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官上任”的日子里
慕晓飞
认识郑健校长是在三年前。当时,我与郑校长参与了省教育厅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一个资助薄弱学校的图书招标项目,共事了几天。其中有一天,为了完成一个紧急任务,我们一起熬到凌晨四点。从那一天起,我们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那时,郑校长是柘城县一所乡村中学的副校长,给我的印象是强壮、耐心、责任心极强。去年夏天,郑校长参加了县教体局组织的笔试、面试,竞聘上岗,成为柘城县新建的学苑中学的校长。前不久,再次见面,郑校长虽然略显憔悴,但眼中流露出的还是充满希望的光。听他说起半年多来筹建新校的事情,令人感触良多。
学生是“上帝”
2014年9月1日,郑健校长终于迎来了学苑中学的第一届新生。他站在教学楼门口迎接每一位新生的到来,热情地向每一位家长和学生打招呼。
上午10点钟,德育处汇报:共报到新生512人,要编12个教学班。此刻,郑校长百感交集,热泪顺颊而下……
一个月前,郑校长来到这块远离主城区的地方,创建一所全新的县直中学。受命之时,县教体局局长殷殷嘱托:高起点,高定位,精细化管理,办一流学校……郑校长踌躇满志:一定要让这所学校成为全县办学条件最好、社会期望值最高、最具成长力的学校。
新官上任,招生成了头等大事。当时基建工程还没完工,郑校长和几个同事就在项目部临时借了一间工棚,算是有了招生办公室。他们在闹市街头搭了一个遮阳棚,挂牌为招生咨询点,又租了一辆敞篷电瓶车,挂上学校招生宣传喷绘广告,巡回流动宣传。
郑健说,当时那个难哪,真是一言难尽。人手不够,家人来凑;资金空白,谁有谁来。酷暑高温,炎炎烈日考验着大家的意志,一个月下来,脸和胳膊都晒得黝黑,后来还蜕了一层皮。但这些都不算什么,最让郑校长他们郁闷的是虽然千般保证,但请来考察的家长有很多还是摇头而去。究其原因,一是老师还没有到位,家长们谁也不愿意拿自己孩子的前途“冒险”;二是整个校园里堆满了建筑材料,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说是能按时开学,有谁相信?
所以说,“512”这个数字算是对郑健他们一个月辛勤付出的回报。但这种喜悦很快就被无情的现实打破了——
开学当天,餐厅还在施工,餐饮公司给学生送饭的配餐车直到12点半还没有到。学生排的队伍有点不整齐了,围在旁边的家长议论纷纷,维持秩序的老师也有点招架不住了……直到下午1点多,孩子们总算蹲在地上吃了一顿迟到的午餐。
晚上8点,孩子们上完自习,在老师的指挥下回宿舍休息。谁知,突然间,整个校园一片黑暗。不论学校的电工如何努力,电源也无法合闸(后经查明是由于施工缺陷所致)。这些十二三岁的孩子,第一次离开家门就遭遇到这一幕,顿时呼喊声、哭闹声此起彼伏。
都云校长痴,谁解其中味?那天晚上,郑校长和老师们都没有回家,陪着学生在宿舍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说实话,作为校长最害怕的是学校安全出问题,一所新建学校更是经不起任何折腾。
一天的疲劳,一夜的小心,迎来了令人刻骨铭心的第二天。学生早餐过后,郑校长站在教学楼门口督导学生入班学习,发现又来了不少家长,带上孩子扭头就走——尽管郑校长和同事们百般解释,有些家长还是一去不返。德育处再次汇报:还剩364个学生……
如今,回想起当时的情景,郑校长仍然感触很深:学生是学校的“上帝”,善待他们是学校的职责。
教师是根本
还是在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学苑中学七年级四班每一位学生家长都收到一条短信:
各位家长,我是您学生的班主任韩凤勤。今天上午,课本已发到学生手中,我班上课情况正常,宿舍也已妥善安排,请您放心。另外,由于个人原因,我需要请假一天,班级工作由陈老师负责。陈老师的电话是……
后来,这条短信也转发到了郑校长的手机上,他又把它转发给学校的每一位教师。正是这条短信感动着全校师生。郑校长清晰地记得,那天,韩老师是被自己的爱人架上车接走的——她在宿舍楼楼梯上重重地摔了一跤,但她一个上午都没有吭声,直到宿舍床位安排完毕。
次日,韩老师没能兑现她对家长的承诺,因为腿骨骨折,她住进了医院。但韩老师也没能兑现她对医生的承诺,半月不到就匆匆出院,架起拐杖走进了课堂。
教师也是肉身凡胎,骨折给人的痛苦是很多人想象不到的,一位文弱的女老师是怎样拖着一条伤腿坚持了一个上午?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她?病榻之上,这条短信传达的是什么?这就是教师的职业良心!
