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留学生上声及上声变调偏误分析
王钊江 陈卫明
内容摘要:本文使用Praat语音分析软件对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双音节词中上声及上声变调偏误进行研究。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在上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组合中上声+上声和上声+阳平两种组合的偏误最为严重,而这与俄罗斯留学生习得阳平较为困难有关。并以此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俄罗斯留学生 上声 变调 偏误
声调是依附在音节上的超音段成分,主要由音高构成的。声调的音高主要决定于基音的频率。从声调的最低音到最高音是基频的变化范围,也就是声调的“调域”,一般约占一个八度音。调域的高低和宽窄因人而异,男性大致在100-200Hz之间,女性大致在150-300Hz之间。[1]汉语属于声调语言,因此对于中国人来说普通话的四声是很容易掌握的,但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普通话的四声很难掌握。即使他们汉语已经达到了中高级水平,依然会出现洋腔洋调的现象。而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汉语四声的习得存在偏误。此阶段他们的汉语语音语调在一定程度上与汉语方言的语音语调类似,无论是声韵母的发音还是声调的变化都与普通话存在一定差距,但其自身又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而这种规律性的汉语语音语调是因人而异的。这种现象是由于汉语学习者身份背景和学习过程的不同造成的。因此从总体上来看外国留学生的普通话四声的习得偏误并没有一个符合大多数汉语学习者的规律,并以此作为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参考。鉴于这种情况,一些学者采用分而治之的方法对不同国别,年龄和汉语水平的汉语学习者的声调偏误进行研究。上声在普通话四声中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存在,不仅具有曲折变化,而且在语流中存在音变现象。对于母语是非声调语言的汉语学习者,上声的习得相对困难。因此我们在借鉴前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俄罗斯留学生的汉语上声偏误进行试验研究。
一.实验说明
(一)实验对象
本次试验对象为四名(两男两女)以俄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汉语水平均已达到HSK四级。
(二)实验过程
首先我们根据汉语的声韵调组合情况以及前人偏误研究的成果制作了一个包含150带汉语拼音的双音节词词表,以此作为收集语音数据的基础。接着我们在相对安静的教室使用得胜MS-148麦克风和一台笔记本电脑采集受试者的汉语语音数据,最终收集到600条有效数据。我们从中选取带有上声的双音节词(T3+Tx)作为偏误分析对象。使用Praat语音分析软件来观察其音高变化(基频曲线 男:60Hz-240Hz 女:100Hz-400Hz),在对每个字掐头去尾的基础上将其Pitch listing导入到Excel中。使用公式:T=[(lg x-lg min) /(lg max-lg min)]×5 对每个人的音高数据进行归一化,使其处于一个五度中,根据归一化的值绘制声调曲线,最终得到四个折线图。
二.偏误分析
部分学者对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单字调的习得偏误进行了实验研究。如高玉娟、李宝贵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俄罗斯学生发的上声,虽然整个调型也具有“凹”的特征,但起点较低(俄男1和俄女1的上声起点基本位于1度空间内,终点也略低(两位女被试的终点在3度空间下部区域)。[2]李华,李亚男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俄罗斯留学生的上声发音是比较标准的(调值为 213)。[3]虽然两者的表述不同,但实验结果相吻合。俄罗斯留学生的对上声的单字调掌握相对较好,调型吻合,调值存在偏差。即使是汉语母语者上声调值也不一定能达到214,因此对于俄罗斯留学生来说这种调值的细微偏差是可接受的。由此可见上声的单字调相对容易掌握。然而在上声+上声的双音节词中,前一个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35,后一个音节保持原调。通
过我们的实验发现四名俄罗斯留學生都没有掌握这种变调规律。俄1和俄2的前一个音节为凹调,俄3俄4的前一个音节为降调。同时可以明显的看出后一个音节的起点受到前一音节的终点影响,导致上声调值出现偏差。
在上声+阴平|样品|去声|轻声的双音节词中前一个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211(半上)。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四名俄罗斯留学生对这种上声变调的掌握程度要比上声+上声好。但俄3和俄4前一个音节的调值离散程度较大,出现高降调和平调。同时我们发现俄1和俄2的T3+T2组合存在严重偏误,前一个音节没有变调,后一个一个音节由高升调变为降调。这与李华和李亚男的实验结果吻合,即阳平调的弯头过长,将阳平发成类似上声的曲折调,造成阳上相混的偏误。汉语音节有固定的音高形成阴平(高平调)、阳平(高升调)、上声(降升调)、去声(全降调)四种声调类型,以区别不同的词或词素;而俄语的词重音一般都用低平调或急降调。只有当重读音节成为句子的语调中心时音高才明显地形成降、升、降升、升降等语调,构成七种语调类型,以区别不同的句子。声调,在汉语里是字、词的特征,而在俄语里是句子的特征。[4]俄语的这种特征造成俄罗斯留学生在习得阳平时产生偏误,或者说阳平的习得对以俄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是比较困难的。这也造成俄1和俄2的T3+T2的双音节词声调产生偏误。
(三)实验结果
通过对四名俄罗斯留学生上声及上声变调的偏误进实验研究,我们发现虽然俄罗斯留学生对上声单字调的掌握程度较好,但对双音节词中的上声及上声变调的掌握程度较差。在上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组合中上声+上声和上声+阳平两种组合的偏误最为严重。同时进一步验证了俄罗斯留学生习得阳平最为困难,而这也直接影响到俄罗斯留学生对上声+上声和上声+阳平组双音节词的习得。
(四)偏误成因及教学对策
俄汉语音差异以及汉语上声自身的复杂变化是造成俄罗斯留学生双音节词中上声及上声变调产生偏误的首要原因。因此我们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学者应该对汉语和俄语语音语调的差异作初步了解,以此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同时注重每个声调的教学,虽然上声的的习得最为困难,但汉语学习者对阴平、阳平、去声的习得状况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上声的习得状况,所以声调教学不能只偏重上声的教学。应该按照阴平、去声、阳平、上声的顺序进行教学。首先通过阴平和去声让学生掌握汉语声调的调值变化和调域,以此作为参考继续学习阳平和上声。在学生没有很好掌握阴平、去声、阳平的情况下,不必苛求学生掌握上声及上声变调。大部分汉语教材都使用了赵元任的“五度标记法”描写汉语声调。赵元任在1930年发表的《一套标调的字母》中首次提出五度值标调法。并指出为了使声调的区别不会太小,规定双数调值2、4不和单数调值1、3、5配合使用。[5]按照赵元任的观点,汉语普通话上声调值为214则是是不合法的。在实际生活中上声调值与214完全吻合的人也很少。因此只要汉语学习者上声的起点低于去声的起点便可以接受。同时大量的发音练习对于留学生学习汉语声调是必不可少的。而教师在声调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语音分析软件及时纠正学生的声调偏误,总结偏误规律,改进教学措施。
参考文献
[1]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M].北京:京大学出版社,2013:8.
[2]高玉娟,李宝贵.对俄语背景者汉语声调习得偏误的实验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8,第16卷(5):18-26.
[3]李华,李亚男.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偏误实验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10,15(5):46-49.
[4]王宪荣.论俄汉语音、语调、重音-节律的差异[J].外语学刊,1982第四期,P55-61.
[5]赵元任.一套标调的字母[J].方言,1980,(2):81-83.
江苏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810299526W 项目名称:俄罗斯留学时汉语语言偏误分析及小型语音库建设。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