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内在逻辑与时代价值
杨瑞 李包庚
[摘? ? 要]为了揭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根源,分析研判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态势,批判第二国际机会主义错误,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提供理论指导,列宁创作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战争和俄国社会民主党》《社会主义与战争》等著作,揭露了帝国主义垄断、腐朽的本质特征,剖析了帝国主义疯狂瓜分世界所带来的严重后果,预测了帝国主义垂死的历史结局,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和无产阶级对待战争的立场,形成了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当前,“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帝国主义侵略与扩张的本性没有改变,以垄断为特征的金融帝国主义对世界实行全面统治。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依然是正确认识当代国际关系变化趋势的重要分析工具,对于开展中国特色新型外交与国际合作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列宁;《帝国主义论》;资本主义;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 A8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4479(2020)02-0041-09
自1917年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发表以来,世界格局和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受科技进步的驱动,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方式、工人阶级生活条件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变,于是有人美化资本主义,甚至抛出“资本主义已经超越了好战的邪恶的帝国主义阶段,进入了新帝国主义阶段”的论调;而社会主义国家并没有展示经济发展的强劲态势,特别是“苏东剧变”使社会主义国家遭遇空前危机,于是不断有人质疑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合法性与前途,认为列宁低估了资本主义的调节能力,甚至抛出“历史终结论”、“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过时论”等错误论调。究竟该如何评价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当代价值,以及如何看待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新变化新趋势?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直面并予以解答的时代课题。
一、列宁研究帝国主义的动因
19世纪70年代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序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重组,少数成功转型的资本主义企业加速吞并落后企业,扩大资本积累规模,并逐渐在某个特定行业、某些部门领域开始进行垄断经营。后来,随着卡特尔、辛迪加、康采恩等私人垄断集团逐渐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自由资本主义逐步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列宁指出:“这种从竞争到垄断的过渡,不说是最新资本主义经济中最重要的现象,也是最重要的现象之一。” [1] (P585)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列宁根据战后俄国社会经济现实,敏锐地看到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曙光。就在这样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原则和方法,对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为了揭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和性质
如何看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和性质?社会党人对战争应持什么态度、要不要利用战争造成的革命形势加速无产阶级革命进程?这些问题,当时困扰着很多无产阶级革命者,成了当时马克思主义和机会主义、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社会沙文主义斗争的焦点。
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它固有的各种矛盾进一步扩大和激化,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使国际资本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原来的均势遭到破坏,争夺资源、争夺资本市场、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愈演愈烈。垄断组织的发展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帝国主义基于自身的实力,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展开激烈的竞争,终于在1914年8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列宁在二十世纪初就注意到资本主义的某些新现象,指出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某些特征。大战爆发后,为了说明这场战争的阶级性质和当时的世界政治,必须研究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这个基本问题,因此列宁集中精力对帝国主义作了深入全面系统的研究,完成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创立了帝国主义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为了写这部专著,列宁考查了数百种文献资料,做了大量笔记。书中根据无可争辩的资产阶级统计资料和各国资产阶级学者的著作,对大战前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在其国际相互关系上的总的情况作了科学的说明。在列宁看来,从经济的角度挖掘战争的根源,“有助于理解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这个基本经济问题,不研究这个问题,就根本不会懂得如何去认识现在的战争和现在的政治。”[1](P576)? 列宁在《战争和俄国社会民主党》《第二国际的破产》《社会主义与战争》等著作中,深刻揭露了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和根源,指出它的政治内容和经济目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论;提出并论证“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等口号,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战争条件下革命的行动路线;批判了露骨的和隐蔽的社会沙文主义,特别是考茨基主义,清算第二国际机会主义领导的背叛行径,为联合各国左派力量、重建国际奠定了思想政治基础。
(二)为了分析研判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态势
