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民乐欣赏的小学生民族音乐感受能力提升策略
摘 要:音乐是小学教学体系中的一门必修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欣赏的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民族音乐感受能力,同时又有助于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笔者对基于民族音乐欣赏的小学生民族音乐感受能力提升的重要性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希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民族音乐感受能力。
关键词:民族音乐;小学生;感受能力;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4? ? ? ? ? ? ? ? ? ?文獻标识码:A? ? ? ? ? ? ? ? ?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20-0089-02
引 言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音乐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小学音乐教师必须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提高对音乐教学的重视,加强对民族音乐的研究,并将民族音乐欣赏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中,为小学生民族音乐感受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为小学音乐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
一、基于民族音乐欣赏的小学生民族音乐感受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1.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民族音乐知识的掌握
小学生具备的学习自主性,是其后续探索和学习知识的关键,也是小学生扎实掌握知识的重要前提。如果任课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探究,那么其效果与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后获得的学习效果将截然不同。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增加民族音乐欣赏的内容,能够提升学生的民族音乐感受能力,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民族音乐知识的掌握。因为增加民族音乐欣赏的内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便部分学生对民族音乐较为排斥,但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依然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西湖美》这首音乐作品时,如果依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先播放一遍歌曲,然后带领学生逐句学唱歌曲,那么即便学生能够学会唱这首歌,也只是机械化的记忆,并不会深刻地体会到这首歌曲的内涵。而如果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歌曲,使学生感受到歌词背后所表达的意境,就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民族音乐感受能力。
2.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要求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开展民族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中,音乐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民族音乐的艺术内涵,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在提升学生民族音乐感受能力的同时,强化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其音乐素养,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有助于小学生民族音乐水平的提高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若想让学生扎实地掌握音乐知识,就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分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合民族音乐欣赏的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水平,帮助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1]。并且,学生民族音乐感受能力得到提升后,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感悟,有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二、基于民族音乐欣赏的小学生民族音乐感受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
1.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是音乐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民族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和提升小学生民族音乐感受能力的效果。因此,若想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就必须注重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2]。但是,目前很多小学音乐教师在接受专业教育期间,学习的是流行音乐或者西方音乐,对民族音乐的涉猎并不是很多,对民族音乐的研究也比较浅显。而对于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学来说,民族音乐的融入非常重要,教师只有具有较高的民族音乐专业素养,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民族音乐感受能力。因此,学校应定期组织音乐教师学习民族音乐方面的专业知识,将民族音乐和教师已经掌握的音乐专业知识融合在一起,以此革新传统的音乐教学理念,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促使其将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弘扬作为一项重要教学任务。
学校可以聘请专家来指导音乐教师的民族音乐教学,再加上音乐教师的不断实践和经验总结,相信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为培养和提升学生民族音乐感受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组织学生欣赏《锦鸡出山》时,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作品的特点,教师可以为小学生展示有关土家族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大家知道这是哪一个少数民族吗?”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详细介绍土家族和土家族的溜子锣、头钹、马锣等乐器。最后,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这一乐曲,通过想象感受锦鸡嬉戏的热闹、欢乐的情景,以此加深学生的音乐体会,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2.深入挖掘音乐教材,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
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美育功能,不仅要传授给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和技巧,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同时应注重加强民族音乐的融入,提升学生的民族音乐感受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在民族音乐欣赏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感受能力[3]。例如,在讲授关于民族音乐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学生容易理解的语言,讲解民族音乐特色,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深化他们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合理地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展开探究与讨论,学生可以将自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充分表达出来,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民族音乐感受能力,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并且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例如,教学《吹起羌笛跳锅庄》一课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流传于我国西南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乐器——羌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羌族人民吹羌笛跳舞的热闹场面,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羌族人们的幸福生活。这一民族歌曲具有非常独特的魅力,其喜气洋洋的音乐节奏和氛围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对于学生民族音乐感受能力的提升十分有利。
3.构建开放性音乐课堂,提升学生的民族音乐感受能力
在提升学生民族音乐感受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构建开放性音乐教学课堂,来增加音乐教学的互动性和开放性,活跃学生的音乐思维[4]。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自觉承担起传承和弘扬我国民族音乐的责任,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民族音乐欣赏融入音乐教学活动中,一方面,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的民族情感,进而为学生民族音乐感受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快乐的泼水节》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傣族人民过泼水节时的热闹场面,让学生感受到傣族人民的服装特色和风俗习惯。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具有傣族特色的音乐,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民族音乐的内涵,进而增强他们对民族音乐的体验,提高他们的民族音乐感受能力。
4.将动作和听觉有机结合
小学生活泼、好动,很难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枯燥、乏味的教学活动中,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提升学生的民族音乐感受能力的过程中,可以将动作和听觉进行有机结合,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增强学生的音乐体验感。
例如,在教学《唱大戏》这一具有豫剧唱腔特点的歌曲时,为了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教师可以在歌曲进入高潮时搭配双手由外向内的动作,并控制好力度,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動作感受到音乐的高度起伏变化。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律动,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还可以让学生放松身心,更有助于他们在欣赏民族音乐的过程中深刻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果单纯地将民族音乐作品播放给学生听,很难让学生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而将动作和听觉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让他们更加了解民族音乐。
结? ? 语
综上所述,基于民族音乐欣赏的小学生民族音乐感受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全面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深入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受,同时构建开放性的音乐课堂,进一步深化对学生民族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王晓婧.浅谈民族音乐文化的渗透——以唢呐名曲《山村来了售货员》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20(06):88-89.
葛卫兵.打造“活”“动”的小学音乐课堂——以《乃哟乃》的教学为例[J].黄河之声,2020(03):120.
王东红.开创音乐学习新局面——闽南童谣融入音乐课堂的尝试[J].课程教育研究,2020(06):212-213.
秦雯.小学音乐基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教学方法及策略探究[J].内蒙古教育,2019(33):48-49.
作者简介:周芸(1982.5—),女,江苏宜兴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