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小学教师成为心理干预技术专家型教师

    王有春

    〔关键词〕小学教师;心理干预技术;专家型教师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教师。2014年4月份,我被县教科局领导选送外出学习元认知干预技术系统培训课程。在短短不足五个月的时间里,同一门元认知干预技术培训课程我重复学习了三遍。我深深地感受到,一名教师如果学会了这样一项技术,真的是意义重大。

    一、在生活中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人的心理有潜意识层面,即意识不到或意识到了调控不了的心理过程。条件性情绪反应潜意识里的核心与关键,而条件性情绪反应一旦形成,将不受自己的控制。我明白了生活中的一些事,比如一遇某事就冲动、发脾气,过后又常常责怪自己控制不住情绪,更因此多次伤害身边的人。我明白自己是做了情绪的奴隶。这种行为是自己在以前的环境中形成的一系列的条件性情绪反应。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并给自己做程序,改变自己。慢慢地我能够在当下觉知自己的情绪,并很好地调节了。

    看到了自己的潜意识问题,慢慢地也能看到别人的潜意识问题,能更好地包容别人,并策略性地和别人相处,避免了很多和他人的矛盾。这一切改变都源自我学习了元认知干预技术,看到了彼此之间的条件性情绪反应,随时察觉并调节自己的情绪,我觉得生活变得透明了。

    二、对教师职业的看法、做法发生了改变

    学习了元认知干预技术,我在工作中的思维有了很大的转变,明白了自己或其他教师的很多行为是受了条件性情绪反应的影响。多年的教学使很多教师形成了职业倦怠,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学生的学习障碍一样,是在长期的教学中形成的条件性情绪反应,这些消极情绪反应会驱动单向思维,形成消极思想的沉淀,消极思想会助长消极情绪……这种消极增强的循环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去改变的。

    如果教师能看到学生的哪些行为是受条件性情绪反应影响的,就不会再无端地指责学生,而会去关注学生的潜意识心理内容系统,能够看清心理内容结构系统,从学生学习的情绪状态、 知识结构、 思维、行为、 自我反思习惯等多个维度进行关注和分析,更有利于指导学生的成长。

    学习了分类知识与情绪在大脑中的表征原理,懂得了知识表征包括知识的同化表征、情绪表征、题型中心图式表征、表征导致顿悟潜意识过程,就比过去更容易解开教学中的难题,并把教学中一些好的经验上位化。知识表征智力观,让我重新认识了学生之间的学科智力产生差距的根本原因,不是智力差别而是知识质量差别、知识表征差别、知识与情绪表征差别。重拾对班级学困生的信心,并找到解决学困生学习困难的方法。

    三、解决学生学习偏科问题

    我班学生李某,女,各科学习成绩都好,英语和语文是班级前5名,但是数学成绩名次长期排在中下,极度讨厌数学、学习分心,对数学失去信心,认为自己是不善于学数学的智力类型。

    鉴于该生是一名能够自主学习、思想上进的学生,因此,诊断她的数学学习障碍属于潜意识心理现象。于是我决定用元认知干预技术解决她的数学学习障碍问题。着重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对该生的认知进行了解和调整

    1. 给她讲解了数学学习障碍形成的消极条件性情绪反应原理。告诉她:她每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产生的认知性消极情绪会加剧这种条件性情绪反应;这种焦虑情绪会导致学习数学时生理智力下降,导致做数学练习题时不容易产生长时性知识记忆,数学知识记忆形成受损后会进一步妨碍考试、做题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最后各种因素构成一个复杂系统彼此推动,导致恶性循环。

    2.解数学题方法的指导。

    3.对试卷中答错的内容重新进行讲解,输入正确做题的思维程序;以暗示训练使正确思维程序被牢固记住并且运用于做题。

    4.一旦收到效果,要积极地评价自己的进步,并为之欣喜。

    (二)临床技术干预操作及其设计要点

    1.给学生做放松训练,让她在放松状态下想象自己学习英语时自信和快乐的情绪,然后想象自己以同样快乐的情绪在积极地学习数学。

    2.在放松过程中,想象正确的做数学题的关键程序步骤。

    3.在放松状态下,输入考试答题时应用解题思维策略的过程。

    4.在暗示训练过程中,输入设计好的应付影响情绪的突发事件的处理技巧、态度和行为。

    (三)防止复发的元认知智慧技能指导

    1.通过当前学习数学的积极心理状态的形成过程,明白其原理,避免以后再次形成数学学习障碍。

    2.咨询过程中,督促其记笔记和鼓励其课后复习。

    3.与数学老师建立良好感情关系,经常保持联系。

    (四)效果呈现

    整体心理辅导分两期进行,心理咨询和技术干预共7次,其中临床放松暗示训练3次。认知调整和元认知智慧培养伴随着每一次咨询谈话。

    第一期技术干预后,学生反馈信息:数学考试成绩上升了,从74分上升到93分,对数学不再那么讨厌了,学数学也不那么厌烦了。

    第二期技术干预后,数学成绩达到了98分,不但不觉得上数学课很枯燥了,而且觉得很有意思,有了较明显的学习兴趣。

    四、治好厌食症患者

    元认知干预技术告诉我们:所有的心理变化同时也是生理变化。有些既是生理变化同时又是心理变化的症状从潜意识心理结构层面能高效解决。

    马某,女,小学六年级学生,马上就要升入初中一年级,六年级毕业考试成绩名列全乡第一名。由于强迫性厌食导致身体多项指标不正常,三个月的时间,体重由55公斤下降到35公斤。父母带她到北京某专科医院治疗,花了很多钱无效果,最后回到县城一诊所输营养液维生。

