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教学语言的教育性及其实现

    [摘 要]教师教学语言最本质的特点是符合教育本质和教学要求。衡量教师教学语言素养的内在重要标准是教师在教学语言运用方面的合教育性的价值追求。教师教学语言应体现教育本质的内在要求,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获得感,具有启发思考和激发思维的魅力;同时,教师教学语言需在追求合伦理道德的过程中融入情感,并能感染学生。从内在根源来说,要真正彰显教师的课堂语言价值,就要超越语言运用的技能层面,关涉教师的教育理解和教育情感,需从更深刻的教育理念澄清、教学价值追求和教育情感积淀等方面予以提升。

    [关键词]教师;教学语言;教育性;实现条件

    [中图分类号]G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20)03-0113-04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0.03.019

    一、问题的提出

    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社会文化现象,因为具有人与人之间信息传达和思想表达的媒介作用,而成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教学语言是教师完成职业使命,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途径,是构成教育教学的第一要素。“教师的语言素养已经成为判断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1]。因此,在教师专业发展,特别是“卓越教师培养”的话题探讨中,关于教师语言素养的研究文章逐渐丰富起来,语言素养问题也得到了教师的重视。教师语言素养被认为是教师经由训练和实践获得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语言理解和运用水平。综观许多关于教师语言素养探讨的文章,能够发现,教师语言素养常常单纯从技术技巧角度被片面地理解为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是为教学锦上添花,增强吸引力的有利工具。固然,教学语言作为教师职业生活的行业用语具有工具性等特点,而且它还需要具备规范性、科学性、清晰性、生动性的特点。但是,教师教学语言最核心也是最本质的特点应该是能体现教育本质和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师职业用语。因此,教师的语言素养绝非单纯语言表达技巧的呈现,不应简单地以技巧水平的高低加以衡量,更内在的是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思想的体现。普遍而言,教师的学科知识内容足以满足“教什么”的要求,但是,教师在语言运用时体现出的“为谁教”“如何教”以及“为何如此教”的意识和方式选择等方面的思考却不足。笔者认为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会直接影响教学内容的表达效果,更是教师教学的教育合理性的体现。衡量教师教学语言水平的内在重要标准应是教师在教学语言运用方面合教育性的价值追求。

    二、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教育性的体现

    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构成了一个以口头语言为主、以书面语言和体态语言为辅的综合语言系统”[2]。这种综合语言系统不仅作用于学生的听觉,还会以视觉作用于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方面,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的成果。虽然教师课堂表达的过程和效果主要依赖于口语,但也不应忽略教师的课堂文字表达、课堂教学姿态和课堂神情态度等非口头语言因素的影响。衡量教师课堂语言素养的实质因素是教师教学语言的教育性,即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否能超越单纯的技能层面,自觉地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是否真正指向目标培养和培养目标。具体而言,教师教学语言的教育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育本质的体现——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根本指向

    教育活動是包含了教师、学生和教育影响因素的“培养人”的过程。这种培养有赖于各种因素的良性运行,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的语言。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相结合、单向表述和双向交流相结合,以及预设语言与生成语言相结合等特征[3]。但是明确教师语言特征并非只是弥补教师语言认知方面的缺欠,而是帮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教学语言,最大程度地体现教育培养人的本质要求,借助语言运用实现教育效果的良性化和最大化。如此,教师语言的规范性、科学性、生动性、明晰性等特点就有了价值归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表述、交流,需要传递知识、产生情感互动,所以教师需要提升语言水平。但是教师课堂语言的修炼不是单纯满足教师个体的魅力提升、形象美化,甚至于表演欲望,而是需要有效地作用于教育,服务于教学。从一定程度说,教师课堂语言就是教师职业的“代言”,这也是教师职业语言区别于其他职业语言的特殊性所在。

