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生命课程 提升信息技术水平

     肖承强 王向辉

    北京市顺义区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对象均为中重度智障、自闭症、脑瘫儿童,学校坚持“拥抱差异,珍视生命”的育人理念,秉承“尊重需要,开发潜能,广纳外援,提升内涵,追求卓越”的质量方针,立足实现“育人环境有品位、教育康复有品质、办学特色有品牌”的“三品”办学目标,引领教师怀着尊重和敬畏走进学生的课堂,带着用生命培育生命的信念践行课程改革,承载着用幸福培育幸福的美好目标努力前行。

    适应发展开发生命课程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涵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等诸多方面,关系一所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我校立足生命课程,倡导生命关怀,提升生命价值;以生命为前提,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回归生活为基点,坚持生命教育无痕;以和谐为目标,营造健康的生命环境。

    1.体现学生生命发展的课程体系

    基于生命教育理念的支撑,着眼于培养残疾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学习基本的生活常识,从关注每一个生命成长的角度出发,经过认真研究,反复推敲,结合新的课程标准,我们以“尊重生命”为起点和归宿,构建起了以“生长课程、生活课程、生存课程、生成课程、生态课程”为基本框架,以“生命与生活”为核心课程,涵盖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体艺课程、校本课程、家本课程的多元生命课程体系。

    2.以学生为主体构建课程内容

    依据生命教育理念,结合学校、学生以及区域特点,我们开发了5项生命课程,梳理了学校“美好生活”主题体系,并进行了深入的实践研究。

    (1)生长课程:实行早期干预的康复训练课程。增加圆圈时间,重新确定主题综合、音乐游戏、手工操作、大运动、康复训练五门课程。圆圈时间是每天的第一个环节,通过知动训练、游戏活动、感统训练等多种形式稳定学生情绪,促进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生活。

    (2)生活课程:主题引领下的基础性课程。主要是落实新课标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程,校本化、班本化落实新课标;拓展性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社会生活能力为主的课程,根据区域实际我们开辟了10个社会实践基地,让学生有足够的社会实践场所,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学习基本技能。实践活动进入班级课表,每周一次,学期初做好主题教学设计,按设计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3)生存课程:服务生活的支持性课程。根据学校目前的条件开设职业家庭烹饪、汽车美容、超市服务、手工操作、园艺美化、扎染等职业课程,为部分有能力就业的学生提供支持服务,为大部分学生提供就业支持。

    (4)生成课程:体现个性的校本课程。拓宽康复训练渠道,开设非洲鼓、游泳、网球、轮滑、DIY、热转印、趣味画、书法等校本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5)生态课程:关注服务的家本课程。以生命教育理念为依托,定期开展家庭教育培训,改变家长育儿行为;每学期全员家访,全方位了解学生需求,开发家长资源;请家长参加班级IEP(个别教育计划)会议,走进课堂成为“绘本妈妈”,参与“多彩课程 绽放童心”课程展示,实现家校共育、家校同步,共同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生命教育环境。

    生命课程体系的开发,课程内容的构建,为我校有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探索提供了有力保证。

    适度展示呈现多彩活动

    多元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充满生命希望的世界;生命课堂为我们编织了一幅张扬个性的绚丽画卷;专业的教师和多彩的活动就是这画卷中的点睛之笔,放飞着师生的希望。

    (1)“幸福教师成长工程”培养专业技能。活力新人团队、默默无闻团队、榜样示范团队、名优引领团队,按需开展专业培训。我校开设奉献讲堂请一线教师登台亮相;成立戏剧游戏工作坊,开展校本化专业培训并进行教学实践;参加联盟校体验式跟岗,学习先进经验和技能;走进高校进行专业浸润。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不断提升,将更好地为学生搭建绽放生命精彩的舞台。

    (2)系列比赛活动展示课程成果。通过“红梅杯我的教学故事演讲比赛”引导教师在经营生命课堂中讲述有温度的教学故事,展示丰富的课程和精彩的课堂教学成果。“兰馨杯课堂教学评优”活动是对教师特教基本功的集中检验,内容包括IEP、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评比标准依据北京市特教中心下发的文件执行,教师的基本功在不断的磨练中逐渐提高。

