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文化与英语审美教育

    向萌

    【摘 要】 随着图像时代的来临,对视觉文化的研究已成为众多学者和教育家关注的课题。为了迎接新时代的挑战,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实现有效教学。本文从英语审美教育的角度分析了视觉文化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并对其实践方法提出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 视觉文化;图像;英语教学;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4-00-01

    视觉思维的教学意义

    在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文化逐渐脱离以语言为中心的状态,而以图像为主的视觉文化则蓬勃发展起来。在视觉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阅读习惯正在发生转变,从基于文字文本的阅读转化为基于图像文本的阅读,阅读对象、阅读方式和阅读心理的改变,使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不得不向审美教育模式转化。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培养学生的视觉素养和审美能力不仅仅是艺术类教师的工作,更是每一个教育者的职责所在。

    我们开始意识到图像并非只是课本的装饰物,也不是一种无奈的文字注解。在初级教育中,教师普遍用图像和视频来对幼童进行启蒙教学。而当学生能够阅读后,文字文本则变成了唯一的媒介。这说明我们根深蒂固地认为图形是一种肤浅的辅助,远不如文字精确,更不能代替书面语言。事实上,视觉信息能使课本上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具体,更容易被理解。大量研究表明,当学生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同时运用看、听、读的方式时,能更好地接受教学内容,优化学习,并促进英语语言技能的发展,提高英语阅读和写作水平。在阅读文字时,视觉图像能辅助学生记忆阅读材料,通过语言和视觉感官两个通道使大脑获得信息。现已有多项科学研究证明,使用形式各异的多通道展现同一信息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有医学研究者以正电子发射X射线层析照相术证明,语言和视觉信息是由不同的大脑部位分工处理的,当个体处理语言信息时,大脑的左半球变得活跃,而处理视觉信息时,右半球被明显激活。由此可见,大脑是各区域连接的整体系统,在联合使用时能帮助理解和记忆。教师应在英语课堂上注意向学生呈现丰富的视觉材料,同时激活教学对象的左右脑,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国内外相关研究说明,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成绩好坏仅有五分之一与智力因素相关,起到决定性影响的恰恰是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动力、情感、性格等)。多年来,高校的英语教育都停留在教师灌输为主的模式上,强调词汇句法的讲解,忽视形象思维和创造力,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长此以往,这种完全基于分析性语言的教学压抑了学生的感性思维和想象力,且对于学习主动性来说也非常不利。在英语课堂中灵活运用视觉材料,能促进学生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拓展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增加学习动力和创造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此外,英语课堂上视觉感官的参与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使学生在欣赏和创作艺术作品时更加得心应手,这一点对美术学院的学生来讲是意义重大的。

    在这个读图时代,视觉符号已超越语言符号而成为文化的主导形态。大学生接受的一大半知识都来自视觉信息,大部分高校却没有相关的教育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视觉信息。大学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常规人文学科,应该为视觉语言的学习留出一点空间。因为如果缺乏正确的指导,学生从正规教育体系获得的知识就会越来越少,轻易让电影、电视和商业广告洗脑和操纵。倡导审美模式的教学,在课堂上训练学生去分辨良莠不齐的视觉信息,培养学生成为视觉语言的解码者和编码者,对视觉信息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和操作,是每一个教育者的责任。

    视觉文化与英语课堂实践

    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最早对教学活动中的视觉经验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指出“思维是视觉的”,反对仅仅建立在口头讲述和书面文字基础上的教学和死记硬背的方法,提倡教学需遵循直观性原则,只有广泛应用直观的教学材料,才能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发展思维和语言。

    在英语课上,教师要善于挖掘英语课程内容中的视觉材料,使教学内容图像化,用视觉信息传递知识,并将图像与教学语言和思想有机结合,同时注意发展学生对视觉信息的理解和创造能力,以此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的阅读和写作水平。视觉形象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形式多种多样,使用视觉材料的课堂教学策略可分为随堂创作,分组讨论和思维共享几个阶段。

    比如在学习一篇议论文之后,叫学生绘制事件时间表或作者写作思路简图,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文中各段落之间的关系,也清晰地掌握了写作技能的要点;在做诗歌小说赏析时,布置学生用素描的方式表现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并在全班用英语一一对画像进行阐述。在阅读科普说明文时,让学生总结实验步骤或方案要点,并以流程图来表现。

    英语语言基础薄弱的学生,仅用英语文字语言符号难以准确表达和交流,他们便时常用母语(中文)来替代说明,这样做一方面会形成依赖性的不良习惯,另一方面也不利于英语语言思维的形成。这时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运用图像语言加以补充,弥补文字语言的缺陷,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

    在积极探索课堂上的视觉因素,发挥审美活动对教学实践价值的同时,我们还要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消除视觉元素对他们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切不可矫枉过正,把教学变成了图片欣赏课,而完全忽视了严谨的句法训练和词汇分析。教师要意识到,在传统英语课堂上引入视觉材料,并非是要将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取而代之,而是要将两者融合,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和思想境界的共同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有创造性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Fransecky R B, Debes J L. Visual Literacy: A Way to Learn--A Way to Teach[J]. 1972.

    [2]張舒予,朱静秋.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视觉素养培养(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5,3:12-16.

    [3]李政涛.图像时代的教育论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8(3).

    [4]周冠生.形象思维与创新素质[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5]刘欣.视觉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0(6):12-13.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