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性写作:关注两个关键与逻辑呈现

    张忠森

    思辨性思维是指运用逻辑进行推导而得出结论的一种思维模式,它是一个人深入认识问题逻辑理解问题的重要方式。对一个人来讲,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思辨性思维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此作了重要阐释,并将其列为18个“学习任务群”中的第6个。本任务群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作了明确要求:“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从这要求可见,思辨性思维的培养,是为了提高学生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辨别能力,这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表现,也是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的教育本质。

    思辨性思维的培养有两个渠道:一是阅读,属于输入过程,引导学生带着思辨性思维进行阅读;二是写作,属于输出过程,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理性思维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笔者在此主要谈思辨性写作。从新课标的学习目标与内容规定来看,“学习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力求立论正确,语言准确,论据恰当,讲究逻辑。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习反驳,能够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围绕感兴趣的话题开展讨论和辩论,能理性、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平等商讨,有针对性、有风度、有礼地进行辩驳。”从这两个规定中,我们至少要明确,思辨性作文教学的意义,一是培养学生有风度、有针对性、有礼地进行说理,这是一种修养,尤其是在公众性思辨时非常重要,不做偏激性发表意见;二是培养学生能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鉴于此,笔者就一次作文训练来阐述我对思辨性写作的思考。我认为在思辨性写作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两个关键和逻辑呈现方式。为了便于阐述,先将作文题录述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疫情当前,寒假延长,无数所学校、教育培训机构推出各式各样的网课,无数中小学生投身其中。这场网络授课的风潮,在微信群内爆发了不小的争论。

    湖南哪吒:对多数学生来说,网课的授课效果根本得不到保證,这种形式主义何必存在?

    广东妮姐:疫情当前,除此之外,可能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吧!

    青海敏敏:网课基本就是一言堂,还有,连续看屏幕对学生视力更是伤害。

    河南龙王:但是你们不觉得未来的趋势就是网课吗?你们是不是太小看它了?

    ……

    身为中学生,你有没有参与到网课之中,针对这次网课潮,你的态度和观点是什么?请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语言得体,文体自定,不少于800字。

    一、学生思辨存在的问题

    所挑选的这道题是一道应时应景的作文训练题。现在全国上下提倡“停课不停学”,而实质上,我们也从没有停过课,只不过是将上课的地点由学校教室搬到家里的屏幕上。这是形势所需,这是抗疫在家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作为学生,对这种在线课堂学习都会有自己的切身感受。而我布置这次作文训练的目的,当然不只是让学生抒发一下在线上课的感受,而是希望学生从理性思考角度谈谈自己对这次网课风潮的看法。这是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理性思考能力。

    作家阿来说:“好的作文题目,往往会全面考察到考生的综合人文素养,既包括遣词造句的语文写作能力,也包括判断事物的逻辑思考能力,以及情感把握能力。”这是一个很中肯的看法,是对好作文题的一种评价。这道题虽算不上阿来眼中的好作文题,但作为一次作文训练,练练学生的思维,练练学生对自己学习生活的看法,还是可以的。好的作文题,在我看来,一是要与学生生活有联系,基于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体验上进行思考;二是能引导学生说真话,说自己想说的话,又能运用理性的语言来表达,不偏激不作愤青式的表达。从这两个角度来看,这道题又算是一道值得学生写写的作文。

    可是,学生交上来的习作并未如人意。从学生的习作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思辨能力还是有待提升的。具体来讲,学生的写作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偏激性表达

    所谓偏激性表达,就是针对某一问题,只从自己认为对的一个方面来阐发个人观点,完全不关注他人的观点,没有对方意识的一种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适合于个人私性情感的文字表达,但并不适合公众性的价值判断表达。而课堂作文,尤其像这类针对社会问题谈自己观点的文章,就不宜用偏激性的语言来表达。

    有些学生在写作文时,并没有全面考量作文题所给的材料,而仅仅抓住了“网课”这一关键词,只谈“网课是好的”或“网课是不好的”这样的观点。为了说明问题,下面引一则学生的文章表达:

