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美之社会性解读
亓晓飞
摘要:目的:探究艺术设计美的社会性,以期为未来艺术设计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对艺术设计美的社会性原则、特征进行解读。结论:艺术设计向来都是由人类参与推动并最终应用服务于人类的,古往今来所有的人类活动和行为的组合即是社会性的表现,从功能性上来说,艺术设计也应该是服务于社会,致力于提升生活品质,成为创造和谐社会的视觉文化艺术。
关键词:艺术设计美 社会性 层次 内涵
引言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安全、情感和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方面并逐渐递增。设计首先是人的创造性生活,最终目的就是满足人的需求,人的需求随着社会进步逐渐提升,设计活动也相应变化。早期的艺术设计都是一些和生活相关的工具器皿,具有强烈的实用性,是一种社会文化的象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艺术设计又被逐渐赋予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社会性含义。艺术设计除了符合社会发展和需求的特征,还为人类提供了越来越便利的生活条件,促进了人类和自然的交流,尤其是在当下的信息化时代,其范围更广,更需要向多元化以及综合的方向发展,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一、艺术设计美社会性原则
设计美是公共和大众的产物,社会性是艺术设计美的首要特征,首先,社会性特征赋予了设计美的可预见性和规律性。在实践中,产品的艺术设计是特意针对一定范围内的消费需求确定的,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发现其中的规律,且审美主体生理、心理的需求在一定时期和环境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就给艺术设计美一定的可预见性,这种可预见性给设计师的设计工作带来了直接的影响,他们能够利用这种可预见性针对审美主体进行客观的分析,从而提前做出判断;其次,设计美并非是个人的或者是主观层面的概念,它具有很强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对于一个产品的设计,它的美感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也会特意地营造这种普遍美感,产品市场定位往往是针对具有同一特征的共同群体,为迎合这一部分市场的设计也就是应用了设计美的普遍性;最后,传统的艺术美、社会美和自然美都是个体概念,而艺术设计至少包括设计和消费两个审美主体,并且设计主体除了设计师,还有为参与设计的策划、调研和联络人员,消费主体除了消费者,还有中间商、厂家以及和销售相关的人员,但是两类人的划分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设计活动而言的,另外一个设计活动又要重新建立两者之间的关系,当设計师在消费时,他又是某个产品的消费主体,反之亦然。
二、艺术设计美的社会性特征
艺术设计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是人的一种创造性活动,而人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必然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因此人的活动实际上都是对社会生活的需求,本质上来说,艺术设计具备社会性的特征,这种特征会随着社会形态及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反过来体现社会文化、风俗和社会性质的变化等。
人类历史也源于最初的工具制造,其功能性和美学特征都是原始社会人类对生存需求的反映,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经验的增加,逐渐成为具有适应性和形式美的设计品。例如埃及的金字塔(图1),就展示出当时社会的劳动生活状态以及全社会的宗教崇拜,中世纪的哥特式教堂(图2),塔尖及玻璃画面和整体建筑形式都表达了人们对基督教的信仰;再到工业革命后的机器化标准制作以及到现代的功能化,个性化的艺术设计,无不体现着社会形态特征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由此可见,艺术设计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将来,都一定会受到社会形态下的政治限制,经济形势和文化发展都具有明显的社会性。而这种社会性是多重层面的,不仅包含着艺术设计必然具备当时社会的一些特征,同时它还应该是服务于社会,并且能够影响社会发展的特征。因此,做设计不仅仅是一个产品,一幅图案,而应是和人类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和社会的文化背景以及社会价值观互相印证,相互融合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
(一)艺术设计与社会文化
1.艺术设计是人类用艺术的方式创造的一种社会文化
艺术设计的产生和发展伴随着社会文化和社会文明发展的整个过程,但在此过程中,又会不断地影响进而逐渐产生新的文明和文化。文化并非仅仅存在于人类的思想和情感里,它能通过一些具体的形式来展现和传播,从而让人的这种自然创造变成一种社会性存在。而且,艺术设计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文化,是人类通过一种艺术手段表现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有特定的艺术设计内容,是人类丰富文化活动和形式的体现,同时也是其精神性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人们对事物和知识的态度、理解以及价值观等意识层面的集中体现。所以,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的发展历史和方向以及社会系统的框架和基本内容,从而更好地探究社会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