    (二)关注学生的获得感——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价值归宿

    “教师的语言素养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苏霍姆林斯基这句话被经常引用,旨在强调教师课堂用语的重要性。但这句话的真正主干词语是“学生的效率”。在教师语言训练中强调教师语言要规范科学、准确生动、抑扬顿挫等,真正的原因是要满足学生的脑力劳动,促使学生产生乐学易懂、易听易会的感悟。实践中,当一名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课时,不能停留于“讲了”的层次,还要不断关注学生听到了多少?能不能理解?因为只有当“教”能够促进卓有成效的“学”,“教”本身才有成效。理念上,要知晓教学是一个双向的“对话”过程。课堂中,教师就不能沉醉于“独白”,必须不断反思“教学意味着什么”,“学生有什么需求”。好的课堂要充满活力,但又不能盲目追求热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预先设定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学到东西,才是最终目的[4]。如果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方面没有获得感,学生的思维和兴趣没有得到启发,那么课堂教学无疑会因为失去落脚点而不完美。教学语言的根本归宿是要满足于学生能够听得清楚、想得充分,因“有所得”而产生成就和快乐感。

    (三)激发学生的思维情趣——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魅力体现

    学习是一种多通道的实践活动,不仅需要来自学习者主体的智力因素,也需要积极的非智力因素的参与。学习中,当学生的情绪、兴趣和意志等心理领域被触及,将会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教学语言不仅是知识传递的简单工具,更是教师有效表情达意,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让学生带着积极的情绪和高昂的兴趣从事思考,感受到思维成功的愉悦。《学记》中主张“约而达,微而藏,罕譬而喻”。何谓“喻”,就是用简约而意思通达的语言,让学生能够容易明白。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积极参与的智力乐园。因此,当教师埋怨学生听课无精打采时,需要反思:是否因为教学语言缺少了“精神”而令学生萎靡;当责怪学生“不动脑子”时,也应反思:是否因为语言不够“善喻”而令学生无所适从。教学可以有表演因素参与,但是再动听的腔调、优美的姿态,如果不能深入浅出地唤起学生对知识和问题的兴趣,不能将学生的智力点燃,学生不能从教师的语言中听到鼓励、感受到情感,那么课堂一定是冷清和呆板的。这样的课堂对于师生双方来说,只能是完成了“讲与听”的任务。

    (四)教学的伦理道德追求——教师课堂语言的道德体现

    英国教育哲学家彼德斯认为:“教育”的核心标准应体现具体目的是“善的”和“有价值”的,教育方法是“道德的”,教育过程是利于学生自主性确立和发展的,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帮助人获得健康的“生活方式”[5]。教育作为促进人身心健康成长的活动,仅从目的层面来看,它不仅应当以“善和道德”为招引,还应关注其内在是否为“善和道德”的。教育的价值体现于通过学生能够主观接纳或认同的内容和方式,带给学生深刻的向善的精神转变,这才是教育之“育”的精髓。但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运行中,教育教学活动的价值常常发生偏差。现实中不难发现,教师常常由于缺乏对教育教学内在伦理维度的深刻意识和思考,忽视了将伦理渗透到自己的教学中,于是教师群体中依然存在着通过教学语言表露出来的语言歧视、排斥、垄断,甚至语言暴力的现象。这样的教学言语和行为必然导致课堂教学中教学主体的幽闭和焦虑,带来种种教学难题和危机,影响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6]。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内容表达、教学结果评价时都应考虑到教学的伦理维度,而不能仅仅考虑效率维度。实际上,没有伦理参与的教学必将是缺乏效率和质量的教学。同时,合伦理性的教学同样具有隐性德育的功能,能够促进教学中的人的德性发展。课堂上,教师言行自然流露出来对职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真诚关怀、处理问题时的正直公正等,不仅是教师对教育之本真的坚持,同时也会成为学生成长的正能量,促进学生道德的生长。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是道德的体现者;教师的教育就是道德彰显,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注解。

