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惯性与企业绩效: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
张平 梁淑茵 叶小凤
摘 要: 以珠三角企业为问卷调查对象,采用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的实证研究方法,探讨动态环境下组织惯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企业的组织惯性能增强企业绩效,结构惯性、知识惯性、文化惯性对企业的财务绩效、创新绩效均起到正向作用;而环境动态性在结构惯性与财务绩效、知识惯性与创新绩效、文化惯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发挥了负向调节作用。
关键词:组织惯性;环境动态性;企业绩效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055X(2018)04-0013-10
doi:10.19366/j.cnki.1009-055X.2018.04.002
一、 引 言
组织惯性是企业在与环境长期互动中所形成的,蕴含着企业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逻辑与方法。作为企业的固有属性,组织惯性对企业的长期生存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在动态的环境下,企业如何利用过去成功的经验,合理利用组织惯性,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组织惯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基于资源基础观的研究认为,组织惯性的增强,能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1]。惯性大的企业内部变得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从而提高绩效。而基于惰性观的研究认为,组织惯性会使企业缺乏灵活性,甚至抵制变革,不能及时地适应环境的变化[2],降低企业绩效。可见,组织惯性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还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这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空间,我们需要打开组织惯性与企业绩效关系的“黑箱”,引入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深入探讨不同情境下组织惯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组织惯性对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不仅由组织惯性的强度决定,还会受到企业所处特定情境的影响,特别是企业嵌入的外部环境。因此,本文尝试将环境动态性引入组织惯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模型中,以珠三角企业为问卷调查对象,实证检验组织惯性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特别是研究环境动态性对组织惯性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从组织惯性与环境相适应的角度研究组织惯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丰富组织惯性的研究内容。
一、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组织惯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组织惯性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作用。组织惯性是不管环境的变化程度如何,企业仍依据过去的习性、以往的管理方式行事[3]。Barney[1]、Perteraf[4]认为,当组织惯性逐渐增强时,企业积累大量有价值的、难以模仿的惯例、技巧与经验,是企业未来竞争优势的来源。Tushman、Romanelli指出,企业更倾向于从成功的经验中寻找与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路径,从而节约经营成本、锁定目标客户以及避免激烈的竞争。Zajic et al.[5]则进一步指出,组织惯性在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相匹配的情况下具有积极的作用。张江峰[6]的研究表明,在组织惯性的作用下,企业内部的制度、规范日益完善,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廖冰等[7]的研究证实,制造企业的组织惯性对组织创新具有积极的影响。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组织惯性形成的机理。王龙伟等[8]认为组织惯性起源于组织的资源、员工、结构与文化;任凤玲等[9]也认为组织惯性存在于组织的结构与文化层面。张江峰[6]则从一个由强到弱的组织惯性层级模型——文化、认知、结构、资源惯性,探讨了其形成机理。刘敏[10]根据知识型企业组织惯性的特征与主客观因素,将组织惯性分为三个维度:组织结构、知识资源与组织文化。由此可以看出,结构和文化是组织惯性的公认维度。在知识经济、互联网时代,企业知识的积累和应用是其持续成长的基础,成为组织惯性的重要来源。因此,本文将组织惯性划分为结构惯性、知识惯性和文化惯性三个维度。财务绩效衡量的是企业的短期绩效,而创新绩效是一个长期绩效指标,本文将企业绩效划分为财务绩效与创新绩效两个维度,将能进一步剖析组织惯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结构惯性是指企业的组织结构保持稳定的状态,并逐渐变得正式化、制度化。组织结构的可靠性、稳定性有助于保持企业的稳定发展[11]。随着结构惯性的增强,企业形成一系列惯例,企业的结构系统和流程逐渐变得规范和完善,从而提高了企业的运行效率;而且正规化的组织结构有利于企业精细化的生产分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6],从而提升财务绩效。
在正式化的组织结构下,企业内部资源等元素良性运作,创新活动能够有序、高效地开展,有助于创新绩效的提升。此外,结构惯性有利于组织资本的积累,从而使企业在创新领域更具有前瞻性[12],进而带来较高的创新绩效。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a: 结构惯性正向影响财务绩效;
H1b: 结构惯性正向影响创新绩效。
知识惯性是指企业保持其知識体系稳定的状态[13],使用惯用的知识资源、程序和以往的经验来解决新问题[14-15]。随着知识惯性的增强,企业在实践发展中由积累的经验、技巧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来源,有利于财务绩效的提升。并且,由于知识惯性的作用,企业在决策、执行过程中有例可循,减低了经营的风险与成本。
知识惯性还能够促进企业内部知识的传递,强化现有的知识体系,有利于提升现有的技术[10],从而巩固创新成果,促进创新活动的持续开展。此外,知识惯性不仅促进了企业的经验学习,而且提高了学习能力,从而节约了新产品开发的成本与时间[16],有助于创新绩效的提升。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a: 知识惯性正向影响财务绩效;
H2b: 知识惯性正向影响创新绩效。
文化惯性是指组织成员因认同组织文化而遵循其所倡导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从而维持组织文化的稳定性[17]。随着文化惯性的增强,组织成员对组织文化的认同度也逐渐提高,有利于协调成员的认知和行为[5],形成凝聚力,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此外,文化惯性的存在,有利于企业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得以在组织成员中共享、传递,对企业的运行效率具有促进作用。
企业内部战略意图的一致性,会激发成员参与技术创新的积极主动性[18],从而使创新活动更为高效。组织文化也是企业创新动力的源泉,在文化惯性的作用下,组织文化能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稳定的方向指导[19],有利于提高创新效率。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a: 文化惯性正向影响财务绩效;
H3b: 文化惯性正向影响创新绩效。
(二)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
组织惯性与企业绩效之间是权变关系,组织惯性的影响效果需要考虑到企业内部与环境的匹配程度,因此,本文引入环境动态性,进一步探讨组织惯性与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