    网课对我们来讲,是不好的。整天对着屏幕,对眼睛伤害大,容易头晕头疼。

    我现在就是在头疼的状况下写这篇文章。我不想将来成为近视严重患者,也不想带着超厚镜片的眼镜,我相信也没人会愿意这样。我想不用任何辅助地看清这个世界。有一次我连续几天这样盯着电脑屏幕,我头疼得厉害,便睡得早了一些,结果在我睡着后,老师布置了好多作业。我第二天醒来的时候,我是懵的,大清早补昨晚的作业。

    网课对大部分同学来说,也没多少效率。我说说看我个人的看法,没有了黑板,光老师讲讲,我真的似懂非懂,尤其是数学这样的理科,口头上讲讲就过了,老师讲的时候我跟不上。……

    我们从这篇文章的表达看,学生完全是一种个人感性表达,不像是说理语言。有的话甚至很偏激,如“网课对大部分同学来说,也没多少效率”之类,完全是自我想当然的表达。这样的表达是很难让人信服的,观点的偏执,在讲述道理时没有顾及他人的表达,而且有些说理性的语言让人看了之后感觉此人看问题太过激烈,这样的表达是不符合新课标提出的“有针对性、有风度、有礼仪”的培养要求。

    2.执取两端的无观点表达

    多数学生在写作时也知道观点不能偏执一端的道理,于是又作了另一种不当的选择,将两个看似对立的观点都说一遍,先说网课有好的一面,再说网课也有不好的一面,最后总结说,我们既要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看到不足的一面。

    如学生习作表达:

    (标题)网课来临,是利是弊?

    (第一段)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融入了网络世界,网上教课的规模也逐渐扩大。由于此次新冠状病毒的爆发,我们开始上起了网课。

    (第二段))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还是有所不同,对于我们来说,有利有弊。

    (第三段,共217字)①网课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②同时,网课还可以录像反复学习,熟能生巧。网课可以帮助我们不荒废了这段艰难的时刻。

    (第三段,共250字))但是,网课的弊病也很明显。线上学习老师可管不到这么多,上完课,监督不了同学,提问不了,根本不知道同学所作所为。

    (最后段)网课,未来也许的主流,它的利与弊,还需要我们好好探寻。

    这样的说理方式本也无可厚非,体现一种思辨性,也体现一种礼仪风度。但从学生的论述来看,并没有自己明确的观点表达,只是将作文题中的两种观点进行扩充,各用一半篇幅来讲。这样的作文是最投机取巧的一种狡猾思维方式,是没有多少思维含量的。要知道,论述文的最重要功用是表达个人的观点看法。所以,写作文首先要有自己的观点,不能做“骑墙派”的观点表达人。我们一般提倡习作在开头就提出明确观点,不可含糊其辞。在提出观点后,要观照他人的观点,然后再转到自己的观点。这里特别要注意的就是观照他人的观点目的是为了更好论证自己观点的全面性,因此要有所侧重,自己的观点肯定是重点说的。

    然而,这类学生的作文是将两个观点进行平分篇章,各取一半。学生这样写只不过是将各位网友的话进行扩充性的阐述一遍,然后加一些无关痛痒的“正确性废话”,没有多少思维的含量,只是浮于表面的一种浅层说理。

    二、审题“两个关键”的重要性

    针对学生写作中出现的这两大普遍性问题,我们又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而又有深度的写作教学呢?在笔者看来,写作之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审题。其实,审题的过程会直接影响到写作的质量与效果。审题是对作文题目进行理性而全面地解读分析,这一分析过程,其实关系到后面写作的全过程。审题到什么程度,审题到什么方向,是直接决定写作的深度与方向的。所以,对作文训练来讲,审题是非常关键的。

