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如何写好人物评论
王敏
进入高中阶段,随着知识的丰富和阅历的加深,不少学生开始热衷于对时下社会上人和事进行评论,但受限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够完善,不少高中生评论往往要么陷于独出心裁的刻意和武断,要么出现人云亦云的倾向,难以写出议论佳作。其实,教师可以有意识引导学生练写人物评论,特别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评论,这对学生的写作要求不高,同时也更能彰显其所学、所思、所想。本文就结合具体作品,谈谈如何指导学生写人物评论。
一、对比评出人物特色
如何抓住人物特点,对人物进行准确的定性,是人物评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借助同类和相似人物类比,或与其他不同甚至相反人物对比,从而更加鲜明地聚焦出人物的特质。如《气象》一文是如此评论平儿的:
《红楼梦》中人,黛玉有羸弱的病态之美,宝钗有温婉的内敛之美,熙凤更有她独特的泼辣之美……可红楼中,也有那么一位女子,虽身份低微,但从未自轻自贱,而是不断努力着,为自己创造出更美的人生气象,她就是平儿。
作者通过将平儿与黛玉、宝钗、凤姐的简单对比,写出其不同的气象特质,接着继续将平儿与一般人进行对比:
她既是贾琏的爱妾,又是凤姐的心腹,在旁人眼中本就是水火不容的两个角色,却在平儿的掌控中,出乎意料地和谐。如此微妙的角色,可不是一般人能扮演好的。处于贾琏与凤姐之间,她固然不能表现得过于强势,但是难道她只需一味地摆出一副柔弱的姿态吗?不,那样她只会寸步难行,她总能时时刻刻谨记自己的身份地位,所以她也不断地用她的行动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尊重。
将平儿置于贾琏和凤姐之间,将平儿与一般人不一样的特质呈现出来,评出了人物不同一般的秉性。
二、细节评出人物个性
人物的个性往往通过诸多细节表现出来,人物评论就要抓住这些细节做文章。不一定要品评多少细节,但一定要评出最能体现人物个性风采、最能反映人物命运的一些细节,从中挖掘人物的不凡之处。如文中对平儿的几方面细节进行了评论:
凤姐管理贾府上下,周全的身后是忠心耿耿的平儿。聪慧的平儿对贾府内大大小小的事情,无一不谙熟于心。一旦凤姐一时想得不周全或做得不妥的地方,平儿总能从旁悄悄指出,有着不同一般的格局和气象。如此美丽、聪慧的平儿,也难怪刘姥姥初进大观园时会把她错认成凤姐。
刘姥姥错认平儿的细节被作者解读为其具有凤姐一样的管理能力,突出了平儿不同一般的聪慧。
三、溯源评出人物本质
评论人物要抓住本质必须追根溯源。因为人物行动必然有着某种根源性的因素,对于平儿来说,也是如此,文中作者正是通过溯源法来评出人物的本质的:
平儿能有如此气象,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她自幼生活在凤姐身边。凤姐强势,所以平儿自幼就学会了隐忍,凤姐的精明也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她。平儿从中一点一滴汲取经验,一步步成长,一点点蜕变,创造出自己的气象。
文中作者对平儿的特质作出了详细分析,把生活在凤姐身边受其影响和自己低下的身份作为其现有特点的本质性因素,分析客观合理,评论精准到位。抓住本质的同时,又对本质进行描述,这样的佐证类似于议论文中的论据,但写起来相对比较随意,不需要太过严谨,如作者这样写道:
然而,也正是因为下人的身份,让平儿丝毫不忘本,她虽凭借自己的实力在暗波涌动的贾府站稳脚跟,可从不倨傲,对待最普通的丫头奴才们都没有颐指气使的时候。也正因如此,上到黛玉、宝钗这样的主子们,下到十几岁的小仆人,都爱和她说心里话。
作者借助原著细节,将这种本质所反映的特点,用细节呈现出来,使得平儿那种亲和、不卑不亢的性格特征更加具体形象地呈现出来,为上面所概括的本质进行说明,同时也在描述中进一步加深了对人物的印象。
四、归纳评出人物全貌
人物评论应该辩证客观,特别是对人物的分析一定要使用二分法,从不同维度进行分析,切忌“一条道走到黑”。即使是周朴园这样的人,在十恶不赦的同时,也有着良心的发现和一定的人性。因此,在人物评论时,应从主要特点和一般特点、正面特点和反面特点等不同角度加以评判。
喜欢平儿的人,认为她真诚善良,毕竟贾府上上下下提到她,无一不露出赞赏的神色;可是不喜欢平儿的人,则认为她奴性十足,毕竟她对那些所谓的主子们缺乏反抗的勇气和意识。但不论怎样,聪慧如平儿,忠诚如平儿,谦和如平儿,为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树立了一个良好榜样,为我们在人生低迷之境中提供了一个学习榜样。
作者在评论平儿的时候,没有通篇夸赞平儿,而是借助他人的理解分析了平儿奴性的一面,但同时客观地看待其好与坏,提出汲取其好的一面以之为榜样,这样就既全面评论了人物,又不会造成混乱,可谓主次分明。同时,在对人物进行辩证评论的同时,作为高中生写人物评论还应该注重联系现实,赋予其现实意义,这样的人物评论才更有生命力,才更有说服力。
其实,高中生在写作人物评论的时候,一定要通过对人物所涉及到的事件、生活的环境、故事的背景等进行整体的把握,这样才能对人物进行一个相对准确的定位。特别要注意的是,对人物的评论要站在历史的角度、辩证的角度来进行分析,而不能以今天的标准和要求来进行衡量,更不能以偏概全地对人物进行拔高或者贬低,而需要实事求是地将人物放在特定背景环境、事件情节中进行精准“画像”。
(作者单位:扬州市邗江区
蒋王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