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安校园”创建为抓手 健全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机制
张启鸿
摘 要:北京建筑大学党委深入推进首都高校“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按照《首都高校“平安校园”创建基本标准》要求,以“做到四个到位、做好六个坚持、推进四项特色工作”为核心,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创建工作,进一步健全了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工作机制,为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
关键词:高校;平安校园;文化创安;工作机制
近年来,北京建筑大学党委以“申博工程”“更名工程”“新校区建设工程”三大工程为主要抓手,深入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开放办校四大战略,通过突破工作瓶颈带动学校整体跨越发展,探索了一条“小学校”实现“大发展”的特色发展道路,这既得益于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校师生员工的拼搏奋斗,也得益于“平安校园”创建的安全保障。
2011年12月以来,学校党委按照市委教育工委有关“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的部署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本着“评建结合、以评促建”的原则,全面开展创建工作,构建了“做到四个到位、做好六个坚持、推进四项特色工作”的“464”创建工作格局,取得良好成效。守土有责,“稳定压倒一切”已成为学校广大师生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共识,上下联动、左右配合、管理有效、保障有力的安全稳定工作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学校2013年通过首都高校“平安校园”创建验收并获得“平安校园示范校”荣誉称号,连续5年获北京市公安局“集体嘉奖”,并于2011年荣立“集体三等功”。
始终做到“四个到位”,全校上下形成齐心推进“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的良好局面
1.思想认识到位,工作计划周密。学校党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维护首都发展稳定大局的战略高度,在思想认识上坚定了“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没有稳定这个前提条件,什么事情也干不成”的理念,把“平安校园”创建工作作为促进学校建设发展的“保障工程”,维护广大师生根本利益、保障师生员工学习生活的“民心工程”,切实抓实抓好。明确把“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纳入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并把其作为贯彻落实学校安全稳定“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来抓。
2.组织领导到位,工作准备充分。学校党委专门成立由书记、校长任组长的平安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多次召开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专题研究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确保平安校园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学校班子成员坚持带头深入二级单位督促检查、落实整改。各二级单位分别成立本单位创建工作小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统一部署,构建上下呼应、纵横联动的工作格局。
3.师生动员到位,创建氛围浓厚。学校党委通过召开平安校园创建工作会议,分专题、分层次组织二级学院领导、学工系统干部、后勤服务员工、学生骨干进行专题培训,向全校师生发放《“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宣传手册》《“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简报》,利用校园网、校报、微博等对创建情况进行跟踪报道,举办创建工作宣传日、宣传展、大学生思想动态调研等活动,营造“人人关注安全、全员参与安全”的浓厚氛围。
4.条件保障到位,安稳经费充足。学校不断加大创建工作经费投入力度,为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经费保障。三年来,共投入2,400万元用于技防设施建设。
始终做到“六个坚持”,“平安校园”六大体系建设成效明显
1.坚持强化组织领导,安全稳定工作组织体系健全
学校党委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统一管理、各部门分工负责的安全稳定工作体系,设有安全稳定工作领导小组以及8个专项小组,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全面统筹做好安全稳定各项工作。涉及安全稳定的突发事件和重大情况,党政一把手和主管领导及时研究、靠前指挥、迅速处置。学校实施校院两级安全稳定管理体制,明确各二级单位“一把手”是本单位安全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通过每年与各二级单位签订《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任务书》,严格执行《关于重大安全责任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和一票否决制的若干规定》,建立健全了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学校同时建成了一支由专职保卫干部、保安人员、后勤物业管理人员、专职辅导员和学生安全员组成的专兼结合的安全稳定工作队伍。
2.坚持强化思想引导,维护稳定工作体系日趋完善
