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站台”开始的公交探秘之旅

    赵叶

    

    

    

    一天早上,乐乐还未进活动室就与几个小朋友说,他刚才路过幼儿园旁边的公交站台时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公交车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教师在晨间谈话时让乐乐分享了他的发现与问题。其实,大部分孩子都知道幼儿园旁边有个公交站台,但未仔细观察过,有些孩子虽乘过公交车,但也是偶尔为之。孩子们对“站台”和“公交车”既熟悉又陌生,教师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引发孩子持续探究的话题,又正好与社区主题有关,能帮助孩子获得幼儿园内难以获得的经验。一方面,大班孩子各方面能力有所增强,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喜欢探究,在探索中有所发现时会感到兴奋和满足。另一方面,公交站台就在幼儿园门口,容易组织孩子们去观察。因此,教师问道:“你们想不想去看看那个公交站台,研究研究?”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想”。于是,一场由“站台”开始的公交探秘之旅拉开了序幕。

    一、公交站台上有些什么

    为了提高观察效果,教师决定把孩子分成两组去调查。吃过点心后,在教师带领下,第一组孩子拿好记录本和笔来到公交站台。站台上有一张长椅子,椅子后有大大的广告牌,上面有宽宽的顶棚,左边竖着一块站牌(见图1)。琦琦指着站牌说:“我认识上面的数字是203和226,但不知道后面很多字是什么意思。”宸宸说:“是表示这里有203路、226路公交车停靠,这是我奶奶告诉我的。”教师期待孩子们能捕捉到更多信息,便建议他们进一步观察:“除了数字和文字,还有什么发现?”萱萱发现站牌上有红色箭头,文文发现有黑色和红色两种文字,红色文字上还有一个小标记,诚诚只读出了“华士”两个字,教师帮助其补充完整“华士高级中学”。骁骁根据文字进行推理:“我知道了,站牌上红色的字都是‘华士高级中学。”教师追问:“那这些红色的字告诉我们什么呢?”乘过公交车的宸宸马上说:“这是告诉我们这里是华士高级中学站。”教师笑着说:“说得对,那么旁边的这些黑字可能是什么意思呢?”“别的站名。”好几个孩子抢着说。

    这时,文文发现站牌背面有一张很大的地图,乐乐指着地图上那条红色线路说:“这应该就是203路公交车的线路图,这里有箭头,是表示从这里开到那里。”因为有过“画地图找班级”的经验,孩子们都清楚线路图的意思,马上找到了起点“江阴汽车客运站”和终点“华士客运站”(见图2)。

    通过观察,第一组的孩子对公交站台的设施有了基本的了解,对站牌上的信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有了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回到活动室,孩子们分享了自己的发现,就站牌上的站点和线路图进行了热烈讨论。

    第二天上午,教师带着第二组孩子去公交站台,受昨天讨论的影响,好多孩子直接去观察最感兴趣的站牌,他们发现226路有两条不同的路线(一条有17个站点,一条有24个站点),203路有43个站点,并且确定了站牌上的文字就是站点名,箭头所示就是公交车行驶的方向。这时,有个孩子发现马路对面也有一块站牌,看上去和这边的一模一样。真的一样吗?教师又带着孩子们到马路对面观察,发现原来那是与这边反方向的公交线路的站牌。

    几天下来,孩子们的关注点渐渐转移到了自家小区附近的公交站台。晨谈时,教师组织孩子们交流,以引发他们进一步探究。孩子们有的说:“我家小区附近有222路公交车,是开到新桥去的。”有的说:“我家门口是225路。”有的说:“昨晚,我和妈妈特意去看了小区附近的公交站台,站牌上写的是227路。”教师马上回应:“原来不只我们幼儿园门口有站台,你们小区周围也有站台,那么这些站台都一样吗?”孩子们有的说一样,有的说不一样。教师让孩子们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去调查,回来再比较。在以往的探究活动中,孩子们经常会用到调查表。经过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决定使用调查表,并确定了调查表上的四个问题:你家小区附近有站台吗?站台上有哪些设施?站牌上有哪几路公交线路?你还发现了什么?调查的结果是全班38个孩子中有33个孩子的家附近有公交站台;22个站台上有与幼儿园门口的站台一样的设施,11个站台只有站牌;站台上都有安全标记,其中大多是禁止吸烟和禁止抛物。