    在认知方面,她偏执地认为自己越瘦越好,这样别人就不会说自己胖了。不吃饭,吃一点东西都要上网查,稍有营养的都不吃;在行为方面,她基本上不吃饭,再好的食物也不吃,不听家人和老师的劝说,别人说得多,就越反感而且发火,每天称体重;在情绪方面,她觉得父母和身边的人都不理解自己,心里非常矛盾、痛苦和敏感。那么,这些症状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厌食心理障碍的后天形成过程

    马某以前是一个快乐并且积极向上、学习优秀的学生,体重55公斤,稍胖,可是自己根本不在意。有一段时间马某两个很瘦的好朋友整天说马某太胖了,马某妈妈和家里人也说她有点胖,不好买衣服。在此期间马某初次来月经,妈妈不知道,马某又不懂是怎么回事,高度焦虑了整整3天。事情过后,她认为只要自己瘦了就不会再发生这种事。于是马某开始在意自己的胖,开始和别人比较,开始在这个问题上自卑,并开始减肥,每天少吃饭。一段时间后,马某瘦了,她很高兴,继续少吃饭,同时又害怕不吃饭影响考试成绩,等到考试结束以后,开始吃得越来越少,并且讨厌吃饭,直到最后接近绝食状态。父母越是逼着她吃,她越是痛苦,于是开始逃避吃饭,且不说话。

    (二)厌食形成的条件性情绪反应机制

    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指的是一种在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中,本人未曾意识到的或本人的意识不容易控制的情绪反射。其中的“条件性”一词说的是通过后天条件作用建立起来的反射。依据此原理分析得知,马某建立了这样几个条件性情绪反应。第一,当朋友、父母评价她胖时,她开始在意、自卑、情绪低落。她认为自己的胖都是由于吃饭造成的,在消极情绪与吃饭之间建立了条件性情绪反应,一吃饭、一提起吃饭都会立即涌现焦虑、痛苦情绪。第二,她在被自己初来月经吓得焦虑万分的时候,在不懂月经生理卫生知识情况下产生了一个不合理的想法,促成了初来月经高焦虑情绪与吃饭之间建立起S-E-R反应系统:一想到吃饭(S)就产生极高焦虑情绪(E),从而拒绝进食(R)。后来的其他问题都是围绕这套高自动运行的S-E-R系统形成和展开的。由于这一条件性情绪行为反应的优势兴奋性高,自我难以调控,总是自动实现,因此称其为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机制。

    (三)临床心理干预过程

    1.第一次认知辅导

    通过讲解学科学习心理学的知识,引起马某的兴趣,渐渐进入主题——关于健康、饮食、幸福关系的话题,使她认识到自己的过激节食行为是错误的。又通过一些例子,给她讲了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的产生过程,讲它的不可控和自动运行,导致了她后来一遇到吃饭情境就条件性地产生消极情绪,循环放大,直到妨碍身心健康的原理。她的认识转变过来了,并保证要好好地吃饭。

    2.临床放松暗示训练

    马某第二次接受心理辅导时,妈妈说,孩子的心情好一些了,可还是不吃饭。马某说她也想吃饭,可是就是吃不下。于是我重点给她讲解条件性情绪对她吃饭的影响,这是一种自动运行的程序,是不受她控制的。通过讲解巴甫洛夫的小狗实验说明条件性情绪是可以改变的,但需要一种新的程序来替换。

    然后我给她做放松训练。让她想象在学校和同学们在一起时的快乐状态,然后妈妈来学校看她,带她到饭店吃饭。让她在放松过程中感受饭菜的美味可口和用餐的快乐,并点了她喜欢吃的菜。

    放松结束后,妈妈带她到饭店去吃那几道菜。

    3.第二次放松训练

    第二天辅导时妈妈带她一起来。妈妈说孩子昨天中午吃得特别多,像完全变了一个人。再看马某的精神面貌也大不一样了,她说她可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了。很明显,马某吃饭时的条件性情绪基本上去掉了。为了巩固效果,我和马某一起制定了这次放松训练的方案。

    在调动积极情绪的基础上,为她输入的程序是:八月十五,她回到家里,和家人一起吃团圆饭,想象那时大家快乐团聚的情景和饭菜的美味,感受当时食欲大增、品味美食的满足感。

    4.第三次放松训练

    第三次放松训练,她和妈妈一起到来。马某戴上了发卡,换了身漂亮的衣服,状态很好。现在她每顿都吃得很好。我开始帮助马某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梳理,包括她如何看自己的吃饭问题,培养她冷静看待自己的问题,区别对待减肥、吃饭、学习等问题的能力。

    放松过程中,让她想象自己置身于诗情画意的风景中,一步步向上走,就像走好人生的每一步。经过努力,她登上山顶,体会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别人也向她投来称赞的目光。然后输入的程序是:马某在学校和同学们一起做饭、聚会的场景,大家一起做、一起吃,享受着美味,收获着快乐。加深马某对辩证思维和积极心态的理解,学会如果生活中再遇到这类问题,如何自我调节和正确解决。

    (四)进行防止复发的指导

    教会她一旦出现复发症状不要紧张,要立刻自我观察症状的发生、发展、减弱和逐渐消失,然后再调适情绪并想象自己想做的行为的程序,不要有“失败了”“没治好”等消极自我暗示。

    五、突破井蛙思维,在科学技术层面改革教育

    当我们掌握了全新的技术以后,当我们进入了全新的科学技术视野以后,我们会发现我们的许许多多的教育难题其实可以通过现代心理科学技术解决,但是需要我们真正学好技术,需要我们突破自己的井蛙思维。

    (作者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外虎沟小学,张家口,075699)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于 洪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