    (3)多元生命成长档案记录学生成长历程。每学期我们都将学生的IEP以及日常的过程性作业、作品、实践活动照片和期末教师的评价整理成册,并在家长会上呈现给家长,请家长欣赏阅读后填写反馈意见,为新学期制定IEP和教学主题做好准备。

    (4)每年一次的“多彩课程 绽放童心”课程展示,聚焦主题教学,聚焦个性张扬,聚焦生命成长,展现童真的笑脸,展露稚嫩的才艺,绽放美好的希望。领导的肯定,家长的笑脸,无不激励着我们披荆斩棘,奋力前行。

    适合需求使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在培智学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定是以适合为前提,不求五彩缤纷,而要注重使用效果。我校以信息技术培训为载体,激发教师专业活力,通过在教学中适度整合使用,强化提高教师意识,促进教师积极参与,以更好地满足教学需求。

    1.整合学科教学,提升质量

    我校长期坚持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活动包括微课评比、兰馨杯课堂教学评优活动、Pad辅助教学应用等。這些活动面向全体任课教师,大家有需求及时互相研讨,自觉组成研究共同体,互促互进,共同发展。

    (1)动态呈现轻松突破重难点。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结合主题教学和新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利用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如一位教师在讲“7的分解”一课时就采用了动态设计,让学生从数字1~7中选择相应数字并拖动到指定位置,正确就会发出鼓掌的声音,错误则提醒学生修改再试一试。学生听到这个声音特别兴奋,都愿意动手操作,轻松愉悦地突破了学习难点。

    (2)微课演示实现有效教学。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我校每年都要举办有针对性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经过培训,我校教师的微课制作水平逐步提升,大家能根据教学知识点,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录制微课,在适当时间反复播放,实现有效教学,也可以发到家长群,方便家长在家反复指导。

    (3)Pad进课堂,实现亲密互动。2012年,我校為所有班级配备了Pad,并且针对“Pad在教学中如何应用才能更好地服务教学”组织了专题培训。教师通过Pad、多媒体、手机等设备的有效对接,把学生的室内外活动细节和精彩瞬间,清晰及时地呈现在课堂上、班级微信群,实现更好的教学互动。学生围在教师周围,就像一个个好奇的小天使,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手里的Pad,听着老师娓娓动听的讲解,在美好的情境中教学效果水到渠成。

    (4)小微信大视野,实现家校互动。我校每班都建有微信群,教师和家长、学生每天都在通过微信建立紧密的联系,结构化教学视频、美篇、学生课堂表现、学生作品展示、外出实践活动的精彩瞬间让微信群变得五彩斑斓。通过微信视频互动,孩子向家长展示自己写的小短文,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谢,有时会实现面对面交流无法达到的效果。

    2.搭建展示平台,提高水平

    每年我们都能通过“绿色通道”参加区里组织的“师生电脑绘画”“校园影视剧评比”“Pad进课堂”等活动,通过加强培训,立足教师信息技术使用技能的提升,教师们积累了丰富的课堂教学资源。为此,我们积极引导教师参加市级及更高层次的活动,不断提升质量,如“五联评优”“网络研究会评比”“创新教育活动”“市优质课例评比”等。

    “五联评优”活动针对特教教师,是展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一个较高水准的平台,受到教师们的青睐。我校充分利用这一展示平台,全员发动,全员参与,全员提升。教师们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的特长上交作品,学校信息小组成员评选出优质作品,一对一进行辅导、改进,直至达到我们认为的最高标准。每届活动后,我们都会请获奖教师交流经验,针对教师在比赛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培训,有针对性地弥补技术缺陷。这些实效性较强的做法,确保我校教师能在历届的“五联评优”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也更加激发了教师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信息技术水平逐年提升。

    “互联网+”时代,我们有责任引领教师参与互联网带来的特殊教育课程和课堂教学变革。我们要抓住校园整体改建的契机,继续增加硬件投入,提升软实力,确保每位教师都能尽快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加强校本研究、班本实践,努力把顺义特教学校打造成互联网应用特色学校,培育特色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先进、更优质、更智能化的教育教学服务。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特殊教育学校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