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研学旅行,推动育人方式转变
赵志勤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何落实实践育人理念,引导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走出课堂、走进社会、感悟生活,熏陶历史文化,弘扬爱国精神,这是每所学校都应深刻思考的问题。为真正做到立德树人、实践育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翠微学校(以下简称“人大附中翠微学校”)以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将学科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融入研学旅行活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研学课程体系。
基于教育理论开发研学课程
学校开展研学旅行的社会实践课程按照自主实践、开放综合、纵深拓展、实践育人的整体设计思路,以教育部等11部门出台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等相关文件为指引,处处凸显实践育人理念。以建构主义理论和探究式教学理论为依托,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用已知探究未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实践探究能力。同时,尊重每位学生的独特性,重视体验式教学理论的运用,让每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健康的绽放。
结合教改新要求开展研学活动
立德树人、实践育人是实施研学课程的教育大背景,也是我们开展研学旅行的初心。研学旅行课程要渗透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的课程、新的理念要求学生要注重知识的宽度和灵活性,而这必须依靠社会实践来落实,单纯讲授型的课堂达不到这个目标。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是研学课程实施的内在动力,而研学旅行就是体现这些理念的最好平台和载体。“小校园,大课堂”是人大附中翠微学校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重要理念。人大附中翠微学校校园小,学生基础薄弱,为落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我们在“小校园,大课堂”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把课堂搬到了博物馆、植物园和高校实验室等,拓展学生视野,践行了实践育人的理念。
明确研学课程实施目标
人大附中翠微学校的研学课程从价值认同、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四个维度来实施,并制定研学旅行课程具体的目标。价值认同是指让学生初步体悟个人成长与职业要求、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关系,增强根据自身兴趣专长开展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的能力;责任担当是指让学生关心他人和社会的发展,热心参与志愿者活动和公益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形成主动服务他人和社会的情怀;问题解决是使学生对个人感兴趣的领域主动开展实践探索,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开展研究,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意物化是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实践,形成在实践中学习的意识,增强创意设计、技术应用和物化能力。这四个目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落实立德树人这一目标的同时凸显实践育人。
研学课程的实施
1.研学课程的开发要从学生需求出发
从调研学生需求入手,广泛进行资料收集,干部教师实地踩点,深入分析资源价值,精心策划活动环节,论证课程设计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例如,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广泛运用于社会的各行各业,势必给人们的就业带来重大影响,那么,在AI时代到来时,作为未来的劳动者,我们的学生应该做哪些心理和实际的准备呢?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和体会人工智能时代,及无人技术的发展对劳动者的就业会带来哪些影响,我们带着学生走进了京东的无人仓储、无人分拣室,观看无人机的送货演示,体验了无人超市的愉悦购物。学生在企业真实的环境中,体会到了无人技术对未来就业的影响,认识到了树立劳动精神、勤于劳动、勇于创新的重要性,感受到了时代发展的紧迫感。
2.研学课程方案设计要明确主题
课程设计要注重主题鲜明。大主题之下分设小主题,对接学习目标,课程内容进行梯度设计;活动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注意课程的开放性,关注真实的学习在学生身上如何发生。如在我校“探寻徽州文化底蕴,感悟徽州人文魅力”的主题研学活动中,我们设计了六个主题鲜明的目标,同时对接了不同的学习任务:探徽州文化之源——走进徽州篇;识徽州文化之贤——怀名人之志篇;悟徽州文化之魂——孝道徽州篇;寻徽州文化之精——非物质文化遗产篇;品徽州文化之茗——漫谈徽州茶道篇;扬中华文化之威——传统文化传承篇。学生在每一个研学旅行主题活动中都目标明确、任务具体。
再如,在长安汽车公司开展研学旅行时,为有效落实实践育人的目标,我们特别设计了一个项目活动,让学生参观汽车展厅、了解不同汽车产品性能和价位后,扮演汽车推销经理,在给定时间内为汽车产品设计一句广告词,将不同款式的车推销给不同的群体,并说明自己的理由,成功推销后可获得印章一枚,真正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了职业的特点和工作的艰辛。
