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省中小学办学自主权的落实策略

    刘玉

    [摘 要]落实中小学校办学自主权、激发中小学校办学活力,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之關键,是学校形成办学特色、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遵循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切实提高中小学办学质量,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落实中小学办学自主权,激发办学活力情况的调查研究。本文结合“J省落实中小学办学自主权,激发办学活力情况”的调研现状,汇总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破解问题的策略,以全面推进和深化中小学办学自主权机制改革。

    [关键词]办学自主权;活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20)03-0055-07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0.03.009

    一、J省各地区落实中小学办学自主权的主要做法

    (一)创造让广大校长、教师安心教育教学的良好环境

    1.加强学校硬件及软件建设。硬件和软件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J省各地区积极争取资金,大力加强项目建设,并完善学校各种教学设施,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如,J市教育局不断加大对基层学校校舍的建设力度,教育装备水平基本达标,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学校接入教育专网,完成了“宽带网络校校通”工程;全市智慧教育云平台、省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师生空间100%开通,为教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B市教育局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形成办学特色:J县第一中学争取专项资金403.6万元,自筹维修资金118.29万元,并增加了监控点位等;B市第二中学新建综合教学楼14 626平方米,安装配备48间多媒体教学设备标准教室,建设书香校园。Y县教育局为学前教育学校建设投入1 767万元,为义务教育学校教学楼、操场改造及校舍维修投入1 994万元,为高中阶段学校的多功能教学楼和实验楼建设投入1 720万元。新建C区第二小学、第三小学等7所新校舍,维修C区第一中学、第一小学等7所旧校舍,实现了校舍应新建率100%、校舍应维修率100%。S市教育局大力加强项目建设,T区建设2所标准化公办幼儿园,政府投资300万元。M市教育局按月足额发放学校公用经费,由政府出资改善多所学校校舍。S市、县两级政府规划城乡学校布局,不断改善中小学硬件设施。此外,S市教育局与公安等行政执法部门进行沟通,在关键时间节点,专门组织执法人员对往来行驶车辆、流动商贩、三厅一吧、社会不良闲散人员进行排查管理,以保证教学工作秩序的稳定。

    2.搭建领导及教师发展平台。一是搭建领导班子建设平台。C市K区教育局坚持“凭能力用干部、以实绩论英雄”的选人用人导向,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完善考察研判机制,建立干部成长制度“蓄水池”,实施干部提升“种子行动计划”。 B市T县教育局强化教育管理机制建设,创新校长选拔培养机制。早在2006年,T县就实施了校长公开选拔制、聘任制和任期制,出台了《T县教育系统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任用管理暂行规定》,每届校长任期满后会重新进行公开选聘。二是搭建教师发展平台。M市根据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方向制定个人成长计划,市教育局采用多种方式对教师按需进行培训。2018年,M市先后组织中小学校长到D大学、J大学进行现场招聘,各校校长根据发展需求聘任高水平教师。2012年,T县教育局制定下发了《T县义务教育段学校城乡教师交流工作实施方案》,对教师实施1~3年具有实质性的岗位交流,每年保证15名教师下派支教,并对支教教师明确任务和要求;同时,建立了《教师交流考核评估办法》《考核评估细则》,经县政府同意,成立了教育发展促进会,并由其管理50%“双日捐”资金,用于奖补支教教师。

    3.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政策。J市:一是深化教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规范教育行政审批制度[1];二是全面清理教育规范性文件,大幅减少对学校办学行为的行政干预[2];三是实行评比归口管理机制,实行检查项目申报、审批、备案制度。L市:进一步推进政权分开、管办分离政策,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如,赋予学校职称评聘、评先树优等方面评价权,绩效工资、优秀教师奖励等方面管理权。T市:依法界定政校权责,实现学校权利归位,明确学校在课程实施、招生、教师选聘、经费管理等方面的职责,以及有关权限运行原则,以推动学校法人主体地位的落实。Y州: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一是通过大学区管理、“一校一章程”等方法,落实学校办学主体地位,加快健全学校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3];二是以简政放权等政策改进学校管理方式,开拓政府为学校服务的新途径;三是以推进科学、规范的教育评价为突破口,建立健全政府、学校和社会组织等多元参与的新型关系[4]。