    那么,又如何做到审题既准确又有深度呢?笔者认为,抓好“两个关键”,便能做到审题的准确而有深度。何谓“两个关键”?第一个关键,是指主题关键词。这是我们老师在进行作文审题教学时反复强调和引导学生做到的。所谓主题关键词,是指作文题要求我们写什么话题,这千万不可抓偏抓错,否则,就会写偏题。这样的作文评分当然就会很低。此外,抓主题性关键词一定要全面,不能断章取义,不能只取其一,否则,作文所表达的观点即便没错,也算不得是上乘之作。以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为例,下面引述作文题中的材料: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这道作文题的主题关键词有三个,即“门”“路”“大学”。可是,当年很多考生在写作时,只抓住门与路这两个主题性关键词,而忽略了第二段材料的“大学”这一主题关键词。这是审题不全面造成的。结果可想而知,这类作文只能在基准分数里打分,即便是语言水平高的同学,也未能获得好分数,这就是审题未抓住主题关键词造成的。

    第二个关键词便是“写作关键词”,这个关键词其实暗含着命题者的观点倾向,也暗含着命题者告诉考生的写作路径和逻辑思维方法。然而,这一关键词却经常被考生所忽略,从而导致写作时没有多少思维层面的内容,没有实质性的深度挖掘,这样的作文自然也获不了高的评价。

    这道作文题的主题关键词很容易抓住,即“网课”。抓住了“网课”来写,肯定不会偏题,这就是把写作的大方向给抓住了。为了让学生把主题关键词抓得更具体点更全面點,我又引导学生多抓了些词,如“无数中小学生投身其中”“爆发了不小的争论”“形式主义何必存在”“看屏幕对学生视力更是伤害”“一言堂”“趋势就是网课”,能抓住这些主题关键词,能让作文的方向更具体,内容更丰富些。但是,仅仅抓住这些关键词还不够,在写作过程中,还需要关注另外一些关键词,而这些关键词则是我们写作关键词,这些关键词会让我们的思维更深入更准确。比如“多数学生”这样的关键词,在写作时如果抓住它,我们就会去思考,什么是多数学生?多数学生有着怎样的学习特征?那么多数学生外的少数学生又是怎样的呢?如何让这多数学生向少数学生转变呢?按照这样的思维思考下去,就一个点不断深挖,能让自己的说理变得更深刻更准确。像这样的关键词还有“可能”“基本”“连续”“太小看它了”等,学生在写作时抓住了这些词,就会使写作之路就得更通顺,而不是在表层上重复别人的观点。

    再比如浙江省2019年高考作文题: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这道作文题的主题关键词是“作家”与“读者”,很多学生在写的时候,只抓住这两个词来写,于是出现很多偏激性的观点,如“作家只写自己的内心”“作家要听从读者需求”之类的观点,这类作文评价当然不会太高。如果考生在审题时关注到另一些写作关键词,如“多倾听”“应该”这样的词,写作时就会变成真正思辨,而且有深度。

    三、逻辑呈现有“两度”

    审题全面、深刻,可以说,写作成功了50%。还有50%那就是最后的文字形成,逻辑呈现。有的学生审题做好了,但在逻辑表达上却不尽如人意,未能把自己审题时所拥有的好的思维全部展现出来。这当然与学生平时的语文能力积累、语言表达水平高低有关。但其实,如果老师在平时作文指导时进行有效指导,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是可以提高的。

    那么,作為老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加以引导呢?笔者认为,可以引导学生在两个“度”上努力改变。第一个度是“广度”,即要求写作尽量不要出现偏激性表达,不要出现如上面学生习作中出现的语言,完全是一种“我”的感觉中心,这不是说理性语言所具有的特征。所谓的“广度”,即写作时要全面,要做到说理时滴水不漏,不让自己的说理有可钻之空。所以,在写作时,我们要有一个“假想敌”,想着与自己作文相反观点的人会有哪些观点,会如何反驳我们。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写作时观照“对方”的观点。第二个度是“深度”,即说理不停留在表面,不在表层上旋转,说着无关痛痒的“正确的废话”。而要做到有深度,就要学会抓某一个关键点进行深挖,从多角度多层进行深挖,从那些“写作关键词”上作文章,要有“抓住青山不放松”的精神,不断地追问,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样,才能把自己对一个问题的思考写得有深度。而平时教学中,我们要经常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大事,也关心身边小事,针对一些大事小事,我们不能仅停留在感性的感知上,而应该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做一个随时随地都思考的人。平时经常作这样的思维训练,渐渐地,就会在自己的作文里写出有深度有广度的作文。当然,作文的功夫永远在诗外,需要学生自身的主动学习。但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有时甚至带领他们走上思考的道路上。