学校党委通过在学校层面设立“校领导邮箱”和“校领导信箱”、实行“校领导接待日”、各二级单位设有信息员等制度,加强校园信息动态搜集网络建设,多层次、多渠道搜集师生员工意见建议。通过制定《关于建立安全稳定形势研判制度的意见》,成立安全稳定形势研判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商研判会,建立健全信息搜集研判机制。通过在新浪网和人民网开设官方微博,推动辅导员使用微博、微信、飞信、人人网等多种形式开展学生深度辅导工作,借助新媒体技术手段引导校园网络舆情。同时加强对课堂、论坛、讲座、研讨会、校园媒体和网络、学生社团活动、对外合作项目以及外籍师生的管理,强化意识形态领域主阵地建设,建立了完善的维护稳定工作体系。
3.坚持强化源头防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体系不断完善
学校党委制定实施《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对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重大项目和决策实行风险评估,并坚持每半年集中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和重大节庆日、重大政治活动和重要敏感日期间开展专项排查,及时建立工作台账,时时动态更新,逐一落实责任人、稳控措施和解决时限,从源头上预防和排除矛盾隐患。学校还专门成立了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全面负责校园管理综合治理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对校园内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潜在隐患进行先期评估和集中整治。
4.坚持强化科技创安,校园综合防控体系建设不断推进
学校党委大力推进科技创安工程,投入2,400余万元开展了多期技防工程建设,建成了集防火安全报警、内部安全报警、校园安全监控、无线指挥等功能,覆盖全校范围、两校区联网联动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以及集综合值班、师生求助、消防报警、视频监控、远程会议和应急指挥“六位一体”的“平安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实施全天24小时双岗值班,实现了对各监控点的分区域、阶梯式巡检,以及对学校大门、主要道路、图书馆、学生食堂、公寓等重点部位的重点监控。
学校充分发挥地理信息专业的优势,建立了校园安全管理资源GIS管理平台,利用电子地图对校园安全管理内容及设备进行统一的可视化管理,实现了对校园空间中各安全事物状态的直观显示,对视频监控、防盗报警、安全门禁、消防中控等前端设备的可视化控制,实现了学校网格化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目标,达到了全面覆盖无遗漏。
5.坚持强化育人根本,安全教育管理服务体系良性发展
学校党委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学管理体系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通过落实安全教育学分制,借助新生入学教育、第二课堂等途径,把安全教育与专业教育、实践实习、心理健康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技能实践教育活动和实操演练活动,将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逃生演练、急救等各类实训演练纳入教育之中,确保了安全教育的全覆盖。
学校党委密切关注在学习、生活、心理等各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建设了五个学生综合服务中心: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心理素质教育中心、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学生学业指导中心、艺术教育中心。构建并完善了“四三二一”的“全方位”服务平台,即就业服务涵盖“四个年级”,建立以体验为核心的“全程化”职业指导体系;心理健康服务构建学校—学院—班级“三级网络”,形成“全面教育、部分关注、个别干预”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心理健康课一年级学生全覆盖;资助服务注重物质支撑和精神引导“两个层面”;学业服务贯穿“提升学生学习内源性动力”一条主线。
6.坚持强化积极预防,应急处置体系科学规范
学校设有安全稳定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应急处置的决策领导机构,不断提高应对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建立了安全稳定应急处置工作总体预案,以及社会安全类、事故灾难类、公共卫生类、自然灾害类、网络与信息安全类、考试安全类六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分项预案。各二级单位也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每年两会、敏感期和学校的大型活动也均制定了安全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措施。
学校坚持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全校性消防逃生疏散演练。根据每年的不同热点事件,经常开展应急处置桌面推演,对各职能部门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职责分工、协同配合、处置流程等进行反复演练。学校2012年~ 2014年连续3年承办的单次参会人数超过6万人次的全国高校招生咨询会,以及2013年承办的60多所首都高校3,000多名师生参加的首都高校第51届田径运动会,由于事前演练到位、预案健全,均实现了“零事故”的目标。
以“四项特色工作”促进校园和谐,“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特色鲜明
1.坚持“文化创安”,营造安全文化促和谐
学校不断完善以“大学生安全防范知识与技能”必修课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教育,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思想教育,以消防演练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育,以新校区施工建设管理为主的体验教育,以与公安、消防、交警等各部门共同携手开展法制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协同教育,构筑了以安全教育课为核心的完整安全教育体系。通过“访、谈、办”等形式,深入师生、贴近师生,把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引向深入,构筑了以预防为先的安全文化宣传体系。注重发挥专职保卫干部、保安员、后勤管理人员、学生工作队伍和学生安全员的主体作用,建成一支着眼于群防群治、协同互助的安全文化实践队伍。