    4.营造重教氛围,加强师德建设。T市教育局以“师德教育建设”为主,强化内在激励,通过师德教育、理论学习、典型示范和专业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价值实现;M市教育局分3年评选百名名师,每年教师节前后由市政府对名师、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进行表彰,并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C市的区教育局以积极师德建设为主导,多角度地选树师德优秀典型,开展寻找“美师美行”活动,激发广大教师崇美向善内驱力;J市教育局制定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实施意见》,并通过开展“讲信仰信念? 树师德师表? 育贤才英才”主题师德表彰宣讲活动,提高师德素养和行动自觉。

    (二)完善中小学内部管理及激励机制

    1.加强学校章程和配套制度建设。B市教育局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在此基础上,全市各中小学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学校章程,并及时修订;J市教育局在“完全独立建制校”方面建立章程,经审批后,各校以章程为统领,全面形成“一校一章程”格局;L市教育局借力中小学制度化建设,同步建设“规范校园”,旨在建设风清气正的校园,使广大教师安心工作; S市教育局积极建立健全依法治校管理体制和学校运作基本规范,逐步完善管理制度、学校章程及配套运行机制。

    2.加强现代化学校制度建设。T市教育局实行校长负责制,依法赋予校长人、財、物、时间、空间、信息等方面的管理自主权,各类别和等级岗位数直接核拨至学校,学校自主选任中层干部,并根据实际制定聘任条件和聘任办法,竞争上岗[5]; C区全面落实校长负责制和学校用人自主权,重点落实校长对副校长的提名权、对中层干部的任免权和对教职工的聘任权。Y州教育局构建了以校长负责制为主体、教代会为两翼、学校党组织为监督保障的现代学校法人治理结构[6],从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努力推进学校管理现代化,深入推进“校长聘任制”,完善“任期目标责任制”“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G市教育局鼓励学校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成立家长委员会,共同参与学校管理和自主办学,遇到问题,通过合理的途径与学校进行沟通、交涉。J市教育局积极完善和强化教代会制度,广泛征集教师对学校建设发展等各方面的提案,并对具有建设性、创造性的提案给予吸收和落实。L市建立健全校务委员会制度、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家长委员会制度,形成了决策、执行、监督相对分流且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建立“基础+特色”中小学评价体系,以及学生、家长和第三方评价制度。M市各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建立学校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并制定学校办学章程,充分发挥了学校办学自主权。

    3.构建符合学校发展的课程体系。C市的区教育局整合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各校建立了“课程研发中心”,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途径,使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质量提高新的增长点; C区给予学校教学管理权,以加大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二次开发,并增加校本课程,使学校在保证每周总课时的情况下,适当调整课程安排,但须按规定报批备案。

    4.建立教师评价激励机制。如M市:一是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对教师的从教行为进行规范,使教师明确可为与不可为;二是市政府立足本市资源,城乡互补。共建立10个“研学发展共同体”,集公立与民办、民族和特殊为一体;三是通过量化考核对教师进行过程性评价,并给予奖励。B市:教育局通过激励手段提高教师工作热情。以J县为例,对连片特困地区的教师发放生活补助,在农村工作超过30年的教师每月补助860元,以坚定教师扎根山区的信念。

    5.落实绩效工资的宏观管理。为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多地实施了绩效工资宏观管理。S市多数学校已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制定《校长、教师工作定量绩效考核制度》,体现“多劳多得、优劳多得”原则。绩效工资中明确各职称应达到的工作量,避免出现“定不上职称拼命干,定上职称就清闲”的态势。2016年以来,C市教育局争取到课后托管经费500万元,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职、高中各学校,并根据各校核定的课后托管课时总量,核定学校课后托管补贴费用,由学校按照“优教优酬”的原则自主分配。

    6.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作用。G市教育局积极开展“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评选活动,每年召开“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总结表彰大会,对获得省部级优秀教师称号的教师予以表彰。

    (三)依法维护学校、校长和教师权益

    1.聘请具有专业资质的法律顾问。随着国家法治化的不断推进,“依法治教”对于保障学校、校长和教师这一“弱势”群体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以来,C市教育局辖区内聘请具有专业资质的法律顾问负责全区各校专业法律宣讲,以学校重要规章制度的起草,以有效保障和维护学校、校长和教师的权益。

