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巷子不深。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统计,以2014年销售收入为基础计算的市场集中度显示,中国制茶业企业的前四家卖方集中度在13%,前八家集中度低于20%,据此可以判断中国制茶业属于低度集中的市场型(CR4=10~30%)的市场结构,并且规模经济效应不明显,属于极低垄断型的竞争性市场结构,接近于完全竞争型的特点,这就意味着行业内的企业都有机会改变行业格局。
就当前茶产业竞争现状分析,处于初级竞争阶段,主要特征为同质化,体现在:强调产区;提供相近价格区间、同品类的产品;注重装修风格、客户体验感等基本竞争要素,并将这些要素视为主要竞争要素。目前茶企主要靠持续的战术创新获得成就,但是战术基于信息不对称,竞争对手获悉很快就会跟随,导致竞争同质化。国内大多茶企业正处于严重的同质化竞争阶段,品牌营销与资本运营能力很弱,谁率先升级谁将会成为最后的胜者。
如何升级?茶香,巷子不深。
茶叶的品质与产地有直接关系,产地归属性是茶行业的本质之一。各个产地不同的气候、水分、土壤和树种产出属于特定地域的品类,影响着消费者的体验,多年来,也导致中国消费者对茶的产地有着较为固定的定位模式,我国地理标志茶叶特点具体表现为如下四点:
质量高,风格独特:无论是茶树品种、内含成分、加工工艺皆因地域特色、历代传承完善而赋予地理标志茶叶优异的品质风格
具有地域垄断性,其他地区不可复制:地理标志茶叶产地的地理气侯、地貌条件和文化特质是很难复制的,如普洱茶必须是利用产自普洱的云南大叶种经由传统工艺加工而成
民族文化精品,沉积着丰厚的人文底蕴:地理标志茶叶是历代茶人智慧的结晶,凝聚着特有的地域价值观、化理思想、生活方式、传奇典故,包括传统工艺等,是宝贵的人文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广泛的市场认可:由于原产地命名的茶产品,大都百世流芳,甚至千古流传,因此,市场认可度很高,具有 高附加值,市场潜力很大。
另一方面,由茶及茶文化属性给消费者带来的体验感也会影响茶叶品牌。茶本身的口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消费者对于茶的更多需求是基于“消费者的体验感”。茶本身具有的“产品特性”和区别于一般食品的这种“文化属性”通过解说引导、包装、氛围营造等手段满足了消费者体验感,这种体验感的满足可以打破对于茶行业产地、品类认知的局限,最终实现和消费者的沟通和购买行为。
茶叶是一个传统行业,国内茶叶销售渠道主要由专卖店、商场超市专柜、批发市场、网络平台四种,其中,75%是通过连锁专卖销售,而在线下做营销,很多茶商都会强调茶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联,以让茶叶卖出更高的价格,久而久之形成同质化竞争。目前,网络销售刚刚起步,未来将成为主要销售渠道之一。以国内 全产业链线上茶叶销售平台“买买茶”为例看线上渠道的巨大潜力:2010年,买买茶上线,网站日均PV40万左右,线上日单总量超过5000单。此外,买买茶还开发产业垂直游戏《开心茶园》,通过游戏聚集粉丝,建立一个产品社群,通过游戏通过任务茶、金币兑换茶叶、春茶抢兑活动导流到线下,活动期间在买买茶平台的B2C出货同比增加约385%。通过用线上社群拉动了传统线下产品的出货,增加了出货效率。
买买茶通过建立互动平台的方式,将茶叶以游戏互动的方式呈献给消费者,聚集了85后、90后的部分人群,培育了茶叶消费的增量客户,带动激活存量客户。对于其他茶企业来说,也要把握“互联网+”的历史机遇,把握电商与移动互联趋势,把仓库、门店等线下成本性经营投入,改造成物流仓储配送中心与消费者体验中心,同时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商业模式,实现“客户私有化”,最终成为区域的“用户运营中心”,成为产业链中关键资源的有效组织者,流通企业需要学会抓住产业链中的“主动权”。
一方面,中国茶行业周期目前尚处于成长期,散、乱、弱、差是目前行业的主要特点。
“散”:茶产业行业内的生产与服务企业数量众多,但缺乏行业龙头;行业竞争多以单店及少量地方连锁参与区域市场竞争,全国性的竞争尚未出现。
“乱”:茶叶行业内目前缺乏行业整体性的标准,规范度低,茶产业整体行业地位较为尴尬。现有的法规政策与行业的匹配度较低,较少促进行业发展。
“弱”:行业价值链上中下游企业体量较小,低于外界风险能力弱;行业内的企业研发技术能力、产品创新能力较弱,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品牌对市场的影响力较低,品牌力弱。
“差”:行业整体经营意识差,追求眼前利益,逐利现象严重;营销政策稳定性差,一年一变的情况普遍;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能力需要加强,服务意识尚待提升。
茶产业需要行业化、专业化、运营解决方案,提升信息化水平。目前,我国的茶叶产业信息化水平比较低,远远没有达到茶叶产业链的高度信息化。由于信息化程度低,种植.生产、经营、教育各方面的资源难以有效整合,发挥协同的优势,所以加快茶叶产业信息化.实现茶叶产业链的信息化十分重要。由于企业内部信息化程度较低,茶企业在生产工艺、市场需求分析、竞争对手研判、专业人才培育等方面严重不足,竞争力较弱。电商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将倒逼企业改变过去的生存模式,通过提升信息化水平,顺应厂家渠道扁平化、厂家商业化的趋势,快速升级,适应互联网社会下的商业模式改造,获得优于竞争品牌的发展优势。
未来的茶产业企业需要具备强大的品牌运营能力和持续的商业创新能力,结合自身特点,以电商、本地互联网、构建消费社群等多种方式,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撬动更多的资源,成为行业翘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