环境动态性是指环境变化的速度和程度,以及变化的不可预测性[20],具有高度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不稳定性[21],表现为企业无法准确地感知利益相关者的行为、需求的变化[22]。环境动态性会潜在地影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一系列行為,从而最终影响企业绩效[23]。当环境发生突变时,由于组织惯性的存在,企业对变化的敏感度降低,依然停留在过去赖以成功的组织结构、知识体系、价值理念上,难以及时地做出调整,迅速响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降低了企业与环境的适应性,而且环境的频繁变化,很可能会导致原来的竞争优势贬值甚至失效[24]。因而,环境动态性会弱化组织惯性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
具体而言,环境动态性较高时,在结构惯性强的企业组织结构会显得过于固化,束缚了企业的行为,即使企业意识到环境变化的威胁,也无法及时地响应环境的变化,甚至会阻碍企业的变革,使变革成本增加。同时,僵化的组织结构往往会成为创新的阻碍,无法为创新活动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企业在过去实践中积累的知识、经验会因环境的频繁变化而发生贬值甚至过时,因而,在知识惯性下,企业对原有知识体系的深化也就难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此外,在动态环境下,技术更新频繁,经验知识的学习、不懈提升现有技术已不能满足企业竞争的需求,需要更多的突破性创新,知识惯性强调对原有知识的利用和发挥,其对创新绩效的效用会被减弱[25]。
在动态环境下,文化惯性会成为阻碍变革的来源。文化惯性所形成的成员在观念、行为准则上的一致性,会使企业失去灵活性,无法适应环境的快速变化。环境的快速变化导致创新周期的缩短[26],但企业因固守过去的价值观念,无法及时地吸收创新所需的大量资源,不利于创新活动的开展。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4a:环境动态性在结构惯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发挥了负向的调节作用,会弱化结构惯性对企业绩效(财务绩效、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
H4b:环境动态性在知识惯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发挥了负向的调节作用,会弱化知识惯性对企业绩效(财务绩效、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
H4c:环境动态性在文化惯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发挥了负向的调节作用,会弱化文化惯性对企业绩效(财务绩效、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
本文在上述理论推导与假设的基础上,构建了组织惯性、环境动态性与企业绩效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二、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收集样本数据。借鉴国内外相关变量的测量量表,并结合中国情境设计出各变量的测量题项。为了提高问卷的信效度,在问卷正式确定前进行了问卷的预测试,对题项做出了修正和调整,最终确定本研究的调查问卷。
本研究通过方便抽样和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样本对象主要为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珠三角地区的企业。问卷调查的时间为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问卷主要通过三种途径进行发放:一是在华南理工大学EMBA和MBA课堂现场发放;二是根据珠三角地区的企业黄页随机抽取样本企业发放;三是根据华南理工大学的校友通讯簿与研究者的个人关系发放。本研究共发放问卷500份,最后回收196份问卷,剔除46份无效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50份用于本研究的数据分析,有效回收率为30%。样本基本特征如表1所示。
(二)变量的测量
本研究的各变量测量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计分方法,得分越高表示程度越高。
因变量:企业的经营状况能通过财务绩效得到体现,而后续发展能力则与创新绩效有关。本文从财务绩效与创新绩效两个维度测量企业绩效,借鉴Persen et al.、Hillman et al. 和张显峰[27]的研究,共计6个题项。
自变量:本文参考Hannan et al.[11]、袁静[13]、Tushman和O′Reilly等的量表,从结构惯性、知识惯性和文化惯性三个维度测量组织惯性,共有14个题项。
调节变量:本文参考Miller、Jawrorski et al.等的量表,从产品技术、消费者需求、市场竞争和政府政策等方面[28],共计8个题项来测量环境动态性。
控制变量:企业规模、企业年限、研发投入、资本、所处行业等会对企业绩效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将其作为控制变量。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信度与效度检验
本文运用统计软件SPSS19.0与AMOS21.0来检验问卷测量的信度与效度。对于信度检验,采用了Cronbach′s α系数。对于效度检验,采用了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方法。
信度与效度分析的结果如表2所示。各分量表的系数均大于0.6,说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是可信的。且各变量的拟合指标χ2/df小于3,RMSEA小于0.08,GFI、NFI、IFI、CFI均大于0.9,达到可接受范围,说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效度。
(二)模型检验与分析结果
由表3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结果可见:结构惯性、知识惯性、文化惯性对财务绩效与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运用层次回归方法检验模型,分别对结构惯性、知识惯性、文化惯性做回归分析。依次将控制变量、自变量、调节变量、自变量与调节变量的交互项逐步进入回归模型,得出分析结果。
1.组织惯性与企业绩效
组织惯性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模型M2、M6显示,F值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构建的回归方程成立,结构惯性对财务绩效与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b=0.283,p<0.001; b=0.369,p<0.001),假设H1a与H1b都得到支持。
模型M3、M7显示,F值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构建的回归方程成立,知识惯性对财务绩效与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b=0.454,p<0.001; b=0.424,p<0.001),假设H2a与H2b都得到支持。
同样,模型M4、M8显示,构建的回归方程成立,文化惯性对财务绩效与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b=0.444,p<0.001; b=0.411,p<0.001),假设H3a与H3b得到支持。
2.环境动态性的影响
调节变量环境动态性的影响的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所有模型的F值都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构建的回归方程都成立。
模型M12中,交互项b=-0.159,p<0.05,调整R2=0.0214,且有增加;在模型M18中,交互项b=-0.123,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环境动态性负向调节结构惯性与财务绩效之间关系,但对结构惯性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假设H4a得到部分支持。
模型M13中,交互项b=-0.134,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而在M19中,交互项b=-0.149,p<0.05,调整R2=0.429,且有加大,显示,环境动态性负向调节知识惯性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但对知识惯性与财务绩效之间关系没有显著的影响,假设H4b得到部分支持。
在模型M14、M20中,交互项都通过显著性检验且为负值,调整R2值都有变大,表明环境动态性负向调节了文化惯性与财务绩效以及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假设H4c得到支持。
四、讨 论
(一)组织惯性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
这一结果与穆尔、张江峰[6]、廖冰等[7]的关于组织惯性对财务绩效、创新绩效具有正向作用的实证研究结果一致。但与现有研究从能力延伸、认知偏差、变革限制等测量组织惯性不同,本研究从结构惯性、知识惯性、文化惯性考察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结构惯性不仅保证了组织结构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有利于企业与环境建立稳定互利的交换关系,提高竞争力,而且增强了企业制度化与规范化的程度,以形成较强的组织资源,使得企业内部的一切资源运转良好,企业的经营、创新活动能够有序、高效地开展,进而提升企业绩效。本研究的结果深化了刘海建[29]关于组织结构的规范化与制度化将会提高企业绩效的结论。