    2.建立咨询制度,规范办学行为。B市中小学聘请法制副校长,定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水平,并为学校内非诉讼法律事务提供法律咨询,如大额资金使用等,以提高学校依法决策的水平。B市T县要求各校成立校委会、校内申诉委员会,聘请法律顾问和法制副校长,定期开展法治讲座、法律知识宣传。J市建立健全教育局及各学校依法治校机构,聘任法制副校长和具备律师资质的法律顾问,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

    3.推进校方责任保险工作。J市整体推进校方责任保险工作,保证全市学校100%参保,为妥善处理法律纠纷、构建和谐平安校园提供了保障;S市中小学校(园)方责任险和无过失险覆盖率达到100%,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学校风险。

    4.健全依法办学制度。B市教育局健全和规范申诉渠道,及时办理校长和教师的申诉案件,以保证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7]。S市教育局依据法定职责、权限和程序对学校进行管理:一是推行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率,大力支持学校各项工作;二是建立举报制度。发现和纠正违规办学行为,以及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违法行为,以保障学校依法办学[8]。

    5.推进依法治校机制。J市要求各学校依法办事,依据法定的权限和职责对教师进行管理,以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一是依法建章立制。规范制度约束机制,重大决策和规章制度实行法律咨询审查机制[9];二是完善学校人事劳动合同管理机制。在全员聘用的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劳动人事政策法规,依法聘用教师,并与教师签订聘用合同[10]。

    6.建立教师申诉制度。S市建立教师申诉制度,畅通教师申诉渠道,保证教师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同时,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树立教师的权利意识,强化教师的法制观念,提高教师的维权意识及能力[11]。J市教育局每学期聘请律师到各学校做专题讲座,并开展“教育系统法律知识竞赛”“法制课件评选”等活动,以强化教师的法制观念,提高教师的权利意识。

    7.完善校园安全管控制度。S市制定《校园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实行目标责任制,增强预防和处理事故的能力;同时,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活动,每年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专项整治,切实维护学校治安和师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

    (四)营造社会和家庭支持中小学自主办学的良好氛围

    1.营造办学氛围,完善家校合作平台。B市教育局成立了家长总校,协调全市家校工作,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共谋学校发展;S市各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对学校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进行研究,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 C市的区教育局构建了“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区教育为依托”的开放式教育体系,通过“家庭、社区、社会”校外资源与载体,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由单一渠道、固定时空向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转变,进而形成教育合力。

    2.加强宣传与督导评估,打造品牌学校。M市:一是通过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等宣传中小学自主办学模式,倡导特色办学;二是进一步开展“特色办学”“素质教育优质校”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对学校办学进行督导评估及监管调控;三是教育局遴选优质学校,召开现场会,推广经验,带动全市各校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3.开展系列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S市充分发挥中小学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的引领作用,组织开展系列研学实践教育活动,以增强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實践能力;T区坚持落实市教育局“四师一满意”主题实践活动精神,每学期开展“万师进万家,真情帮万生”主题实践活动。2018年,T区1 500余名教师累计家访6 000余次,共帮扶贫困生、学困生、特殊困难学生1 000余人,累计帮扶金额达3万余元。另外,S市在全市中小学开展美德少年评选活动,评选出优秀美德少年31人、美德少年标兵2人,上报至市委宣传部,推进“明德知礼工程”深入开展,在广大未成年人中形成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道德风尚。

    (五)增强中小学校协同发展之活力

    1.积极推进大学区管理,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发展需要以协同创新为引领。为增强校际间的协同发展,J省各市(州)实行了大学区管理制度,以实现各校之间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促进联盟体内各校教师队伍及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一是各地区制度体系建设情况。S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印发城市义务教育大学区管理有关工作制度的通知》,各县(市)区大学区工作稳步开展。各学区先后召开了校长联席会议、大学区工作部署会,确定大学区下一步的工作目标和内容,保证其工作顺利开展。B市教育局完成了“教育局—联盟体—成员校”三级层面组织和制度体系建设,大学区内集团作战、多元互动的教师研培模式已初步形成,100%覆盖城区大学区内义务教育学校,100%覆盖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

