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绽放美丽
于秋婷
“语文主题学习”课题组联系方式
联系人:黎老师 18618250915 010-59766299-604 邮箱:zhutixuexi@joyschool.cn
语文主题学习官网:http://www.52xyzt.com/jjsd/index.jhtml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交流QQ群:202468487
“初中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交流QQ群:182408609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12号京师科技大厦A1110室 邮政编码:100082
2014年10月22日,我和同事孙老师相伴来到潍坊市临朐县,参加为期一天半的潍坊市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国家课程中心何成刚博士、新学校(北京)教育科技研究院黎青山副院长、山东师范大学魏薇教授、潍坊市小学语文教改的领军人物薛炳群老师等诸多教育界专家。此外,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学校长、语文教师等共七百多人。
会议日程安排得紧凑、充实。我们共观摩了7节不同类型的语文课,有赵瑜的单元预习达标课《初识鲁迅》,有袁丽的单元读书汇报课《俯首甘为孺子牛》,有孙传红的群文阅读课《走进奇妙的神话世界》,还有高晓燕的童诗赏写课等。我们还聆听了潍坊名师成长经验介绍及专家报告,包括王萍的《主题式辐射教学——让孩子尽享阅读之乐》、魏薇教授的《阅读内容的提取与教学设计》等。此外,我们还非常有幸和薛炳群老师、马彩清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收获颇丰。
一、面对教学困惑,我们能否找到出路
2006年8月,李希贵校长在潍坊主持启动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当时实验的定位是:寻找一种在一般学校、一般学生、一般师资情况下都能够适用的有效的语文教学方式。历经8年的时间,这一实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潍坊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节节异彩纷呈的语文课、一位位各具特色的潍坊名师。
其实,在实验之初,潍坊教师遇到的是和我们同样的困惑。第一是对于一本教材和一套书的困惑。“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建议每学期用8本配套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进行课内阅读。可是对于这么多年来一直习惯教学一本教材的教师们来说,阅读时间从哪里来?第二是对于“1/3”和“2/3”的困惑。“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要求语文课用1/3的时间教教材,用2/3的时间阅读丛书。这样的时间分配,教学内容能否完成?学生成绩是否会受到影响?丛书阅读是否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担忧的。虽然潍坊教改有了成功经验,但也只能作为借鉴,不能全盘拿来用,因为环境不同,学情不同。不过,“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下的课堂,的确让人向往。记得会议结束时,马彩清老师问我观摩的感受,我说心情很激动,也很沉重!我不停地叩问自己:同样的困惑,我们能否像潍坊的教师一样,找到自己语文教学的出路?
二、拿来与创新,行动是前行的保障
“语文主题学习”是一种导引,在这一主题下,潍坊的广大教师发挥自己的智慧和特色,形成了异彩纷呈的语文课堂。如薛光霞老师的“四读法”:一读,丛书课外自由读;二读,由教师在课上指导学生读;三读,举行多种形式的阅读展示;四读,学生用主题树的形式总结收获。又如临朐县第二实验小学王玉莉老师的单元集中高效识写的介绍,更是易于课堂操作……我们能否顺利起航,开始课堂改革?
有三句话最值得细细品味和分享:1.把我们的问题拿出来研究,把研究的结果付诸行动。(李希贵)2.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充分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学会适度地退到课堂的某一角落,把舞台让给学生!(薛炳群)3.在研究的路上,我们需要寻找身边的同行者!(李怀源)
只有行动起来,在我们的课堂上边实践、边反思、边研究、边改进,才能真正地激活自己的思维。没有一种经验是纸上谈兵得来的。借鉴他人经验,融入个人智慧,创造出自己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才是我们前行的方向。
三、必须立足长远,心中有大课程意识
在与薛炳群老师交流时,我也汇报了自己最近几年在课堂中进行的一些初步探索和尝试。
我们实验小学的学生相对来说是家庭教育比较好的群体。学生存在的问题不是不愿意读书,而是读书不够深入。很多家长反映:孩子读了不少书,但是总觉得没有在头脑中留下什么,多停留在表面。基于这种情况,我在班级内尝试进行了“师生伴读”活动。在学生自由阅读的基础上,老师和全班同学同读一本书。从最初的每学期一本,到后来的每月一本。在读书书目的选择上,我遵循两个原则:第一个是尽量选择和课文内容相关联的文章,如学习了四年级上册第三组的童话单元后,我们同读童话集《稻草人》;学习了课文《卡罗纳》后,我们同读意大利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第二个原则是在有多种选择的情况下,尊重孩子们的兴趣。
现在想来,这一做法,和我们学校本学期刚刚尝试的单元丛书的阅读,是有相通之处的。在读书方法上,老师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读一本书要先读目录,梳理出书的知识框架,再读整本;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及时记录读书感受;学会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慢慢形成知识体系。为了促进孩子们的阅读,读书展示和激励评价是必不可少的:读书小报的制作和编辑成册;每周一次的读书沙龙,师生共同畅谈读书感受;读书星级评价;家长寄语……几年下来,学生身上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阅读兴趣提高,表达能力明显提高,书面写作初见成效。
通过这次观摩学习和薛炳群老师的点评指导,我对自己的上述做法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现在再回头审视自己一路走来的足迹,发现还不够深入、不成体系,今后还须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和整合。
薛炳群老师告诉我:“只研究一节节单独的课,意义不大。要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就要尝试创建孩子们喜欢的课程,有自己鲜明的教学特色,那才是真正受学生和家长喜欢的好老师!”这将是我今后的努力方向。
