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创新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内生动力的路径选择
李扬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强化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党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将学习教育常态化与宗旨意识并重,取得显著成绩。在肯定成绩同时,面对新形势,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势必要与时俱进,通过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防范于未然,从而有效应对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强化其党性意识、宗旨意识,强化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不断适应新时代对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所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进而以党员干部教育创新发展为契机,为整体国民素养进一步提升提供思想与制度保障。
【关键词】党员;干部教育;路径;创新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8)10-0032-02
一、筑牢思想根基
以传统教育模式为依托,在不断适应新的发展趋势下,创新教育理念与机制,才能适应新时代对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新要求。
(一)中国共产党人勇于自我革新是我党最大的政治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中国共产党走到今天,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在革命斗争年代,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我们将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团结成我们的一员,然而却不能忽视原本存在于小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思想深处的革命的动摇性、懦弱性与涣散性,这种隐患在一定程度仍存在并可能根据其发展产生出其消极影响。随着党的执政能力加强,执政根基不断牢固,越来越多的先进分子被吸纳进党的队伍。这种强大的包容性越强,其被陈旧、消极、腐朽思想影响或侵入党自身肌体的概率就越大。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等原本不属于无产阶级价值观的消极思想,随着阶级斗争、阶级矛盾在和平与发展时期的不断弱化,可能不断沾染、侵蚀到意志不坚定、党性不够强的党员个体。为此,党必须进行长期、不懈、顽强的斗争,方能抵御这种侵蚀。列宁曾说:“消灭阶级不仅意味着要驱逐地主和资本家,——这个我们已经比较容易地做到了,——而且意味着要消灭小商品生产者,可是对这种人不能驱逐,不能镇压,必须同他们和睦相处;可以(而且必须)改造他们,重新教育他们,这只有通过很长期、很缓慢、很谨慎的组织工作才能做到。”[1](P.200-201)
无产阶级革命与以往其他斗争有着本质不同。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提到:“对于无产阶级,则在政治上获得解放,获取胜利,还仅仅是革命的开始,极大的工作还在革命胜利以后”。作为无产阶级执政党如果丢掉自我革命,便和历史上其他的政党亦或革命没有了区别。以往政党革命或阶级斗争均以夺取政权或上台执政为终结点,而无产阶级革命并非单纯推翻反动统治。在解放被压迫者、被剥削者斗争中,不断实现自我革新、自我革命,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解放与全面发展,才是我们最终的奋斗目标。
(二)强化共产党人自我纯洁性要避免陷入两个误区
一是外部环境恶劣后才去提高党性修养。外部环境成了党性修养的“启动阀”,这种导向,急功近利,颠倒了内外因的次序。二是党性修养的实用主义倾向。将提升党性修养当成了促改革、谋发展的手段。势必使党员干部甚至广大人民群众误以为党性修养的提升不是目的,治理外部窘境才是需求。不认清上述误区,势必导致党性修养严重偏离无产阶级执政党本质属性。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革命之所以必需,不仅是因为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能推翻统治阶级,而且还因为推翻统治阶级的那个阶级,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的东西,才能成为社会的新基础”。[2](P.76-77)
(三)党性修养强固才能辨识要害问题
当下全球化趋势强化,虽以和平、发展为主流,但反全球化浪潮在一些国家一己私利驱动下暗流涌动。国家间、地区间由于利益而导致摩擦不断,又因其在全球化下密切关联,使得国家间、地区间矛盾纠葛更加具有隐蔽性,这种“若即若离”情形使矛盾冲突并非时刻显著表现出来。倘若党性不强,则很难在深藏的问题中“摸准脉”,精准抓住问题实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惨痛教训便是最好的例子。只有时刻筑牢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与斗争中精准抓牢要害症结,不断强化无产阶级执政党的政治本色与担当。
(四)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与使命是天职,要毫无条件时刻践行
无产阶级政党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实现全人类解放这一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修养》中指出:“我们的党员,不是什么普通人,而是觉悟的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他应该成为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和阶级意识的自觉的代表者。因此,他的个人利益完全不应该在党和无产阶级的利益之外突现出来。”老一代革命先辈,正是秉承這一使命与宗旨,不惜鲜血乃至生命为代价取得了新民主主革命的胜利,换了新天地。共产党人讲担当,但不能讲条件,在任何时期都不会过时。《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提到:“只有彻底站在无产阶级立场的人,以无产阶级的理想为理想的人,才能彻底了解和掌握它。没有坚定纯洁的无产阶级的立场和理想,是不能彻底了解和真正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这门科学的。”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讲道:“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为什么人的问题是“试金石”,更是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的立场与担当。
二、创新教育主渠道
党性教育,变的是其丰富多彩的形式与载体,不变的是无产阶级执政党的根本宗旨与本色。
(一)形式上突破传统固有模式
