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文化入校园,我们怎么办

背景
2014年最火的时尚热潮,恐怕要属筷子兄弟演唱的《小苹果》了。凭借着朗朗上口的歌词和简单易学的舞步,歌曲迅速流传于大街小巷和各个广场。很多学校还把《小苹果》进行了改编,重新填上歌词,改编其舞蹈动作,作为课间的广播操学生们跳了还想跳,不仅在学校跳,而且回到家里也忍不住跳一跳。
校园作为立德树人的一方净土,应该保持纯洁性与高尚性,不少人对流行文化进校园保持着相当的警惕。学校教育的对象基本上是青少年,他们天然具有时尚感和对流行文化的追逐,所以,无论是以前的《江南Style》,还是如今的《小苹果》,都能在校园里大受欢迎、掀起热潮。那么,对于流行文化入校园,我们该如何面对?学校又该如何打造自己的校园文化特色呢?
主 持 人:本刊记者 刘波
本期嘉宾:郑州市第二十六中学校长 张松晨
罗山县第一中学校长 李 林
固始县外国语高级中学副校长 易先富
荥阳市实验高级中学校长 史秋波
山东省东明县长兴集乡第一初级中学
校长 纪翠玲
在实践中追寻自己的价值取向
主持人:作为一校之长,您是如何理解校园文化的?
易先富:在关于校园文化的众多“学说”中,我倾向于“精神氛围说”。校园文化是指在学校自身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沉淀而形成的,反映全体师生在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队意识和精神氛围。虽然校园文化是软实力,但需要靠硬措施来打造。
校园文化中的硬实力包括物质文化和规范文化。物质文化主要指体现在硬件设施上的文化符号。其一是建筑符号,如我们校园的整体布局:三步一台、五步一亭、十步一阁;楼间有池、校内有湖,古木假山辉映其间,有山之沉稳,也有水之灵动;幽思墙、静思路、理想桥、百花园、时空走廊,漫步其间,伴之以《弟子规》《三字经》,何人不受熏陶呢?其二是宣传符号,指以墙柱、宣传栏、条旗及报刊为载体,以线条、图画、文字为形式营造文化氛围的直观符号。硬实力的完善程度和硬实程度决定着校园文化基底的厚实程度。规范文化指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校训校风校纪、道德规范规则等。规范文化是学校师生学习生活的准绳。
校园文化中的软实力包括智能文化和精神文化。智能文化是指展现在教育教学水平、科研成果之上的文化符号,是学校智能的体现,也是学校的“灵”之所在。精神文化是指浸润在学校全体师生的价值体系与认同概念、人才培养观念和方向,以及洋溢在校园及师生心灵之中的精神氛围。精神文化是学校的“神”之体现,也是学校的“魂”之所系。智能文化和精神文化二者有机相融就是学校之“灵魂”。
校园文化的硬实力决定了它是一种宏观构建符号、一种管理制度的标识符号、一种教育宣传的展示符号,校园文化的软实力决定了它又是一种微观组织符号、一种潜移默化的习惯符号、一种价值认同且孜孜以求的目标符号。因此,打造校园文化需“软硬兼施”,方可相映成辉。
史秋波:我觉得校园文化是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形态,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包括有形的文化和无形的文化两部分。比如学校的校园环境、荣誉室、学校特色、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等都是校园文化,它虽然无声、无形,却可以使师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情操得到陶冶,道德品质得到提升,精神得到激励。
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主持人:校园文化是学校的一种“教育场”,它不仅能陶冶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而且能够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同时,还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您所在学校的校园文化是如何定位的?赋予了它哪些内涵?
张松晨:为创建人民满意的学校,我校从四个方面优化了校园文化:一是学校的物质文化是为师生的学习而存在的,学校在办学条件的建设和改善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的基本理念。二是学校的精神文化(校风、教风、学风、精神文明结构体系等)是能不断焕发师生的学习力的,在领导、教师、学生的思想、言行中都透射着对知识的渴求、对学习的执着和热情。三是学校的制度建设能提供一套保障学校不断发展的有效机制,能以人为本,激发人的学习动力,使学校成为师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创新学习的学习场所。四是学校要注重形成自己的特色学习文化,包括形成优良的学习传统,建立有效的互补学习组织和独特的学习模式,研究创新型的学习方式,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史秋波:我校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幸福+成功”为中心的校园文化。人生的最终目的是追求幸福生活,而幸福的前提是,人要逐步走向成功。我们学校提出“以人为本、张扬个性、愉悦学习、鼓励成才”的办学目标,兼顾两者的要求,一方面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使学生在完成三年高中生活以后迈上理想的人生平台。另一方面使他们在学习期间养成良好的生活素养,使今后的生活多姿多彩,人生态度阳光积极,能从工作、学习、生活中感到幸福。
让理念成为现实
主持人: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丰富,实现路径多样,您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是什么?
