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朱海进
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是为了从探究物理现象中获得物理规律,并把物理规律应用到生活中.从物理教学的目的来看,如果学生仅仅只能看到一个具象的物理现象,而不能发掘现象背后的物理本质,那么教师便没有真正达到教学目标.当下初中物理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心态被动.
当前很多学生的学习心态非常被动,主要体现在他们在课堂上不愿意积极提出问题,不愿意依照教师的引导去思考问题,不愿意主动去解决各种物理问题等方面.如果学生的学习心态是被动的,那么教师的教学效率便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2.学生认知能力不足.
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只能理解物理现象,却不能理解物理现象背后的本质.当學生不能理解物理现象背后的本质,便会出现认知上的错误.比如教师在课堂上问学生“在冰天雪地里,一件湿的衣服变干了,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很多学生会回答,这是一种蒸发现象.这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他们认为衣服变干了,必然是衣服中的水汽化的结果.这个错误的认知反应出学生把液化、固化、汽化、升华、凝华等概念混淆了,从而导致无法运用物理概念来正确解释物理现象背后的机理.
3.学生忽视实践锻炼.
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只愿意学习理论知识,却不愿意进行物理实践.不少学生表示,虽然他们学过密度的知识,却不知道一斤油和一斤水哪个体积大,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在生活中挖掘过物理知识.还有一些学生表示,虽然他们在物理课程中学过生活用电知识,却从来没有自己接过一个灯泡.如果学生没有积极参与过物理实践,他们就不了解生活中都应用了哪些物理知识,也无法深层次地了解物理知识.
二、初中物理教学问题的原因
1.缺少探究知识的训练.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既缺乏探究知识的意识,也缺乏探究知识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以自己为主导,要求学生跟随自己的教学思路,接受自己的引导来学知识,学生不必在学习中提出太多自己的意见.受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会产生被动的学习意识,在学习中只会等着教师把知识告诉自己.要探究知识,就必须要有探究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思辨能力、实验能力等.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没有系统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学生的探究能力比较欠缺.新课改向教师提出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要求后,教师才开始尝试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而当有些教师开始尝试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以后,却发现学生不具备探究的能力,以至于给物理教学带来了难题.
2.缺乏思维水平的训练.
学生之所以看到了一个物理现象,却看不到现象背后的本质,是因为学生没有应用科学的思维来分析物理问题.首先,学生缺乏剥离情境看问题的抽象的思维能力.其次,有些学生缺乏应用逻辑的思维看待物理问题的能力,这就造成这些学生只能静态地看待物理现象,却不能动态地看待物理问题,从而造成认知偏差的问题.最后,学生没有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缺乏从宏观的视角看待事物的能力.学生之所以会把固化、气化、液化与升华、凝华等概念弄混,是因为学生不能理解固化、气化、液化探讨的是一种物理现象,它探讨的是物质的三种存在形式.升华和凝华探讨是物质变化的一个过程.这几个概念有相通之处:在探讨升化的时候,探讨的是物质从固体直接变为气体的过程;也有不同之处:探讨的是两种不同的物理问题.如果学生不能在学习中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那么在应用物理知识解释问题时,一定会出现诠释上的偏差.
3.缺乏实践能力的训练.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重视理论知识教学而忽视物理实践教学.教师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考出好的成绩,那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只要教给学生与考试有关的知识就行了,不必教给学生考试不会考的内容.在教师的心中,考试不会考“学生会不会换灯泡,能不能应用物理知识炒出一手好菜”等这些内容,所以不会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情感、思维、能力三维的教学目标.如果教师不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学生就不能从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就不能深化物理知识的理解,就不能获得能力的锻炼.因此,作为物理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