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干预技术诊断治疗学习障碍的临床操作

    马立丽

    

    

    〔关键词〕学习行为障碍;元认知干预技术;条件性情绪反应

    一、元认知干预技术可以高效解决学习障碍问题

    学习障碍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科克(S.Kirk)于1963年提出,至今已有51年的历史,在西方普遍将其简称为LD(learning disabilities)。历史上对LD曾有过数十种之多的定义,但却没有人找到一种能够让学习障碍一治就好的科学定义及其治疗方法。美国联邦教育署、美国94-142公法、美国“学习障碍全国委员会”(NJCLD)、世界卫生组织(WHO)都倾向于认为学生的学习障碍是学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所致。有研究者还认为学习障碍可能与脑发育迟缓、脑皮质功能不成熟、大脑觉醒不足、左右脑发育不平衡、遗传因素、轻度脑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但这些假设与我国学校中的部分学习障碍学生哪样都聪明,就是学习不良现象之间存在明显矛盾。

    我国辽宁师范大学金洪源教授早在1998年就找到了能够立竿见影地解决学习障碍的心理干预技术。其在《天才个性教育与潜意识的高效干预——中国出了个元认知干预技术》一书中描述了这样的现象:辽宁省某市一名原本学习成绩优秀的初中学生杨京京(化名)因为患学习障碍突然学不进、记不住、写作业不能集中精力且怀疑全班同学议论她;接着她被某知名医院的某知名医生误诊为精神分裂症,建议其放弃中考和复习,还认为这是由于作业负担过重、身心健康被升学考试“摧残”所致;学生家长准备因此起诉学校,闹得全校上下人心惶惶;当杨京京被送到辽宁师范大学时,接待她的只有一名硕士研究生,只治疗了四五天时间,就彻底治愈了。

    学习障碍从轻到重表现各异,典型的学习障碍往往都是发生在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身上,常表现为在较短的时间里,本来好好的学生突然变得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严重低效、学习时痛苦、记不住、学习拖延等。

    十多年的临床心理干预实践证明,元认知干预技术是能够迅速、彻底地高效解决学生学习障碍的技术。本文将以典型案例的形式详述这一技术对学习障碍的解释和治疗操作过程。

    二、典型学习尖子生的学习障碍形成过程

    杨壮壮来自孔子的故乡,也许是受故乡文化的熏染,他看起来温文尔雅,书卷气浓却也开朗大方。父亲凭借着手中的技术经营着一家小型装修队,妈妈是一家服装厂的会计。父母为人宽厚,独立上进,虽然自身学历不高,但非常重视对壮壮的教育,宽严相济。壮壮在这样一个和睦的家庭长大,性格温和,懂事好学,进取扎实。他从小学习好,人缘好,深得老师信任、同学敬佩。壮壮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班里第一名,中考时,他以全市第七名的成绩考入山东省某重点高中的尖子班。

    壮壮上了高中后一切都很顺利。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一天,他突然感到尖子班的老师讲课速度很快,他需要时刻紧跟老师的思路,但凡有一点儿松懈,有一个知识点没有听得很懂,大脑便会停下来纠缠于自己好像没跟上的这个知识点,老师后面讲的内容就听不进去了。从那天起,他再也无法像初中上课时那样轻松、自信。

    与此同时,壮壮发现班里的其他同学并未像自己这般听课困难,好像都能很快接受老师所讲的内容,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也对答如流,而自己却一头雾水;更意外的是,老师认为大家都会了,就不再作详细解答。壮壮越发觉得听课吃力,越发觉得只有自己上课时跟不上,这时,他开始焦虑,开始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变得没有信心。于是,出现了听课障碍。

    随后,他又感到课后的作业对于他而言也是不小的负担。他从小养成的学习习惯是先扎实复习每一个知识点,甚至把教辅材料上的知识点也理解记忆后,再把知识应用到做题中。由于初中知识内容较少,难度系数低,因此,即便壮壮的学习速度慢也能学完,即便做题量不是很大也可以凭借扎实的知识基础在考试中脱颖而出。但高中知识的难度较高,老师每天所授的知识量较大,他沿用原有的学习方法已无法跟上课程进度。他总感到时间不够用,越是着急,越学不进;越学不进,越是着急,越担心第二天的课程,于是他陷入了恶性循环。为了完成作业和自己的复习计划,他甚至不吃晚饭,把时间节省出来用于学习。但是,壮壮的学习效率很低,遇到不会的题就会发脾气,题目做错了就闹心,后面的题就无法继续解答,急于学习但无论如何再也学不进。即便如此,壮壮依然在期中考试中取得了年级第十的好成绩。然而,期中考试的好成绩并没有帮助壮壮从“感觉自己什么都不会”的自我消极评价中走出来。考试结束后,他的焦虑越来越高,脾气越来越差,上课时有一点没听懂就再也听不下去了,做题时一没有思路就发脾气,越学不进越烦,常常一整天都陷入这种恶性循环中。

