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理论照耀精密人生
张彩会
石照耀:1964年12月生,湖南岳阳人,民盟成员,工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9月至2010年2月德国国家计量研究院客座科学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60(齿轮技术)委员;入选科学中国人(2010)年度人物;是我国精密测量、齿轮传动领域的知名学者。
采访石照耀教授是在他任科技处处长的办公室里,我们的谈话经常被电话和各种需要他确认的工作打断。办公室的门一直敞开着,不断有工作人员进进出出……石照耀不断转换着思维,同时处理着几件事,时不时转过头来,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给我这个文科生普及精密仪器和齿轮工程知识,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忙而不乱的他如同一组高效运转的精密齿轮,有条不紊,丝丝入扣。采访前笔者已拜读过石照耀填的词,认定他是一位文理兼通的学者,这样的人往往能把知识融会贯通。采访中,石照耀很少提及他获得的成果,而是饶有兴致地和我们分享他的“人生误差理论”。他说:“希望自己的这些想法能够给年轻人一些启发。”也正是这一理论,让石照耀一步步脚踏实地走在精密测量技术和齿轮工程研究的前沿。
注重规划 ? 提高人生精度
“误差理论是机械测量领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石照耀说,“在测量中,误差不可避免具有普适性,但采取措施可以减小而具有收敛性。误差分为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和粗大误差。而人生中的误差也是不可避免的,理想、完美的人生是不存在的,所以面对随机误差,人要豁达淡定;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进取,修正系统误差的过程;关键要避免粗大误差的发生。”石照耀把机械领域的“误差理论”和个人规划、自我实现紧密联系起来,从误差理论的角度谈人生规划,令人耳目一新。石照耀接着说:“我做事的风格就是计划性较强,经常给自己做一个2年~3年的规划,设定目标,确定实现目标需要的条件,然后按计划一步步把规划变成现实。”
石照耀是2002年调入北京工业大学的,之前他在机械工业部成都工具研究所担任副总工程师。研究所转企后,他对自己的人生也进行了重新设计—决定到高校去,把实践经验带到高校、分享给学生,这是他的又一个人生目标。37岁的他已取得正高职称,又有博士学位,尤其是拥有丰富的企业实战经验而深受高校青睐。全国10多所高校想聘用他,最后他选择了快速发展中的北京工业大学。
刚到学校时,可谓白手起家。石照耀给自己做了这样的规划:获取项目→组建团队→搭建实验室→承担更大项目。“有了团队和实验室才能做事情,在业界才能有影响力。”石照耀如是说。如今他的精密测控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业界闻名,同行专家评价极高。
完成了实验室建设,不断获取研究成果之后,石照耀又把目标锁定在扩大国际影响力上。他说:“中国制造已走向世界,我国要从中国制造转型到中国创造,首先我们的专家也要走向世界,要在国际学术界和产业界以我们的研究成果展现中国的声音!”石照耀身体力行,在齿轮测量技术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特大型齿轮的测量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009年,凭借着在齿轮和测量领域取得的成果,石照耀被推选进入“国际标准化组织”,成为ISO/T60中国委员。同年,石照耀以“客座科学家”的身份应邀到PTB进行科研工作,顺利完成了“齿轮波纹样板”的研发,并被命名为“石氏齿轮波纹样板”。他的个人魅力及学术业绩让PTB同事刮目相看……2010年,石照耀受邀在德国精密量仪年会上作《中国量仪的现状与前景》主题报告,让与会专家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量仪的发展和未来。
“人生规划很重要,人生要有坚持。不断修正人生的系统误差,这样才能做成事情。”石照耀就是这样,为减少人生误差,提前规划并努力着,他的人生如他设计的齿轮一样精密高效。
勤于钻研 ?提出创新五层面
除了个人的规划和努力外,石照耀把自己的成绩归功于大的时代背景。他说:“我国处在工业化、信息化的中途,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个人在这个大背景下可以作出成绩。”