    二是各地区大学区改革情况。2014年,B市启动了大学区改革,实现了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含民办学校)和在校生100%全覆盖的目标;2011年起,G市开展以“构建区域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新体制”实验为载体的中小学“大学区”工作体系与管理机制,构建“城乡一体、优势互补、就近合作”大学区管理模式,将市区中小学校及部分农村优质学校确定为学区学校,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带动和引领作用;2014年起,J市义务教育学校实施并逐步推广校长、教师在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之间进行交流,进行了“大学区”(继续教育新体制)校际间交流、市域内指导性交流、乡(镇)域内“走教”交流和其他形式交流;2014年起,L市为积极推进“区域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新体制”实验工作,进行“大学区”工作探索;T市实行义务教育“大学区”管理,全市共建立义务教育“大学区”42个,覆盖所有城乡中小学校,实现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装备设施、课程设计的共融、共通;Y州推进大学区管理和集团化办学,打破学校封闭管理模式和文化环境,建立健全协同创新、协同育人体制[12],增强中小学校协同发展活力,形成了教育发展新态势。

    2.以强带弱建立校际联盟,稳妥推进高考改革。校际联盟举措对学校发展意义重大。S市教育局制定了《S市优质高中与一般高中建立联盟协同发展实施意见》,努力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优质高中带动普通高中协同发展,增强学校办学活力;T市教育局建立了高中教育校际联盟,实现了学科教学、模拟命题、试卷分析、教师帮带等方面的有效衔接和沟通;C区鼓励学校同外地区、本地区同类学校自主创建“结对子”活动,通过管理、教研、教师互动等有效措施协同发展;M市政府立足本市资源,城乡互补,优质资源共享,建立了10个“研学发展共同体”,由优质学校任引领校,打破校际壁垒,互助研学、共同发展。

    二、J省各地区落实中小学办学自主权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小学自主办学权之内涵和外延不够清晰

    在中小学自主办学过程中,政府与学校的权力、责任边界不是很清楚,相关法律和政策文件中没有对办学自主权给出明确的定义,致使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对办学自主权的内涵和外延不够清晰,进而导致自主办学过程中存在越位、缺位或错位现象。

    (二)学校缺少专业性指导和评估

    在自主办学过程中,校长及校领导班子决定着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发展方向。由于缺少专业性的指导和评估,加之学校全面的办学质量评估体系、配套的评估标准、专业性的指导和评估尚不健全,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办学质量。

    (三)学校没有足够的人事自主权

    2010年以来,教师招考工作由人社部门主导,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没有自主权。招聘人员考核内容为公共基础知识而非教学专业知识,致使很多地区招聘到的教师难以胜任教学工作,出现“体育教师不会喊口令”“音乐教师不会唱歌”等现象;也有人以此为跳板,工作一两年后另谋高就。不正常的招聘方式占用学校教师资源,无法满足学校的用人需求。

    (四)教师评职晋级政策不够完善

    一是现行职称评聘评审标准条件不够细化,且指标数量少。这致使许多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由于工龄、教龄或种种条件限制未能晋级,严重打击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二是教师职称不能实现动态管理。55周岁的教师一旦晋升到高级教师职称后,可申请延迟退休,但很多人已无法胜任繁重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

    (五)教师结构性缺编严重

    目前,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缺编现象严重,各地区、各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师老龄化、学科结构不合理、体音美等学科教师不足等情况。调研结果显示,农村学校教师有剩余,城市教师缺编现象严重;教师在编不在岗问题严重,导致学校没有空编,严重影响新教师的招聘。

    (六)学校财务自主权不够充分

    目前,中小学校财务普遍实行“校财局管”,即学校每笔经费使用需经教育主管部门依照相关政策严格审批、核验。这种严苛的财务管理体制在防范校长职务违法犯罪的同时,也大大弱化了校长负责制,致使直接关乎教师切身利益的体检问题等普遍得不到落实。

    (七)教师绩效工资与奖励性工资发放存在问题,各类津贴标准偏低

    目前,教师工资由财政部门直接转至教师个人帐户,学校无法决定绩效工资与奖励性工资的发放,致使校长缺乏对教师的制约手段,无法体现“多劳多得、优劳多得”的工资分配原则,导致出现“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和不干一个样”,以及“定不上职称拼命干,定上职称即清闲”的态势。另外,教师各类津贴过低,尤其是班主任津贴,教师工作量与工资不成正比。目前,教师工资仅与职称挂钩,与工作量无关,导致很多教师存在“能少教一个班,就少教一个班”的想法,很多校长依靠个人魅力布置和安排工作。长此以往,难以保证做实事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出现很多教师的注意力不在专业成长而在计较工作量上的现象,这势必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八)课程设置自主权受限