    三、学习障碍产生原因的高效心理解释

    学习障碍的高效解决建立在对这一问题的科学、正确和高效的诊断、解释基础之上。造成学习障碍的原因并不是学生主观不努力,也不是学习能力低下,更不是“神经”出了问题,而是被人们忽视的焦虑情绪及其所形成的潜意识条件性焦虑情绪反应所致。

    (一)刺激点与症状之间的关系

    通过壮壮父母和壮壮本人介绍的情况了解到,壮壮学习障碍的症状表现主要有:1.纠缠在自己没跟上的知识内容上,听不进老师后面所讲的内容;2.自我评价低,感觉自己什么都没听懂,什么都不会,但其他同学什么都会;3.听课时没有信心、听课困难;4.完成作业时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着急学习却学不进;5.不会解题时发脾气,出现题目做错时就无法继续做题。

    这些症状表现并不是时刻都有,而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才出现。例如,壮壮并不是一做题就发脾气,只是在遇到不会解的题目时才发脾气;也不是不能做题,只是在解错题目时才无法继续做题。如果所有题目他都会解答并且能够全部解答正确,他就不会出现上述的第五个症状。我们把出现症状时的特定条件称为刺激点,以S(stimulus)代表。壮壮学习障碍具体刺激点有多个,其中包括:S1——上课听不懂的时候;S2——上课时其他同学先于自己说出答案的情境;S3——做题过程中出现思路暂时中断的状态;S4——遇到实在不会做的难题了;S5——连续几道题都不会或都错的情况下;S6——感到作业会写不完的瞬间。

    综上所述,壮壮的学习障碍表现是在特定刺激点下出现的,就如同条件反射一样,遇到刺激时即刻出现障碍反应,其他情况下则不出现障碍反应。接下来,我们需要弄清楚的是,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他在遇到现有刺激点时会出现这种障碍反应。是主观不够努力?是不自信?壮壮初中的时候也遇到过不会解的题,也不能保证老师上课所讲的每个知识都能听懂并记住,为什么那时不会出现学习障碍?在同样的刺激点下,初中和高中不同时期的不同反应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只有弄清造成学习障碍的核心因素,才能立竿见影地解决这个问题。

    (二)情绪对思维的影响

    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壮壮产生那种不真实的症状思维?答案是情绪。情绪对思维的影响有以下两点。

    首先,情绪影响人的生理智力,特别是在思维敏捷性和记忆保持效率等方面。简单地说,当人处在焦虑情绪状态下时,其思维会变得迟钝,反应变慢,记忆力下降;反之,当人处在轻松、微微愉悦等积极情绪状态下时,其思维会变得敏捷,反应变快,记忆力提高。壮壮上高中后,因为某种原因使他那天或那几天的焦虑情绪显著升高,因此在知识稍有难度时,他便出现了听课比以往较困难的现象,这种现象一般是暂时性的焦虑升高所致。当他带着焦虑的情绪上课时,知识加工的水平和速度都会受情绪影响,所以,他对老师上课所讲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效果确实会低于他的正常水平。做题时亦是如此,当他带着焦虑的情绪做作业,如果遇到难题,这种焦虑的情绪会影响他对已知条件的分析、对解题新思路的检索。最后的结果是,一些通过冷静分析能够正确解答的题目会因为焦虑妨碍知识检索与加工,最后造成解题失败。

    其次,情绪会影响思维时检索知识的方向。也就是说,我们在解决学科问题时,思维不会凭空运转,而是要由大脑检索出某种学科知识和解题元认知策略进入思维的知识应用和加工过程,构成解题思维的过程与内容。有一定强度的情绪被激活以后,会制约思维时检索知识的性质取向,进而影响解题时的思维方向。当人的情绪积极时,就容易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容易从正面肯定自己。当人们情绪高度焦虑、消极时,大脑自动地朝向事物消极的一面、灾难的一面去检索知识。例如,壮壮在高焦虑时遇到听课过程中某个知识不太熟练或不很清晰,就会立即检索出灾难性的解释——“糟了,我听课有些跟不上……”“糟了,别人都会就我不会……”这种夸大问题、夸大困难、否定自我、预期灾难的想法,就是因为焦虑情绪推动他的思维只检索灾难性评价的词汇、语句等,而不去检索积极、自信的词汇、语句。

    壮壮认为自己什么都不会,认为其他同学什么都会,总觉得自己“完了”,这些评价就是受消极情绪推动下产生的症状思维。如果他的评价是客观的,他的感觉是正确的,他不可能在期中考试时取得全年级第十的好成绩。