回顾自己的入行经历,石照耀庆幸自己一踏上工作岗位就赶上了好契机。“当时国家新的齿轮精度标准出台,需要到各地企业进行贯标,我到工厂车间调研,了解了全国齿轮的发展状况。”石照耀认为1984年在成都工具研究所工作,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1985年,勤奋不辍的石照耀开始攻读研究生,他感谢自己的导师黄潼年对他的培养。“导师崇尚创新,思维发散,这对我的创新思维有很深的影响。”石照耀感激地说。
关于精密机械的创新,石照耀经过多年的思考和实践,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创新理念。他认为精密机械创新有五个层面,依次是:模式与理念创新;基本原则创新;原理创新;机构结构创新;设计分析工具的创新。例如:在模式与理念创新层面,石照耀提出了“免形状测量模式”,展示了精密测量技术的发展新方向。在基本原则创新层面,石照耀对测量领域人人皆知的“阿贝原则”进行了再认识。这一测量原则是100多年前德国蔡司公司总工阿贝提出的。石照耀善于思考,又有在企业工作的背景,他隐约感到阿贝关于这一原则的报告或因技术保密的原因并未阐明原则所涉及的要素和成立的条件。循着这个假设,他找到100多年前蔡司公司和其他同时代两家企业做的仪器,进行比较研究。石照耀发现只有蔡司公司的产品注意到了某些细节,使得产品接近完美。而这些细节正是“阿贝原则”涉及的要素和隐含条件——瞄准同线、读数同线、导向同线。
石照耀应邀到企业作报告,对“阿贝原则”的再认识为中国企业的产品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使产品改进与设计有了新依据。他对“阿贝原则”的再认识也引起一些国际同行的兴趣,对一个有百年历史的公认原则能够有如此深入的思考、认识和再解读,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培养学生 ?创新与创业并重
对于学生的培养,石照耀秉承了黄潼年导师注重创新的特点,同时,他又有自己的发展——鼓励创业。他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创新”和“创业”。“在我们的团队建设中,研究生被视为人生的第一份工作,而不只是一个学生身份。”石照耀如是说。
每一个研究生在进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机械、电气和光学等技能的培训,只有合格的学生才可以参与到课题组的研究中来。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石照耀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知名企业家给学生作讲座。学生不仅学到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还涉猎了企业管理等内容。现在,石照耀课题组里的博士生都要赴欧洲相关科研院所进行为期半年的深造,目的就是开阔视野、增长技能,与世界最高水平接轨。石照耀注重对学生进行从知识到能力全方位的打造,在研究生的指定阅读书目中不只有专业书籍,还有《科学历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和《国富论》等书籍,令学生受益匪浅。
“勤奋、求实、谦让;习惯、能力、态度”是石照耀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也是实验室的室训。这12个字被印刷在每一期实验室电子期刊Precisionlab e-News上。电子期刊是在石照耀的带领下由学生编辑制作的,每两周1期,如今已经坚持了8年。每期石照耀都会在“石老师推荐”栏目给学生推荐诸如《研究生应如何培养自己》《探讨中国人创新、创业的差距》等好文章;也会在“心灵物语”栏目写下深刻隽永的文字,与学生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石照耀还当起了电子杂志“总编”,从文章到用图、用色亲自把关,逐字修改。他的严谨认真对学生影响深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合作精神也在锻炼中得到提升。研究生小林在毕业生留言中写道:“感谢石老师,让我从内到外地蜕变”“当我们走向工作岗位后,这种潜在的财富将会伴随我们一生”。电子期刊的编撰营造了实验室的文化氛围,已成为实验室的文化名片。
从企业到高校;从创建实验室,到在国际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从科研创新到学生培养—石照耀精密的人生轨迹背后,是不断地给自己设定目标并按计划付诸实施,逐步实现。误差理论适用于精密测量,也适用于创造精密人生,石照耀践行着自己的人生哲学,向着更新更高的目标进发……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张 雯]