知识惯性一方面有利于企业现有知识体系的强化,提升现有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有助于管理者运用过去的经验、知识处理当前的问题,提高效率,从而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周健明等[16]认为知识惯性能深化现有知识体系应用于成熟的产品领域,从而促进绩效;Liao[15]研究发现,经验惯性会对创新产生正向影响。本研究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他们的观点。
文化惯性有利于企业价值、信念、方法的传递,提高组织成员对企业的认同感,加强企业内外部的系统性整合与协调[30]。同时,稳定的企业文化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源,并且能指导企业的行为,提高企业的决策正确性和经营效率,从而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这与孟范祥[31]的研究发现相一致。他认为,大多数成员认同的企业文化,能统一员工的认知与行为模式并约束其行为,从而提高企业效率。
(二)环境动态性对不同组织惯性与企业绩效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影响不同
从权变理论的视角来看,企业只有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才能保持持续的发展。从动态能力理论的角度来看,动态变化的环境降低了竞争优势的可保持性。因而,在环境动态性较高时,组织惯性的存在会让企业出现调整时滞,难以及时地响应环境的变化,组织惯性对企业绩效的积极影响也会被弱化。本研究结果基本证实了这一观点,只是环境动态性对不同的组织惯性与企业绩效间关系的调节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
当环境动态性较高时,在结构惯性下所形成的大量惯例会束缚企业的行为,且既有资源有效性的下降,使企业不能及时产生新的能力、获取新的资源来应对环境的变化,难以应对新的竞争,因此,环境动态性会弱化结构惯性对财务绩效的正向影响。朱晓武等[32]研究证明,环境对组织结构的规范化与绩效间关系产生负向调节作用,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刘海建[12]研究发现,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组织结构制度化的刚性保证了领导人的权威,有利于战略变革的推行。本研究没有证明环境动态性在结构惯性与创新绩效间关系上发挥了负向的调节作用,表明稳定的组织结构是企业创新活动的重要保障,结构惯性与创新绩效间受到环境动态性的负向调节效应较小。
知识惯性会使企业不自觉地排斥新知识。在动态环境下,企业固化的知识体系已经无法应对更新频繁的技术发展与市场需求,且知识、技术的老化速度加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开发新的技术,因此,环境动态性会弱化知识惯性对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这与郭爱芳等[33]关于环境动态性对经验学习与创新绩效间关系产生负向调节效应的结论相一致。Baum等[34]认为,环境动态性增加了信息获取的难度,为了抓住机遇,管理者更多依靠经验进行快速决策[35]。在本研究中,环境动态性对知识惯性与财务绩效间的负向调节效应不显著,可能是过去成功的知识、经验仍是目前我国企业解决当前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影响企业绩效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文化惯性的作用下,成员会共同遵循企业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当环境动态性较高时,这种高度的认同感反而会妨碍组织成员对新观念的接纳,使其不能灵活反应并做出决策,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行效率;且刚性的文化理念,不能响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无法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源泉,因此,环境动态性会削弱文化惯性对财务绩效与创新的正向影响。白景坤[17]认为在动态环境下,企业过去赖以成功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往往会跟不上环境的变化,文化惯性会变成文化惰性。本研究進一步深化了其结论。
五、實践启示
本研究表明,组织惯性对企业绩效产生了正向影响,而环境动态性在其中发挥了负向的调节作用,这些研究结果对企业实践也具有重要的启示。第一,企业应该强化组织的制度建设,规范管理流程,推进组织管理体系的规划化和程序化,建立企业的结构惯性。企业需要在制度建设和管理规范化的同时,积极开展知识管理,将隐性知识显性化,鼓励员工的知识分享,建立企业的知识基础和传统,形成知识惯性。企业还可以实施文化工程,努力向员工宣传企业的宗旨、愿景、价值理念等,塑造员工行为,使得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要求不断趋向一致,从而提高员工对组织文化的认同度,实现组织长远稳定的发展。企业的结构惯性、知识惯性和文化惯性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企业需要同步推进制度建设、知识管理、文化培育的工作,实现组织层面的制度化、规范化,提高管理体系自我运转的能力和效率,提高企业绩效。
第二,企业要重视外部环境的影响,因为动态环境弱化了组织惯性的正向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技术创新的层出不穷,中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中国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日益激烈。在动态化环境下,企业一方面要发挥现有组织惯性的积极作用,保持已有优势,另一方面需要积极构建新的资源和能力,建立新层次的惯性,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只有发挥已有优势和构建新的优势交替进行,互为强化,才能实现组织的可持续成长。
六、结 论
本文整合资源基础观、权变理论等理论,以珠三角地区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组织惯性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以及环境动态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结构惯性、知识惯性和文化惯性对企业的财务绩效、创新绩效均起到正向作用;环境动态性在结构惯性与财务绩效的关系、知识惯性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文化惯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都发挥了负向调节作用。
本研究证实了组织惯性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为资源基础观的理论解释提供了一个基于中国情境的实证研究结果。本文分别从结构惯性、知识惯性和文化惯性三个维度深入探讨组织惯性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深化和拓展了组织惯性的研究空间,丰富了组织惯性的研究内容。本研究结果还表明,环境动态性在组织惯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发挥了负向的调节作用,表明企业应该根据环境的变化动态调整组织结构、知识和文化,避免组织行为的僵化让企业失去变革和创新的机会和动力,损害了企业绩效。这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组织惯性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的认识和理解,兼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尽管本研究在组织惯性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中做出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一是组织惯性的形成和影响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可以运用时间系列分析或案例研究方法,从动态的角度、长周期的分析和探讨组织惯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二是引入其他的调节变量、中介变量,如企业战略、行业特征、高层管理团队特征与行为等,探讨不同情境下组织惯性的作用机理。三是尝试从其他理论视角,如制度理论、社会学理论等,分析组织惯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可能会有新的研究发现。
参考文献:
[1] [ZK(#]BARNEY J.Firm resource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1991, 17 (1):99-120.
