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名牌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成效
陈玉骥 卢锦钟 蒋忠海
[摘 要]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工科专业。采取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壮大师资队伍力量,大力引进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优化学术队伍结构。利用院校计划改善实验硬件的机会以及土木工程专业申硕的契机,补充完善土木建筑实验室设备,提升实验室面貌。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大力开展教学研究,探索“3+1”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土木工程;名牌专业;实践;成效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6-0104-02
土木工程专业是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一个工科专业,其前身是于1987年开始招生的公路与桥梁专业,是广东省第一个具有专科以上层次的路桥类专业。2009年该专业被评为我校名牌专业。为此,我们制订了名牌专业建设的目标,即采取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壮大师资队伍力量,大力引进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优化学术队伍结构。利用学校计划改善实验硬件的机会以及土木工程专业申硕的契机,补充完善土木建筑实验室设备,提升实验室面貌。我们根据佛山市对我校“以工为主”的办学要求和学校的发展规划、办学定位以及科学发展观,制定土木工程专业发展规划;根据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成果和佛山市地方经济建设要求,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计划,使之适应素质教育与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
一、主要建设措施
(一)以学科梯队建设为核心,优化土木工程专业师资队伍结构
我校加强与华南理工大学、中南大学等985高校的联系,向其博士生宣传佛山科技学院土木工程学科和土木工程专业,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到我校求职。同时,寻求学校对土木工程专业的高层次人才引进给予大力支持,为土木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实力不断加强提供保障。
(二)加强教学硬件和软件建设力度,提升办学质量
不断加强实验室建设力度。根据实验室示范中心标准高质量地制定实验室建设规划,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奠定实验基础。在桥梁工程、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等课程中,精选1~2门课程按照省级重点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标准给予重点建设。每学期定期组织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开展教研活动,交流教学经验,并以专业建设为主题进行研讨,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三)注重科研水平建设,强化学术实力
依托硕士点建设,通过凝练学术方向,组建学术团队,开展科研攻关,壮大学术实力。通过经费资助,鼓励对某一专题有一系列研究成果的教师编写专著,使土木工程学科在学术专著方面有零的突破。通过奖励方式,鼓励教师发表科研论文和教材,特别是高水平的论文,提升土木工程学科的影响和学术地位。
二、主要建设成果
(一)师资队伍
引进博士学位教师6人(其中,含香港大学博士1人、香港理工大学博士1人),1人晋升教授专业技术职称,2人晋升副教授专业技术职称,新增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人,选派了4名学术骨干出国访问深造。目前,土木工程系有专任教师24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10人;博士(含博士后)11人,硕士11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2人;全国百优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 全国优秀教师1人,南粤教坛新秀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留学归国人员2人,国际访问学者5人,广东省教育厅“千百十”人才工程重点培养对象3人。
(二)教学条件
添置了本学科专业的高新仪器设备,如MTS结构静动力加载系统、100T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SDT-10型土动力学试验系统、结构耐久性试验系统、FSR-6型非饱和土三轴蠕变试验系统等,可以满足教学的多层次需要。本科专业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开出数占总实验数的比例超过80%。除正常实验课之外, 实验室还对学生进行开放,新增了6个校外实习基地。不少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如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等,其中材料力学课件获得了校级优秀课件。结构力学做了课程网站,供学生教师交流和学习。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的教学内容也已挂在学校的BB平台上,为学生的课后学习提供了方便。
(三)教学改革
本专业必修课课程建设水平较高,现已拥有校级精品课程2门,优质课程2门,主编和参编出版教材5本。在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本专业纳入了3+1培养模式,并对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大多数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效果明显。
(四)教学水平与质量
各位教师在专业教学改革中积极更新观念,广泛参与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目前,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广东省特色专业、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广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
(五)人才培养质量
1.学生整体思想素质较高,学风有明显好转。2.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对口就业率100%。3.每年约4~8人考取研究生,年平均考研录取率约50%。4.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的论文共5篇。5.获得学生学术基金20项、实验室开放基金7项、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13项。
(六)结构模型大赛
结构模型大赛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学科竞赛,是富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第二课堂科技活动。自2005年以来,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一直积极参加中南地区和广东省的结构模型大赛,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先后荣获中南地区第一届结构力学知识竞赛二等奖和三等奖、中南地区第一届结构模型设计大赛二等奖、中南地区第二届结构模型创作竞赛三等奖、中南地区第三届结构设计竞赛二等奖、中南地区第四届结构设计竞赛二等奖、广东省大学生科技节结构模型设计大赛二等奖和广东省首届结构模型设计大赛三等奖。
我校于2013年开始在校内举办结构模型大赛,至今已举行两届。2013年12月1日,我们成功举办了首届结构模型大赛。第二届结构模型大赛由佛山市科协、学校团委主办,土木工程系承办,佛山图书馆、环境与土木建筑学院团委学生工作办公室和土木工作室协办,这次比赛也是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科技节的主要活动之一。第二届参赛学生和专业数比第一届有了较大的提高,参赛作品的质量也同样较上届有了较大的提升。
(七)学科建设