    这些天,孩子们时常会谈论喜欢什么样的公交站台的话题。孩子们的想法天马行空,教师鼓励他们去设计制作自己心目中的公交站台。孩子们欣然行动,他们分别去班级的材料超市和幼儿园的资源室寻找材料。雅雅用牙膏盒和夹子做了椅子,用盒子做了垃圾桶,剪一张长方形卡纸粘在小盒子上作为电子站牌的屏幕,除了写上几路外,还画了卡通图案和很多圆圈,表示信息是滚动播放的(见图3);栋栋试图用塑封纸制作玻璃罩子,但怎么粘都固定不住,最后剪了半个透明塑料杯盖在表示候车区的盒子上,解决了这一问题;琪琪则找来一只盒子抠出一个正方形的洞当作自动贩卖机,里面放置了很多用橡皮泥自制的小零食(见图4)。他们的作品又引发更多的孩子去设计制作自己心目中的公交站台。

    二、华士客运站是怎样的

    在对公交站台的探究中,孩子们发现几条公交线路的终点站都是华士客运站,从而产生了新的问题:“公交车是不是最后都会回到华士客运站?华士客运站是不是停满了公交车?”虽然華士客运站距离幼儿园只有三站车程,步行只需20分钟,但对从未去过那里的孩子们来说是神秘的。看到孩子们对客运站充满好奇,教师继续问:“你们想了解华士客运站的哪些问题?”孩子们的问题包括客运站里有什么,有多少辆公交车,有哪些工作人员,等等。此外,很多孩子就公交车本身提出了很多问题,比如公交车里有多少座位,公交车能开多远,等等。为了便于调查,孩子们把自己的问题记了下来。教师答应在适当的时候带孩子们去访问客运站,同时要求他们先想象一下华士客运站是什么样子的。

    在做好申请报备、联系踩点、安全协调等一系列必要的准备后,教师和家长志愿者带着孩子们来到了华士客运站。华士客运站远没有孩子们想象的那般气派和奇特。孩子们首先参观了站里的候车大厅、售票处,得知现在乘客都是直接到车上投币或刷卡,所以售票处已经停用了。热情的工作人员向孩子们介绍了线路和时刻表以及墙上的安全标记(见图5)。通过参观,孩子们了解了客运站里的基础设施,知道从这里始发的一共有6条公交线路。教师鼓励孩子们大胆采访工作人员,寻找问题的答案。从采访中,孩子们得知客运站停放了两种类型的公交车,一种小的是镇里的公交车,另一种大的是市里的公交车;知道了如何看时刻表,还知道了如何数清站点;知道了公交车总站里有很多工作人员,等等。此时,轩轩指着墙上的线路图问:“这是我们在幼儿园门口站牌上看到的线路图吗?也是203路吗?”旁边的孩子补充说这上面有好几条线路图,并不是只有203路。教师立即将这张总线路图拍摄了下来,准备回到幼儿园打印出来贴到活动室供孩子们进一步探究。

    采访完工作人员后,司机伯伯带孩子们来到户外的停车场。那里停着两种类型的公交车,3辆大的和5辆小的。和司机伯伯确认没有危险后,孩子们围着公交车兴奋地这边摸摸,那边看看,从各自不同的视角感知着公交车的外观。这时,烨烨张开手臂贴着一辆大的公交车想测量长度,旁边的孩子看见了也一个个张开手臂贴了上去,这辆公交车有9个小朋友张开手臂加起来那么长。他们又去测量一辆小的公交车,发现只要5个小朋友张开手臂测量就行。

    接着,孩子们走上了其中一辆大的公交车(见图6)。曦曦数出车上一共有23张椅子,还注意到椅子有蓝色和橘色两种,通过询问司机伯伯,得知橘色的是爱心座椅,留给需要照顾的人;贡贡数出有11个拉手,乘客抓住拉手就不会摔倒;琪琪发现有一些禁止携带物品的标志,并把这些标志记了下来。几个孩子围着投币机讨论起来:“这里是投币用的,里面除了硬币,好像也有纸币。”“这些钱怎么拿出来呢?”“只能投币吗?可以用支付宝吗?”……孩子们走上公交车后有了更多发现,也产生了更多的问题,他们从司机伯伯那里获得了大量关于公交车的知识和信息。