    (三)条件性情绪反应是学习障碍形成的首要原因

    在刺激点S和症状行为R之间,一定有某个因素决定了他在相同的刺激点下可以做出截然相反的两种反应。壮壮在初中和高中面临的“上课”这个刺激点是相同的,反应却是截然相反的。这是因为他在初中课堂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或知识理解上的困难时,他会情不自禁地产生积极情绪反应,诸如“这回看我的……肯定有办法解决……”之类的思维会随着积极情绪同步涌现。由于某种原因,进入高中以后的壮壮在某特定条件下,形成了情绪性质完全相反的条件性情绪反应——焦虑情绪反应。这种条件性情绪反应导致了他只要在听课时一遇到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只要身边的其他同学在他之前首先理解了或回答了某个问题,即一到那几种S刺激情境下,他就会自动地产生焦虑。例如,现在壮壮遇到“上课”这一刺激点时,他会条件反射性地出现“焦虑”的情绪,这种焦虑的情绪会影响思维检索的速度,造成他听课时反应较慢的现象,也推动他错误的评价,认为“自己什么都不会,别人什么都会”。壮壮因此会为自认为的听课效果不好和消极自我评价更加着急、担忧,加重上课时的焦虑情绪,加重的焦虑进一步影响听课效果,从而陷入恶性循环。这就是造成壮壮学习障碍的根本原因——条件性情绪反应和增强放大效应(如图所示)。

    明确了这个问题,我们就能清楚把握学生学习障碍的实质:学习障碍既不是学生的“神经坏了”,也不是学生主观不努力,不想好好学,而是想学学不进,想做做不到,想放放不下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状态。

    四、元认知干预技术解决学习障碍问题的操作过程

    大量的实践证明,元认知干预技术对学习障碍的解释是高效的,因此,学习障碍的元认知技术干预也是高效的。目前,该操作技术流程已经比较规范且容易掌握了。

    (一)认知调整

    在用临床放松暗示技术干预之前,需要将其障碍症状的心理机制分析给来访者,让他明白自己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是伴随各个刺激点同时出现的条件性焦虑情绪。让壮壮学会元认知干预技术中的核心原理,如条件性情绪反应、潜意识、程序性知识等相关原理,同时教会他用这些原理解释自己的问题。

    (二)干预条件性情绪的思维程序运行

    先用肌肉渐进式放松训练的方法让壮壮的身体慢慢放松下来,情绪慢慢平静下来,当他完全放松后,再用预先设计好的他喜欢的风景和他的梦想、目标等将其积极情绪调动得更高。在完全没有杂念和消极情绪的情况下,让他在大脑中像演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地呈现他面对各个刺激点时应有的正确的思维反应与行为反应。例如,让他想象上课时能够像初中时一样冷静、思维敏捷、思路清晰,上课过程中如果有听不懂或没跟上的地方,能够先放下,继续跟着老师的思路,并且充满自信,确信自己和其他同学一样……

    就这样,在每次的放松训练中,呈现1~2个刺激点,改变壮壮原有的对这些刺激点的条件性情绪,同时在放松中教会他面对这些刺激点时应有的思维反应和行为反应,建立新的、积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

    (三)教会来访者自我调节和控制策略

    教会壮壮学会诊断和调整自己的问题,当遇到突发事件及问题的时候自己能够紧急处理,知道该怎么办。

    第一,每次咨询中,教会壮壮设计在放松训练中加入的风景、目标、面对各个刺激点时的状态和反应。

    第二,教会壮壮诊断自己的问题。当出现症状表现时,清楚地知道是由于自己的情绪出现问题,才导致自己有听不进老师所讲内容、做不进练习等反应。既然是主观情绪的问题,便可以利用正确方法加以调节。

    第三,教给壮壮小程序放松训练的方法。小程序放松训练就是将身体的大块肌肉同时绷紧放松,即完全放松训练的一个浓缩。这一放松方法快捷、简单、方便、有效,可以随时进行,在出现情绪波动时使用,再配合深呼吸和自我积极鼓励,可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情绪。

    第四,让壮壮每天坚持有规律的锻炼,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每天坚持30分钟左右。这样可以保证他的总体焦虑水平较低,更好适应压力较大的高中生活。

    第五,干预结束后仍要求壮壮每天至少做一次放松训练(听录音),如果实在没有时间就做小程序放松,总结自己的进步,及时给自己积极的肯定和鼓励,至少坚持一个月。

    五、技术干预效果

    经过7天共14次的干预,壮壮的学习障碍得到了彻底解决。在给他进行学科知识辅导的过程中,他能够轻松做到先放下没听懂的知识内容,等课后抽时间处理或向老师请教。听课过程中,他恢复了以往的自信,能轻松跟上老师的思路。课后做题时能够冷静面对不会的题,即便接连好几道题都解答错误,也能耐心寻找原因,总结经验。

    回到学校后,壮壮在缺了几天课的情况下仍然怀着平和的心态去上课,即便发现自己听不懂的内容更多,同学比自己会得更多,他也能冷静面对。壮壮学会了“放下”,放下暂时不会的题、没听懂的课,把落下的知识留到课外再找机会补回来。

    当然,壮壮的情况属于学习尖子生临时出现了学习障碍,他原来就有很好的性格、知识基础和学习方法基础。如果干预的学生个性品质稍差,如学习动机低、咨询动机低或本人不愿意吃苦等,或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差,或原本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这样的学生干预起来难度也就会更大。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元认知干预技术研究所,大连,116011)

    编辑 / 丁 尧 终校 / 于 洪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