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倾诉与倾诉癖的形成、危害与临床治疗

    王立凡?金洪源

    

    〔关键词〕过度倾诉;元认知干预技术;新潜意识观

    一、问题提出

    如何排解心中的苦闷或伤痛?在元认知干预技术普遍应用以前,无论是从生活经验的角度,还是从心理调适方法的角度,都会提倡找个合适的人来倾诉一下。在适当条件下的适当倾诉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调适消极情绪的作用。当接受倾诉者本身的特征导致倾诉者在倾诉时的消极情绪变成积极情绪的情况下,这种倾诉有治疗消极情绪的作用。例如,一名男大学生在苦闷时,一见到热恋中的女大学生,消极情绪就全没有了,于是他把压抑在胸中的导致他苦闷的事件全倾诉了出来。这种事件和他倾诉时的积极情绪建立条件反射,以后再提起此事时,他自动升起的是积极情绪,因此他没有了苦闷和消极,代之以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到此为止,我们称这次倾诉为适当倾诉,无疑是倾诉成功的典范。

    但是,如果在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见面时,他每次都向他心爱的女朋友倾诉自己的苦闷的话,不仅他可能成为倾诉的受害者,连他的女朋友也会成为受害者。一是这种倾诉听得多了,倾听者会非常痛苦;二是这种倾诉次数多了,倾诉者会性格化,喋喋不休地为小事掰扯不止,不说不快,从而变得心胸狭隘、斤斤计较,缺乏大度之气;三是优秀的女方会在情绪受倾诉者的消极情绪影响时,对男方产生厌烦或瞧不起。

    元认知干预技术临床统计表明:绝大多数人的绝大多数倾诉会呈现越来越重的趋势;习惯于倾诉的人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通过倾诉真正地解决问题,这些问题却会在大脑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使得小事变大,心胸变小;一部分人会成为倾诉的直接受害者。

    笔者在对一位倾诉成癖的来访者进行咨询的过程中,听到她这样的一番话:“我认为我自己有‘情感洁癖,凡是那些曾经对我的倾诉表示过不耐烦的人,我都不会再理他们。”许多敏感的倾诉者都会有类似的想法,但这样做只会使人际关系更差。这位来访者如果能够静下心来看一下朋友们的心理机制,就会发现事情并非像她想的那样。

    二、过度倾诉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

    (一)倾诉的行为易使人上瘾

    成功的倾诉会使人产生较为强烈的情绪体验,而强烈的情绪体验正是建立条件性情绪反射的绝佳条件。利用元认知干预技术理论中的SER原理来分析:一旦遇上不顺心的事(S),便会陷入焦虑的状态(E),就会产生倾诉(R)的条件性情绪反射。随着一次次的倾诉,该反射一次次被加强,倾诉行为的频率会越来越高,越来越难以控制。严重时倾诉者即使在倾诉过后焦虑依旧难以平复,甚至需要马上投入到下一轮倾诉中。临床上将这种情况称为“倾诉过度”、“倾诉饥渴”或者“倾诉狂”,是一种心理障碍。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鲁迅笔下祥林嫂这一人物,周围好事的街坊邻居们给她提供了非常好的倾诉环境,她也可以在每次倾诉中抚平自己失去阿毛的痛苦。表面上这些称职的听众表现了对不幸者足够的关怀,自己的良心上也得到极大的满足,同时倾诉者得以缓解自己的焦虑,但在祥林嫂潜意识中渐渐牢固的条件性情绪反射却使她养成了逢人就诉苦的习惯。

    (二)倾听者的心理机制

    倾听者也有自己的情绪,在整个过程中倾听者也会建立相应的条件性情绪反射。作为倾诉者的朋友或家人,倾听者对倾诉者一般都比较关心。正因如此,他们对倾诉者的抱怨感同身受,从而产生焦虑的情绪,心理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情绪传染”。起初他们还能够处理好这种情绪,但随着倾诉次数逐渐增多,他们的潜意识中就会将这份焦虑与倾诉者联系起来,建立一个新的条件性情绪反射:每当倾诉者出现(S),就会产生焦虑的情绪(E),而人的思维是具有单向性的,即焦虑的情绪会导致人往消极的方向思考,从而倾听者就会出现一些消极的想法和行为(R),例如表现得不耐烦等,双方的感情就会出现裂痕,关系逐渐疏远。