    在访问客运站的过程中,孩子们用多种感官感知公交车,通过观察、数数、交流、采访等各种方式了解华士客运站并积极解决自己的问题,还将自己的问题和找到的答案记录了下来(见图7、图8)。

    三、我们能一起坐公交车吗

    在访问结束回幼儿园的路上,轩轩提出:“老师,我们能一起坐坐公交车吗?”其他孩子也有相同的愿望。教师觉得亲身体验乘公交车和研究停着的公交车,会让孩子们获得不一样的经验,但出于安全考虑,教师没有马上答应孩子们,而是告诉他们要回去商量一下。与园领导和家长商量后,教师决定满足孩子们的愿望。那么,问题又来了:小孩坐公交车是否需要投币,乘坐公交车有哪些注意事项?

    对小孩坐公交车是否需要投币的问题,有的孩子认为小孩不需要投币,因为小孩还没有长大;有的孩子则认为凡是坐公交车都需要投币。通过讨论,教师发现全班坐过公交车的孩子很少,即使坐过公交车,孩子对是否要投币、乘车收费多少也不是很清楚。教师通过查阅公交车乘车信息,告诉孩子们小孩坐公交车是按照身高收费的,身高超过120厘米的都需要投币1元。于是,孩子们决定测量一下自己的身高,教师在活动室墙上制作了测量身高的标尺。在测量过程中,孩子们互相帮助,主动学习测量方法和正确读数,能力强的孩子自然而然成了小老师(见图9)。最后,孩子们还对全班38人的测量结果作了统计:需要投币的有24人,不需要投币的有14人。

    乘坐公交车时需要注意什么?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教师请孩子们将自己的想法画下来,然后一起讨论归类,最终形成了四条乘车规则:(1)上车不推不挤,主动投币,向司机问好。(2)在座位上坐好或拉好扶手,不随意走动和大声说话。(3)遇到有需要的人(老人、孕妇、残疾人)主动让座。(4)有问题不在车上询问司机,到站后再采访。

    做好准备后,孩子们在教师、家长志愿者的陪伴下在幼儿园门口的公交站台上了203路车,踏上了“公交车体验之旅”(见图10)。在公交车里,孩子们遵守之前制定的乘车规则。到站后,孩子们围着司机伯伯争先恐后地提问:“我看见上车的人都是投1元的。每个站台上来的乘客都是收1元钱吗?每个大人都要投币吗?”“公交车里为什么没有安全带呢?”……司机伯伯耐心地解答每一个问题,还解读了车上贴着的乘车规则。孩子们发现自己制定的乘车规则里有几项与公交车上的规则不谋而合,感到十分自豪。孩子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能够主动地探究、思考与交往,真正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一周后的一个早上,睿睿进来说:“老师,我周末和爸爸妈妈坐了公交车,发现有个爷爷乘车是不要钱的,我爸爸说因为他是‘老年人。”周围的一群孩子开始讨论起睿睿的这个话题。贡贡问:“老年人是不需要车费的吗?那他们是不是坐什么车都不需要钱呢?”馨馨说:“不是,我奶奶坐公交车就是要钱的,我看到她投币的。”孩子们开始注意观察公交车里的人了,并对哪些人需要投币有了思考,教师觉得这是很值得探讨的话题,便问:“为什么你奶奶要投币呢?”馨馨说因为奶奶不是“很老”的老人。此时,琪琪问:“那要多老的老人呢?多少岁?”文文还想到了另一个问题:“还有哪些人也是不要付钱的?”琪琪和文文的提问再次引发了孩子们对公交车收费问题的兴趣,但班里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一个孩子提出可以采访幼儿园里的其他老师,另一个孩子说可以回家问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这两种方法得到了全班孩子的认可,教师觉得这是引导孩子们理解公共规则具有人文关怀的好机会,便支持他们去访问,并与孩子们约定今天回去采访,明天来园时再交流。第二天,教师根据孩子们的采访进行了总结,身高不满120厘米的小孩、70周岁以上的老人、军人、残疾人等都是免费的。

    四、从家到幼儿园的线路图

    访问客运站时,教师发现孩子们对线路图、站点感兴趣,便有意识地在活动室墙上张贴了华士公交线路图,在益智区中投放了城镇公交的线路站点表和时刻表。孩子们最喜欢研究的是线路站点表,他们点数记录每一条线路的站点,比较哪一条线路站点最少、哪一条最多,从而判断哪条公交线路最长、哪条最短(见图11)。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观察、比较、分析等能力得到了锻炼。

