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领域中揭示学前儿童“前概念”的意义和策略

    马雪

    【摘要】学前教育活动的有效发展与儿童的“前概念”密切相关,教师在开展科学活动前,必须正确合理地阐述学前教育前概念。为了突出的学前教育理念,必须利用身体和心理环境的讨论,并与孩子们交流互动,听取儿童的视觉表现、创造等,儿童的认知构建环境策略,策略和战略路径的言论。前概念的识别为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科学;学前儿童;前概念

    近年来,学前教育由教师主导,儿童则是学前教育的主体对象。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基于学龄前儿童的实际情况下,进行儿童的科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并掌握学龄前儿童的行为方式、思维习惯。而以上措施的必要条件就是教师对“前概念”的透彻理解,这也是学龄前儿童科学概念转换的重要保证。

    一、学前儿童“前概念”的意义

    我国学者将“积累一定的原有知识”定义为“前概念”理念。这些“前概念”可能是正确的,模糊的,也可能是错误的。这些儿童脑中原有的观念和经验可以以各种方式影响儿童获取新知识或形成新思想。但它也是儿童获取认识和转变思想前提和基础。所以,教师在科学活动开始前必须了解前儿童的“前概念”的意义,并对儿童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制定行之有效的要与方案。

    (一)促进教育活动的合理设计

    学前教育理念可以有效帮助教师分析“前概念”,并且能够帮助学前儿童修改或扩充科学概念的认知,识别学前概念和准概念之间的区别。与此同时,科学活动的制定要求教师从学龄前儿童的水平出发,准确地确定儿童的“最近发展领域”,从而规划好适合的目标。也就是说,教师需要以设计为导向、面向现实、面向儿童发展,选择适应儿童水平的科学和教育活动,有效地开展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为主题的科学活动。

    (二)有针对性地促进学龄前儿童观念的转变

    不理性、不完整或不正确的学前儿童概念的发展现状是现在教师必须想办法解决的一大难题。学龄前儿童及教师需要关注的两个的重点,分别是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教学活动实施。为了克服学龄前儿童概念过渡的难题,促进学龄前儿童思想的有效转变以及学龄前儿童新概念的理解和使用,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促进学龄前儿童观念的转变,对于不同的儿童,不同的概念问题,要制定不同的解决方案。不能单纯地认为孩子的思维是相似和相同的,而需要根据每个孩子的思维方式,有针对性地处理儿童“前概念”中的优缺点。

    (三)有效地提高教育活动的效率

    强调学前教育的概念可以提高科学活动的效率,避免“教师在没有看到孩子的情况下教学”的尴尬和低效的情况。在科学领域中活动的设计,有些幼儿教师往往没有运用“前概念”的学龄前儿童设计其教学活动,而根据成人的想法和主张,忽视儿童的知识和认知水平。相应地,组织学龄前儿童参与他们不感兴趣活动或者不能理解的课题,对于幼儿的教育没有任何帮助的,而对教师来说,这也是在浪费时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往往是:老师不愿意坐办公室工作,不愿意设计“现成”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老师看不到孩子,他们不想分析孩子,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好的设计。

    因此,只有正确理解儿童的“前概念”,才能够开发出适合于儿童的有趣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师学龄前儿童活动的设计水平,实现教育教学活动的价值。

    二、揭示学前概念的战略方法

    (一)促进幼儿自主讨论

    在日常的幼儿教育中,幼儿的自主讨论往往是缺失的。自主讨论可以突出幼儿对某事的真实看法和简单感知。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讨论,了解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前概念的观念,从而设计合理的、有针对性的科学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概念转变。此外,在幼儿自主讨论中,幼儿之间的表达、沟通、质疑和辩论过程会产生许多认知冲突,而这些冲突正是幼儿概念转变的主要动力。因此,教师在面对幼儿所引起的认知冲突时,应避免以仲裁者的身份出现,而应当想方设法深入讨论的小孩,了解孩子的真实思维。为了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教师必须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身心环境。在物理环境方面,教师可以定期更换教室墙壁和角落的装饰材料,并提供有趣和创新的科学材料,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的讨论。在心理环境方面,教师必须清楚,幼儿只希望在得到尊重的环境中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因此,教师必须为幼儿创造一种良好、民主和安全的心理环境,鼓励他们想要并敢于说话。只有这样,幼儿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自然地保持欣快和积极的情绪。当他们得到同龄人以及教师的认可、鼓励、尊重时,他们才能热情地融入同龄人的讨论。

    (二)与幼儿积极对话

    1.了解幼儿的兴趣,确定谈话内容

    活动设计的内容能够满足幼儿的休闲需求,是影响活动在实践中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教师必须明确的是,小孩子能成年人一样善于伪装自己,他们会直白地表达自己对教学活动是否都感兴趣。幼儿在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上会表现得非常积极,而在他们不感兴趣的事情上,他们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甚至表现出不耐烦的迹象。在兴趣的驱使下,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科学研究,有意识地克服遇到的困难,进行和体验研究活动。因此,当教师采用对话的方式来揭示幼儿的先入为主时,首先要确定幼儿的兴趣点,从而确定对话的内容。善于,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和听他们的语言来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从而通过温和的谈话来识别幼儿的“前概念”。

    (1)观察幼儿的行为。幼儿天真单纯,他们对事物的态度往往直接表现在他们的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和精神状态上。因此,观察幼儿的行为是发现幼儿兴趣点的有效方法。幼儿的兴趣主要表现为如下行为:认真地观察某件事物;多次出现讨论某种问题或某事;在讨论中表现得积极且热烈情绪。通过此类行为,老师都可以发现幼儿的兴趣点,从而掌握孩子们脑中的“前概念”。

    (2)听幼儿的语言。只有当教师成为幼儿的良好倾听者,才能敏感地捕捉幼儿的兴趣点。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平等关系意味着教师对幼儿的尊重和关注。当教师表现出愿意倾听幼儿的声音时,幼儿就可以真正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和支持,于是教师就能自然地融入幼儿群体中,自然地与幼儿分享有趣的事情。通过倾听,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幼儿的先入为主和兴趣点。倾听让孩子们在心理上感到安全,并能自然地说出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2.正确设计谈话问题,鼓励幼儿积极表达

    合理地提出问题可以使谈话更有价值。教师必须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理性的问题,以揭示“前概念”。教师可以使用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等多种方法与幼儿交谈。对于幼儿来说,开放式问题要求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一个问题,而封闭式问题要求他们从几个选择性的答案中选择最合适的答案。老师必须确保谈话时,两种方法相互结合,确保问题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教师在提问时还需要考虑儿童现有的知识和经验,选择适合低龄儿童认知水平的问题,并尽可能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在谈话中,教师还应该集中精力了解幼儿对某一现象的感知,并且尽可能地理解幼儿产生这种感知的原因。因此,教师就应该更多地给孩子表達自己的机会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

    【参考文献】

    [1]张旭,皇甫科杰.科学领域中揭示学前儿童“前概念”的意义和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9(5).

    [2]赵尔侠.儿童科学前概念的分析与转化对策[J].科教导刊,2010(27):246-247.

    [3]陆黎峰.基于儿童“前概念”下科学概念形成的对策[J].新课程·小学,2014(11):142.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