2.坚持“科技创安”,依靠科技优势促和谐
学校通过构筑以科技为支撑的安全防范体系和运行机制,实现了两校区安全管理的联防联动。通过科技手段构建了视频联防联动系统、远程指挥系统和110互动系统,实现了两校区的图像互调、资源共享、实时指挥、统一管理,使科技创安工作从注重硬件建设,向发挥安全防范效能上转变。依托地理信息专业优势,建立了校园安全网格化管理平台。通过编制校园安全空间地理信息电子地图,对视频监控、防盗报警、安全门禁、消防中控等前端设备进行统一的可视化控制,实现了校园安全管理内容及设备的统一可视化管理。
3.实施员工帮助计划(EAP),以关心教职工健康促和谐
学校党委把关心教职工身心健康发展作为构建平安和谐校园的重要任务来抓,从关心教职工身心健康的高度引入员工帮助计划(EAP)理念,将员工帮助计划项目纳入学校未来5年~ 10年人才强校计划,以主动关心教职工身心健康来促进校园和谐稳定。在实践基础上,创造性地构建了本土化高校员工帮助计划的一个系统、三个平台,即心理健康支持系统、职业能力提升平台、文化体育休闲平台和民主管理平台,以多样化的支持方式,主动开展教育性、发展性、预防性活动,为教职工发展提供人性化、专业化、主动化的全方位服务,给教职工提供了一个舒缓心理压力、放松心情的平台,起到滋润心灵的“润滑剂”和“减压阀”的作用。
4.坚持学生为本,以推进学生优质就业促和谐
学校党委坚持以学生为根本,从“提升就业质量、关注学生和谐发展”的角度扎实做好就业工作,构建了以体验为核心的“全程化”职业指导体系,努力提升就业质量。通过帮助学生打通学业、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道路,进而解决心理调节不适、专业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通过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来促进校园和谐稳定。一是在一年级开展 “学长追踪—寒假社会认知实践”等主题活动,将“专业认知”与“学业规划”相结合,增强了学生的专业意识;二是在二年级开设多门职业指导课程,开展“入市之旅”“成长在线”等主题实践活动,将“社会实践”与“课程指导”相结合,增强了学生的自我规划能力;三是在三年级推行“大学生就业见习制度”,借助学校70余家就业见习基地,开展“走访用人单位”“专业见习”等主题活动,将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四是在四年级采取分类指导、个别辅导和网上测评等方式,利用“就业讲座”超市和职前网络课堂,开展“就业指导”主题活动,把毕业生自我定位与择业就业相结合,实现了学生就业的一对一个性化指导。
参考文献:
[1] 吕国辉,姜贺.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校安全问题探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
[2] 朱程.深化高校“平安校园”建设工作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17).
[3] 李家兴.促平安校园建设,办人民满意大学[J].北京教育(高教), 2013(5).
(作者系北京建筑大学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于 洋]
摘 要:北京建筑大学党委深入推进首都高校“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按照《首都高校“平安校园”创建基本标准》要求,以“做到四个到位、做好六个坚持、推进四项特色工作”为核心,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创建工作,进一步健全了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工作机制,为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
关键词:高校;平安校园;文化创安;工作机制
近年来,北京建筑大学党委以“申博工程”“更名工程”“新校区建设工程”三大工程为主要抓手,深入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开放办校四大战略,通过突破工作瓶颈带动学校整体跨越发展,探索了一条“小学校”实现“大发展”的特色发展道路,这既得益于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校师生员工的拼搏奋斗,也得益于“平安校园”创建的安全保障。
2011年12月以来,学校党委按照市委教育工委有关“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的部署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本着“评建结合、以评促建”的原则,全面开展创建工作,构建了“做到四个到位、做好六个坚持、推进四项特色工作”的“464”创建工作格局,取得良好成效。守土有责,“稳定压倒一切”已成为学校广大师生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共识,上下联动、左右配合、管理有效、保障有力的安全稳定工作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学校2013年通过首都高校“平安校园”创建验收并获得“平安校园示范校”荣誉称号,连续5年获北京市公安局“集体嘉奖”,并于2011年荣立“集体三等功”。
始终做到“四个到位”,全校上下形成齐心推进“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的良好局面
1.思想认识到位,工作计划周密。学校党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维护首都发展稳定大局的战略高度,在思想认识上坚定了“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没有稳定这个前提条件,什么事情也干不成”的理念,把“平安校园”创建工作作为促进学校建设发展的“保障工程”,维护广大师生根本利益、保障师生员工学习生活的“民心工程”,切实抓实抓好。明确把“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纳入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并把其作为贯彻落实学校安全稳定“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来抓。