19世纪60至70年代,随着生产和资本集中加快,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逐步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资本主义银行将本国范围内独自进行生产经营的小经济体集中起来,发展成为全国性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并进而演化为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体;而银行也由最初商品和资本流通的“中介”角色,转变为占有极大控制优势的“大垄断者”。“银行垄断资本与工商业垄断资本相互滲透、相互融合、混合生长,最终催生出了‘金融资本这一资本主义最新的垄断资本形态。”[2](P924)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得到普遍发展,垄断组织的力量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垄断资产阶级争夺和瓜分世界的斗争日益激烈,资本主义世界各种矛盾尖锐激化。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出现,标志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跨入“帝国主义”阶段。为争夺资本与市场,扫除霸权主义扩张道路上的障碍,帝国主义国家全面推行以坚船利炮为标志的军国主义政策,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愈发尖锐,各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经济不平衡进一步加深,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发。为了转嫁危机、攫取更多利润,资本主义大国开始向国外输出剩余资本,实行暴力扩张和殖民掠夺政策,世界领土被大国瓜分完毕。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了《资本论》问世后半个世纪内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创造性地指出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帝国主义阶段。
(三)为了批判第二国际机会主义错误,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提供理论指导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同时促进了各国劳动人民的觉醒,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了有利条件。当历史进程把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提上日程时,以阶级合作为主要内容的机会主义思潮在欧美工人运动中泛滥起来。伯恩斯坦和考茨基等人打着批判帝国主义的旗号,借口情况变化,修正和篡改马克思主义,回避、掩盖帝国主义的本质和深刻矛盾,宣传改良主义与和平主义。
在研究帝国主义的过程中,列宁发现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他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首次指出了资本主义的这个绝对规律,并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1](P554) 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出的这个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预断的结论,已被实践所证明。这是列宁对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划时代的新贡献。列宁在一年后写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一文中进一步发挥了这一结论,指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这就不仅必然引起摩擦,而且必然引起其他各国资产阶级力图打垮社会主义国家中胜利的无产阶级的直接行动。”[1](P722) 这个观点反映了列宁的深谋远虑与远见卓识,说明胜利了的无产阶级进行自卫以反对其他各国的资产阶级完全具有可能性与必要性,也直接支持了恩格斯在1882年9月12日给考茨基的信中关于“已经胜利了的社会主义有进行‘自卫战争的可能性”[1](P722)的观点。
二、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核心要义
《帝国主义是資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是列宁研究帝国主义问题的代表作,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帝国主义理论创立的标志,被认为是马克思《资本论》的姊妹篇,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该书和《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分裂》《战争和俄国社会民主党》《第二国际的破产》《社会主义与战争》等著作中,列宁全面系统科学地剖析了帝国主义的实质、特征和基本矛盾,揭示了帝国主义形成、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充分论证了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并彻底批判了考茨基等人关于帝国主义问题的种种谬论。
(一)准确地揭露了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
一是生产的集中和垄断。列宁认为,帝国主义最为典型、最为深刻的社会经济特征无疑就是建立在生产和资本日益迅猛集中趋向之上的“(经济)垄断的出现”。[2](P111) 自由竞争是资本主义发展早期阶段的基本特征,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中的供给和需求双方通过自由贸易进行商品、货币交换,满足个人生活需求。马克思说;“在自由竞争条件下,竞争斗争是通过使商品便宜来进行的。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商品的便宜取决于劳动生产率,而劳动生产率又取决于生产规模。”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发展使少数企业提高生产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加快生产和资本集中速度。19世纪末期三次经济危机的爆发,加快了少数资本主义企业的吞并、合作步伐,生产和资本集中有了巨大发展。在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垄断进程快速发展下,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等资本主义垄断机构迅速成长为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大型垄断集团并主导世界资本市场发展。根据列宁的论述,垄断组织产生的历史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世纪60到70年代,自由竞争发展到顶点,垄断组织萌芽出现;第二阶段是1873年经济危机之后,卡特尔组织虽然在一段时间内长存,但由于不稳固,只是一种暂时现象;第三阶段是19世纪末期经济危机的频发使卡特尔成为资本主义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之一,垄断组织正式形成。竞争通过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发展为垄断,垄断反过来又加剧竞争,垄断已经成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
二是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自由资本主义时期,银行作为货币资本流通中介在经济发展中起作用,聚集社会中不流动的货币资本交给资本家阶级支配使用,银行作为中介角色收取资本利息。资本主义银行机构在工业部门垄断趋势的带动作用下,加快了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进程。大银行不再满足充当货币中转的中介角色,开始通过“参与制”、直接吞并等方式渗透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各个领域,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全能垄断者”,工业资本愈来愈完全依赖银行。列宁指出:“随着银行业的发展及其集中于少数几个机构,银行就由普通的中介人变成万能的垄断者,他们支配着所有资本家和小业主的几乎全部的货币资本,以及本国和许多国家大部分生产资料和原料来源。许许多多普通的中介人变为极少数垄断者,这就是资本主义发展成为资本帝国主义的基本过程之一。”[1](P597) 资本主义银行业在同产业资本进行融合的过程中,催生出了新的资本形式——金融资本。列宁对金融资本这一概念作出如下解释:资本集中为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阶段过渡提供了客观条件,在工业垄断趋势加速发展的带动下,资本主义银行业与工业联系密切,在这一过程中催生出了金融资本。列宁对金融资本的研究分析反映了垄断阶段资本的新变化,同时说明这种变化的实质。金融资本是资本发展的最新形态,是垄断阶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垄断资本家和银行资本家在资本主义工业和资本主义银行业日益融合的历史潮流中,也加强了彼此之间的联系,双方通过“参与制”成为控制资本主义工商业和资本主义银行业的金融寡头。金融寡头的统治首先体现在对社会实体经济的控制上,为控制某个生产部门,金融寡头借助经济优势兼并小企业或者是通过购买大量股票来直接控制企业的生产运作。其次在加强对实体经济管控的同时,将生产过程从经济发展形式中分离出去。列宁指出,“资本主义的一般特性,就是资本的占有同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运用相分离,货币资本同生产资本相分离,全靠货币资本的收入为生的食利者同企业家及一切直接参与运用资本的人相分离。帝国主义,或者说金融资本的统治,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这时候,这种分离达到了极大的程度。”[1](P624) 此外,金融寡头的统治是全面统治,从政治、经济、文化到社会生活等领域无一不受到金融寡头的统治。这些不仅是金融寡头实现统治的遮羞布,同时也是巩固其统治地位的政治手段。
