遴选人物视角助力人文课堂

    樊梅珍

    摘 要:赵亚夫教授认为:“我们把历史教育作为民族或人类的集体记忆来看待,像个人的记忆一样重要,它不是可有可无的。我们把历史作为承载着民族和人类的精神财富来看待,像个人有灵魂一样重要,它不是可有可无的。历史教育将记忆的训练与灵魂的洗礼做有机的融合,从而培养人的自信力。”[1]在21世纪的今天,对于历史学科的人文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在历史教学工作中,让学生感受到历史课堂的人文关怀,是广大一线教师一直在努力思索的问题。

    关键词:历史教育; 人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1 ? ?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3-021-001

    历史课堂作为历史教育的主阵地,承担着“资治育人”的重任。所谓的育人,并不是说在这节历史课上培养时空观念,在那一节课上形成正确的唯物观。在教学中通过史料的遴选,学生会有很多的接触史料的机会,通过史料,走进历史,面向历史中的“人”。本文结合《近代化探索》的教学案例,谈谈我的幾点心得体会。

    一、以历史人物为视角,勾勒课堂主线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存在这样的困惑:如何巧妙的处理课堂教学的过渡问题。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必须注重课堂主线的连贯性,处理好课堂教学的过渡问题。

    以初中历史单元复习课《近代化探索》为例,可以遴选历史人物容闳为视角,以容闳的主要历史活动为线索,勾勒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一个主线。“容闳(1828-1912年)……他的生命跨度复盖中国近代历史的整个过程。他亲眼目睹或经历了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之役、太平天国革命、同光洋务、戊戌变法、义和团、清末宪政改革和资产阶级革命等中国近代重大历史事件或运动。”21863年,中堂大人曾国藩三次邀请容闳投身其麾下,办理洋务。通过“中堂三请,投身洋务”第一个环节的设计,引出复习课的第一个内容——洋务运动。而在甲午战争前后,容闳心系祖国,他想尽一切办法,通过各种渠道上书陈奏,主张兴办银行、兴建铁路。虽然得到了光绪帝的批准,但却被朝廷实力派破坏。这使容闳认识到光靠西方的技术还远远不够,必须要建立西方的政治体制。通过历史人物容闳的思想转变,引出第二子目“心系祖国,热心维新”——戊戌变法。变法事败后,因清廷通缉,容闳逃港赴美,在船上与孙中山不期而遇。与孙中山的相遇和会谈,最终坚定了容闳投身资产阶级武装革命的信念。循着历史人物容闳的活动轨迹,引出第三子目“走向革命,心忧国运”——辛亥革命。1912年,容闳在美国逝世。但他身前促成的美国“庚款留学”的第二批留学生已然学成归来,即将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引出第四子目“教育丰碑,文化革新”——新文化运动。通过以上四个环节的设计,无需太多的过渡语,就可以帮助学生清晰的把握近代化探索的主线,勾画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完整脉络图。

    二、以历史人物为视角,突破教学难点

    人教版《近代化探索》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中考历史的一个重要板块,可学生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规律、启示很难把握,而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及教训就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历史人物的活动轨迹,感受到中国近代化探索的一个重大转变,感受到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点滴进步。

    在《近代化探索》的复习课中,可以遴选历史人物容闳为视角,以容闳的思想转变为线索,帮助学生理解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规律。19世纪60年代的容闳投身洋务运动,主张不仅要建立军工企业,同时应该创办民用工业;在甲午战争前后,容闳心系祖国,上书陈奏,主张兴办银行、兴建铁路,但最终失败了,这使容闳认识到光靠西方的技术还远远不够,必须要建立西方的政治体制。在历经了改革、革命的失败后,容闳在遗憾中于1912年在美国逝世。但由于其生前的教育贡献,生前促成的美国“庚款留学”的第二批留学生已然学成归来,即将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通过借助容闳的经历,无需很多的史料,就可以帮助学生清晰的认识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即经历了由技术——制度——思想的转变。

    三、以历史人物为视角,感知家国情怀

    历史史实构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历史活动的主体是人。选取恰当的素材,挖掘教材的人文闪光点,可以赋予历史课堂以人文主义教育的功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走进历史,面向历史人物。才能让学生感知有血有肉的历史,才能在历史课堂中实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以《近代化探索》为例,可以遴选历史人物容闳为视角,增添趣味性的、感性的历史细节,来感受历史人物的情感,感知何为家国情怀。课堂上增加容闳的一些生平小故事。比如,容闳作为中国近代留学第一人,他同样希望有更多的中国青年能够享有与其同等的教育。他认定,“我决心要做的事就是:中国的年轻一代应当享受与我同样的教育利益……此目标犹如一颗明星,时刻指明我前进的方向。”这位中国近代的留学生之父,在之后的洋务运动中,促成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的创建。晚清时期,利用庚子赔款促成了第二批留学生成功留美,为中国后来的新文化运动积淀了人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在生命的最后十年,容闳促进中国革命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后,容闳得到消息后兴奋不已。即便容闳已因中风而不能行动,无法再回国效劳。但在弥留之际,仍将接力棒传给毕业于耶鲁大学的两个儿子,叮嘱他们代替老父“回报祖国”。容闳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感人至深。容闳的一生,串联起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线索,经历了从技术——制度——思想的飞跃。容闳的一生,处处彰显着家国情怀,透过他,能够感受中国近代仁人志士不懈的探索精神。

    总之,历史课堂必须给予学生以人文关怀,打造人文课堂有很多有力的抓手,可以从问题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技巧等多方面入手。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历史素材,面向历史人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史学意识。在教学的道路上,只要我们从点滴入手,遴选人物视角,就能助力历史人文课堂的打造。

    参考文献:

    [1]姬秉新.《21世纪我国中学历史课程改革趋势研究》,《历史教学》,2005年第7期

    [2]李秀峰.《高中历史课改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年第4期

    [3]莫宏雨.《试论中学生的历史感的培养》,《历史教学问题》,2007年第5期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