    当前执行的课时管理计划过于陈旧,除去国家规定课程及省级地方课程外,学校剩余课时很少,且无法自主设置课程体系;加之各有关部门要求各种课程进校园,如法制、生态文明、心理健康、禁毒、国防等均要融入课程,且部分内容需要安排进课表,此种要求与原有课时计划相悖,造成新增学习内容与课程融合程度较差,严重影响了学校课程设置的自主权。

    (九)学校安全责任不清

    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目前没有明确的校园安全法律法规,致使很多学校不敢开展活动,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办学活力。当前,学校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校园伤害事件方面,虽然对于“校园伤害事件”有一些相关规定,但学生一旦在校园内被伤害,很多家长往往不会选择走正规法律途径,严重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十)教师权益得不到较好保障

    一是目前的国家法律法规多为保护学生权益,但关于保护教师权益的法律不够健全。教师在管理违纪学生时,存在遭遇家长谩骂甚至殴打的现象,致使很多教师从“不敢管”到“不会管”,最后转变为“不想管”。二是各级各类检查、评比、调研繁多,校长及教师的大多精力都消耗于此,严重干扰教师的“主业”。所以,有关部门必须深入反思并立行立改。三是学校受到“校闹”影响,已严重干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相关法律法规应尽快出台,还校园应有的“清净”。

    三、推进落实中小学办学自主权的策略建议

    (一)明确政府和学校的责任界限及自主权限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出台相关法律和政策,解决学校现代教育制度建设的外部条件,明确政府与学校的权力与责任界限,落实政府主体责任,赋予学校自主办学权限。二是出台校园保护法,将与学校教学无关的各类检查、考核、评估拒之校外,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三是明确教师责任权限,减轻教师负担,全面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二)完善政府监控机制及第三方评价机制,科学评估学校办学行为

    一是建立健全多维度学校评价体系。包括:“第一,行政管理与业务开展的状况。具体指领导班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工作与研究、校本课程开发、行政后勤管理、办学特色等方面内容,可分解为诸如办学思想、管理思想、领导工作作风、教师政治思想教育、教务和教师业务、校本课程编制实绩、工作效率、体育卫生、学校环境等指标。第二,学生培养状况。主要指思想品德、知识水平、能力状况、健康、社会评价等方面内容。可以进一步分为品德表现、文化课成绩、实验操作技能、体育运动技能、个性发展、健康达标率、家长评价、高一级学校评价、用人单位评价等。第三,办学条件状况。主要指校舍情况、教学设施、教育投资、社会支持等内容”[13]。二是完善政府督导体系。督查学校办学行为,建立联动机制,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三是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推动评价主体多元化。政府作为教育评价主体,缺乏从严监管的动力和压力,来自社会力量的监管相对薄弱。因此,需要以政府购买社会教育评价服务为着力点,积极培育第三方多元评价。

    (三)赋予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招聘及解聘教师的权利

    一是建立由教育行政部门及校长负责的教师招聘机制,采取带编制和雇员制两种招聘方式;二是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各级财政分项目、按比例分担保障经费机制;三是高度重视并解决好中小学校教师“老齡化”和“结构缺编”问题。如教育局按规定履行中小学教师招聘录用、职务(职称)评聘、培养培训和调配交流等管理职能。在核定总编制的过程中,按班额、生源等情况具体分配各校人员编制,进行校际间人员调配,对不再适应教学工作者予以分流、转岗、转向,以保持教师进出数量的整体平衡。全面实行绩效工资政策,尽快出台相关政策,真正实现“按劳分配”,从根本上摒除“干和不干都一样,干多干少都一样”的不良局面。

    (四)改变现行职称评聘机制,实行职称动态管理

    一是对教师职称实行动态管理。无特殊原因,年龄不满55岁又不能胜任者,考虑下调职称级别;年龄超过55岁但需延时退休者,应根据实际情况统一管理并区别对待。二是鉴于职称工资差别过高的现象,可对职级工资进行微调。降低职级工资标准,以扩大指标数量;核对职级和绩效工资,在资金总额不变的情况下,两者按比例进行科学调整。三是是否废除职级终身制,有待进一步商榷。四是职称认定是专业技术认定,应采取民主和集中的形式,而非绝对“民主”,职称评聘人员应做到履职尽责。

