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元认知干预技术团体辅导的实践与探索

    魏萍

    

    〔关键词〕元认知干预技术;团体辅导;小学生;探索

    从2014年4月份接受元认知干预技术培训到今天,在反复学习元认知干预技术的四个多月时间里,我一共对7个班,累计315名学生进行了元认知干预技术团体辅导,并对6例个案进行了心理辅导。经过辅导,大多数学生考前焦虑症状和学习偏科现象有效改善,学生的应试状态、学习状态和考试成绩都有了质变。接受辅导的学生在短短几天时间内成绩有了大幅提高。这让我对元认知干预技术理论实践兴奋不已,在这里将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我对元认知理论与技术的理解

    元认知干预技术认为,几乎所有的心理障碍、天才学习状态、灵感状态都是潜意识的心理活动;几乎所有的潜意识心理活动都是以条件性情绪反应为核心因素的;条件性情绪反应都是后天建立的,容易建立和消除,所以心理障碍都是容易解决的。学生的消极态度、消极行为、消极思维、消极观念、消极性格等,无不是由于某特定的刺激点引发的条件性情绪反应、认知(包括思维)反应、态度反应、行为反应、生理反应等。

    元认知干预技术,就是通过心理辅导,将输入给学生的高效解决问题的知识、经验、行为、方法或技能等,转化为学生的潜意识积极态度、行为、思维或人格倾向,使其在日常学习或生活中只要一到某情境中,就自动地实现积极的态度、行为、思维或人格倾向等;元认知干预技术的最高目标是将高效的心理科学知识、技能等转化为学生能够用来进行自我反思、监督、调控、指导的元认知智慧技能。

    元认知的实质,就是个体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其实就是学生的自我反省和调控。在思维过程中,情绪往往会影响知识的检索方向,即积极情绪引导积极思维,消极情绪引导消极思维。同样,情绪引导的思维结果往往又会反过来影响情绪,即积极思维会让积极情绪更积极,消极思维会让消极情绪更消极。

    元认知干预技术的工作要点,就是为个体在大脑中建立起新的S—E'—R'情绪反应与行为方式,使之替代原有的S—E—R反应模式。

    二、元认知干预技术在团体心理辅导教学中的应用

    对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能否有效地解决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厌学、偏科、低效和考前过敏紧张、粗心大意等一系列问题?2014年上半年,在我刚刚学完元认知干预技术的6月份,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收到了好于普通团体心理训练的效果。

    (一)如何培养学生学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通过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我们知道条件性反应都是后天建立的,是能够建立,也能消除的。如果用S代表刺激事件,E代表情绪,R代表行为。那么学生如果对一门课程有厌学情绪E,那一定不会有好的行为R,自然不会有好的成绩。这就是一个不良的情绪反应S—E—R。通过心理技术干预,为个体在大脑中建立起新的S—E'—R'情绪反应与行为反应方式,使之替代原有的S—E—R反应模式。我们将这种由学生自己调适自己情绪的现象称为使学生成为情绪的主人。

    原理明白之后,学生们也终于明白了:分心不是我的错!马虎不是我的错!都是潜意识中错误的程序在运行!

    生活学习中,许多事都可以举一反三,很多问题根源都是“一样”的,只要把消极情绪替换掉,其他的问题也会不治而愈。

    然后再用浅显的语言告诉学生,只要锯子响,就会有锯末。每次替换E—R之后,要及时给自己积极的评价,哪怕有一点积极变化,也是好的。要长期坚持下去,体内产生的焦虑激素,总会因为长期得不到锻炼而渐渐减弱退化;只要我们长期坚持用积极的情绪去替换消极的情绪,不仅能解决当前的消极情绪困扰问题,还能够使自己变得快乐的能力越来越强,性格也变得越来越阳光、乐观。

    此外,还要教会学生们调适情绪的小技巧,如深呼吸、放松小程序、肌肉运动等,这些活动都是促进体内产生内啡肽、使自己快乐起来的实用生理训练方法。从一点一滴做起,建立起成功与自信,点滴的成功与突破将为学生建立起积极的S—E—R反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二)用积极暗示调节学生情绪