    俗话说:“久病无孝子。”讲的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即使再有孝心的儿女,每次见到病卧在床的父母时那种焦虑的心情渐渐地也会与见到父母时的情境建立反射,从而每次见到久病的父母时(S),便会出现焦虑的情绪(E),然后产生一些消极的想法和行为(R)。

    反观祥林嫂那些倾诉的对象,在建立了这种反射后,他们毫不掩饰地表现出自己对祥林嫂的厌恶情绪,导致祥林嫂最终因为感受到失去同情而痛苦。

    三、一位过度倾诉女孩的故事

    (一)来访者的基本情况

    小丽(化名),女,现为大连市某重点高中高二学生,长相漂亮,成绩较好,小学时已通过钢琴十级考试,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淑女”。但在2014上半学年时,她成绩直线下滑,父母和老师与她多次交流,认为她“心态不好”,经过长时间调节也不见效。在她自己的要求下,前来

    咨询。

    第一次见面时,小丽面对咨询师不停地哭诉,讲述她在学校里遇到的各种不顺心的事,包括老师和她的谈话,同学之间的不愉快,就连父母也不能够理解自己,等等,仿佛周围的一切对于小丽来说都很糟糕。咨询师接着便问小丽,这种不愉快的体验大概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小丽回答很早以前就有了,但是最近越来越严重了。咨询师又问,最近发生了什么事情,让这种感觉更加严重了。小丽思考了一阵子,将心中的故事说了出来。

    原来小丽之前在班上有一个非常要好的女同学小华(化名),两人关系密切,无话不谈,心中的酸楚可以尽情倾诉。但不知为何,小华突然“背叛”了她,不仅在与小丽的谈话中表现得很不耐烦,而且后来由于一件小事两人发生了口角,从此小丽再也不理小华。除此之外,她还感到周围的同学都刻意和自己保持着距离。以前不开心时可以跟小华诉苦来缓解一下,现在无处诉说了,只感到越来越苦闷,无人理解自己,觉得每天生活都说不出的憋屈,难以静下心来学习。

    通过进一步接触,笔者发现小丽言语中总充满了负能量,如“怎么办”“烦死了”“累死了”等词汇不绝于耳。周围的同学想必对于她这种过度倾诉的行为已有所了解,所以刻意与她保持距离。笔者与她的父母老师交谈,他们也一致认为,小丽太过消极,并且一遇到困难就会抱怨个不停。

    咨询师注意到小丽有过度倾诉的倾向,遂建议小丽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调节心情,小丽起初不能够接受,理由是:“书上说,憋在心里会憋出毛病的。”但在咨询师的强烈要求下,她学会了通过深呼吸和肌肉绷紧放松的方式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二)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分析

    前文中已经讲过过度倾诉的心理机制,对于小丽来讲,每次遇到一点点不顺心的事就会不停地向周围的人抱怨,想要把负能量“宣泄出去”。这不仅使周围的人对她渐渐冷淡,她也在每次复述自己遇到的困难时一次次给自己心理暗示,将其带来的负面效应不断地放大。本来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但经过她消极认知的不断放大,结果导致她连续几天都难以专注地学习。

    除此之外,在对小丽的咨询过程中也遇到了巨大的阻抗。首先,在整个咨询期间,咨询师经常会在夜晚接到小丽的电话,诉说她遭遇到的事情,一说就是一小时以上,但小丽却听不进咨询师的劝阻。其次,由于咨询师的拒绝,小丽的“情感洁癖”甚至一度把咨询师也当作“恶人”,认为咨询师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去考虑她的感受,后在其父母的劝说下才回到咨询室。最后,咨询过程中对小丽的认知调整十分低效,小丽喜爱讲述自己的故事,而对咨询师讲的话并不放在心上,虽然嘴上答应,却很难付诸实践。

