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力量

     魏艳辉

    

    

    从2016年开始,北京市第五十中学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开发建设“活力知行”研学旅行课程,着力探索校本课程建设的新路径和新领域,使校外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事一物、一情一景都成为鲜活的教育资源,学生在行走中寻见、体悟、反思,增强学习的动力。也可以这样说,研学路上有课程,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课程理念、目标及内容

    1.“活力知行”课程基本理念

    (1)关注“知行合一”。“知行合一”这一儒家哲学思想强调将主观意念与客观实践相结合。而研学旅行课程的用意也就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到主体的认知结构中,提升核心素养,形成能力,并最终付诸实践。

    (2)强调“生活教育”。著名的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强调教育与生活要相互融通,教育需要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活力知行”研学旅行课程关注学生所处的当下生活,尤其是传统文化、国家的现实生活与学生生活的结合。

    2.“活力知行”课程目標

    (1)“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2016年,教育部明确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为研学旅行课程提供了政策基础和育人目标依据。

    (2)“活力知行”课程的基本目标(见表1)。我们结合教育部等11部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的通知》的意见以及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从多个层面建立我校“活力知行”研学课程目标体系,并将这些目标细化为一些具体的行为表现。

    3.“活力知行”课程内容

    (1)课程的结构形式。我们将“活力知行”研学旅行课程分为四大项目内容:国际教育交流、人文探究考察、自然观光科研、励志主题教育。

    (2)具体项目内容的实施。我们将具体的项目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环节,每个项目包含若干任务单元,师生共同参与任务单元的制定,从而形成可供学生选择的任务选单。以具体任务为载体的研究性学习,其着眼点并不是研究成果,而是重在学生根据研学旅行的线路背景以及自己目前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查找文献资料、制订研究方案、实地考察研究,到最后解决问题并展示交流成果的整个过程。针对每个项目,我们构建了“五个一”任务单:一个主题、一个攻略、一本好书、一篇游记、一项课题(见表2)。

    课程实施

    按照课程开展的线性流程,“活力知行”研学旅行课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前期准备、研学旅行、后期总结。因为身体等原因不能参加研学的学生我们编排课表安排上课。

    1.前期准备

    研学旅行的实际收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期准备是否充分。从课程组织的角度来说,需要完成许多准备工作,以保障旅行顺利进行。比如,拟定课程方案、选择合作机构、确定路线、实地考察、方案确定、家长教师学生联席会等。

    以上各项事务完成后,要重点编制《研学旅行手册》与建立师生研学小组。《研学旅行手册》内容包括课程简介、联系网络、行程安排、注意事项、研学课题等方面。在旅行中打破行政班级,将师生分成10人一组的若干小组,并建立领队、指导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联络网。尤其是有效利用微信群等信息手段,确保研学活动高效开展。

    具体到研学内容,学生需要建立起前期必要的知识储备。比如研究的目的是什么,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进行研究,运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最后的成果以什么形式呈现,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合作等等。指导教师也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选题指导,尤其是提供研学线路涉及的相关背景资料,同时以范例的形式给学生提出一些适合研究的题目,也以此启发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同时,有关社团成员和选修课老师也参与研学课程的研发。

    2.研学过程

    研学旅行过程中会涉及许多复杂琐碎的事务,从课程实施的角度来说,主要的工作概括起来大致划分为:行程管理、活动开展、研学组织。在旅行目的地,需要按照既定计划开展一系列活动,实施研学。学生用笔、微信、照片、视频记录研学所见所闻,并在小组内交流、合作,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则针对活动开展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

    3.后期总结

    研学旅行结束后,学生对研学旅行实地考察所获得的数据、资料、图片、视频等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形成成果。研学成果的展示或以小组为单位,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或以班级、年级、学科为单位,组织研学成果汇报活动,并延伸到年级班级文化建设;或设计文化宣传栏,编辑诗歌集、研学成果集,固化研学成果。

    课程评价及管理

    1.课程的评价

    (1)注重过程评价,强调师生互动生成评价。教师关注活动中学生的表现、每一项任务的完成,针对任务完成的品质做出合理而又适切的评价。例如,关于某事物或某历史典故的认知,可采用问答形式;对于学生旅行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可以通过学生实地情境中的直接反应进行观察,如即兴的表演、朗诵等等。此外,教师为学生提供各种反馈信息,基于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学会运用评价完善自身学习。

