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视角下贯通语文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探究

     张慧

    贯通语文教学与翻转课堂结合的必要性

    北京市教委于2015年正式启动了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试验项目。这个项目是以素质教育为起点、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综合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为核心,以服务学生终身发展为根本任务的一次教育革新。目前的贯通学生基本都成长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他们往往喜欢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迅速地、灵活地、多样地接触与了解世界。贯通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相互融合,于教师而言,既能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又能提升教学效果;于学生而言,既能充分提高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其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翻转课堂已经成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探索方向。传统的语文教学多是一种单向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注重结果。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不再是“结果导向”,而是注重“过程教学”。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而是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将贯通语文教学与翻转课堂结合,将会改变学生坐等被灌输知识的恶习,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知识搜集与整合能力。

    翻转课堂模式渗透于贯通语文的教学实践

    翻转课堂实现了“课内与课外”“教与学”的翻转。上课环境不再仅仅局限于一间教室,而是由灵活多样、多元开放的信息化世界构成。学生不仅是“教”的对象,更是“学”的主体。笔者以利用雨课堂平台讲授《林黛玉进贾府》为例,对翻转课堂模式和贯通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1.课前准备:任务导向,翻转学习

    翻转课堂将知识的传递移到了课前,学生以教师布置的任务为导向进行自学。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需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以及学生的学情,结合教材内容来制定学习任务单。学生依照任务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也可借助网络与教师、同学相互交流探讨。

    (1)教师任务

    教师基于学习内容及学情分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为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王熙凤的人物形象,笔者将《红楼梦》电视剧中王熙凤出现的片段做了一个集锦,供学生课前自主观看。除此之外,笔者还制作了一个漫画视频,以王熙凤为女主角,结合文字描述与配音展示,生动地描述其一生的故事。在观看该漫画视频时,学生以旁观者的视角观察王熙凤的种种经历。这既有助于学生了解王熙凤的人生故事,又为其探究王熙凤的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2)学生任务

    “穿梭”大观园——学生需要观看教师制作的《红楼梦》电视剧片段集錦以及王熙凤漫画视频,随后搜集原著中其他人物对王熙凤的评价。

    整理评价,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截取原著或者电视剧中其他人物评价王熙凤的片段,进行归纳整理。也可以扮演其中一个角色,谈谈自己对王熙凤的看法。比如学生可以扮演《红楼梦》中的小厮兴子,他对王熙凤的评价很是经典:“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小组合作,认领任务——学生可以自行分组,分为声音组、容貌组、服饰组和神态组,分别对王熙凤的声音、容貌、服饰及神态进行探究。但是需满足两个要求:①采用至少一种信息技术;②在课堂上提出一个相关问题,供大家探讨。如果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选用或问题的筛选有任何疑问,可以随时与教师沟通交流。

    2.课堂教学:成果展示,合作探究

    通过课前对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对王熙凤的人物形象已经有了一定的掌握,接下来的课堂教学阶段主要是小组的成果展示与交流探讨。每个小组在介绍自己成果的同时也会抛出一两个问题与大家进行交流,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既能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深化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其合作探究精神,达到了知识内化与分享的双重目的。四个小组采取“拼图”式学习,分别对王熙凤的声音、容貌、服饰及神态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对王熙凤的语言进行分析研讨,体会其语言艺术的魅力。

    “声音组”采取的信息技术是音频录制,形式是配音秀。他们对王熙凤出场时的笑声进行了配音,有温柔风、豪放风、憨厚风三种风格,通过雨课堂教学平台供大家选择。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选择了豪放风的笑声,认为其与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方式更加般配。由此可见,学生们课前都做了认真细致的准备工作。配音秀展示完成后,“声音组”学生抛出的问题是:王熙凤的出场有什么特点?体现了她什么样的性格?在全体同学合作探究后,总结出对王熙凤声音的描写体现了她的地位尊崇以及性喜张扬的性格特点。

    “容貌组”采取的信息技术是Photoshop和Flash动画,形式是眉目漫画。他们根据原文当中对王熙凤眉形、眼形的描写,挑选出了最适合的形状,并制作了几组混淆选项供大家通过雨课堂平台进行选择。结果显示:只有37.5%的学生选择了正确的眉形,有70%的学生选择了正确的眼形。面对如此结果,教师向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脂砚斋曾说,‘非如此眼,非如此眉,不得为熙凤。王熙凤这样的眉形与眼形设计有何用意?”“容貌组”学生抛出的问题是:王熙凤的容貌有什么特点?体现了她什么样的性格?在师生、生生探讨之后,师生一致认为王熙凤眉形、眼形的设计可以从相学上进行解释,而这也恰恰体现了她模样标致以及刁钻狡猾的性格特点。

    “服饰组”采取的信息技术也是Photoshop和Flash动画,形式是搭配秀和换装秀。很多人对王熙凤服饰的认知都会局限于电视剧上的装扮,但是其与原著当中的描述并不完全相符。为此,“服饰组”的同学上网查阅了很多资料,筛选出了最为接近原著描述的王熙凤的饰品及服装,并采用PS技术和Flash动画进行了搭配秀和换装秀。其他学生都为该组同学认真负责的态度和高超的技艺所折服。在一场炫酷的展示后,“服饰组”学生抛出的问题是:作者为什么极力描写王熙凤的华丽装扮?这体现了她怎样的性格?在全体同学交流后,结合李渔对清代妇女美的描述:“不贵精而贵洁,不贵丽而贵雅,不贵与家相称,而贵与貌相宜”,我们总结出作者极力铺陈王熙凤集珍珠宝玉于一身的装扮,暗示了她贪婪俗气的性格特点。

