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探究
陈龙福 孙君
摘 要:新时代高职院校在国家加强劳动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发挥高职教育特色开展劳动教育,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需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需深入研究其价值和意义;立足教育基础,充分利用实践实训、校企合作、技能竞赛、课程思政等平台;盯紧教育目标,培育学生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创新教育形式,党团组织重视推行、实训条件保障施行、社团载体创新运行,唯此,方能打造具有高职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不断探索和研究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路径。
关键词:劳动教育;高职院校;职业素养
2020年3月20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味着劳动教育重回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形成“五育并举”的格局。高职教育作为我国一种重要的教育形态,离不开“五育”教育。此次《意见》的出台,丰富了劳动教育的内涵,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意见》明确指出要将劳动教育纳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要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注重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高职院校的教育特性要求其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应注重与实践实训、校企合作、职业技能竞赛等工作相结合,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目标鲜明的教育模式。
1 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价值
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有助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培育人才;有助于发挥高职院校专业特色,推广劳动教育;有利于施行劳动教育的实践价值。
1.1 政治价值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国家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持和体现。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有助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他指出,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2018年他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中,足见国家的重视,体现了它的政治价值。
1.2 育人价值
《意见》提到,当前社会存在着学生不愿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马克思曾说: “未来教育对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与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劳动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高职院校在开展劳动育人工作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要坚持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世界、劳动不分贵贱;要推崇劳模、歌颂普通劳动者;要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习近平总书记说: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完美诠释。
1.3 社会价值
高职院校肩负着推广和发展劳动教育的社会责任,要根据《意见》要求,调整和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体现劳动的伟大。劳动教育的社会属性体现在,必须推动建立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齐抓共管、协同实施的机制。劳动教育除了学校主导强化劳动观念、技能、品质的培肓外,还应注重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养成从小爱劳动的习惯;充分利用社会各类资源,提供劳动保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1.4 实践价值
高职院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须按照《意见》要求,突出重点,组织学生以体力劳动为主,实实在在地劳动,在劳动中出力流汗,坚持日常生活自理,定期参加社会义务劳动,以此锻炼能力,磨炼意志,强化责任担当,切实感受体会,认识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实践价值。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实践价值主要体现在通过实践实训、校企合作、职业技能竞赛等创造校园劳动文化,激发学生劳动热情,引导他们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立志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劳动教育对职业素养培育的积极因素
职业素养的培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劳动教育的开展对于职业素养的培育有着积极作用,高职院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应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在劳动中增强技能,锤炼意志,弘扬工匠精神。
2.1 学会劳动,职业素养培育之基
凯兴斯泰纳提出“公民教育”是国民学校的教育目的,职业训练是“公民教育”的手段,“劳动学校”是实现“公民教育”和职业训练的场所。高职院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要注重劳动知识的学习与劳动技能的训练,教会学生劳动的方法和本领、强化学生劳动价值观、劳动情感态度、劳动成就意识等方面劳动素养的培养。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强度的劳动技能训练。高职学生要以提高技能,增强本领作为职业素养提升的基础,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认识到劳动技能训练对提升职业素养的积极意义。
2.2 热爱劳动,职业素养培育之要
通过对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项目抽样调查研究,发现校企合作项目中的学生离职跳槽频繁、工作怕苦怕累、抗压抗挫折能力差、不重视业务能力提升等问题频频出现,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处于被动和尴尬的境地。恩格斯说:“如果说自愿的生产活动是我们所知道的最高的享受,那么强制劳动就是一种最残酷最带侮辱性的折磨。”作为高职学生,只有把安身立命的职业做精做强,不畏困难和压力,鉆研增进,追求卓越,不断找寻工作的乐趣,才能拓宽事业发展道路,实现人生价值。只有把这种热爱劳动的态度坚持下去,才会带来享受劳动成果的畅快。这种职业精神是最受企业欢迎的,是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核心内容。