[2] 刘海建,陈松涛,陈传明. 企业核心能力的刚性特征及其超越[J]. 中国工业经济,2003(11): 47-54.
[3] AMBURGEY T L,MINER A S. Strategic momentum: The effects of repetitive, positional, and contextual momentum on merger activity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2, 13(5):335-352.
[4] PETERAF M A. The cornerstone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A resourcebased view[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3, 14(3): 179-191.
[5] ZAJAC E J, KRAATZ M S, BRESSER R K F. Modeling the dynamics of strategic fit: A normative approach to strategic change[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0, 21(4): 429-453.
[6] 张江峰. 企业组织惯性的形成及其对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0.
[7] 廖冰,张波,欧燕. 制造业中组织惯性、组织创新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11): 14-18.
[8] 王龙伟,李垣,王刊良. 组织惯性的动因与管理研究[J]. 预测,2004(6): 1-4.
[9] 任凤玲,彭启山,崔城. 组织惯性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统计与决策,2005(4): 139-140.
[10] [ZK(#]刘敏. 知识型企业组织惯性的维度构成及实证研究[D]. 上海:东华大学, 2011.
[11] HANNAN M,FREEMAN J. Structural inertia and organizational change[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84,49(2):149-164.
[12] 刘海建,陈传明. 企业组织资本、战略前瞻性与企业绩效:基于中国企业的实证研究[J]. 管理世界,2007(5): 83-93.
[13] 袁靜,姚陆锋,郑春东. 知识惯性与组织学习[J]. 科学管理研究,2005(1): 81-84.
[14] SHUHSIEN LIAO. Problem solving and knowledge inertia [J].Expert system with application,2002,22 (1):21-31 .
[15] SHUHSIEN LIAO,WUCHEN FEI,CHIHTANG LIU. Relationships between knowledge inertia,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organizationinnovation[J].Teehnovation,2008, 28(1):183-195.
[16] 周健明,陈明,刘云枫. 知识惯性、知识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14(10): 1531-1538
[17] 白景坤. 组织惰性的生成与克服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 2009.
[18] BROCKMAN B K,MORGAN R M.The role of existing knowledge in new product innovativeness and performance[J]. Decision Sciences, 2003,34(2):385-419
[19] 王玉芹,张德. 创新型文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07(S2): 475-479.
[20] DESS G, BEARD D W. Dimensions of organizational task environments [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84,29(1):52-74.
[21] BABUROGLU R K, TELLIS G J. The incumbents curse? Incumbency, size, and radical productinnovation[J]. Journal of Marketing, 1990,64(1):1-17.
[22] 陈国权,王晓辉. 组织学习与组织绩效: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12(1): 52-59.
[23] MILLIKEN F J. Three types of perceived uncertainty about environment: State, effect, and response uncertainty[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7,12(1):133-143.
[24] ACHROL. Evolution of marketing organization: New forum for turbulent environments [J]. Journal of Marketing,1991,55(10):156-165.
[25] FLEMING L,SORENSON O.Technology as a complex adaptive system: Evidence from patent data [J]. Research Policy,2001,30(7) : 1019 -1039.
[26] 朱秀梅,姜洋,杜政委,等. 知识管理过程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研究[J]. 管理工程学报,2011(4): 113-122.
[27] 张显峰. 基于成长性和创新能力的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价值评估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 2012.
[28] JANSEN J J P,VERA D,CROSSAN M. Strategic leadership for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The moderating role of environmental dynamism [J]. Leadership Quarterly, 2009, 20(1) : 5-18.
[29] 刘海建,周小虎,龙静. 组织结构惯性、战略变革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基于动态演化视角的实证研究[J]. 管理评论,2009(11): 92-100.
[30] MARTINS E C, TERBLANCHE F. Building organizational culture that stimulates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J]. European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03,6(1):64-74.
[31] 孟范祥. 组织惯性对企业组织变革影响机理及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10.
[32] 朱晓武,王玲. 转型期我国企业组织结构与组织绩效的关系实证[J]. 经济管理. 2009(5): 140-146.
[33] 郭爱芳,陈劲. 基于科学/经验的学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J]. 科研管理,2013(6): 1-8.
[34] BAUM R J, Wally S. Strategic decision speed and firm performanc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3,24(11):1107-1129.
[35] NICKERSON J A,ZENGER T R. A knowledgebased theory of the firmthe problemsolving perspective [J]. Organization Science,2004, 15(6): 617-632.
Abstract: With the Pearl River Delta compani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e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 inertia and enterprise performance under environmental dynamism. This study uses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deal with data from questionnaires, and finds that organization inertia can enhance enterprise performance. Structural inertia, knowledge inertia, cultural inertia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financial performance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Environmental dynamism plays a negative moderating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uctural inertia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as well as knowledge inertia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Environmental dynamism also weakens the positive impact of cultural inertia on enterprise performance.