2008年以来,土木工程学科紧密围绕硕士授权立项建设工作总体建设目标要求,依托本学科在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四个二级学科各自研究领域扎实的研究基础,紧密结合广东省、佛山市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尤其是城市建设对土木交通建设工程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客观需求,进一步扩展学科研究方向与学科研究领域的覆盖面,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效。
土木工程学科秉承“以学科研究平台建设为重点,学术队伍建设为依托,学科研究方向建设为抓手,努力提升学科科研能力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水平,推动学科综合实力的快速提升,进一步彰显学科研究特色,夯实学科发展基础”的学科建设总体思路,着力加强学科研究平台与特色实验室建设,为开展高水平、特色学术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土木工程学科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造就一支年龄与专业知识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科队伍;注重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储备充足的师资力量。
近几年,土木工程学科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百优博士论文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其他纵向课题4项,横向科研课题105项,到账科研经费近3000万元。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广州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佛山市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在《工程力学》、《铁道学报》和《中国铁道科学》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33篇,SCI收录6篇、EI收录27篇、ISTP收录9篇。
2013年土木工程学科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的硕士点建设验收,2014年开始招收土木工程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至今已招两届学生且生源质量逐步提高。
(八)专业特色
1.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胜任专业技术工作。2.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成绩斐然。3.通过学校的学生学术基金和实验室开放基金以及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4.建立了本科生导师制。在新生中挑选了1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专门指定水平高、能力强的教师作为他们的导师,给予他们在大学期间的生活和学习等方面的指导。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建设的设想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鉴于学校平台和政策等原因,我们目前还无法引进高资历教师,包括两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含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2.精品课程、优质课程建设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3.缺乏高水平的教研成果。
(二)今后进一步建设的设想
目前,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广东省特色专业、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广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高速发展时期,对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需求量较大。为此,我们将根据市场需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大力开展教学研究,探索“3+1”人才培养模式,力争将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办成国内同类院校领先、地方特色鲜明的专业。
[责任编辑:陈 明]
[摘 要]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工科专业。采取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壮大师资队伍力量,大力引进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优化学术队伍结构。利用院校计划改善实验硬件的机会以及土木工程专业申硕的契机,补充完善土木建筑实验室设备,提升实验室面貌。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大力开展教学研究,探索“3+1”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土木工程;名牌专业;实践;成效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6-0104-02
土木工程专业是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一个工科专业,其前身是于1987年开始招生的公路与桥梁专业,是广东省第一个具有专科以上层次的路桥类专业。2009年该专业被评为我校名牌专业。为此,我们制订了名牌专业建设的目标,即采取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壮大师资队伍力量,大力引进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优化学术队伍结构。利用学校计划改善实验硬件的机会以及土木工程专业申硕的契机,补充完善土木建筑实验室设备,提升实验室面貌。我们根据佛山市对我校“以工为主”的办学要求和学校的发展规划、办学定位以及科学发展观,制定土木工程专业发展规划;根据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成果和佛山市地方经济建设要求,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计划,使之适应素质教育与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
一、主要建设措施
(一)以学科梯队建设为核心,优化土木工程专业师资队伍结构
我校加强与华南理工大学、中南大学等985高校的联系,向其博士生宣传佛山科技学院土木工程学科和土木工程专业,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到我校求职。同时,寻求学校对土木工程专业的高层次人才引进给予大力支持,为土木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实力不断加强提供保障。
(二)加强教学硬件和软件建设力度,提升办学质量
不断加强实验室建设力度。根据实验室示范中心标准高质量地制定实验室建设规划,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奠定实验基础。在桥梁工程、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等课程中,精选1~2门课程按照省级重点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标准给予重点建设。每学期定期组织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开展教研活动,交流教学经验,并以专业建设为主题进行研讨,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三)注重科研水平建设,强化学术实力
依托硕士点建设,通过凝练学术方向,组建学术团队,开展科研攻关,壮大学术实力。通过经费资助,鼓励对某一专题有一系列研究成果的教师编写专著,使土木工程学科在学术专著方面有零的突破。通过奖励方式,鼓励教师发表科研论文和教材,特别是高水平的论文,提升土木工程学科的影响和学术地位。
二、主要建设成果
(一)师资队伍
引进博士学位教师6人(其中,含香港大学博士1人、香港理工大学博士1人),1人晋升教授专业技术职称,2人晋升副教授专业技术职称,新增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人,选派了4名学术骨干出国访问深造。目前,土木工程系有专任教师24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10人;博士(含博士后)11人,硕士11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2人;全国百优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 全国优秀教师1人,南粤教坛新秀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留学归国人员2人,国际访问学者5人,广东省教育厅“千百十”人才工程重点培养对象3人。
