层。学校2011年修订颁布了《辅导员条例》《班主任条例》《班团干部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明确了辅导员班主任以及班团干部的职责与义务,明确提出在班级设立安全委员和心理委员,宿舍设宿舍长。针对两校区办学的实际,自2004年以来,学校坚持良乡校区夜间值班制,学生工作与保卫、后勤等系统同时参与,确保任何学生突发事件都有干部和辅导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置,最大限度保障学生安全,维护稳定。
为进一步提高危机预防、控制和处置能力,学生处参照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应急预案,结合学生工作实际,建立了《学生安全稳定应急预案》,根据事件性质明确提出三级响应,规定了具体工作流程和要求。心理中心建立了《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工作制度》,使辅导员在危机干预工作中有条不紊、有据可依,有效预防群体性事件,确保了校园安全稳定。
实施精细化管理与服务,从源头上消除隐患保证平安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平安校园生态环境
学校致力于建设和谐奋进、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将文化作为养育学生健康心灵的沃土,不仅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美化校园环境,还大力推进本科教学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按照“以学生为本”的要求,不断加强学风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艺术活动,评选在各方面表现卓越的优秀典型,鼓励学生多元健康发展。规范党团组织及班级建设,通过开展朋辈互助,配备高年级学长担任低年级班主任助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和发展。在与学生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工作中,注重规范性,坚持标准,严格程序。通过这些工作力求塑造公平、正义、和谐、奋进、温暖、阳光的校园氛围,培养学生诚信、自强的品质和感恩、奋斗意识,学生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强,校园不安定因素少。
2.开展全过程覆盖的心理素质教育,赋予学生心理健康正能量
学校自2009年开始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设为面向一年级全体学生的必修课,17学时,1学分。有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考核方式。利用学校素质拓展馆开设“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体验课”,增进课程实践性和吸引力。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不断创新,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通过开展心理游戏、情景表演、心理电影赏析、心理图书阅读推介、心理健康宣传作品设计展示等延续性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将心理健康知识和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常年不断,与班级建设、宿舍文化建设、学风建设、艺术节、运动会等相融合,以鲜活的方式培育学生积极的人格特质。
构建“班级—学院—学校”三级防护体系,每学期都对安全委员、心理委员和宿舍长开展心理工作专业化培训,提高他们识别、发现心理问题、提高协助学校应急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近年来,有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就是班级同学发现、上报,学校得以迅速干预,避免了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
3.体现公平正义,为困难学生群体解困救急,从源头上预防矛盾和问题产生
主动热情服务是维护安全稳定的基础。特殊群体是服务和帮扶重点,对于排查发现的困难学生,学校学院逐一会商研判,落实援助措施,千方百计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学校关怀暖人心,学业辅导有成效。
三年来,2,181名学业困难学生得到一对一帮扶,1,649名学业困难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有明显改善。全校考试违纪学生由2011学年—2012学年的41人降到2013学年—2014学年的21人。各职能部门针对学生困难为学生提供专业化服务。资助中心每年主动为因突发意外事件造成经济困难的学生发放临时性困难补贴,帮助家境困难的学生落实勤工助学岗位。据统计,仅2013年就发放临时性特困补助98人次,共计15.68万元。就业中心对学生集中反馈的就业问题开办“就业服务超市”,开展一对一就业咨询服务。心理中心开展个性化咨询面谈,运用专业技能与方法帮助有困扰的学生有效应对困境、调整情绪、解决问题,每年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20次左右,每学期约230人次学生接受专业心理咨询。这些服务措施,较好地解决了学生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从源头上消除了安全稳定隐患,确保了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也成为校园平安和谐稳定的最重要支撑。
学校既关注困难群体的帮扶,也尽可能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性需求。例如:针对两校区办学,学生在考研问题上遇到困难,学校近年来坚持组织本校优秀数学教师在校内开办考研辅导班,免费为其授课,很受学生欢迎。每年参加补习班的学生近400人,学校毕业生国内考研率近五年持续上升,从2010年的7.15%上升至2014年的10.77%。落实国家民族政策,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与服务。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落实生源地的资助政策,在学习上指派党员骨干进行一对一辅导。在评选各级各类奖学金时,对于少数民族学生中表现优异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评选。学校领导还与他们一起欢度民族节日,支持民族学生组建艺术社团展示才艺,教育引导民族学生对党和国家感恩,遵守校规校纪,自觉维护校园和首都的和谐稳定。
在创建平安校园,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坚持教育为先,可以让学生树立平安是福的牢固意识;坚持预警在前,可以显著化解矛盾,减少危机的发生;坚持服务为基,可以减轻困难学生的压力,产生和传播正能量,充分体现公平正义,构建高效学生安全稳定工作体系,唤起广大学生共同创建平安校园,共同享有校园平安,努力成长成才,奋发有为。
(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学生工作部)
[责任编辑:李艺英]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