为此事,郑校长至今常常自责。他说,一所学校的发展,最根本的因素在于教师。教师也是食人间烟火的人,他们拿着微薄的工资,承担起远超过八小时的工作量。善待我们的教师,保护好我们的教师,把他们的冷暖装在心头,想他们所想,想他们所想不到的,应该成为校长工作的常态。
开学至今,郑校长每天都会找一两个教师谈谈心。一位教师曾这样对他说:“要问我这样没命地干到底图个啥,其实人都一样,希望劳有所得嘛。”多直率的话语!也许有人会觉得他“太俗”,但郑校长有自己的解读:在校长不能为教师谋取更多实惠时,不妨就多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让他们能心情舒畅地去享受工作。
短短几个月里,学苑中学推出了自己的最美教师;学校组织教师阅读教育名著,定期开展教育教学纵横谈活动,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学校全力支持教师参加教学竞赛,主动承担国家级、省级教育扶贫和送培到县项目,让教师近距离感受专家、大师的风采。郑健说,我主要就是去搭台子、铺路子、创牌子,鼓励教师成长、成才、成名。老师们个个都成名师了,学校不就有名气了?
校长是公仆
当校长不但身累,而且心累,不到半年,壮实的郑校长的头发就白了一少半。吃苦,其实早有准备,但对于一个校长来说,仅仅去俯首躬耕恐怕是远远不够的。
镜头一:行风热线响起,教体局领导拿起电话。话筒里传来学生监护人的质询:“我孩子在学苑中学读书,晚上连个热水澡都洗不上,你们怎么解决?什么学校,连校车也没有!”
镜头二:周日晚上,寄宿生返校的时间,一位班主任向郑校长诉苦,班内一位学生没有按时到校,老师赶紧和家长联系,哪知对方张嘴就说:“你们老师是干啥吃的?孩子出了事和你们没完!”
镜头三:学校东侧围墙正在施工,一个当地妇女非要在校园内晾晒东西。值班人员劝止,她说:“学校买的是俺家的地,我想晾什么就晾什么,有本事你让公安局来抓我!”
镜头四:校长办公室内,一位班主任说:“校长,你说的老师啥时间能来呀?我们班一个星期上的都是语文课呀!”
……
郑校长心里明白:校长是全校上下的公仆。“仆”这个字,甲骨文显示是一个人端着畚箕从事劳动之形,其本义是供役使的人。面对各种责难,校长不但要有海纳百川的肚量,努力去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还要从容镇定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因为,老师们都希望自己学校的校长人格出众、能力超群,最主要的还要能保护广大教师的权益,能给群众谋福利。
学生成长,教师发展,人民满意……要实现这些愿景,当校长的一定要清楚自己是谁,为谁服务,活该怎么干。是啊,在基础教育领域,有许许多多像郑健一样的中学校长们,他们日复一日,辛勤付出,无私无畏,因为他们眼中有风景,心中有梦想,累并快乐着!