    (五)多种形式解决结构性缺编问题

    一是“县域调控编制,编办控制总量”,以解决学科教师储备不足、结构性失衡、在编不在岗、职称评定不合理,特别是农村学校教师跨学科教学难等一系列复杂问题;二是大胆尝试新型招聘形式,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的教育系统考录制度,筛掉“高分低能”应聘者,坚持择优录取;三是加大岗位津贴财政投入力度,合理制订分配办法,坚持“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原则,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地位和职业吸引力。

    (六)赋予学校一定的财务自主权

    一是加大投入力度。采取财政补贴、收取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充分释放学校育人主体能量,强化中小学校在课后服务中的主渠道作用。二是实行校长负责制下的学校经费包干。校长可依据实际情况对教职工薪酬制度进行改革,自主设置教育质量奖励经费,使“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奖优罚劣”成为可能。三是建立健全教师人文关怀保障机制,使惠民政策保障落地,定期为教师进行体检。

    (七)赋予学校部分绩效工资及奖励工资发放的权限

    一是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绩效工资。将教师1/3到1/2的工资与实际工作量挂钩,真正做到“多课多得、少课少得、无课不得”。二是实行绩效工资总额控制制度。核算学校工资总额,并拨款到学校,学校根据相关规定和实际情况核定工作量,并确定绩效工资额度。三是提高教师津贴补贴。建立健全教师人文关怀保障机制。四是构建灵活自主、高效的学校内部分配制度。优化绩效分配的激励机制,使分配制度发挥出最大的激励效益。

    (八)赋予学校一定的课时计划安排权利

    一是修改现行课时计划,赋予学校自主权;二是建立其他部门入校园的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制度;三是建议有关部门能够在新增学习内容与课程融合上给予明确指导,在教材教辅选用上给予充分的自主权,利于课时计划和安排;四是学前教育学校、义务教育学校、高中学籍管理异动、跳级、延缓入学、休学等方面工作均涉及到当事人的课时学习,按照教育部门规定,应对上述事宜给予学校应有的自主权。

    (九)通过立法,明确学校的安全责任

    一是通过立法,明确安全事故学校应承担的责任,避免学校处于完全被动的状态;二是加强社会监督评价,通过校长公开信箱、校长信访接待日、家校恳谈会、家长会、百姓热线等形式,营造支持学校发展的氛围;三是弘扬正气,并广泛接受社会监督,通过法律与不良行为作斗争。

    (十)制订教师保障法,依法维护教师应有的权益

    一是教育行政部门要逐步退出教育教学活动微观层面,专注于制度环境建设、秩序维护、公共产品提供和宏观调控,最大限度地追求教育利益分配的社会公平;二是针对学生谩骂、殴打教师以及“校闹”问题,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出台一些针对性措施,严厉惩处,切实保障广大教师的合法权益;三是出台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环境的政策文件,明确地方责任,全面清理和规范针对学校、教师的各类检查、考核、评比、填表及各类社会性事物,实行目录清单制度;四是提倡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尊师重教氛围,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依法落实学校的办学责任和权利,促进中小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2][3][4]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 [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49/201505/186927. html,2015-05.

    [5]四川省新津縣教育局.以教育治理现代化推进县域教育现代化 [J].人民教育,2015.

    [6][12]焦以璇.管办评分离激发教育新活力[N].中国教育报,2017-12-22.

    [7][8][9][10][11]佚名.依法保护学校、教师和学生合法权益的措施和办法[EB/OL].https://www.docin.com/p-2069466374.html,2018-01.

    [13]葛大汇.学校评价的主要内容与含义[J].素质教育大参考,2004.

    (责任编辑:申寅子)

    Study on the Strategies of Implementing the Autonomy of Primary and?Secondary Schools in J Province and Stimulating the School Vitality

    LIU Yu

    (Jilin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Changchun, Jilin 130000, China)

    Abstract: It is the key to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system,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schools to for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nning schools and realize their own development, and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schools to follow the law of education.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spirit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 conference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s carried out a nationwid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implementing the autonom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running schools and stimulating their vitality".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utonom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J province and the stimulation of their educational vitality", the autho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utonom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the stimulation of their educational vitality in J province, and then proposes strategi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and 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autonomy mechanism of running school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Key words:? autonomy in running schools;vitality; strategies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