    (三)对小丽的心理辅导

    1.认知调整

    对于倾诉成瘾者,认知的调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们不能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其倾诉的事情中,而是需要让他们注意到自己过分倾诉的行为是不合适的,长此以往必会导致糟糕的人际关系和严重的心理问题,以此调动起患者摆脱倾诉成瘾的动机。例如,当小丽又开始情不自禁地抱怨自己的生活多么糟糕的时候,笔者马上制止该行为,并请她注意自己现在的状态,通过深呼吸等方法来调节情绪,停止倾诉的行为,并加强“自我身心调适更健康”的信念。

    对于其他一些认知观念,也要适当的纠正,例如小丽与小华的关系,小丽与周围同学该如何相处,等等。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不合理认知是由于来访者的过度焦虑而产生的,对于此类不合理认知需加以辨认,不必投入太多注意力,待来访者焦虑情绪有所降低时会更容易消除。

    2.体育锻炼与深呼吸

    各项研究证明,加强体育锻炼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有极大的帮助。这是因为情绪本身便是一种生理状态,不同的情绪状态下体内各激素的水平会有所不同。而加强体育锻炼可以有效改变体内激素的水平,从而摆脱焦虑的生理状态。

    深呼吸也是一种调节情绪状态非常有效的方法,其机理与加强体育锻炼相同,主要是通过扩张膈肌来达到运动从而促进激素分泌的效果。

    良好的情绪是治疗心理问题的一剂良药,它可以有效减少各种症状的发作,给患者带来积极正确的认知。

    3.临床放松训练技术与暗示学习

    保加利亚的罗扎诺夫博士研究发现,在暗示学习作用下,学习能力可以提高5至50倍。利用这种高效的学习状态,临床上可以为患者建立新的条件性情绪反射,使患者的行为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临床放松训练就是一种高效的暗示学习技术,整个过程中配合肌肉渐进式的绷紧放松,可以使人的潜意识达到一种高度可塑的状态。首先,通过舒缓的音乐使患者达到宁静、放松的状态;接下来为患者输入风景想象、美好的愿望等场景来调动患者的积极情绪;最后利用冥想模拟刺激情境,输入合适的程序,建立新的条件性情绪反射。

    对于小丽,笔者在咨询前期的放松训练中加入了可以让小丽专注学习的程序,因为对于学生来讲,能够让其全心投入到学习中是最好的降焦虑的方法。这个阶段也得到了小丽及其父母的认可。后期笔者矫正了小丽这种过度倾诉的行为,并开始帮她塑造积极乐观的性格。

    (四)咨询效果

    小丽咨询的时间较笔者以往的来访者要长许多,总次数为21次。后期在为小丽塑造性格的过程中,她已经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并集中注意力学习了。但她表示自己的功课已经落后很多,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回复到以前的状态。同时,她主动向小华认了错,两人重归于好,小丽由起初克制着自己不去诉苦,到现在已经能够自觉地将开心的事情分享给周围的人,人际关系也取得了明显的改善。

    四、讨论与反思

    在特定条件下的适当倾诉可能会成为一种调节情绪的较为有效的方法,但极少有人能够把握好这个条件和程度。大多数人在焦虑情绪升高以后,一旦开始倾诉就很容易过度倾诉成癖,造成向害己且损人的消极方向增强循环发展。

    在本案例咨询过程中,笔者体会最深的一件事,就是过度倾诉者一旦进入抑郁症、神经症状态,就会给有效的咨询治疗带来巨大的麻烦。幸运的是,本案例的来访者本身有较强的求助动机,且与其父母关系尚好,而其父母一直坚定不移地支持我们的理念和治疗方案,才使咨询治疗得以圆满完成。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大连,116021)

    编辑 / 丁 尧 终校 / 于 洪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