(责 编 肖 飞)
认识郑健校长是在三年前。当时,我与郑校长参与了省教育厅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一个资助薄弱学校的图书招标项目,共事了几天。其中有一天,为了完成一个紧急任务,我们一起熬到凌晨四点。从那一天起,我们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那时,郑校长是柘城县一所乡村中学的副校长,给我的印象是强壮、耐心、责任心极强。去年夏天,郑校长参加了县教体局组织的笔试、面试,竞聘上岗,成为柘城县新建的学苑中学的校长。前不久,再次见面,郑校长虽然略显憔悴,但眼中流露出的还是充满希望的光。听他说起半年多来筹建新校的事情,令人感触良多。
学生是“上帝”
2014年9月1日,郑健校长终于迎来了学苑中学的第一届新生。他站在教学楼门口迎接每一位新生的到来,热情地向每一位家长和学生打招呼。
上午10点钟,德育处汇报:共报到新生512人,要编12个教学班。此刻,郑校长百感交集,热泪顺颊而下……
一个月前,郑校长来到这块远离主城区的地方,创建一所全新的县直中学。受命之时,县教体局局长殷殷嘱托:高起点,高定位,精细化管理,办一流学校……郑校长踌躇满志:一定要让这所学校成为全县办学条件最好、社会期望值最高、最具成长力的学校。
新官上任,招生成了头等大事。当时基建工程还没完工,郑校长和几个同事就在项目部临时借了一间工棚,算是有了招生办公室。他们在闹市街头搭了一个遮阳棚,挂牌为招生咨询点,又租了一辆敞篷电瓶车,挂上学校招生宣传喷绘广告,巡回流动宣传。
郑健说,当时那个难哪,真是一言难尽。人手不够,家人来凑;资金空白,谁有谁来。酷暑高温,炎炎烈日考验着大家的意志,一个月下来,脸和胳膊都晒得黝黑,后来还蜕了一层皮。但这些都不算什么,最让郑校长他们郁闷的是虽然千般保证,但请来考察的家长有很多还是摇头而去。究其原因,一是老师还没有到位,家长们谁也不愿意拿自己孩子的前途“冒险”;二是整个校园里堆满了建筑材料,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说是能按时开学,有谁相信?
所以说,“512”这个数字算是对郑健他们一个月辛勤付出的回报。但这种喜悦很快就被无情的现实打破了——
开学当天,餐厅还在施工,餐饮公司给学生送饭的配餐车直到12点半还没有到。学生排的队伍有点不整齐了,围在旁边的家长议论纷纷,维持秩序的老师也有点招架不住了……直到下午1点多,孩子们总算蹲在地上吃了一顿迟到的午餐。
晚上8点,孩子们上完自习,在老师的指挥下回宿舍休息。谁知,突然间,整个校园一片黑暗。不论学校的电工如何努力,电源也无法合闸(后经查明是由于施工缺陷所致)。这些十二三岁的孩子,第一次离开家门就遭遇到这一幕,顿时呼喊声、哭闹声此起彼伏。
都云校长痴,谁解其中味?那天晚上,郑校长和老师们都没有回家,陪着学生在宿舍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说实话,作为校长最害怕的是学校安全出问题,一所新建学校更是经不起任何折腾。
一天的疲劳,一夜的小心,迎来了令人刻骨铭心的第二天。学生早餐过后,郑校长站在教学楼门口督导学生入班学习,发现又来了不少家长,带上孩子扭头就走——尽管郑校长和同事们百般解释,有些家长还是一去不返。德育处再次汇报:还剩364个学生……
如今,回想起当时的情景,郑校长仍然感触很深:学生是学校的“上帝”,善待他们是学校的职责。
教师是根本
还是在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学苑中学七年级四班每一位学生家长都收到一条短信:
各位家长,我是您学生的班主任韩凤勤。今天上午,课本已发到学生手中,我班上课情况正常,宿舍也已妥善安排,请您放心。另外,由于个人原因,我需要请假一天,班级工作由陈老师负责。陈老师的电话是……
后来,这条短信也转发到了郑校长的手机上,他又把它转发给学校的每一位教师。正是这条短信感动着全校师生。郑校长清晰地记得,那天,韩老师是被自己的爱人架上车接走的——她在宿舍楼楼梯上重重地摔了一跤,但她一个上午都没有吭声,直到宿舍床位安排完毕。
次日,韩老师没能兑现她对家长的承诺,因为腿骨骨折,她住进了医院。但韩老师也没能兑现她对医生的承诺,半月不到就匆匆出院,架起拐杖走进了课堂。
教师也是肉身凡胎,骨折给人的痛苦是很多人想象不到的,一位文弱的女老师是怎样拖着一条伤腿坚持了一个上午?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她?病榻之上,这条短信传达的是什么?这就是教师的职业良心!