Keywords:organization inertia;environmental dynamism;enterprise performance
摘 要: 以珠三角企业为问卷调查对象,采用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的实证研究方法,探讨动态环境下组织惯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企业的组织惯性能增强企业绩效,结构惯性、知识惯性、文化惯性对企业的财务绩效、创新绩效均起到正向作用;而环境动态性在结构惯性与财务绩效、知识惯性与创新绩效、文化惯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发挥了负向调节作用。
关键词:组织惯性;环境动态性;企业绩效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055X(2018)04-0013-10
doi:10.19366/j.cnki.1009-055X.2018.04.002
一、 引 言
组织惯性是企业在与环境长期互动中所形成的,蕴含着企业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逻辑与方法。作为企业的固有属性,组织惯性对企业的长期生存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在动态的环境下,企业如何利用过去成功的经验,合理利用组织惯性,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组织惯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基于资源基础观的研究认为,组织惯性的增强,能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1]。惯性大的企业内部变得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从而提高绩效。而基于惰性观的研究认为,组织惯性会使企业缺乏灵活性,甚至抵制变革,不能及时地适应环境的变化[2],降低企业绩效。可见,组织惯性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还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这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空间,我们需要打开组织惯性与企业绩效关系的“黑箱”,引入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深入探讨不同情境下组织惯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组织惯性对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不仅由组织惯性的强度决定,还会受到企业所处特定情境的影响,特别是企业嵌入的外部环境。因此,本文尝试将环境动态性引入组织惯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模型中,以珠三角企业为问卷调查对象,实证检验组织惯性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特别是研究环境动态性对组织惯性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从组织惯性与环境相适应的角度研究组织惯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丰富组织惯性的研究内容。
一、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组织惯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组织惯性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作用。组织惯性是不管环境的变化程度如何,企业仍依据过去的习性、以往的管理方式行事[3]。Barney[1]、Perteraf[4]认为,当组织惯性逐渐增强时,企业积累大量有价值的、难以模仿的惯例、技巧与经验,是企业未来竞争优势的来源。Tushman、Romanelli指出,企业更倾向于从成功的经验中寻找与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路径,从而节约经营成本、锁定目标客户以及避免激烈的竞争。Zajic et al.[5]则进一步指出,组织惯性在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相匹配的情况下具有积极的作用。张江峰[6]的研究表明,在组织惯性的作用下,企业内部的制度、规范日益完善,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廖冰等[7]的研究证实,制造企业的组织惯性对组织创新具有积极的影响。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探讨组织惯性形成的机理。王龙伟等[8]认为组织惯性起源于组织的资源、员工、结构与文化;任凤玲等[9]也认为组织惯性存在于组织的结构与文化层面。张江峰[6]则从一个由强到弱的组织惯性层级模型——文化、认知、结构、资源惯性,探讨了其形成机理。刘敏[10]根据知识型企业组织惯性的特征与主客观因素,将组织惯性分为三个维度:组织结构、知识资源与组织文化。由此可以看出,结构和文化是组织惯性的公认维度。在知识经济、互联网时代,企业知识的积累和应用是其持续成长的基础,成为组织惯性的重要来源。因此,本文将组织惯性划分为结构惯性、知识惯性和文化惯性三个维度。财务绩效衡量的是企业的短期绩效,而创新绩效是一个长期绩效指标,本文将企业绩效划分为财务绩效与创新绩效两个维度,将能进一步剖析组织惯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结构惯性是指企业的组织结构保持稳定的状态,并逐渐变得正式化、制度化。组织结构的可靠性、稳定性有助于保持企业的稳定发展[11]。随着结构惯性的增强,企业形成一系列惯例,企业的结构系统和流程逐渐变得规范和完善,从而提高了企业的运行效率;而且正规化的组织结构有利于企业精细化的生产分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6],从而提升财务绩效。
在正式化的组织结构下,企业内部资源等元素良性运作,创新活动能够有序、高效地开展,有助于创新绩效的提升。此外,结构惯性有利于组织资本的积累,从而使企业在创新领域更具有前瞻性[12],进而带来较高的创新绩效。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a: 结构惯性正向影响财务绩效;
H1b: 结构惯性正向影响创新绩效。
知识惯性是指企业保持其知識体系稳定的状态[13],使用惯用的知识资源、程序和以往的经验来解决新问题[14-15]。随着知识惯性的增强,企业在实践发展中由积累的经验、技巧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来源,有利于财务绩效的提升。并且,由于知识惯性的作用,企业在决策、执行过程中有例可循,减低了经营的风险与成本。
知识惯性还能够促进企业内部知识的传递,强化现有的知识体系,有利于提升现有的技术[10],从而巩固创新成果,促进创新活动的持续开展。此外,知识惯性不仅促进了企业的经验学习,而且提高了学习能力,从而节约了新产品开发的成本与时间[16],有助于创新绩效的提升。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a: 知识惯性正向影响财务绩效;
H2b: 知识惯性正向影响创新绩效。
文化惯性是指组织成员因认同组织文化而遵循其所倡导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从而维持组织文化的稳定性[17]。随着文化惯性的增强,组织成员对组织文化的认同度也逐渐提高,有利于协调成员的认知和行为[5],形成凝聚力,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此外,文化惯性的存在,有利于企业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得以在组织成员中共享、传递,对企业的运行效率具有促进作用。
企业内部战略意图的一致性,会激发成员参与技术创新的积极主动性[18],从而使创新活动更为高效。组织文化也是企业创新动力的源泉,在文化惯性的作用下,组织文化能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稳定的方向指导[19],有利于提高创新效率。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a: 文化惯性正向影响财务绩效;
H3b: 文化惯性正向影响创新绩效。
(二)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
组织惯性与企业绩效之间是权变关系,组织惯性的影响效果需要考虑到企业内部与环境的匹配程度,因此,本文引入环境动态性,进一步探讨组织惯性与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
环境动态性是指环境变化的速度和程度,以及变化的不可预测性[20],具有高度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不稳定性[21],表现为企业无法准确地感知利益相关者的行为、需求的变化[22]。环境动态性会潜在地影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一系列行為,从而最终影响企业绩效[23]。当环境发生突变时,由于组织惯性的存在,企业对变化的敏感度降低,依然停留在过去赖以成功的组织结构、知识体系、价值理念上,难以及时地做出调整,迅速响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降低了企业与环境的适应性,而且环境的频繁变化,很可能会导致原来的竞争优势贬值甚至失效[24]。因而,环境动态性会弱化组织惯性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