石照耀:1964年12月生,湖南岳阳人,民盟成员,工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9月至2010年2月德国国家计量研究院客座科学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60(齿轮技术)委员;入选科学中国人(2010)年度人物;是我国精密测量、齿轮传动领域的知名学者。
采访石照耀教授是在他任科技处处长的办公室里,我们的谈话经常被电话和各种需要他确认的工作打断。办公室的门一直敞开着,不断有工作人员进进出出……石照耀不断转换着思维,同时处理着几件事,时不时转过头来,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给我这个文科生普及精密仪器和齿轮工程知识,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忙而不乱的他如同一组高效运转的精密齿轮,有条不紊,丝丝入扣。采访前笔者已拜读过石照耀填的词,认定他是一位文理兼通的学者,这样的人往往能把知识融会贯通。采访中,石照耀很少提及他获得的成果,而是饶有兴致地和我们分享他的“人生误差理论”。他说:“希望自己的这些想法能够给年轻人一些启发。”也正是这一理论,让石照耀一步步脚踏实地走在精密测量技术和齿轮工程研究的前沿。
注重规划 ? 提高人生精度
“误差理论是机械测量领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石照耀说,“在测量中,误差不可避免具有普适性,但采取措施可以减小而具有收敛性。误差分为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和粗大误差。而人生中的误差也是不可避免的,理想、完美的人生是不存在的,所以面对随机误差,人要豁达淡定;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进取,修正系统误差的过程;关键要避免粗大误差的发生。”石照耀把机械领域的“误差理论”和个人规划、自我实现紧密联系起来,从误差理论的角度谈人生规划,令人耳目一新。石照耀接着说:“我做事的风格就是计划性较强,经常给自己做一个2年~3年的规划,设定目标,确定实现目标需要的条件,然后按计划一步步把规划变成现实。”
石照耀是2002年调入北京工业大学的,之前他在机械工业部成都工具研究所担任副总工程师。研究所转企后,他对自己的人生也进行了重新设计—决定到高校去,把实践经验带到高校、分享给学生,这是他的又一个人生目标。37岁的他已取得正高职称,又有博士学位,尤其是拥有丰富的企业实战经验而深受高校青睐。全国10多所高校想聘用他,最后他选择了快速发展中的北京工业大学。
刚到学校时,可谓白手起家。石照耀给自己做了这样的规划:获取项目→组建团队→搭建实验室→承担更大项目。“有了团队和实验室才能做事情,在业界才能有影响力。”石照耀如是说。如今他的精密测控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业界闻名,同行专家评价极高。
完成了实验室建设,不断获取研究成果之后,石照耀又把目标锁定在扩大国际影响力上。他说:“中国制造已走向世界,我国要从中国制造转型到中国创造,首先我们的专家也要走向世界,要在国际学术界和产业界以我们的研究成果展现中国的声音!”石照耀身体力行,在齿轮测量技术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特大型齿轮的测量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009年,凭借着在齿轮和测量领域取得的成果,石照耀被推选进入“国际标准化组织”,成为ISO/T60中国委员。同年,石照耀以“客座科学家”的身份应邀到PTB进行科研工作,顺利完成了“齿轮波纹样板”的研发,并被命名为“石氏齿轮波纹样板”。他的个人魅力及学术业绩让PTB同事刮目相看……2010年,石照耀受邀在德国精密量仪年会上作《中国量仪的现状与前景》主题报告,让与会专家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量仪的发展和未来。
“人生规划很重要,人生要有坚持。不断修正人生的系统误差,这样才能做成事情。”石照耀就是这样,为减少人生误差,提前规划并努力着,他的人生如他设计的齿轮一样精密高效。
勤于钻研 ?提出创新五层面
除了个人的规划和努力外,石照耀把自己的成绩归功于大的时代背景。他说:“我国处在工业化、信息化的中途,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个人在这个大背景下可以作出成绩。”