2.组织领导到位,工作准备充分。学校党委专门成立由书记、校长任组长的平安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多次召开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专题研究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确保平安校园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学校班子成员坚持带头深入二级单位督促检查、落实整改。各二级单位分别成立本单位创建工作小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统一部署,构建上下呼应、纵横联动的工作格局。
3.师生动员到位,创建氛围浓厚。学校党委通过召开平安校园创建工作会议,分专题、分层次组织二级学院领导、学工系统干部、后勤服务员工、学生骨干进行专题培训,向全校师生发放《“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宣传手册》《“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简报》,利用校园网、校报、微博等对创建情况进行跟踪报道,举办创建工作宣传日、宣传展、大学生思想动态调研等活动,营造“人人关注安全、全员参与安全”的浓厚氛围。
4.条件保障到位,安稳经费充足。学校不断加大创建工作经费投入力度,为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经费保障。三年来,共投入2,400万元用于技防设施建设。
始终做到“六个坚持”,“平安校园”六大体系建设成效明显
1.坚持强化组织领导,安全稳定工作组织体系健全
学校党委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统一管理、各部门分工负责的安全稳定工作体系,设有安全稳定工作领导小组以及8个专项小组,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全面统筹做好安全稳定各项工作。涉及安全稳定的突发事件和重大情况,党政一把手和主管领导及时研究、靠前指挥、迅速处置。学校实施校院两级安全稳定管理体制,明确各二级单位“一把手”是本单位安全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通过每年与各二级单位签订《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任务书》,严格执行《关于重大安全责任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和一票否决制的若干规定》,建立健全了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学校同时建成了一支由专职保卫干部、保安人员、后勤物业管理人员、专职辅导员和学生安全员组成的专兼结合的安全稳定工作队伍。
2.坚持强化思想引导,维护稳定工作体系日趋完善
学校党委通过在学校层面设立“校领导邮箱”和“校领导信箱”、实行“校领导接待日”、各二级单位设有信息员等制度,加强校园信息动态搜集网络建设,多层次、多渠道搜集师生员工意见建议。通过制定《关于建立安全稳定形势研判制度的意见》,成立安全稳定形势研判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商研判会,建立健全信息搜集研判机制。通过在新浪网和人民网开设官方微博,推动辅导员使用微博、微信、飞信、人人网等多种形式开展学生深度辅导工作,借助新媒体技术手段引导校园网络舆情。同时加强对课堂、论坛、讲座、研讨会、校园媒体和网络、学生社团活动、对外合作项目以及外籍师生的管理,强化意识形态领域主阵地建设,建立了完善的维护稳定工作体系。
3.坚持强化源头防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体系不断完善
学校党委制定实施《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对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重大项目和决策实行风险评估,并坚持每半年集中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和重大节庆日、重大政治活动和重要敏感日期间开展专项排查,及时建立工作台账,时时动态更新,逐一落实责任人、稳控措施和解决时限,从源头上预防和排除矛盾隐患。学校还专门成立了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全面负责校园管理综合治理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对校园内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潜在隐患进行先期评估和集中整治。
4.坚持强化科技创安,校园综合防控体系建设不断推进
学校党委大力推进科技创安工程,投入2,400余万元开展了多期技防工程建设,建成了集防火安全报警、内部安全报警、校园安全监控、无线指挥等功能,覆盖全校范围、两校区联网联动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以及集综合值班、师生求助、消防报警、视频监控、远程会议和应急指挥“六位一体”的“平安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实施全天24小时双岗值班,实现了对各监控点的分区域、阶梯式巡检,以及对学校大门、主要道路、图书馆、学生食堂、公寓等重点部位的重点监控。
学校充分发挥地理信息专业的优势,建立了校园安全管理资源GIS管理平台,利用电子地图对校园安全管理内容及设备进行统一的可视化管理,实现了对校园空间中各安全事物状态的直观显示,对视频监控、防盗报警、安全门禁、消防中控等前端设备的可视化控制,实现了学校网格化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目标,达到了全面覆盖无遗漏。
5.坚持强化育人根本,安全教育管理服务体系良性发展
学校党委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学管理体系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通过落实安全教育学分制,借助新生入学教育、第二课堂等途径,把安全教育与专业教育、实践实习、心理健康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技能实践教育活动和实操演练活动,将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逃生演练、急救等各类实训演练纳入教育之中,确保了安全教育的全覆盖。