为此事,郑校长至今常常自责。他说,一所学校的发展,最根本的因素在于教师。教师也是食人间烟火的人,他们拿着微薄的工资,承担起远超过八小时的工作量。善待我们的教师,保护好我们的教师,把他们的冷暖装在心头,想他们所想,想他们所想不到的,应该成为校长工作的常态。
开学至今,郑校长每天都会找一两个教师谈谈心。一位教师曾这样对他说:“要问我这样没命地干到底图个啥,其实人都一样,希望劳有所得嘛。”多直率的话语!也许有人会觉得他“太俗”,但郑校长有自己的解读:在校长不能为教师谋取更多实惠时,不妨就多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让他们能心情舒畅地去享受工作。
短短几个月里,学苑中学推出了自己的最美教师;学校组织教师阅读教育名著,定期开展教育教学纵横谈活动,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学校全力支持教师参加教学竞赛,主动承担国家级、省级教育扶贫和送培到县项目,让教师近距离感受专家、大师的风采。郑健说,我主要就是去搭台子、铺路子、创牌子,鼓励教师成长、成才、成名。老师们个个都成名师了,学校不就有名气了?
校长是公仆
当校长不但身累,而且心累,不到半年,壮实的郑校长的头发就白了一少半。吃苦,其实早有准备,但对于一个校长来说,仅仅去俯首躬耕恐怕是远远不够的。
镜头一:行风热线响起,教体局领导拿起电话。话筒里传来学生监护人的质询:“我孩子在学苑中学读书,晚上连个热水澡都洗不上,你们怎么解决?什么学校,连校车也没有!”
镜头二:周日晚上,寄宿生返校的时间,一位班主任向郑校长诉苦,班内一位学生没有按时到校,老师赶紧和家长联系,哪知对方张嘴就说:“你们老师是干啥吃的?孩子出了事和你们没完!”
镜头三:学校东侧围墙正在施工,一个当地妇女非要在校园内晾晒东西。值班人员劝止,她说:“学校买的是俺家的地,我想晾什么就晾什么,有本事你让公安局来抓我!”
镜头四:校长办公室内,一位班主任说:“校长,你说的老师啥时间能来呀?我们班一个星期上的都是语文课呀!”
……
郑校长心里明白:校长是全校上下的公仆。“仆”这个字,甲骨文显示是一个人端着畚箕从事劳动之形,其本义是供役使的人。面对各种责难,校长不但要有海纳百川的肚量,努力去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还要从容镇定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因为,老师们都希望自己学校的校长人格出众、能力超群,最主要的还要能保护广大教师的权益,能给群众谋福利。
学生成长,教师发展,人民满意……要实现这些愿景,当校长的一定要清楚自己是谁,为谁服务,活该怎么干。是啊,在基础教育领域,有许许多多像郑健一样的中学校长们,他们日复一日,辛勤付出,无私无畏,因为他们眼中有风景,心中有梦想,累并快乐着!
(责 编 肖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