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孩子的语言
瞿红梅
【摘要】孩子正处于“通过游戏和生活来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来获取经验”的阶段,“好奇心”和“探索欲”促使他们尝试不同的玩法带来的快乐,即便有时是违反游戏规则的。教师要用心去倾听孩子的语言,用关爱的视角去解读孩子的行为,用独到的眼光去观察每个孩子的需要。
【关键词】规则;探究;游戏;直接经验;倾听
投身教育事业已经快32个年头了,32个春夏秋冬的朝夕相处,我爱孩子仿佛就像愛自己的孩子,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个眼神、一个表情我仿佛都能读懂,都能领会,我和孩子们间渐渐有了那么一种默契:理解、信任、温暖、亲切……可是,最近和孩子们的相处,让我发现,我离他们还有些远,他们的许多行为让我匪夷所思。我不禁问我自己:我到底了解孩子们多少?
今天,大一班的李老师因病请假了,由我代班。我急急赶到大一班,刚到教室门口,孩子们就跟我打招呼:“瞿园长好!园长妈妈早上好!”我也一一和孩子们问好,摸摸他们的小脸蛋,摸摸有些害臊的男孩子的头,为他们剪指甲,陪他们玩会儿玩具、看绘本,接待家长,晨间活动时间就这样过去了。接着,我按计划完成了上午的教学活动、游戏活动、餐前准备、午餐,孩子们按时吃完了午餐,顺利地进入餐后散步活动了。
外面下起了小雨,想带孩子们到户外散步是不可能的了。我请孩子们自己选择,他们都说,“玩滑滑梯吧。”我园的楼梯间里有地面滑梯,与阶梯并列,也是园所一种消防安全通道。我同意了,同时提出了要求:一、注意安全,不要你推我挤,一个一个接着来;二、不能在滑道里从下往上走,得从旁边的楼梯台阶上;三、双脚朝下,坐着往下滑,不能倒着头朝下滑。孩子们听完我的要求后没有什么意见,“哗”的一下跑开了,争先恐后地但也非常有序地玩了起来。我站在走廊边,看着孩子们,不让他们远离我的视线,时刻提醒他们注意安全。
“瞿老师,毛飞阳倒着滑了!”向雯瑞小朋友正向我告状,“园长妈妈你看他们!”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有好几个男孩子都是背对着滑道,双手抱头,有的躺着,有的坐着,正准备“高空飞人”式地往下滑呢,我一惊,赶紧叫住了他们,“不能这样滑,你们不知道吗?这样很危险的!万一撞到了头怎么办?”孩子们赶紧都停下了,特别是毛飞阳小朋友,还朝我扮了个鬼脸,非常遵守守规则地“脚朝下,坐着往下滑”了。我渐渐放松了对他的“警惕”,关注起了旁边几个做游戏的小女孩。
过了不久,当我的视线再次触及毛飞阳和其他几个“喜欢”违反游戏规则的小朋友时,发现他们还是在做“危险的事”,我心里再次一惊。但这次,我没有叫住他们,而是紧紧盯着他们,看他们怎么玩。只见他们几个在不断地变换着花样,调整姿势:有的头朝下,双手朝前,趴着从上往下滑;有的是头朝上,双腿跪着,手按着双膝,顺势往下滑;还有的小朋友干脆睡倒在滑道上,头往下,手上举,双脚并拢,像坐飞机一样往下滑……他们的脸上看不到恐惧、害怕,相反却满是惬意、开心、快乐……不仅如此,渐渐地,我发现他们这群“违反游戏规则”的队伍还在不断壮大:不断有孩子加入,学着他们的样子在玩,在创新,最后,还有几个女孩子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
看着不断壮大的队伍,我在关注着他们安全的同时也陷入了思索: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明明就知道是老师不允许的,也知道那样做是非常危险的,可他们就想尝试那样做,为什么呢?我到底有多了解我的孩子们?
有道是“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孩子们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必须要懂得和遵守最基本的“规则”,可从今天的现象来看,大班的孩子们不是不懂或不遵守玩滑梯的规则,但他们就是很自然地去尝试一种新的玩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由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2012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孩子们正是处于“通过游戏和生活来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来获取经验”的阶段,“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他们尝试不同的玩法带给他们的快乐。他们明知是违反游戏规则的,可还是乐此不疲地尝试、探究,以达到满足好奇心、增强刺激感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用独特的视角去解读孩子的行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创造环境供孩子探究,而不是一味地管束。相信其他老师也经常碰到类似的案例吧,比如,孩子们常告状,那是因为他们懂得了许多的规则,明白了是非;孩子们在雪白的墙面上涂鸦乱画,那是他们图画学习的一种很正常的需要……
孩子的世界是千姿百态的,他们学习的语言是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专家说过,孩子有100种语言。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该放慢脚步,用心去倾听孩子的每一种语言,用爱去满足他们的每一个愿望,用不断更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来培养每一个孩子,用自己独到的眼光去观察了解每个孩子的需要,这样,你就会发现自己的生活越来越美!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钟全静.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方法及理念培养[J].学周刊,2020(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