但是二战后至今,资本主义国家仍然占领全球科技发展的制高点,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于是有人质疑:既然列宁讲到帝国主义具有寄生性和腐朽性,为什么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不仅没有停滞,反而迅速发展?正确看待此类现象,需要分析资本主义繁华的表面现象背后存在的基本矛盾,准确把握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列宁认为,虽然资本主义的侵略扩张本性使得帝国主义从诞生之初就有寄生性和腐朽性等弊端,但是这并不否定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发展;虽然垄断资本主义会阻碍科学技术进步,但是并不否定资本主义在短期内有暂时的进一步发展。在对帝国主义的过渡性和垂死性特征进行论述时,列宁指出:“根据以上对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的全部论述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即应当说帝国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垂死的资本主义。”[1](P686) 列宁对帝国主义基本特征和历史结局的分析表明了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是资本主义通向社会主义的入口。列宁所论述的时代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时代,资本主义经帝国主义向社会主义阶段过渡是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基本思想。
(四)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和无产阶级对待战争的立场
列宁区分了正义的民族战争与反动的帝国主义战争。在列宁看来,帝国主义大国之间进行的战争,或同它们结成联盟进行的战争,是反动的战争;而殖民地人民为反对帝国主义列强而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民族战争。针对1915年3月俄社会党通过了一项以《关于保卫祖国的口号》为题的决议中关于“当前战争的实质”问题,列宁一针见血地指出,把1914—1916年间的这场帝国主义战争说成是“保卫祖国”的说法,是“为瓜分殖民地和掠夺他国领土等等而进行的战争伪装成民族战争。”[1](P735)? 在列宁看来,马克思主义者不能糊里糊涂没有原则地“保卫祖国”,而必须能够历史地分辨每一次战争的进步性、正当性与正义性,“如果战争的‘真正实质……在于推翻异族压迫……,那么,从被压迫国家或民族方面说来,这场战争就是进步的。如果战争的‘真正实质是重新瓜分殖民地、分配赃物、掠夺别国领土(1914—1916年间的战争就是这样的),那么保卫祖国的说法就是‘欺骗人民的弥天大谎。”[1](P737)
列宁还阐明了判定战争“真正实质”的方法。列宁认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不能孤立地就战争论战争,而应该结合战前的政治来辨别战争。他说,“如果政治是帝国主义的政治,就是说,它保护金融资本的利益,掠夺和压迫殖民地以及别人的国家,那么由这种政治产生的战争便是帝国主义战争。如果政治是民族解放的政治,就是说,它反映了反对民族压迫的群众运动,那么由这种政治产生的战争便是民族解放战争。”[1](PP737-738) 列宁还指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是世界无产阶级强大的同盟军。他以兴奋的心情密切关注中国和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兴起。列宁高度评价中国的辛亥革命,称赞亚洲各国兴起的民主革命运动,指出“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1](P316)
三、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时代价值
一百余年以来,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一直是指引世界无产阶级认识人类解放与资本主义趋势的重要工具,对于认识当前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趋势也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一)是正确认识当代国际关系变化趋势的重要分析工具
列寧的帝国主义理论有利于当前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就预料到,垄断由私人垄断发展到国家垄断,并最终向国际垄断发展。一百年来全球化发展的实际情况,证实了列宁当初的预判,资本主义的垄断不仅没有削弱,而且垄断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影响更深。与列宁所论述的资本主义时代相比,当今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有新变化,金融寡头和资本输出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强化了技术垄断和资本垄断。这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但同时也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内在矛盾。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的两面性:资本主义具有某些先进性、合理性,但其停滞性和腐朽性也很明显,因此要警惕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对发展中国家的包围与危机转嫁,要争取在共享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同时保持自身发展的独立性,降低对资本主义的依赖性。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用协商对话的方式代替战争来解决国家之间的矛盾,但其殖民扩张本性仍然没有改变,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试图摧毁人类和平发展大厦。虽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在二战之后有了很大缓和,但是仍然处于合作与对立的矛盾中。帝国主义的殖民扩张从单纯的土地、资源占有变为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和平演变。国际关系发展仍然需要全世界各国共同遵循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国际秩序向着公正合理的方向转变。
(二)对于当前开展中国特色新型外交与国际合作具有指导意义
从1978年至今,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道路上不断摸索前进,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联系不断增多,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推动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事业与时俱进,提升国际合作水平成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世界发展形势,立足中国基本国情,汲取中国外交历史经验,全面开启了中国内政治理、外交开拓的新征程,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时俱进。列宁帝国主义思想对我国开展外交实践与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列宁对帝国主义历史结局的分析有助于中国外交工作的新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前,采取灵活务实的战略,推动中国对外交往工作的稳步发展,彰显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型中国外交风范。当今,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交往日益增多,大国关系成为我国外交工作的关键环节。中国始终秉持合作共赢理念,将合作共赢、相互尊重、公平正义三者结合起来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列宁帝国主义思想揭示出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霸权主义强国的政治经济地位在日渐衰微,资本主义寄生性和腐朽性将摧毁帝国主义经济大厦。