    当你告诉学生们“不要想一只粉色的大象”和“要想一只蓝色的小猫”时,学生们的脑子里一定在想大象是粉色的,小猫是蓝色的。因为你已经向他们暗示大象是粉色的,小猫是蓝色的。游戏体验很容易让学生明白:这就是“语言的魔力”,即暗示的作用。

    每节课的开场,我都会这样说:“亲爱的孩子们,欢迎大家进入我的心理课堂,我有预感啊,大家这节课一定会表现得非常棒,老师也会在大家的积极配合下发挥得非常好,大家说,会不会?”在教师以自己的体态、表情、声调、发音等将内心的激情传达给全体学生的时候,课堂上的这些普通的话语,就成为了对学生们的一种积极的暗示。

    在教师营造出具有暗示功能的教学氛围下,再用积极的语言来肯定和激励学生。这些积极语言和当时的积极情绪状态之间形成条件性情绪反应,进而促进学生积极态度、积极思维和积极行为的形成。

    (三)在团体心理辅导中教会学生们从容应对考试

    很多学生都有考试的压力。压力本身就给学生带来了不良刺激S,如果不及时用好的E替换,那一定会带来一个很不理想结果。正如美国步枪名将马修·埃蒙斯两次参加奥运会,均是在大比分领先的情况下,最后一靶在压力下严重失误,错失金牌。

    在考前、考中、考后三个阶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所有细节做起,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S—E—R反应,可以有效避免考试过敏性紧张反应。

    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教给学生一些常识,也会因为暗示教学的效果而使其容易成为学生的行为。例如:一定要提前到达考点,文具、准考证等考试必备物品一定要带齐。考前这几分钟应该独处,可以在附近找个安静的地方,如大树底下、绿草丛中,站在那里或坐下来做小程序放松;要尽量避免和其他人过深交谈。随时用深呼吸调节自己的情绪,带着淡然、轻松的心情等待进考场。尽量回避一切干扰。

    进考场后试着在座位上通过肌肉小程序放松调适当前情绪状态,直到发卷……

    考完一科,不去和大家议论、考证答案,而是为下一场考试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这些话是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输入给学生的,学生是在团体心理暗示教学的积极情绪状态下接受这些知识和方法的。即使是本来有考试紧张情绪的学生,在课堂团体心理辅导的当时也会是以积极情绪为主导情绪状态的,而这种积极情绪与教师所描述的等考试、进考场后座位放松、发卷、答题等场景结合,形成一个个积极情绪状态下的态度和行为反应。因此,在效果上虽比不上个案临床辅导,但远比一般的劝说和常规心理教学效果高出一筹,其中的大多数人可能实现质变的提高。

    (四)教学生克服“粗心大意”

    “马虎”其实就是大脑中有个错误程序在运行。教会学生经常反思自己的作业或试题,有哪些易错的点?会了的题可以不做,模糊的题重点做,不会的题一定有知识缺陷……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反思和查缺补漏。程序性知识,是通过反复训练和练习形成的,达到熟练自动化以后即是智力技能。它也和条件反射一样,一到某条件下就自动地带着某种情绪实现了。因此要在大脑中建立正确的S—E—R来替换错误的、导致做错题的那个S—E—R。

    在审题上,要做适当的引导,和学生一起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及其相互关系,并适时渗透一些如“抓住关键”“深入挖掘”“利用图画”等审题策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在解题中,要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从总体上把握思路,确立方向和目标,达到监控解题过程的目的。在解完后,要培养学生检验习惯,指导学生自觉检查结果,提高解题正确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在草稿纸上按照顺序书写的习惯,便于检查时查找,节约重新计算的时间。

    通过给学生输入一套正确的“认真”应答试题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R),再经过多次训练,巩固和强化新建立的S—E—R反应,并使其能够自动运行。最后,借助于各类考试(课堂小考、月考、期中期末考试),让学生在真实的考场情境下,运行和使用建立起来的正确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提升心理素质,克服粗心大意,提高学习

    成绩。

    这种以塑造学生学科智力为目标的团体心理辅导,关键在于教师要将有效的、科学的学科学习和解题思维元认知策略知识教给学生,以使学生更好地反思、监控和指导自己的学习和解题思维过程。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和社会品质

    要把事情的真相告诉学生:

    考试成绩很重要。你考试紧张不是因为你知道考试重要,而是建立了焦虑性的条件性情绪反应。传统心理辅导经常和学生说“考试不重要”,这不仅是一句不解决问题的废话,还是一句削弱学生上进动机的有害观念。这样的话听久了,会妨碍学生积极人格的形成。

    你的父母很爱你才焦虑;你的老师担心你才着急。你要做好某件事才能让他们减轻焦虑,让他们对你放心,让他们为你自豪。为了父母而克服困难、战胜自己、取得好成绩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迟早有一天你会享受到因努力而使父母、教师快乐的快乐!