    我们鼓励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采用同伴互评的方式,能更高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爱国情怀、集体荣誉感等的交流和思想碰撞,进而有益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及培养合作精神。

    (2)注重终结性评价。在研学过程中,成果通过每天固化的研学日志、学习报告等加以展示。同时,也鼓励以自媒体方式呈现,诸如美篇、网页制作等形式完成作业,推送朋友圈,与家长老师同学分享,关注点赞数量。回校之后,学生提交最后的学习报告,由指导教师给出成绩认定。2018年4月,我们研学旅行结束,学生们诗兴大发,创作出很多感人诗篇,年级师生推选出10篇佳作,以另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玉兰雅集”原创诗歌朗诵会及研学旅行汇报加以呈现,师生及家长反响强烈。

    2.课程的管理

    在课程管理方面,我们始终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为抓手,以导师为引领。全面掌控研学过程的主要因素,做到“五有”:研学基地——有教育价值,研学线路——有中心主题,研学导师——有专业引领,研学课程——有规划设计,安全管理——有保障措施。

    实践效果分析

    1.教师层面

    (1)跨学科融合体现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传统的学校课程以学科课程为主,所学内容也为某一学科单一的系统性知识。而研学旅行课程突破了学科课程的界限,融多种学科于一体,将与研学主题相关的课程内容融合在一起。一方面,研学活动的主题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学科知识的巩固与综合运用;另一方面,学生能够接触并领会到课堂以外的综合性内容。例如,在游览泰山的过程中,学生既从书法文化的角度学习了摩崖石刻,也综合运用地理、生物等学科知识对问题开展了探究。

    (2)为实体课堂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传统课程的学习方式多为接受式学习,其学习情境大多局限于课堂的有限空间,而且多为模拟、假设的情境,集中在课堂教学的导入阶段以及联系生活部分。而研学旅行课程是从课外、校外的空间与资源中直接获取的。研学活动结束后,在学校里开展的“徽州民居楹联文化探究”“研学旅行中的文化”“永恒的民族精神”“一招让你数学好、体育也好——生活中的圆锥曲线”等研究课将研学中遇到的地理地质结构和物理现象引入進来,增进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2.学生层面

    (1)学生思维品质和探究能力得到提升。在实际情境中,学生拍摄了照片、视频,积累了不少直观的材料,为了形成研究成果,他们需要将其进行适当的加工,需要将所学知识和学习经验、社会生活联系,形成深度学习的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都得到了提升。在经历了这些学习过程后,有一些学生撰写了相对成熟的研究报告。

    (2)学生社会参与度、团队意识获得显著提升。从北京市第五十中学研学旅行问卷调研中可以看出:学生们在有意识提升自己的纪律意识和文明素养。2019年11月,我们组织高二年级学生研学旅行,年级师生将两条线确定一个共同的主题为“我们走在大路上”,从人员组织到成果集结,师生全员参与,都有事做,都能做事,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和荣誉感。

    (3)学生的意志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得以提升和激发。学生们在增长见识感悟人生的同时,拥有了从未有过的强烈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针对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在世界观价值观上都需要加以塑造和引领的特点,我们选择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研学目的的。在出发前推荐阅读张纯如《南京大屠杀》等书籍,组织开营仪式,让师生代表发言,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那些为国家和人民幸福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们的家国情怀,感受国家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也学会将小我融入大我,增强作为高中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感。

    我们通过研学旅行让学生在自在的阅读中、在有趣的活动中、在大千世界的行走中,一点点去试错、探求、获取,进而使学生在行走中知道自己是谁,未来该选择哪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借助“活力知行”研学旅行课程为学生创设更多的与生活和社会联系的试错、探求、获取的机会。

    什么样的研学旅行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什么样的研学旅行更有利于学生的参与,什么样的研学旅行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这是我们设计研学旅行始终坚持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我们的学生不仅在书本中阅读名山大川和李白、杜甫,更要让他们学会用脚步去丈量世界的广度与深度,让学生见识美丽风景的同时,也让学生成为行走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五十中学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