    区域游戏时,雅雅拿着放大镜在观察益智区墙上的“华士公交线路图”(见图12)。在交流分享中,雅雅说想自己设计线路图。教师分析设计线路图能让孩子们对线路的探究从平面到立体,从图片到实际生活,便顺势问道:“你们觉得自己能设计线路图吗?”萱萱说:“我们可以设计从家到幼儿园的线路图,因为我们以前画过从幼儿园门口到班级的地图,也画过从家到幼儿园的地图。”萱萱的提议引发了孩子们对此前“画地图找班级”活动的回忆,他们认为线路图和画过的地图差不多,应该不难画,愿意一试。

    第二天就有孩子带来了自己绘制的线路图,可是线路不清楚,没有画出马路上的红绿灯、建筑物等标志物,也没有画出站台的标记。这时,孩子们才发现公交线路图和地图是不太一样的。教师明白,这对孩子们来说可能有一些难度,但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应该注重过程而非结果。于是,教师问孩子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孩子们都说不知道线路图里应该画什么。教师继续启发:“大家有什么好的办法?”文文飞快地从阅读区拿来绘本《公共汽车出发了》,与其他孩子一起欣赏,分析、比较绘本中的线路图和活动室里的线路图,一番讨论后得出正确绘制线路图的方法:线路图旁边会有一些建筑物,这些建筑物是重要的参考;线路图需要画好起点和终点;可以先和爸爸妈妈走一走、看一看,记录从家到幼儿园需要经过哪些站台、会有哪些标记,比如经过几个红绿灯、一路上有哪些主要建筑等。孩子们决定重新设计。为了支持孩子们的设计,教师向家长介绍了这次活动的意义,并请家长协助孩子。在活动中,家长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同时家长也从中了解了探究性课程对孩子发展的意义。

    经过一个双休,周一来园时,辰辰骄傲地告诉大家:“我是拿着线路图乘车的,完全正确。一共只需要坐3站哦!”晨间谈话时,教师请辰辰分享繪制线路图的经验(见图13)。受辰辰的影响,孩子们对绘制线路图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思考。过了两天,又有一些孩子带来了重新设计的线路图。轩轩说:“我坐205路公交车,一路上会有3个停靠的站点。”涵涵说:“225路有8个站,我觉得从我家坐公交车到幼儿园还是有点远的。”妮妮说:“从我家到幼儿园有两条线路可以乘坐,一条是222路,一条是203路,坐203路要比坐222路时间短。”至此,“我家到幼儿园的线路图”的研究已进行了两周,孩子们经历了从认为很简单,到发现很难,再到最后取得成功的过程。遇到困难时,孩子们没有轻易放弃,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原因,调整方法,还借助绘本等资源来解决问题,其中家长也起了重要的支持作用,成为课程实施的资源和力量。

    辰辰在语言区画下了自己乘坐公交车的故事,并在游戏结束后与同伴分享。他的分享激发了其他孩子的热情,教师也给予支持,在语言区投放了记号笔、绘画纸和蜡笔。之后,凡是有孩子成功乘坐公交车来幼儿园的,就会兴奋地画下故事并分享(见图14)。就这样,记录故事的孩子越来越多,最后装订成了一本特别的书《我和公交车的故事》(见图15)。

    那段时间,孩子们经常在餐前分享各自带来的线路图,看得多了,他们开始关注谁家到幼儿园经过的站点最多,谁家最少。孩子们将所有线路图都集中在益智区。为了便于统计,教师建议孩子们在设计的线路图的站台边贴上小红点。孩子们通过统计发现,全班38个孩子中,最近的只需要坐1站,最远的需要坐8站(见图16)。

    此外,孩子们还在区域活动中搭建公交车行驶的路线,玩开车游戏。他们先设计好线路图,再参照线路图用KT板、大小不同的纸盒纸杯、高低不同的瓶子等材料进行建构(见图17)。教师提供了一些交通安全标识,同时鼓励孩子绘制站台,迁移之前从站台研究中获得的认知经验,使游戏更富有情景性。

    公交站台引发了孩子们近一学期的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运用已有的经验或新经验来面对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大胆探索、求证,还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这个活动体现了孩子的主体性,孩子们在不断探索中推动课程的发展,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