具体而言,环境动态性较高时,在结构惯性强的企业组织结构会显得过于固化,束缚了企业的行为,即使企业意识到环境变化的威胁,也无法及时地响应环境的变化,甚至会阻碍企业的变革,使变革成本增加。同时,僵化的组织结构往往会成为创新的阻碍,无法为创新活动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企业在过去实践中积累的知识、经验会因环境的频繁变化而发生贬值甚至过时,因而,在知识惯性下,企业对原有知识体系的深化也就难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此外,在动态环境下,技术更新频繁,经验知识的学习、不懈提升现有技术已不能满足企业竞争的需求,需要更多的突破性创新,知识惯性强调对原有知识的利用和发挥,其对创新绩效的效用会被减弱[25]。
在动态环境下,文化惯性会成为阻碍变革的来源。文化惯性所形成的成员在观念、行为准则上的一致性,会使企业失去灵活性,无法适应环境的快速变化。环境的快速变化导致创新周期的缩短[26],但企业因固守过去的价值观念,无法及时地吸收创新所需的大量资源,不利于创新活动的开展。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4a:环境动态性在结构惯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发挥了负向的调节作用,会弱化结构惯性对企业绩效(财务绩效、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
H4b:环境动态性在知识惯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发挥了负向的调节作用,会弱化知识惯性对企业绩效(财务绩效、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
H4c:环境动态性在文化惯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发挥了负向的调节作用,会弱化文化惯性对企业绩效(财务绩效、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
本文在上述理论推导与假设的基础上,构建了组织惯性、环境动态性与企业绩效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二、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收集样本数据。借鉴国内外相关变量的测量量表,并结合中国情境设计出各变量的测量题项。为了提高问卷的信效度,在问卷正式确定前进行了问卷的预测试,对题项做出了修正和调整,最终确定本研究的调查问卷。
本研究通过方便抽样和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样本对象主要为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珠三角地区的企业。问卷调查的时间为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问卷主要通过三种途径进行发放:一是在华南理工大学EMBA和MBA课堂现场发放;二是根据珠三角地区的企业黄页随机抽取样本企业发放;三是根据华南理工大学的校友通讯簿与研究者的个人关系发放。本研究共发放问卷500份,最后回收196份问卷,剔除46份无效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50份用于本研究的数据分析,有效回收率为30%。样本基本特征如表1所示。
(二)变量的测量
本研究的各变量测量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计分方法,得分越高表示程度越高。
因变量:企业的经营状况能通过财务绩效得到体现,而后续发展能力则与创新绩效有关。本文从财务绩效与创新绩效两个维度测量企业绩效,借鉴Persen et al.、Hillman et al. 和张显峰[27]的研究,共计6个题项。
自变量:本文参考Hannan et al.[11]、袁静[13]、Tushman和O′Reilly等的量表,从结构惯性、知识惯性和文化惯性三个维度测量组织惯性,共有14个题项。
调节变量:本文参考Miller、Jawrorski et al.等的量表,从产品技术、消费者需求、市场竞争和政府政策等方面[28],共计8个题项来测量环境动态性。
控制变量:企业规模、企业年限、研发投入、资本、所处行业等会对企业绩效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将其作为控制变量。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信度与效度检验
本文运用统计软件SPSS19.0与AMOS21.0来检验问卷测量的信度与效度。对于信度检验,采用了Cronbach′s α系数。对于效度检验,采用了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方法。
信度与效度分析的结果如表2所示。各分量表的系数均大于0.6,说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是可信的。且各变量的拟合指标χ2/df小于3,RMSEA小于0.08,GFI、NFI、IFI、CFI均大于0.9,达到可接受范围,说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效度。
(二)模型检验与分析结果
由表3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结果可见:结构惯性、知识惯性、文化惯性对财务绩效与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运用层次回归方法检验模型,分别对结构惯性、知识惯性、文化惯性做回归分析。依次将控制变量、自变量、调节变量、自变量与调节变量的交互项逐步进入回归模型,得出分析结果。
1.组织惯性与企业绩效
组织惯性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模型M2、M6显示,F值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构建的回归方程成立,结构惯性对财务绩效与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b=0.283,p<0.001; b=0.369,p<0.001),假设H1a与H1b都得到支持。
模型M3、M7显示,F值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构建的回归方程成立,知识惯性对财务绩效与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b=0.454,p<0.001; b=0.424,p<0.001),假设H2a与H2b都得到支持。
同样,模型M4、M8显示,构建的回归方程成立,文化惯性对财务绩效与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b=0.444,p<0.001; b=0.411,p<0.001),假设H3a与H3b得到支持。
2.环境动态性的影响
调节变量环境动态性的影响的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所有模型的F值都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构建的回归方程都成立。
模型M12中,交互项b=-0.159,p<0.05,调整R2=0.0214,且有增加;在模型M18中,交互项b=-0.123,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环境动态性负向调节结构惯性与财务绩效之间关系,但对结构惯性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假设H4a得到部分支持。
模型M13中,交互项b=-0.134,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而在M19中,交互项b=-0.149,p<0.05,调整R2=0.429,且有加大,显示,环境动态性负向调节知识惯性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但对知识惯性与财务绩效之间关系没有显著的影响,假设H4b得到部分支持。
在模型M14、M20中,交互项都通过显著性检验且为负值,调整R2值都有变大,表明环境动态性负向调节了文化惯性与财务绩效以及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假设H4c得到支持。
四、讨 论
(一)组织惯性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
这一结果与穆尔、张江峰[6]、廖冰等[7]的关于组织惯性对财务绩效、创新绩效具有正向作用的实证研究结果一致。但与现有研究从能力延伸、认知偏差、变革限制等测量组织惯性不同,本研究从结构惯性、知识惯性、文化惯性考察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结构惯性不仅保证了组织结构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有利于企业与环境建立稳定互利的交换关系,提高竞争力,而且增强了企业制度化与规范化的程度,以形成较强的组织资源,使得企业内部的一切资源运转良好,企业的经营、创新活动能够有序、高效地开展,进而提升企业绩效。本研究的结果深化了刘海建[29]关于组织结构的规范化与制度化将会提高企业绩效的结论。
