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书法艺术 弘扬国学文化
安玉善
【摘要】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并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开展书法教育。
【关键词】书法 国学 传统文化
一、书法是什么
书法就是把中国的方块汉字,用笔墨等书写工具书写在纸(宣纸)上的线条艺术。也可以说,书法是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者想象思维及其笔墨书写技巧为一体的平面艺术作品。其鲜明的特点是:千变万化的线条,构建成书法艺术的殿堂,挥洒自如的笔墨,彰显了书法艺术的神韵,灵动多变的字体,隐含着书法艺术的辉煌,力透纸背的功力,体现了书法造诣的深厚。这,就是具有艺术魅力的中国书法。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书法、练习书法呢?
其一,在于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它与中国文化相融合,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其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精神层面的需求越来越大。许多书画爱好者,特别是年轻人,都喜欢装裱几幅字画,挂在客厅或卧室,增加家庭的文化氛围和生活品位。这也是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学习书法的原因。
其三,书法对于培养人的道德素养、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学习书法,不但要有耐心,有恒心,还要不断地去学习、借鉴,甚至参加各种培训、比赛等交流活动。这样在提高个人书写水平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文化素养。
其四,练习书法还是调节心理素质、规范行为的好方法。因为书法能使人静心养性,同时又能体会国学经典的魅力,正人正气,使人受益终生。
二、国学是什么
1938年,马一浮在浙江大学的国学讲座中,提出了一个新观点,他认为国学就是“六艺之学”(诗、书、礼、易、乐、春秋),这是中国文化的最高形态,是中国学术的经典源头,是中国人立国、做人之本。
由此还有观点认为,国学就是以儒家学说为主体,历史上各个朝代積淀下来并延伸至今的经典文化之总和。近代、当代文人创作的符合时代潮流和客观发展规律的优秀文艺作品,凡能世代传承下去的,也应该属于国学的内容。
国学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忠恕之道;有“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共处之道;有“自强不息”“厚得载物”的做人之道;还有“天地之大德曰生”的创业之道——这些都是具有丰富内涵的经典名言,其思想影响深远,被世界人民所接受。
三、书法与国学的关系
书法艺术离不开国学,它是传承和延伸国学的载体之一。国学又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书法与国学经典内容的结合,会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因为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需要一定的内容来充实,那么国学经典就是其最佳选择。以国学经典为主要内容,以书法艺术为表现形式,二者的完美结合会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既在让人们学习国学中练习了书法,欣赏了艺术;又在书法创作中研究了国学,参悟了经典,学会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因此,也可以说国学借助于书法这种艺术形式,可以更好的得到传播;书法又可以依附于国学的传播得到更广泛的弘扬。
国学的代表文献有古代的《诗经》《论语》等,以及古代、近代和现代许多优秀的诗词、对联、散文等,也是国学的重要内容。它们之所以能世代流传,就是因为有着光辉照人的文化内含,有着引人向上的文字阐述,有着感人肺腹的行为情节。这些中华文化宝库里的经典篇章,自然也就成了书法爱好者们书写的重要内容。
这些具有健康向上的经典内容,一旦以苍劲有力、线条优美的书法形式表现出来,那将是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的艺术品。这样书法国学结合的作品,不仅可以表现出它的视角艺术效果,而且还能发挥出它的文学艺术感染力。因此,它能传世长久,不被现代电脑网络技术所替代,这就是优秀书法作品的独特魅力所在。
正因为如此,一些优秀的书法家,在创作优秀书法作品的时候,往往要在中华文化的宝库里寻找他喜欢的、引人向上的书写内容。这个创作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提升自身素养的过程。作为小学生学习书法,开始主要是培养自己的兴趣、耐心和认真态度,以及观察、实践、创新等能力,同时还通过书写名言警句、古诗词等陶冶情操,亲近国学精髓。
传承书法艺术、弘扬国学文化,是各级宣传部门,特别是学校的任务和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学国学,懂国学,写国学,会使中华民族更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国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尤其是对青少年学生来讲更是如此。现在许多学校都把国学精髓书写装裱,悬挂或张贴在学校显要的位置,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可以看出各地学校对国学教育的重视。其实,书法艺术本身也是国学的内容之一,我们应该用书法这一艺术形式把国学的精彩内容更好地展示出来,以达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