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合理运用体育竞赛,提升学生体育学科素养
杨秀萍
【摘要】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学习压力最重的时期,要想在繁重的压力下完成学习任务,前提条件就是具备一个健康的体魄以及坚强的内心。中学生正是身心发育的关键期,同时也是运动习惯的养成期。我们通过定期组织竞技比赛,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集体荣誉感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让中学生不仅具备专业知识,还能够具备适应未来发展的实践能力,真正实现综合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竞争意识 中学体育 竞赛
一、丰富体育训练种类
体育锻炼包含了多种运动,我们不可能每种都擅长,同样也不可太过单一死板。站在培养中学生的体育素养这一角度来说,根据“木桶理论”综合提高他们的身体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围绕教材选择最突出的项目进行锻炼,其它项目辅助,借助游戏或者比赛的兴趣来穿插与调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动能性。
对于体育竞赛来说,它具有丰富课堂,激发学生拼搏精神的神奇驱动力,若是让体育活动插上竞赛这双翅膀,无论是从兴趣、自主动能、身心锻炼都可以得到加强。体育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具有更强的体质,更持久的耐力与灵活性,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能在心理上得到愉悦感。要想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要通过合理的安排体育活动来实现。而体育竞赛的形式,就是将体育锻炼活动的效果推向最顶端,具备趣味性、情节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反应能力。
如伴随所有学生的广播体操,从小学到中学从未停止,虽说具备锻炼身体的效果,但千遍一律,作为老师的笔者都会觉得厌烦,就在前不久网络上流传一段点击率很高的热点视频,一家学校的校长带队课间操跳鬼步舞,引起了很大反响。这就是一种敢与突破传统的尝试,不仅具有新鲜感,学生们也愿意主动参与其中,既然都是为了锻炼,那为何不能迎合学生们的喜好呢?笔者认为,我们就可以用“课间操创新大赛”这一题目为引子,可以是班级形式的,也可以是年级形式的,乃至是通过校方进行全校形式的,让全校师生都可以参与进来,实现正真意义上的全校互动,迎合新时代下全民健身这一口号。
当然,许多传统体育项目我们也不能全部放弃,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课程都可以开展比赛活动,让学生掌握多种体育学科素养与专业能力。
二、锻炼力度的拿捏
体育锻炼是对体能的一种消耗。当然,我们更希望中学生都能够燃烧多余脂肪,保持健康活力。但体育训练的力度,许多学生无法自我拿捏,由于正处于成长階段的中学生,大多精力旺盛,若是在进行感兴趣的运动项目时,很快就能进入状态,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运动强度的提升,会呈现不同程度的疲劳感。因此,我们不仅要创设适合学生的运动项目,同时还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科学的设计,切莫按照书本大纲上的硬性标准指标来进行。尤其是在进行一些剧烈竞赛运动项目前,要保证学生的身体得到充分的拉伸,要让学生养成动前热身的好习惯。在得到充分的舒展后,进入放松状态,才更有利于体育项目的进行。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我们的锻炼项目也应该进行分层模式,切莫一锅烩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个性、能力、喜好、水平的综合分析,要创设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运动项目,要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在自我条件达到的前提下,得到锻炼身体的理想效果,真正实现体育核心素养的全面性展开与实质性提升。
三、公平竞赛奠定良好竞争素养
许多国际国内赛事之所以广受欢迎,是因为竞争能激发学生的运动激情,竞技性是体育运动教学过程中最不可忽视的特质。当然,我们也要保证比赛的公正、公开、公平,展现出良性竞争的积极运动风气。同时竞争还能展现个人风采,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自信心,也有助于学生养成坚忍不拔,拼搏到底的精神素养。我们借助竞赛活动来打破传统模式的单一与沉闷,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训练带来“刺激”,不知不觉中带着兴趣投入到练习中,并且勇于主动突破自我。尤其是许多竞赛项目都是集体性质的,需要学生互助来完成,不崇尚个人主义,更主张团队凝聚力,不仅能让学生感受运动的魅力,同时还能让学生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这一素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未来的工作生活。
要想真正实现体育竞赛的公平性,我们就要再次提及个体差异性,前文提及了分层教学模式,我们的体育比赛自然也不能只设立一种项目,而应该是与分层教学当中的多个层次项目相匹配,满足所有学生能够在他们能力水平的比赛中展现自我,就算得不到第一,也能感受到老师对于他们的在意,公平公正不是嘴上说的,而是能够通过实际行动,让所有学生感受到的。
总之,时代高速发展,竞争越发激烈,不具备竞争力的人,迟早会被社会淘汰。竞技体育运动正好是锻炼学生竞争意识的最佳载体。体育竞赛的魅力就在于,挥汗如雨中拼搏、全力以赴的失败泪水、成功的喜悦、淘汰的残酷。
参考文献:
[1]王桥.改变教学理念,注重运动参与——初中体育课堂如何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J].考试与评价,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