2.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设计巨大的艺术之源
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可以促使我们进一步探究蕴含在其中精神层面的内容,从而更好地为现代设计服务。在艺术设计方面,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的传承,现代社会文明从传统文化发展而来,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国外文化相互渗透,互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中国古代的工艺美术曾经风靡世界,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内容,例如古人对天人合一思维的理解和应用,将器物的艺术价值和使用功能相融,从而实现了任何自然的高度契合,这种设计理念放在当下仍为先进,尤其适合不断倡导绿色和可持续性发展的今天。
所以说,传统文化也同样是现代产品设计的重要创造源泉,深植于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的特殊品质以及文化精髓是我国的艺术设计的巨大优势。艺术设计对文化的阐释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客观的外在体现,也可以是无形内敛的精神内涵,我们在进行艺术设计时就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系统地学习和认知,从而更好地借鉴,并经过现代设计思维的加工和选择,融入到现代产品的设计中去。信息时代的来临,加剧了社会文化的转化发展,人们的距离无限拉近,在这种充满着无限可能的社会中,艺术设计也逐渐体现出它追求创新和未来性的特征,体现出其非物质化和生态化的特征。新的社会必然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艺术形式,这也是人们新时期思想状态的现实体现,是对未来社会新的精神观念的追求。
(二)艺术设计与社会生活
1.艺术设计与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互为关系
艺术设计的另一个重要出发点就是社会生活方式,这也是其核心概念,人類生活决定着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及发展特点。不同时代和不同区域的人必然具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指在不同时代背景以及价值观引导下的行为方式的总和,从这方面来说,生活和艺术设计是联系紧密的互为关系。首先,艺术设计的功能性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基础物质需要,其次,艺术设计是产品功能性的升华,它所蕴含的艺术气息和美的内质内涵能够让人类在满足生活的现实意义之外还能获取一定的艺术文化内质,满足情感上的需求,而后者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艺术设计通过产品的直接传递创造了一个人类的审美空间,赋予了人类生活的艺术属性。现代社会的发展,设计逐渐由传统的物质向非物质设计发展,设计理念和方式不断更新,社会需求也逐渐改变,社会生活本身也需要艺术设计将更多道德以及伦理层面的内容加入进来,对社会生活产生更多也更为积极的影响。
2.艺术设计使社会生活更加艺术化
现代艺术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器物形象的设计,更是现代人生活方式以及生活行为的设计,所以,其不仅要满足使用功能,更要体现时代精神和价值观。现代的理想生活状态就是一种艺术化的生活方式,这跟契合现代人类的行为方式和特征,是一种物质美和精神美完美结合的生存状态。因此,艺术设计对社会生活艺术化的追求体现了人类对生活哲学智慧的追求,是认同真善美的集中体现。但人类的生活方式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在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表现形式,从起初的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如今的信息社会,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生活方式与当时的社会文明相适应。艺术设计发展到今天,对于社会文明的适应性体现在对艺术化更高层次的追求,从而让艺术设计进入了更深层面,越来越能体现艺术设计为人和为社会的设计本质。当下,人们需要一个互补的寄托来平衡精神和心理的承受能力,而这个寄托也必然是现代的艺术设计。
结语
总的来说,人离不开社会环境,艺术设计同样也不能忽视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现代社会文化环境的主要特征就是多元、多维和开放性的特征,反对传统固定、单一的逻辑,强调更多的创新和变革,同时也鼓励我们以多角度、多层面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这也造就了现代文化精神的异质性和复合性。文化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和促进艺术设计的发展,推动设计观念和设计方式的转变。所以艺术设计在参与时代形象的构筑时,其社会性功能总是能最先向民众传输最潮流的信息,而这也是艺术设计的价值所在。无论未来的社会形态和文化环境如何变化,把握时代脉络,听取社会需求,充分理解艺术设计的社会性特征,就会赋予产品艺术设计美,实现它应有的最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