李林:我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有三个:一是准确定位校园文化的主题。因为校园文化的主题反映了全体师生的价值取向,是学校的灵魂。二是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为只有师生共同打造的校园文化,才能被师生认同并逐步形成学校的精神风貌。三是不断将社会先进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使校园文化富有时代内涵和持久的生命力。
史秋波:我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需从“静、雅、实、细”这四个字上下工夫。“静”是环境和心境,一是学校环境要干净整洁,二是所有教师和学生都能真正静下心来投入工作和学习。“雅”是氛围和举动,学校文化和师生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高雅的要求。“实”是态度,学校每一项要求和工作一定要务实开拓、踏实进取,落到实处。“细”是精神,细节决定成败,安排工作和学校管理一定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从提出目标、实施方案,到过程督导、结果评价,都要责任到人、追究到人。
校园文化,亮出你的特色
主持人:您所在的学校是如何打造属于自己且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的?
纪翠玲:我们重点对课堂文化进行了打造,突出“以课堂管理为首、课堂教学为中心、课堂服务作保障”的课堂教学理念,以“导、学、探、清”为课题,全力打造长兴中学高效课堂。具体做法是:教师必须提前三分钟进入教室,督促学生做课前准备。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记录学生上课情况,以便课后与其沟通。课堂教学落实“三主”,即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倡导“三自”,即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鼓励“三动”,即动脑、动口、动手;实现“三会”,即学会、会学、会用;发展“三维”,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把教室变成“我参与、我成长、我快乐” “给我一次机会、还你一份惊喜”的场所。
张松晨:我校把精神文化建设放在首位,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学校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这是一所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学校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及学校人际关系上。
我校的精神文化建设还体现在学生观、师生观上。教师树立了学生人人都能成才的观念,热爱每一个学生,不歧视任何学生,哪怕他身上有不少缺点;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互相理解和信赖的、和谐的。有了这样的师生关系,教育就能顺利进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这样的教育信条,也是学校文化建设中需要确立的观念。
同时,我校近几年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德促智,以智养德,德智相融”的理念,分别在学校、家庭、社会层面做了大量工作,从学生养成教育、入校、离校、校园文化活动、特色德育、家长学校、社区教育等方面展开,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校园干净整洁、教室卫生保持良好,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文明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学生社团建设蓬勃发展,初步建立具有我校特色的家长会课程;社会德育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喜欢、家长欢迎,教育效果明显。
李林:近年来,我们将学校文化的核心定位为“仁、义、礼、智、信”。走进校园,巨大的孔子雕塑让人肃然起敬;教学楼走廊上醒目的“仁、义、礼、智、信”宣传画让人深受启迪;综合楼内墙壁上张贴的一个个经典历史故事的挂图让人备受鼓舞;校园里,一草一木、一砖一石激发着人的审美情趣,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课上课下,师生互尊互爱的和谐气氛让人心情愉悦、昂扬向上。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将《弟子规》《三字经》《论语》作为校本教材,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理解并践行先贤教诲,把“仁、义、礼、智、信”渗透到日常的生活当中,外化为做人做事的态度和方式,内化为做人的根基和准则。通过在教师中开展“三比三不比”(不比年龄比心态,不比清闲比奉献,不比学历比学识)主题教育活动,激励广大教师心怀大爱、情系教育;通过在学生中开展“三心二力”(仁爱心、责任心、自信心;自控力、抗挫力)主题教育活动,铸造师生员工真、善、美的灵魂和向上进取的精神。目前,我校师生凝聚力强,充满自豪感和自信心,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有力的精神力量。
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潮流”
主持人:流行文化以其鲜明的娱乐性和时尚性,很容易得到青少年学生的认可,并加以追逐,继而在校园内外迅速传播。面对流行文化入校园,学校教育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张松晨:无论是以前的《江南style》,还是如今的《小苹果》,都能在校园里掀起热潮,引起社会热议。我认为,这种现象是传统教育跟潮流结合的有益尝试,一改过去教育呆板的形象,引导潮流文化健康积极走进校园,对学生是有益的。
作为一名现代老师,首先要有一颗与时俱进的心,勇于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乐于接受新事物。现代学生对流行时尚的音乐、演出等总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学校不应回避甚至阻碍学生的兴趣,应遵循教育的本质规律,不一味迎合而是加以正确引导,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植入时尚元素,让每个人主动参与,才是关键所在。其实,不仅仅课间操需改革,其他学科教学也应改革。潮流文化的融入,实际上也要求老师不必拘泥于课本教材,还可自己别出心裁地就地取材,把课教活。教学只有坚持创新,才能有助于学生乐学,这是现代教育必须要突破的。创新,才能让现代教育的思想融入更多的时代内涵。
李林:大众流行文化之所以能够生成并传播开来,是因为在当今这个开放的社会里,大众群体的心理需求给流行文化创造了更多的生存环境和传播的理由。学校是社会群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可能将大众流行文化拒之门外。当然,也不能一味地张开双臂拥抱大众流行文化。否则,流行文化中的低俗元素一旦充斥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将会诱导学生走进浮躁、虚荣、物欲、低俗的精神世界中。那么,如何应对大众流行文化呢?我认为,学校要发挥三种作用:一是“防毒面具”,将有害学生健康成长的低俗文化,如不健康的影视、庸俗的读物、低级下流的网络游戏等拒之门外。二是“过滤器”,将学生喜爱的流行文化中不健康的成分滤掉。三是“加工厂”,将大众流行文化中积极的、健康的元素与本校的校园文化有机融合,让它更具教育性、趣味性和持久性。
(责 编 再 澜)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