知识惯性一方面有利于企业现有知识体系的强化,提升现有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有助于管理者运用过去的经验、知识处理当前的问题,提高效率,从而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周健明等[16]认为知识惯性能深化现有知识体系应用于成熟的产品领域,从而促进绩效;Liao[15]研究发现,经验惯性会对创新产生正向影响。本研究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他们的观点。
文化惯性有利于企业价值、信念、方法的传递,提高组织成员对企业的认同感,加强企业内外部的系统性整合与协调[30]。同时,稳定的企业文化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源,并且能指导企业的行为,提高企业的决策正确性和经营效率,从而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这与孟范祥[31]的研究发现相一致。他认为,大多数成员认同的企业文化,能统一员工的认知与行为模式并约束其行为,从而提高企业效率。
(二)环境动态性对不同组织惯性与企业绩效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影响不同
从权变理论的视角来看,企业只有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才能保持持续的发展。从动态能力理论的角度来看,动态变化的环境降低了竞争优势的可保持性。因而,在环境动态性较高时,组织惯性的存在会让企业出现调整时滞,难以及时地响应环境的变化,组织惯性对企业绩效的积极影响也会被弱化。本研究结果基本证实了这一观点,只是环境动态性对不同的组织惯性与企业绩效间关系的调节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
当环境动态性较高时,在结构惯性下所形成的大量惯例会束缚企业的行为,且既有资源有效性的下降,使企业不能及时产生新的能力、获取新的资源来应对环境的变化,难以应对新的竞争,因此,环境动态性会弱化结构惯性对财务绩效的正向影响。朱晓武等[32]研究证明,环境对组织结构的规范化与绩效间关系产生负向调节作用,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刘海建[12]研究发现,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组织结构制度化的刚性保证了领导人的权威,有利于战略变革的推行。本研究没有证明环境动态性在结构惯性与创新绩效间关系上发挥了负向的调节作用,表明稳定的组织结构是企业创新活动的重要保障,结构惯性与创新绩效间受到环境动态性的负向调节效应较小。
知识惯性会使企业不自觉地排斥新知识。在动态环境下,企业固化的知识体系已经无法应对更新频繁的技术发展与市场需求,且知识、技术的老化速度加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开发新的技术,因此,环境动态性会弱化知识惯性对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这与郭爱芳等[33]关于环境动态性对经验学习与创新绩效间关系产生负向调节效应的结论相一致。Baum等[34]认为,环境动态性增加了信息获取的难度,为了抓住机遇,管理者更多依靠经验进行快速决策[35]。在本研究中,环境动态性对知识惯性与财务绩效间的负向调节效应不显著,可能是过去成功的知识、经验仍是目前我国企业解决当前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影响企业绩效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文化惯性的作用下,成员会共同遵循企业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当环境动态性较高时,这种高度的认同感反而会妨碍组织成员对新观念的接纳,使其不能灵活反应并做出决策,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行效率;且刚性的文化理念,不能响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无法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源泉,因此,环境动态性会削弱文化惯性对财务绩效与创新的正向影响。白景坤[17]认为在动态环境下,企业过去赖以成功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往往会跟不上环境的变化,文化惯性会变成文化惰性。本研究進一步深化了其结论。
五、實践启示
本研究表明,组织惯性对企业绩效产生了正向影响,而环境动态性在其中发挥了负向的调节作用,这些研究结果对企业实践也具有重要的启示。第一,企业应该强化组织的制度建设,规范管理流程,推进组织管理体系的规划化和程序化,建立企业的结构惯性。企业需要在制度建设和管理规范化的同时,积极开展知识管理,将隐性知识显性化,鼓励员工的知识分享,建立企业的知识基础和传统,形成知识惯性。企业还可以实施文化工程,努力向员工宣传企业的宗旨、愿景、价值理念等,塑造员工行为,使得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要求不断趋向一致,从而提高员工对组织文化的认同度,实现组织长远稳定的发展。企业的结构惯性、知识惯性和文化惯性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企业需要同步推进制度建设、知识管理、文化培育的工作,实现组织层面的制度化、规范化,提高管理体系自我运转的能力和效率,提高企业绩效。
第二,企业要重视外部环境的影响,因为动态环境弱化了组织惯性的正向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技术创新的层出不穷,中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中国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日益激烈。在动态化环境下,企业一方面要发挥现有组织惯性的积极作用,保持已有优势,另一方面需要积极构建新的资源和能力,建立新层次的惯性,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只有发挥已有优势和构建新的优势交替进行,互为强化,才能实现组织的可持续成长。
六、结 论
本文整合资源基础观、权变理论等理论,以珠三角地区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组织惯性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以及环境动态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结构惯性、知识惯性和文化惯性对企业的财务绩效、创新绩效均起到正向作用;环境动态性在结构惯性与财务绩效的关系、知识惯性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文化惯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都发挥了负向调节作用。
本研究证实了组织惯性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为资源基础观的理论解释提供了一个基于中国情境的实证研究结果。本文分别从结构惯性、知识惯性和文化惯性三个维度深入探讨组织惯性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深化和拓展了组织惯性的研究空间,丰富了组织惯性的研究内容。本研究结果还表明,环境动态性在组织惯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发挥了负向的调节作用,表明企业应该根据环境的变化动态调整组织结构、知识和文化,避免组织行为的僵化让企业失去变革和创新的机会和动力,损害了企业绩效。这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组织惯性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的认识和理解,兼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尽管本研究在组织惯性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中做出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一是组织惯性的形成和影响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可以运用时间系列分析或案例研究方法,从动态的角度、长周期的分析和探讨组织惯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二是引入其他的调节变量、中介变量,如企业战略、行业特征、高层管理团队特征与行为等,探讨不同情境下组织惯性的作用机理。三是尝试从其他理论视角,如制度理论、社会学理论等,分析组织惯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可能会有新的研究发现。
参考文献:
[1] [ZK(#]BARNEY J.Firm resource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1991, 17 (1):99-120.