回顾自己的入行经历,石照耀庆幸自己一踏上工作岗位就赶上了好契机。“当时国家新的齿轮精度标准出台,需要到各地企业进行贯标,我到工厂车间调研,了解了全国齿轮的发展状况。”石照耀认为1984年在成都工具研究所工作,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1985年,勤奋不辍的石照耀开始攻读研究生,他感谢自己的导师黄潼年对他的培养。“导师崇尚创新,思维发散,这对我的创新思维有很深的影响。”石照耀感激地说。
关于精密机械的创新,石照耀经过多年的思考和实践,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创新理念。他认为精密机械创新有五个层面,依次是:模式与理念创新;基本原则创新;原理创新;机构结构创新;设计分析工具的创新。例如:在模式与理念创新层面,石照耀提出了“免形状测量模式”,展示了精密测量技术的发展新方向。在基本原则创新层面,石照耀对测量领域人人皆知的“阿贝原则”进行了再认识。这一测量原则是100多年前德国蔡司公司总工阿贝提出的。石照耀善于思考,又有在企业工作的背景,他隐约感到阿贝关于这一原则的报告或因技术保密的原因并未阐明原则所涉及的要素和成立的条件。循着这个假设,他找到100多年前蔡司公司和其他同时代两家企业做的仪器,进行比较研究。石照耀发现只有蔡司公司的产品注意到了某些细节,使得产品接近完美。而这些细节正是“阿贝原则”涉及的要素和隐含条件——瞄准同线、读数同线、导向同线。
石照耀应邀到企业作报告,对“阿贝原则”的再认识为中国企业的产品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使产品改进与设计有了新依据。他对“阿贝原则”的再认识也引起一些国际同行的兴趣,对一个有百年历史的公认原则能够有如此深入的思考、认识和再解读,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培养学生 ?创新与创业并重
对于学生的培养,石照耀秉承了黄潼年导师注重创新的特点,同时,他又有自己的发展——鼓励创业。他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创新”和“创业”。“在我们的团队建设中,研究生被视为人生的第一份工作,而不只是一个学生身份。”石照耀如是说。
每一个研究生在进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机械、电气和光学等技能的培训,只有合格的学生才可以参与到课题组的研究中来。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石照耀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知名企业家给学生作讲座。学生不仅学到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还涉猎了企业管理等内容。现在,石照耀课题组里的博士生都要赴欧洲相关科研院所进行为期半年的深造,目的就是开阔视野、增长技能,与世界最高水平接轨。石照耀注重对学生进行从知识到能力全方位的打造,在研究生的指定阅读书目中不只有专业书籍,还有《科学历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和《国富论》等书籍,令学生受益匪浅。
“勤奋、求实、谦让;习惯、能力、态度”是石照耀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也是实验室的室训。这12个字被印刷在每一期实验室电子期刊Precisionlab e-News上。电子期刊是在石照耀的带领下由学生编辑制作的,每两周1期,如今已经坚持了8年。每期石照耀都会在“石老师推荐”栏目给学生推荐诸如《研究生应如何培养自己》《探讨中国人创新、创业的差距》等好文章;也会在“心灵物语”栏目写下深刻隽永的文字,与学生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石照耀还当起了电子杂志“总编”,从文章到用图、用色亲自把关,逐字修改。他的严谨认真对学生影响深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合作精神也在锻炼中得到提升。研究生小林在毕业生留言中写道:“感谢石老师,让我从内到外地蜕变”“当我们走向工作岗位后,这种潜在的财富将会伴随我们一生”。电子期刊的编撰营造了实验室的文化氛围,已成为实验室的文化名片。
从企业到高校;从创建实验室,到在国际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从科研创新到学生培养—石照耀精密的人生轨迹背后,是不断地给自己设定目标并按计划付诸实施,逐步实现。误差理论适用于精密测量,也适用于创造精密人生,石照耀践行着自己的人生哲学,向着更新更高的目标进发……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张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