    为了能更好地阐述逻辑呈现的广度与深度,笔者选了2019年的一篇高考考场高分作文。限于篇幅,我摘录相关语句如下:

    心中期许 笔下风云

    有人说:“人生如同不断誊改的诗稿,从青丝到白发,有人还在灯下。”而我们埋首于生活的几案,拾起笔却满心踯躅时,总有纷扰的杂音在背后响起,指点我们将于何处落笔。于是我们心中朦胧的理想蓝图便被涂鸦所淹没。

    总有人认为作家心中要装着读者,顺着读者的呼声走;也总有人认为作家要坚持自我,不被外界左右,当我们成为生活的执笔者,我想,我们应将外界呼声化作心中期许,以笔下风云书写自己的人生故事。

    我们以笔墨为权,行至今日已对父母不绝于耳的叮咛嘱咐感到麻木,可我们总还记得第一次妈妈摸着你的头,爸爸拍拍你的肩,目送你尚稚拙的身影去迎考时眼底饱含的热泪与期望。那是我们在一次次被路上的荆棘绊倒时,于苦痛的血泪中再次爬起的不竭动力。这一份真诚的祝愿, 这一份热切的期许,将用温和柔软的风力托举你的双翼,是生活的“读者”馈赠于我的第一件礼物。

    但又有那流言中伤、冷嘲热讽,抑或是尖酸刻薄地对你的生活评头论足。诚然这些打击使我们暂失“写作”的勇气,但在轰然交错杂的舆论风向中,我们更能看清自己,更能看清自己所坚守的理想信念不愿为之失去方向,风狂雨急之时,鸟云笼罩在茫茫苍穹,一片阴翳之中,我们才能意识到脚下的土地方是心之所向,这便是“读者”的第二份礼物。

    由是观之,“读者”的呼声并不能左右我们的笔端,而我恰要把他们予我的压力与动力化为笔下风云。

    ……

    读者的呼声与要求无论承载着压力或是动力,我们都应将其化为心中怀着的感激、存着的期许,以其写出自我色彩,崭露笔下风云。

    翻山越岭,他们就会听到你的事。

    读完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考生的语言老到,思维逻辑强。同时还可感到考生在议论文中又有着真情的流露,所以这是难得的考场佳作。抛开这些不说,我们单说这位考生的逻辑呈现,首先在广度上的体现,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是“我们应将外界呼声化作心中期许,以笔下风云书写自己的人生故事”,从观点上看,考生并没有在作家与读者之间纠缠,而是跳出这二者来看这二者,提出作家应化读者的心声为自己的心声表达。既观照了两者同时又把两者的关系表达清楚,这是非常聪明的做法。其次是在深度上的呈现。考生并没有停留在表面上说作家与读者,一方面他承认读者的心声对作家的写作影响,但他并没有一味在面上说,而是借助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读者心声的意义。另一方面,他又关注到读者的心声存有不利的方面,他说到那些“流言中伤、冷嘲热讽,抑或是尖酸刻薄地对你的生活评头论足”会让人失去信心与方向,所以,最后定格在自情怀内心的理性选择上。从这篇作文可以看出,这位考生在写作时注意到了“写作关键词“多倾听”“应该”,并能恰如其分地将自己的审题分析过程用自己的逻辑思维表达出来。

    所以,我们说,思辨性作文,需要关注两个关键词,同时也需要提升逻辑呈现能力。而这两点是我们在辅导学生进行思辨性写作过程中应该加以落实的。

    [作者通联:浙江衢州市江山市江山中学]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