    (五)教学的情感投入——教师课堂语言的亲和源泉

    教育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生命整体的交往过程,教学并非单纯的知识信息认知与传递,而是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缺乏情感融入的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是一段枯燥甚至痛苦的经历。教师的情感投入状态不仅关乎到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也会影响学生的情感培育与学习生活状态。牟宗三说:“不是自己生命所在的地方,就不是真学问。”教育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一项任务,而是教师思想情感的栖息地,教学的内在吸引力离不开丰盈的情感作为基础。我们总说教学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须知,凡是被称为“艺术”的成果,无不超越了技术,凝聚了创作者的情感。以此推之,缺乏了情感,教学就只有外在的“形”,而缺乏了“神”。“学生美好的听课经历是,教师不仅仅是用观点吸引了他们,而且教师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也吸引了他们——教师说话的语调、教师对课程的投入、教师的教学激情。”[7]学生也许是稚嫩的,但同时也是敏感的,他们能敏锐地感知到教师的态度、情感和精神。不要希望情感游离于课堂之外、语言漂浮于内容之上的教学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的热情和投入。优秀教师的教学如好演员的角色扮演,一定是入戏和走心的。“夫子循循然善诱人”,何以循循然?不仅是教学策略,也包含着对教学和对学生的责任和情感。以情育情、以情激智是教学本质的应有之义。

    三、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教育性的实现条件

    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主要凭借语言度过一段教育生活,语言不仅是教育教学产生的前提,而且在教育生活中师生通过语言的运用,彼此证明着各自的存在状态,成全着彼此的教育生活质量。因此需要对教师教学语言素养做更深刻的审视和探究。现实中探讨教师教学语言问题的文章很多,但是关于教师课堂语言素养的探讨存在着单纯工具化的倾向,在教师语言问题探源中多是从技能、技巧等方面进行阐述。笔者认为:教学语言的运用固然离不开日常的语言训练和培养,语言表达技能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内容。但从内在根源来说,要真正实现教师的教学语言价值,就要超越语言运用的技能层面,关涉教师的教育理解和教育情感,从更深刻的教育理念澄清、教学价值追求和教育情感积淀等方面加以提升。

    (一)教师的教育理解是前提

    教师的语言素养不仅包含语言知识、能力和技巧,更是以教育理念思想、情感道德为内在源泉。朱自清在《教育的信仰》中说:“教育者先须有‘培养的心,坦白的,正直的,温热的,忠于后一代的心!有了‘培养的心,才说得到‘培养的方法”。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关涉和引領永远都是教育的内在本质。有了对教育本质的正确理解和坚守,教师的语言才能有正确的指向。反思当前教师教学语言的种种问题,其根源大多在于因对教育缺少了深刻而细微的思考和觉悟所带来的肤浅,甚至错误的理解,常常依赖于固有的经验将教育矮化为驾轻就熟地“教书”,并且在分数效率的追求中将教育狭隘为简单的“授—受”,将教学语言粗化为“照本宣科”和“严格说教”的工具。“言为心声”——教师教学语言素养的养成与提升,离不开对教育活动的深刻认识,对活动意义的肯定判断,有了教育的自觉品质,教师才能真正感知和思考教育的真谛,重新审视教师的职业价值,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明晰教育中的可为与不可为[8],并且通过有意识的提炼和优化教学语言以追求有内涵和有品质的教育境界。

    (二)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是核心

    教育实践是教育思想的旨归,教师的素养是在不断完善的教育实践中逐渐显现的。课堂教学中“如何使用语言”“用什么语言”,并非单纯的训练之后的静态认知,还应包含教师对教育本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和行为指向。教育是面向“人的发展”的职业,是最应充满人情味的。一个真正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以人为本理念的信奉者和实践者。在教育生活中,他(她)会常怀“时刻不忘自己也曾经是一个小孩子”的情怀,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注者。有了这样的情怀,教师在教学语言的运用方面,就不会只停留于自己的“教”,也不会停留于自己的生活语言习惯,而会经常从满足学生的角度斟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会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逻辑使内容深入浅出;他(她)会有意识地调节教学语言的声调、音量、语速、节奏,调动多种非口头语言,为的是能够满足学生的听讲效果;他(她)不会将自己静止在讲台上,而是走近学生,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激发学生思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总是处于问题意识之中,处于惊异、激奋的内在心理状态”,用精要高效的语言将学生引领到智力生活中,“使每一个学生能在其中充分显示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智力,感受到成功的愉快”[9]。同时,教师也在教与学的生成过程中,在学生的智力和情绪反馈过程中,收获教学的成就感。