在设计研学课程时,我校特别注意把校内活动和校外研学相对接。我校特别开设爱国主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如贵州红色之旅、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默哀之礼,都是校内外研学课程结合的典范。作为德育工作者,我始终相信,在教育教学中,有时教育比教学更重要,因为亲其师才会信其道。
3.活动实施注重课程的生成性
鼓励学生捕捉和利用研学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指导学生深化活动主题,不断完善活动内容。例如,在故宫研学活动中,老师先让学生根据故宫的建筑特点,设计游览路线,每条线路突出自己的文化特色。在游览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一段导游词,至少向一名游客(建议是外国游客)介绍故宫1~2处景观,获得游客认可后,由游客作出书面简单评价并签字确认,而后与小组所有成员拍照留念。在游览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关注到了故宫建筑本身,而且对故宫文化创意产品特别感兴趣。有的学生评价故宫的文化创意产品是既富有时代气息、有意思,也饱含历史厚重感、有韵味。文创人员在古典基础上的点滴创新,铸造了故宫文化创意产品的“活着的灵魂”。
基于此,我们及时捕捉到這个“闪光点”,请同学在微信群里向大家推荐1~2件能突显故宫文化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而后把这个“闪光点”带回学校形成了文化创意试题,让学生结合自己参观过的文化经典,了解的文化遗产或感知到传统美德,设计文化创意产品,为文化创意产品命名,要求突显文化特色和创意特点,同时简介该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价值,并设计一条有文化特色的广告语。通过此项活动,鼓励学生去捕捉和利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主动探索实践,多角度思考,进行创新思维,指导学生深化活动主题,不断完善研学活动内容。
特色研学活动——“书包的成长”公益项目
“书包的成长”公益社会实践活动项目是人大附中翠微学校开展研学旅行的一大特色和最大亮点。人大附中翠微学校研学旅行借助“书包的成长”公益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由过去的景点游览转变为参与公益活动,由教师引导走向学生自主探究。
该活动项目自创立以来,学生到河北、贵州、湖南、甘肃、山东等地支教,在社会实践中获得体验,历练能力,生成智慧。一个书包,蕴藏着一位学生的梦想;一个书包,包含着一个家庭的希望;一个书包,承载着几代人的期望。人大附中翠微学校结合校情和学情,在校内寻找书包存在感的基础上,把它延伸到了公益社会实践活动。这是一个以公益支教为载体,承载着走访贫困家庭,生生共上一节课,老师现场奉献观摩课,课后生生交流,两地教师教研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它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能激发学生的耐心和爱心,同时“带着爸妈去研学”,有利于家长见证孩子的成长,在亲子互动的过程中形成和谐的家庭,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家校共育氛围。
这个活动首先从学生、家长和老师共同协商备出一节课开始。在备课的过程中,以学生团队备课为主,家长和老师帮忙出谋划策,课程成型后,再进行多次试讲。接着就是支教团队中各小组分别献课,各组成员分工明确、相互配合,有主讲的同学,旁边也有负责其教学效果评价的同学。在活动中,学生逐渐完善和创新自我,展示了很多节老师都不敢上的课,如解剖大虾、制作碳酸饮料和水果电池等。学生在上课中锻炼和提高了自我,不论是教态还是语言表达都有模有样,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了自信,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同时也在师生角色互换中学会了相互理解和尊重。
课上完后,我们会走访贫困家庭,奉献爱心。这个环节使孩子进一步走进贫困学生的家庭,让他们看到了很多优秀的孩子家境虽然一般,但是面对艰难的生活,他们都很乐观,自理能力非常强。真是我们给了别人物质,别人回赠了我们無价的精神。给小学生的支教是心灵的体验,中学的生生共上一节课,使同学们在不同的课堂领略不同的教学方式,观察同龄人的求知状态。同学们在取长补短中,互相勉励共同进步。同时,我校的年轻老师也针对对方的要求,为学生和老师奉献一节观摩课,在分享课堂中锻炼、检验和提高了教师素质。课后的生生交流和教师教研更是不同地区的老师和学生零距离的接触和思维大碰撞,在交流中收获知识,种下友谊。互动交流,劳逸结合,也是研学旅行的应有之意。
我们会抓住研学过程中每一个学习的机会“就地学习”。结合当地的资源和优势,我们学习到了很多地方的特色课程,例如,雄安白洋淀的芦苇画,张家口宣化的极速滑雪,在互动学习中进一步升华研学活动的意义。自2017年10月至今,通过“书包的成长”公益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看到了外面的那片和我们不一样的学生求学世界,学会了责任与担当,学会了珍惜与进取,获得了自信和勇气。同时也为支教地区的孩子带去了另一片广阔的天空,激发了当地孩子的求知欲。“书包的成长”是对学生的成长、家校共育的探索,为教育与社会的进步增添了一缕阳光。
需要探索的问题
研学旅行是新事物,在探索中开展反思是必不可少的。如研学课程谁来评价?如何评价?未来的研学,我们将如何深入?为此,我校研学课程评价采用多元主体和过程性评价,学生、家长和老师参与评价,总结反思其中的亮点和遗憾。在评价中关注学生成长,树立“成长比成绩更重要”的教育观念,教师眼中就有了每位学生独特的生命,研学中师生共同成长。
未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课程预设与学生生成的关系如何把握;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如何把探究常规课堂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融合,这些将成为我们下一步的“研学”重点。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翠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