(二)教学条件
添置了本学科专业的高新仪器设备,如MTS结构静动力加载系统、100T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SDT-10型土动力学试验系统、结构耐久性试验系统、FSR-6型非饱和土三轴蠕变试验系统等,可以满足教学的多层次需要。本科专业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开出数占总实验数的比例超过80%。除正常实验课之外, 实验室还对学生进行开放,新增了6个校外实习基地。不少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如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等,其中材料力学课件获得了校级优秀课件。结构力学做了课程网站,供学生教师交流和学习。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的教学内容也已挂在学校的BB平台上,为学生的课后学习提供了方便。
(三)教学改革
本专业必修课课程建设水平较高,现已拥有校级精品课程2门,优质课程2门,主编和参编出版教材5本。在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本专业纳入了3+1培养模式,并对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大多数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效果明显。
(四)教学水平与质量
各位教师在专业教学改革中积极更新观念,广泛参与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目前,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广东省特色专业、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广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
(五)人才培养质量
1.学生整体思想素质较高,学风有明显好转。2.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对口就业率100%。3.每年约4~8人考取研究生,年平均考研录取率约50%。4.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的论文共5篇。5.获得学生学术基金20项、实验室开放基金7项、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13项。
(六)结构模型大赛
结构模型大赛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学科竞赛,是富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第二课堂科技活动。自2005年以来,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一直积极参加中南地区和广东省的结构模型大赛,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先后荣获中南地区第一届结构力学知识竞赛二等奖和三等奖、中南地区第一届结构模型设计大赛二等奖、中南地区第二届结构模型创作竞赛三等奖、中南地区第三届结构设计竞赛二等奖、中南地区第四届结构设计竞赛二等奖、广东省大学生科技节结构模型设计大赛二等奖和广东省首届结构模型设计大赛三等奖。
我校于2013年开始在校内举办结构模型大赛,至今已举行两届。2013年12月1日,我们成功举办了首届结构模型大赛。第二届结构模型大赛由佛山市科协、学校团委主办,土木工程系承办,佛山图书馆、环境与土木建筑学院团委学生工作办公室和土木工作室协办,这次比赛也是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科技节的主要活动之一。第二届参赛学生和专业数比第一届有了较大的提高,参赛作品的质量也同样较上届有了较大的提升。
(七)学科建设
2008年以来,土木工程学科紧密围绕硕士授权立项建设工作总体建设目标要求,依托本学科在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四个二级学科各自研究领域扎实的研究基础,紧密结合广东省、佛山市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尤其是城市建设对土木交通建设工程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客观需求,进一步扩展学科研究方向与学科研究领域的覆盖面,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成效。
土木工程学科秉承“以学科研究平台建设为重点,学术队伍建设为依托,学科研究方向建设为抓手,努力提升学科科研能力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水平,推动学科综合实力的快速提升,进一步彰显学科研究特色,夯实学科发展基础”的学科建设总体思路,着力加强学科研究平台与特色实验室建设,为开展高水平、特色学术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土木工程学科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造就一支年龄与专业知识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科队伍;注重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储备充足的师资力量。
近几年,土木工程学科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百优博士论文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其他纵向课题4项,横向科研课题105项,到账科研经费近3000万元。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广州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佛山市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在《工程力学》、《铁道学报》和《中国铁道科学》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33篇,SCI收录6篇、EI收录27篇、ISTP收录9篇。
2013年土木工程学科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的硕士点建设验收,2014年开始招收土木工程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至今已招两届学生且生源质量逐步提高。
(八)专业特色
1.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胜任专业技术工作。2.学生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成绩斐然。3.通过学校的学生学术基金和实验室开放基金以及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4.建立了本科生导师制。在新生中挑选了1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专门指定水平高、能力强的教师作为他们的导师,给予他们在大学期间的生活和学习等方面的指导。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建设的设想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鉴于学校平台和政策等原因,我们目前还无法引进高资历教师,包括两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含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2.精品课程、优质课程建设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3.缺乏高水平的教研成果。
(二)今后进一步建设的设想
目前,我校土木工程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广东省特色专业、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广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高速发展时期,对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需求量较大。为此,我们将根据市场需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大力开展教学研究,探索“3+1”人才培养模式,力争将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办成国内同类院校领先、地方特色鲜明的专业。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