    (三)教师的教育情感是内源力

    “开言知肺腑,出口见精神”,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载体,也是教师情感和精神的彰显。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要有内涵,还应该有温度。内涵源自教师的知识底蕴和视野,温度来自教师从内心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价值和意义的肯定态度和情感,来自教师“对学生成长的迷恋”情怀。相比任何其他职业,教师职业更需要积极情感的参与。教师对于自己职业的富有深厚责任感的爱, 教师“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的积极情感,不仅可以促使教师产生强烈的专业追求,如工匠对于自己的作品,专心致志,精雕细刻,追求完美,而且在教育过程中会通过教学活动和师生交往表现出来, 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于是,教育才流淌着热情,具有了温度。因为有积极的教育情感作为动力,在具体的教育生活中,教师才会主动培育自己认识和实践教育规律能力的意识,不断自觉地反思和审视教育过程中的形式、方法、技能的点滴细节,将思想凝聚为对教育的价值追求;因为有积极的情感作为内源力,教师才会自觉地关注自身的知识、能力、德行、意志、情感、信仰、作风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提升,进而形成教师的职业内在吸引力——教育亲和力[10]。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风格差异,其实是以不同的综合素质为基础的,教师高超的教学语言艺术和智慧是教师教育情感和教育亲和力的重要表征,教师教学语言应该是合理性与合情性的统一。

    教育既是宏大叙事,又是细微写真。教育是教师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栖居,在学校教育中,理想的教育是师生通过语言交流所实现的思想、情感的共享生活,是师生以语言实现的彼此间的生命敬畏和相互成全,教师教学语言的教育价值需要我们怀揣良知和信仰而不断追寻。

    参考文献:

    [1]张斌、陈萍.论教师专业发展视域下的语言素养修煉[J].中国教育学刊,2015(10):83-87.

    [2]王枏.教育的意境[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179.

    [3]王莉等主编.普通话与教师口语训练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4:176.

    [4]周成平主编.外国教师是如何教学的[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31.

    [5]石中英.教育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4:209.

    [6]潘小春.什么是“好”教学:教学伦理概念辨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3):50-54.

    [7]彼得·法林.教学的乐趣[M].姚晓蒙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4.

    [8]赵冬冬.论教师的教育自觉及其养成[J].当代教育科学,2016(24):25-28.

    [9]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36.

    [10]张勇、姬建锋.教师教育思想的价值与生成[J].中国教育学刊,2012(3):90-92.

    (责任编辑:孟祥君)

    On the Edutainment of Teachers Teaching Language and Its Realization

    ZHANG Yong

    (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anyang, Shanxi 712000, China)

    Abstract:? Teachers teaching language is not only instrumental. Its core and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should b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ature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quirements. The intrinsic important criterion to measure teachers' language quality in teaching should be teachers' pursuit of educational value in the use of teaching language. Teachers' teaching language should reflect the educational inherent requirements. Teaching activities should give students a sense of gain, the charm of inspiring thinking and stimulating thinking. At the same time, teachers' teaching language must integrate emotions in the pursuit of ethics, and infect students. From the internal root, to really highlight the value of teachers' teaching language, must beyond the skill level of language use,Paying attention to teachers' educational understanding, educational emotion, education concept clarification, teaching value pursue and the education emotion accumulation.

    Key words:? teacher; teaching language;?educative; realization?condition?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