学校党委密切关注在学习、生活、心理等各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建设了五个学生综合服务中心: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心理素质教育中心、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学生学业指导中心、艺术教育中心。构建并完善了“四三二一”的“全方位”服务平台,即就业服务涵盖“四个年级”,建立以体验为核心的“全程化”职业指导体系;心理健康服务构建学校—学院—班级“三级网络”,形成“全面教育、部分关注、个别干预”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心理健康课一年级学生全覆盖;资助服务注重物质支撑和精神引导“两个层面”;学业服务贯穿“提升学生学习内源性动力”一条主线。
6.坚持强化积极预防,应急处置体系科学规范
学校设有安全稳定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应急处置的决策领导机构,不断提高应对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建立了安全稳定应急处置工作总体预案,以及社会安全类、事故灾难类、公共卫生类、自然灾害类、网络与信息安全类、考试安全类六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分项预案。各二级单位也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每年两会、敏感期和学校的大型活动也均制定了安全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措施。
学校坚持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全校性消防逃生疏散演练。根据每年的不同热点事件,经常开展应急处置桌面推演,对各职能部门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职责分工、协同配合、处置流程等进行反复演练。学校2012年~ 2014年连续3年承办的单次参会人数超过6万人次的全国高校招生咨询会,以及2013年承办的60多所首都高校3,000多名师生参加的首都高校第51届田径运动会,由于事前演练到位、预案健全,均实现了“零事故”的目标。
以“四项特色工作”促进校园和谐,“平安校园”创建工作特色鲜明
1.坚持“文化创安”,营造安全文化促和谐
学校不断完善以“大学生安全防范知识与技能”必修课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教育,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思想教育,以消防演练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育,以新校区施工建设管理为主的体验教育,以与公安、消防、交警等各部门共同携手开展法制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协同教育,构筑了以安全教育课为核心的完整安全教育体系。通过“访、谈、办”等形式,深入师生、贴近师生,把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引向深入,构筑了以预防为先的安全文化宣传体系。注重发挥专职保卫干部、保安员、后勤管理人员、学生工作队伍和学生安全员的主体作用,建成一支着眼于群防群治、协同互助的安全文化实践队伍。
2.坚持“科技创安”,依靠科技优势促和谐
学校通过构筑以科技为支撑的安全防范体系和运行机制,实现了两校区安全管理的联防联动。通过科技手段构建了视频联防联动系统、远程指挥系统和110互动系统,实现了两校区的图像互调、资源共享、实时指挥、统一管理,使科技创安工作从注重硬件建设,向发挥安全防范效能上转变。依托地理信息专业优势,建立了校园安全网格化管理平台。通过编制校园安全空间地理信息电子地图,对视频监控、防盗报警、安全门禁、消防中控等前端设备进行统一的可视化控制,实现了校园安全管理内容及设备的统一可视化管理。
3.实施员工帮助计划(EAP),以关心教职工健康促和谐
学校党委把关心教职工身心健康发展作为构建平安和谐校园的重要任务来抓,从关心教职工身心健康的高度引入员工帮助计划(EAP)理念,将员工帮助计划项目纳入学校未来5年~ 10年人才强校计划,以主动关心教职工身心健康来促进校园和谐稳定。在实践基础上,创造性地构建了本土化高校员工帮助计划的一个系统、三个平台,即心理健康支持系统、职业能力提升平台、文化体育休闲平台和民主管理平台,以多样化的支持方式,主动开展教育性、发展性、预防性活动,为教职工发展提供人性化、专业化、主动化的全方位服务,给教职工提供了一个舒缓心理压力、放松心情的平台,起到滋润心灵的“润滑剂”和“减压阀”的作用。
4.坚持学生为本,以推进学生优质就业促和谐
学校党委坚持以学生为根本,从“提升就业质量、关注学生和谐发展”的角度扎实做好就业工作,构建了以体验为核心的“全程化”职业指导体系,努力提升就业质量。通过帮助学生打通学业、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道路,进而解决心理调节不适、专业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通过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来促进校园和谐稳定。一是在一年级开展 “学长追踪—寒假社会认知实践”等主题活动,将“专业认知”与“学业规划”相结合,增强了学生的专业意识;二是在二年级开设多门职业指导课程,开展“入市之旅”“成长在线”等主题实践活动,将“社会实践”与“课程指导”相结合,增强了学生的自我规划能力;三是在三年级推行“大学生就业见习制度”,借助学校70余家就业见习基地,开展“走访用人单位”“专业见习”等主题活动,将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四是在四年级采取分类指导、个别辅导和网上测评等方式,利用“就业讲座”超市和职前网络课堂,开展“就业指导”主题活动,把毕业生自我定位与择业就业相结合,实现了学生就业的一对一个性化指导。
参考文献:
[1] 吕国辉,姜贺.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校安全问题探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
[2] 朱程.深化高校“平安校园”建设工作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17).
[3] 李家兴.促平安校园建设,办人民满意大学[J].北京教育(高教), 2013(5).
(作者系北京建筑大学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于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