2.3 尊重劳动,职业素养培育之魂
眼高手低是当下许多就业失利学生的通病,缺乏脚踏实地精神,不能实事求是地看待自身价值,是横亘在诸多高职学生职业成功道路上的一块大石。受制于对传文化价值的误解,不在少数的高职学生误读“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错误地认为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是低等的,导致他们不愿下车间,不愿从事艰苦的工作岗位。这种劳动意识不强,好高骛远,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坚强意志的工作表现和态度是职业素养提升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尊重劳动,不仅要尊重自己从事的工作,更要尊重别人的劳动和劳动果实,劳动不分贵贱,分工不同而已。只有充分地尊重劳动,尊重劳动成果,才能享受劳动的快乐,找到人生的真谛,领悟职业素养之魂。
3 劳动教育背景下职业素养培育的路径探索
高职院校推动劳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职业素养,需要立足教育基础,盯紧教育目标,创新教育形式,形成高职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
3.1 劳动教育实践基础
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要结合专业特色,采取符合教肓规律的措施和方法,积极利用专业实践、实训基础课程,借助校企合作平台、职业技能竞赛平台推行劳动教育。
(1)与实践、实训工作相结合。高职院校与中小学不同,劳动教育的施行不拘泥于简单普通的体力劳动,更多的则是体现在专业学科课程的实践与实训中。高职学生专业学习偏侧重于实践与实训课程,离不开劳动训练,劳动训练与技能水平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高技能离不开高强度的劳动,更离不开高水平的劳动。这就要求学生愿劳动,会劳动。
(2)与校企合作工作相结合。高职院校现已成熟的“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等校企合作项目为推行劳动教育提供了有利的平台。高职院校在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时,常遇到企业抱怨实习生或毕业生业务能力不强,上进心不足,沟通协调能力不够等问题。高职院校需重视学生劳动素质不高,就业竞争力不强的现实问题,注重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加强劳动教育,与企业协调一致,共同培育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3)与职业技能竞赛相结合。高职学生在校期间的劳动成果,除了学业成绩外,更多则要体现在其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取得的成绩上。目前,在国家的引导下,各高职院校极其重视职业技能竞赛工作。此大背景为推行劳动教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职业技能竞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选手,往往都是具有较高劳动素质的,这种发光点就是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应该倡导的劳动精神和劳模精神。
(4)与课程思政相结合。课程思政当下是高校新秀,是高校教师的宠儿,高光下,成果斐然。从劳动教育的政治价值属性可以看出,劳动教育也属思政范畴。劳动教育若能搭上课程思政的快车,也必然推行更广,效果更佳,落地更实。
3.2 劳动教肓培育目标
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则相应地更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并以此作为劳动教育培育目标。
(1)劳动精神目标。高职学生的劳动精神是学生在课堂、赛场、职场中表现出来的愿劳动、爱劳动、会劳动的状态。劳动精神是学生做事,成事的先决条件,是企业用工选人的基础标准,是学校培育人才的基本目标。高职学生劳动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实践实训、校企合作、职业技能竞赛等工作的提升,学生也会受益于无形之中。劳动精神是职业素养的基本形态,基础目标。
(2)劳模精神目标。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劳模是学习和工作中的榜样和楷模。劳模精神是高职学生应该学习的劳模对待工作所持有的那种一丝不苟,善于钻研,甘于奉献的态度和状态。劳模精神是职业素养的山腰形态,中级目标。
(3)工匠精神目标。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是在学习、工作中表现出的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忘我劳动的状态。工匠精神是一种高层次的职业素养。劳动教育培育的学生要有以工匠精神为旗帜的追求。工匠精神是职业素养的高级形态,也是劳动教育培育人才的高级目标。
3.3 劳动教肓创新形式
推行劳动教育为高职教育产出带来诸多积极的影响。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要结合高职教育的特性,创新形式和载体,争取良效佳绩。
(1)党团化推行。劳动教育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国务院专门发文,教育部指导实施,足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劳动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持和体现。高职院校要落实好这项政治任务,需校内党和团两级组织共同推行。可将其纳入学团常规工作,与德育、智育、美育、体育融合,一体考核评价。基层党组织也可将其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落实,纳入到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和考核体系之中。
(2)实训式施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实施更多地还是体现在实训课程中。实训场地是学生劳动的主阵地,实训效果就是学生劳动技能水平的体现。鉴于此,高职院校可将劳动教育纳入到实训教学计划和方案中,两者必能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3)社团化运作。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开展,也可借助社团的力量来运作。社团是大学生最喜爱的校内民间团体,具有参与度高、形式灵活、创新性强、传播范围广的特点。鼓励大学生创设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社团,社团化运作劳动教育有助于对其形式载体的研究开发,提高青少年对劳动教育的接受度,更广更深更有效地推行,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 人民日报,2020-03-27(001).
[2]陈宝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大力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N]. 人民日报,2020-03-30(012).
[3]杨秋月.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逻辑:应然、异化及回归[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0,19(01):8-14.
[4]趙海燕,杨柏松.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08-17(005).
[5]林夕宝,余景波,宋燕.高职院校发挥劳动教育育人效能研究[J].山东工会论坛,2020,26(04):2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