    元认知干预技术要促进孩子成长为在乎父母、在乎教师的意见和态度并积极努力的栋梁人才。

    在对一个班级的辅导中我问道:谁有偏科的现象?好几个学生举起了手。我随机点了一名女生:“你知道如何让自己在几天之内弥补不足吗?你可以问问你们何老师愿意帮你补习语文吗?”该班班主任何老师正在后面听课,我鼓励这个女孩走向老师……掌声响起来了!“老师,您愿意帮我吗?”“你说呢?我当然愿意了!”震耳欲聋的掌声又一次响起!她带着满眼泪水回到了座位,我给了她一个安慰的拥抱。这时,我发现很多学生的眼圈红了!我看到了真诚、理解、感动在课堂上流动!于是,我又把何老师私下请求我来为她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秘密”告诉了大家,所有的学生一下子读懂了班主任对他们的关爱和内心的焦虑。此时,泪水唤醒了学生们的感恩之心。

    在传统的心理辅导中经常会见到“你要为自己学习,为自己活着,不要在乎别人怎么想……不要失去你自己”等说法,这些话事实上易导致孩子形成什么也不在乎的消极人格。

    (六)培养学生的理想

    我在做“初中偏科”个案辅导时发现,没有理想是导致许多学生发展失利的重要原因。小学生年纪小,理想可以幼稚一些,但不能没有;中学生处于青春期,他们的理想应该越来越明确,越来越有动力。清晰的理想目标会产生强大的动力,会成为学生们学习和做人的导向。

    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有意识地激发理想的火花。同时还要告诉学生,理想不是空想,需要经过努力奋斗、持之以恒的学习才能实现。为实现理想的努力应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理想的实现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只有以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去面对困难和挫折,以顽强的毅力去冲破艰难和险阻,才会到达理想的彼岸。

    团体心理辅导中,学生们的理想可能是多样的。但是,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且通过暗示性的教学,使这些理想牢固地扎根学生心中,是非常重要的。

    三、做好“三个配合”,让元认知智慧在学生心中扎根

    实践证明,元认知干预技术在解决学生的成长问题上确实非常有效。但是要巩固发展辅导成果,还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配合工作。

    (一)班主任、家长的默契配合

    班主任的支持不仅包括提供团体心理辅导的时间和学生情况介绍,还应包括在辅导过程中有语言接应和配合、辅导结束后反馈效果和个案问题等。心理辅导应该是班主任教育学生工作的延续;班主任应该自觉地延续团体心理辅导的教育内容;要向家长渗透团体心理辅导工作的内容、理念;班主任还要防止学生已经形成的积极的心理内容遭到个别不良心理咨询错误理论的破坏。总之,学生的人格形成需要稳定的条件,需要各方面的教育和影响的积极配合。

    (二)学校其他教育工作的配合

    如果把元认知干预技术的科学团体心理辅导与学生的思想教育、作文教学等内容配套,促进彼此呼应,不仅有助于避免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获得的宝贵心理内容被遗忘,还可以促进其得到应用、练习,将其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技能,将其中的行为转化为人格。

    (三)相应的个案辅导配合

    针对考试紧张、重度学习障碍、抑郁症、神经症等心理障碍严重的学生,要有科学的个案心理咨询治疗人员继续进行深入治疗。因为掌握此类技术的教师需要付出平均20小时以上的精力才有可能治愈一名较重的学习障碍学生,而治愈一名典型抑郁症、神经症学生则需要40小时左右。现有的由学校心理教师、班主任长期承担此项任务是行不通的。因此,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该考虑如何物色、支持、推荐当地一些具有元认知干预技术资质的社会专业心理技术服务机构,形成合力,完成重度心理障碍学生的彻底康复工作。

    (作者单位:河北省涿鹿县实验小学,张家口,075600)

    编辑 / 王晶晶 终校 / 于 洪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