“语文主题学习”课题组联系方式
联系人:黎老师 18618250915 010-59766299-604 邮箱:zhutixuexi@joyschool.cn
语文主题学习官网:http://www.52xyzt.com/jjsd/index.jhtml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交流QQ群:202468487
“初中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交流QQ群:182408609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12号京师科技大厦A1110室 邮政编码:100082
2014年10月22日,我和同事孙老师相伴来到潍坊市临朐县,参加为期一天半的潍坊市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国家课程中心何成刚博士、新学校(北京)教育科技研究院黎青山副院长、山东师范大学魏薇教授、潍坊市小学语文教改的领军人物薛炳群老师等诸多教育界专家。此外,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学校长、语文教师等共七百多人。
会议日程安排得紧凑、充实。我们共观摩了7节不同类型的语文课,有赵瑜的单元预习达标课《初识鲁迅》,有袁丽的单元读书汇报课《俯首甘为孺子牛》,有孙传红的群文阅读课《走进奇妙的神话世界》,还有高晓燕的童诗赏写课等。我们还聆听了潍坊名师成长经验介绍及专家报告,包括王萍的《主题式辐射教学——让孩子尽享阅读之乐》、魏薇教授的《阅读内容的提取与教学设计》等。此外,我们还非常有幸和薛炳群老师、马彩清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收获颇丰。
一、面对教学困惑,我们能否找到出路
2006年8月,李希贵校长在潍坊主持启动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当时实验的定位是:寻找一种在一般学校、一般学生、一般师资情况下都能够适用的有效的语文教学方式。历经8年的时间,这一实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潍坊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节节异彩纷呈的语文课、一位位各具特色的潍坊名师。
其实,在实验之初,潍坊教师遇到的是和我们同样的困惑。第一是对于一本教材和一套书的困惑。“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建议每学期用8本配套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进行课内阅读。可是对于这么多年来一直习惯教学一本教材的教师们来说,阅读时间从哪里来?第二是对于“1/3”和“2/3”的困惑。“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要求语文课用1/3的时间教教材,用2/3的时间阅读丛书。这样的时间分配,教学内容能否完成?学生成绩是否会受到影响?丛书阅读是否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担忧的。虽然潍坊教改有了成功经验,但也只能作为借鉴,不能全盘拿来用,因为环境不同,学情不同。不过,“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下的课堂,的确让人向往。记得会议结束时,马彩清老师问我观摩的感受,我说心情很激动,也很沉重!我不停地叩问自己:同样的困惑,我们能否像潍坊的教师一样,找到自己语文教学的出路?
二、拿来与创新,行动是前行的保障
“语文主题学习”是一种导引,在这一主题下,潍坊的广大教师发挥自己的智慧和特色,形成了异彩纷呈的语文课堂。如薛光霞老师的“四读法”:一读,丛书课外自由读;二读,由教师在课上指导学生读;三读,举行多种形式的阅读展示;四读,学生用主题树的形式总结收获。又如临朐县第二实验小学王玉莉老师的单元集中高效识写的介绍,更是易于课堂操作……我们能否顺利起航,开始课堂改革?
有三句话最值得细细品味和分享:1.把我们的问题拿出来研究,把研究的结果付诸行动。(李希贵)2.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充分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学会适度地退到课堂的某一角落,把舞台让给学生!(薛炳群)3.在研究的路上,我们需要寻找身边的同行者!(李怀源)
只有行动起来,在我们的课堂上边实践、边反思、边研究、边改进,才能真正地激活自己的思维。没有一种经验是纸上谈兵得来的。借鉴他人经验,融入个人智慧,创造出自己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才是我们前行的方向。
三、必须立足长远,心中有大课程意识
在与薛炳群老师交流时,我也汇报了自己最近几年在课堂中进行的一些初步探索和尝试。
我们实验小学的学生相对来说是家庭教育比较好的群体。学生存在的问题不是不愿意读书,而是读书不够深入。很多家长反映:孩子读了不少书,但是总觉得没有在头脑中留下什么,多停留在表面。基于这种情况,我在班级内尝试进行了“师生伴读”活动。在学生自由阅读的基础上,老师和全班同学同读一本书。从最初的每学期一本,到后来的每月一本。在读书书目的选择上,我遵循两个原则:第一个是尽量选择和课文内容相关联的文章,如学习了四年级上册第三组的童话单元后,我们同读童话集《稻草人》;学习了课文《卡罗纳》后,我们同读意大利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第二个原则是在有多种选择的情况下,尊重孩子们的兴趣。
现在想来,这一做法,和我们学校本学期刚刚尝试的单元丛书的阅读,是有相通之处的。在读书方法上,老师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读一本书要先读目录,梳理出书的知识框架,再读整本;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及时记录读书感受;学会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慢慢形成知识体系。为了促进孩子们的阅读,读书展示和激励评价是必不可少的:读书小报的制作和编辑成册;每周一次的读书沙龙,师生共同畅谈读书感受;读书星级评价;家长寄语……几年下来,学生身上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阅读兴趣提高,表达能力明显提高,书面写作初见成效。
通过这次观摩学习和薛炳群老师的点评指导,我对自己的上述做法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现在再回头审视自己一路走来的足迹,发现还不够深入、不成体系,今后还须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和整合。
薛炳群老师告诉我:“只研究一节节单独的课,意义不大。要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就要尝试创建孩子们喜欢的课程,有自己鲜明的教学特色,那才是真正受学生和家长喜欢的好老师!”这将是我今后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