    “神态组”采取的信息技术是动图制作,形式是动态表情包。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王熙凤的表情由喜到悲,又到喜。“神态组”的同学将电视剧中的王熙凤神态制作了一个动态表情包,形象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其表情的切换自如。“神态组”学生抛出的问题是:王熙凤的神态为何转变?又体现了她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同学们由最初的好奇进入深层的思考。在全体同学的合作探究下,我们总结出王熙凤最初的“喜”是为了恭维黛玉,因为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随后的“悲”是为了哀悼黛玉的母亲;最后转悲为喜,是为了迎合贾母。这都体现了她善于察言观色、阿谀奉承的性格特点。

    在小组合作探究后,学生们从声音、容貌、服饰和神态上都对王熙凤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那么王熙凤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呢?首先,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供全班同学畅所欲言:“如果林黛玉站在你面前,你会如何赞美她?”同学们都各抒己见。随后,教师带领学生们一起探讨王熙凤是如何赞美林黛玉的,体会其“一箭四雕”,让黛玉、“三春”、贾母以及王、邢夫人都开心的语言艺术魅力。最后通过师生一同探讨王熙凤回复王夫人的语言,总结出其随机应变、精明能干的性格特點以及贾府实际掌权人的地位。

    3.课后反馈:拓展延伸,写作实践

    (1)拓展延伸,布置任务

    鲁迅先生曾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在中国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大有不同。从《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对王熙凤的人物形象分析当中可以看出似乎对其是贬多于褒。那么真实全面的王熙凤是怎样的?教师鼓励学生去阅读原著更多相关篇目,从而对王熙凤的人物形象有更加完整和立体的认知。

    (2)写作实践,同学互评

    “描写一位你身边的人”(同学、老师、朋友等)。有三点要求:一是从多个角度对人物进行刻画(声音、外貌、服饰、神态、语言等),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二是文中不能出现描述人物的名字(让大家猜一猜);三是字数不少于300字。

    4.考核评价:及时反馈,分段计分

    贯通项目的目标是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所以不应仅用试卷成绩来评价。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情感态度及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都是考核的重要标准。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转变为教育的主体和知识的建构者,教师应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及时反馈与分值记录。因此在课前准备阶段、课堂教学阶段和课后反馈阶段的任何环节,学生的表现都不容忽视。

    首先,在课前准备阶段,学生按时按量完成视频观看任务后,系统会进行自动评分,学生会得到课前预习的20分。此外,学生还可在交流区积极留言发帖,写下自己的感想。感悟深刻且积极参与讨论的同学会得到额外的奖励加分。

    其次,在课堂教学阶段,四个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并选择一个问题与大家共同探究。教师可根据其准备程度、展示效果及互动表现进行打分。在这一阶段,满分为40分。另外,学生也可选出“最出彩的小组”,获胜的小组可以赢得加分奖励。

    最后,在课后反馈阶段,学生按时按质完成“拓展延伸”环节的任务即可获得10分。没有完成任务者,教师可酌情减分。在“写作实践”环节,刻画到位、描写入神且语言优美的作文可获得30分。这一环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最后得分是教师打分和同学互评打分的平均分。同学写作互评的环节训练了学生对知识准确度的把握,同时也是对知识的巩固与强化。

    通过《林黛玉进贾府》之王熙凤人物形象探究一课的教学实践,我们看到了贯通语文教学与翻转课堂有机融合的可能性。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凸显了其学习的主体地位,改变了其以往的学习习惯,促使其学会如何提出问题、表达观点和分享感受。对于教师而言,这是一种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教师身份从知识灌输者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通过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助于实现因材施教。对于课堂而言,它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转变为学生成果展示的舞台和师生、生生交流的平台。课堂氛围活跃而轻松,知识内容丰富而多彩,师生之间融洽而和谐。

    在实际的尝试当中,笔者发现要想实现高水平的信息化教学还是很有难度的。比如在课前准备阶段,最初设想的是采取全息投影技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大观园当中,观赏原著中其他人物对王熙凤的评价。但是在实践当中发现难度太大,无法实现。翻转课堂实现了“教”与“学”的颠倒,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师生交流的环节。学生虽然在课前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是一些关键的知识点也难免忽略,这时就要求教师能够实时提醒,给予其提点和指导。比如,学生通过交流掌握了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但是对小说人物刻画的方法与技巧尚未深入了解,教师应借机进行详细阐释,以帮助学生掌握描写人物的精髓。

    除此之外,虽然信息技术给传统课堂注入了活力,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活泼,但教师也不应忽略对文本的解读环节。翻转课堂模式相比传统课堂有了重大创新,学生对线上任务、观看视频等形式感到新鲜好奇,但若远离对文本的解读,语文教学的初衷就会被忘却,学生能力的培养也将有所缺失。只有将贯通语文教学、信息技术和翻转课堂模式三者恰如其分地融合起来,才能让语文课堂实现真正质的飞跃。

    作者单位: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朝阳校区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