[2] 刘海建,陈松涛,陈传明. 企业核心能力的刚性特征及其超越[J]. 中国工业经济,2003(11): 47-54.
[3] AMBURGEY T L,MINER A S. Strategic momentum: The effects of repetitive, positional, and contextual momentum on merger activity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2, 13(5):335-352.
[4] PETERAF M A. The cornerstone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A resourcebased view[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3, 14(3): 179-191.
[5] ZAJAC E J, KRAATZ M S, BRESSER R K F. Modeling the dynamics of strategic fit: A normative approach to strategic change[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0, 21(4): 429-453.
[6] 张江峰. 企业组织惯性的形成及其对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0.
[7] 廖冰,张波,欧燕. 制造业中组织惯性、组织创新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11): 14-18.
[8] 王龙伟,李垣,王刊良. 组织惯性的动因与管理研究[J]. 预测,2004(6): 1-4.
[9] 任凤玲,彭启山,崔城. 组织惯性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统计与决策,2005(4): 139-140.
[10] [ZK(#]刘敏. 知识型企业组织惯性的维度构成及实证研究[D]. 上海:东华大学, 2011.
[11] HANNAN M,FREEMAN J. Structural inertia and organizational change[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84,49(2):149-164.
[12] 刘海建,陈传明. 企业组织资本、战略前瞻性与企业绩效:基于中国企业的实证研究[J]. 管理世界,2007(5): 83-93.
[13] 袁靜,姚陆锋,郑春东. 知识惯性与组织学习[J]. 科学管理研究,2005(1): 81-84.
[14] SHUHSIEN LIAO. Problem solving and knowledge inertia [J].Expert system with application,2002,22 (1):21-31 .
[15] SHUHSIEN LIAO,WUCHEN FEI,CHIHTANG LIU. Relationships between knowledge inertia,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organizationinnovation[J].Teehnovation,2008, 28(1):183-195.
[16] 周健明,陈明,刘云枫. 知识惯性、知识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14(10): 1531-1538
[17] 白景坤. 组织惰性的生成与克服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 2009.
[18] BROCKMAN B K,MORGAN R M.The role of existing knowledge in new product innovativeness and performance[J]. Decision Sciences, 2003,34(2):385-419
[19] 王玉芹,张德. 创新型文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07(S2): 475-479.
[20] DESS G, BEARD D W. Dimensions of organizational task environments [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84,29(1):52-74.
[21] BABUROGLU R K, TELLIS G J. The incumbents curse? Incumbency, size, and radical productinnovation[J]. Journal of Marketing, 1990,64(1):1-17.
[22] 陈国权,王晓辉. 组织学习与组织绩效: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12(1): 52-59.
[23] MILLIKEN F J. Three types of perceived uncertainty about environment: State, effect, and response uncertainty[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7,12(1):133-143.
[24] ACHROL. Evolution of marketing organization: New forum for turbulent environments [J]. Journal of Marketing,1991,55(10):156-165.
[25] FLEMING L,SORENSON O.Technology as a complex adaptive system: Evidence from patent data [J]. Research Policy,2001,30(7) : 1019 -1039.
[26] 朱秀梅,姜洋,杜政委,等. 知识管理过程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研究[J]. 管理工程学报,2011(4): 113-122.
[27] 张显峰. 基于成长性和创新能力的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价值评估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 2012.
[28] JANSEN J J P,VERA D,CROSSAN M. Strategic leadership for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The moderating role of environmental dynamism [J]. Leadership Quarterly, 2009, 20(1) : 5-18.
[29] 刘海建,周小虎,龙静. 组织结构惯性、战略变革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基于动态演化视角的实证研究[J]. 管理评论,2009(11): 92-100.
[30] MARTINS E C, TERBLANCHE F. Building organizational culture that stimulates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J]. European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03,6(1):64-74.
[31] 孟范祥. 组织惯性对企业组织变革影响机理及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10.
[32] 朱晓武,王玲. 转型期我国企业组织结构与组织绩效的关系实证[J]. 经济管理. 2009(5): 140-146.
[33] 郭爱芳,陈劲. 基于科学/经验的学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J]. 科研管理,2013(6): 1-8.
[34] BAUM R J, Wally S. Strategic decision speed and firm performanc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3,24(11):1107-1129.
[35] NICKERSON J A,ZENGER T R. A knowledgebased theory of the firmthe problemsolving perspective [J]. Organization Science,2004, 15(6): 617-632.
Abstract: With the Pearl River Delta compani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e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 inertia and enterprise performance under environmental dynamism. This study uses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deal with data from questionnaires, and finds that organization inertia can enhance enterprise performance. Structural inertia, knowledge inertia, cultural inertia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financial performance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Environmental dynamism plays a negative moderating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uctural inertia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as well as knowledge inertia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Environmental dynamism also weakens the positive impact of cultural inertia on enterprise performance.
Keywords:organization inertia;environmental dynamism;enterprise perform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