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坚持正确的义利观,按照“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与西方大国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列宁《帝国主义论》中对“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分析有助于我们看清美国发动贸易战的真实目的。自2018年7月以来,美方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增关税,中方以同样手段予以反击,中美贸易战正式拉开序幕。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入研究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产生、发展以及相互斗争的过程,得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重要论断。在此基础上,列宁得出“帝国主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的重要判断。列宁认为,资本输出、国际垄断组织形成、帝国主义疯狂瓜分世界是资本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表现,金融寡头利用掌握的金融资本,将全世界纳入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列宁对帝国主义本质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清楚美国2018年初以来对我国发动大规模贸易战的本质:美国政府为了转嫁其国内危机,维护美元的全球霸权地位,悍然发动贸易战,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中美产业分工合作体系,企图通过扼杀“中国制造2025”规划以遏制中国崛起。
列宁《帝国主义论》中对国际垄断组织的分析为正确处理中美贸易冲突,尋求体制机制保障提供了新的思路。中方输美商品在遭到美方无耻征加关税的情况下,可以借鉴列宁帝国主义的基本思想,向世界贸易组织寻求帮助,该机制对于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具有重要作用。中美两个大国关系的稳定发展基于平等的经贸关系,美国单方面挑起的贸易战冲突既不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利益,也不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为正确处理中美贸易冲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以最大诚意积极推进中美经贸磋商,中方深知:贸易战没有赢家,加征关税不仅不利于中美两国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世界的发展;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中美双方的唯一正确选择。
(三)对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列宁对帝国主义特征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认清当今时代的特征和主题。列宁认为,帝国主义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是特殊的资本主义,垄断代替自由竞争,是帝国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当时代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时,时代本身的特征和主题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为当前把握中国时代特征和主题提供了理论工具。当今时代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存的时代,资本主义凭借其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优势仍然在世界范围内占据主导地位。“对于我国发展而言,认清时代的特征与主题,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是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正确的国际国内战略、策略的迫切需要。”[3](P110) 正确的发展路线和发展战略对于新时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列宁对资本主义大国疯狂瓜分世界的分析为我国开展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指导,非正义掠夺财富必然会削弱经济发展的根基,一国经济危机的发生必然引起他国经济市场的动荡。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世界各国唇齿相依,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既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大国关系,又重视发展与周边各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升国际合作水平。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国特色外交思想的核心表述,它继承并发展了中国特色外交理论,是开展国际合作的新理念,“只有各国家均处于安全之中,人类才处于真正安全的命运共同体中。”[4]? 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人本着和平、发展、合作的精神,希望世界各国各政府能够建立世界共同体的理念。党的十九大提出:“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5](P47)
四、结语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6](P66) 虽然资本主义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历史变化,但总体上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6](P66),并未超出列宁所指认的帝国主义主宰世界的历史阶段。列宁所创立的帝国主义理论,曾经为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独立自主的现代化国家提供了理论指导,使新中国摆脱了“发展中国家有独立性无现代化、有现代化无独立性的困境”[7]。今天,由于帝国主义的本性并未改变,所以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并没有过时,依然是我们正确认识世界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理论依据,为我们正确处理中美贸易冲突等提供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和中国崛起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的世情、国情、党情,开启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8] 领导全党全国人民砥砺奋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为此就必须进行伟大斗争,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一方面坚定不移走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之路,另一方面通过改革开放借鉴吸收帝国主义国家的某些积极因素,以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重塑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9](P219)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李雪阳.列宁“帝国主义论”与当代垄断资本主义[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8.
[3]董振华.治国理政思想方法十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习近平.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的问答[N].人民日报,2013-03-20.
[5]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7]辛向阳.五个终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意义[J].科学社会主义,2018,(1).
[8]金灿荣.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J].当代世界,2017,(10).
[9]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R].北京: 学习出版社,2019.
责任编辑:钱亚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