首先,固定模式中以党性教育“公开课”,突破传统行业壁垒。一是继续发挥传统党性教育主阵地基础作用。延续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干部教育学院等传统载体作用。在各级各类调训、主体班、专题研修班、专题培训班中不断加大党性教育培训力度,创新形式,适时调整部分不合时宜的内容或形式,在不断了解被培训对象需求基础上,不断适应各级各类学员需求。二是开辟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大讲堂,专业技能培训赋予红色基因。在各种专业技能岗位培训的场地选取上优先考虑革命圣地、红色文化遗产传承地、伟人故里、英模人物纪念馆等地点。将党性传统、红色基因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到每一位受训者,进而升华至其思想层面。三是拓展街道、社区大讲堂,将党性教育融入其中。今天的街道、社区承载广大人民群众更多的期待。在这种趋势下,在其中设置党性教育大讲堂,依托这一载体,通过定期或不定期邀请相关专家为群众答疑解惑,为人民群众服务,在服务中不断拉近与人民群众距离,从而为群众提供更贴心、更专业服务。
其次,流动模式中以党性教育“公开课”,实行定期与不定期巡回课堂。一是针对机关、企业、事业、街道、社区等相关单位定期实行党性教育“公开课”巡讲制度。以党委、政府牵头,各级党员干部领导小组指挥,干教主管部门与相关机构为载体,制定年度巡讲计划,在寻求各方需求基础上列出巡讲清单,制定巡讲日程表及相关人员安排,在下一年初实施计划。将党性教育“公开课”巡讲制度纳入相关单位年度绩效考核目录。二是针对大政方针、新近出台的相关政策实施党性教育“公开课”不定期巡讲。
(二)内容中实效性与针对性并重
秉承需求市场化机制,不断寻求党性教育“公开课”与时代发展、人民需求契合点。一是政策解读。针对中央大政方针或地方政府相关政策,以群众喜闻乐见方式,用“公开课”大讲堂形式实施权威解读。二是法规条文解读。针对相关法律条文、司法解释等,针对群眾日常困惑,邀请相关法律专家、行业权威实施权威解读与案例分析。三是社会热点问题回应。针对社会焦点、难点、疑点问题进行权威介绍、理性解读,为群众解疑释惑,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在一定程度上将社会利益链条中的隐形矛盾化于无形,同时也拉近了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四是健康养生课堂。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针对广大人民群众求医问药的诸多难题,尤其针对中老年群体对医疗养生误区,定期开展健康养生“公开课”。一方面填补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与健康常识的空白,另一个方面有效打击社会上出现的虚假养生与假冒医疗宣传,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五是国学文化通识教育。中华民族是有着数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继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以党性教育为核心,诚邀相关国学专家学者,将国学通识教育以公开课的形式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六是红色基因传承。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民英雄是最不应该被忘记的。将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传承与弘扬,便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同时,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变化中,的确需要这种无形力量来不断充实其精神世界,令其精神世界不至“空虚乏力”。
(三)创新理念,打破机制,充分实现党性教育的外化效应
在优化传统机制的同时,以党性教育为核心,扩大受众面,使党的光荣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人民群众所需所求的知识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融入更多的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在和平与发展时期,将“军民鱼水情”、“党群血肉情”再次呈现在新时代的中国大地。任凭世界如何纷繁复杂,只要时刻秉承优秀传统文化,时刻承续优秀革命精神,实践行动自然有力量。
总之,新时代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党性教育要勇于打破常规,将“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提升整体国民素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与关键,中国梦不仅是民族梦,更是人民梦,不仅是国家梦,更是家国梦!在这个人人共建、人人共治、人人共享、人人共创的新时代,只要全面提升整体国民综合素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定能绽放出它绚烂多姿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宁选集(第四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2]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 版社,1972.
[责任编辑:褚永慧]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强化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党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将学习教育常态化与宗旨意识并重,取得显著成绩。在肯定成绩同时,面对新形势,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势必要与时俱进,通过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防范于未然,从而有效应对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强化其党性意识、宗旨意识,强化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不断适应新时代对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所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进而以党员干部教育创新发展为契机,为整体国民素养进一步提升提供思想与制度保障。
【关键词】党员;干部教育;路径;创新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8)10-0032-02
一、筑牢思想根基
以传统教育模式为依托,在不断适应新的发展趋势下,创新教育理念与机制,才能适应新时代对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新要求。
(一)中国共产党人勇于自我革新是我党最大的政治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中国共产党走到今天,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在革命斗争年代,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我们将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团结成我们的一员,然而却不能忽视原本存在于小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思想深处的革命的动摇性、懦弱性与涣散性,这种隐患在一定程度仍存在并可能根据其发展产生出其消极影响。随着党的执政能力加强,执政根基不断牢固,越来越多的先进分子被吸纳进党的队伍。这种强大的包容性越强,其被陈旧、消极、腐朽思想影响或侵入党自身肌体的概率就越大。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等原本不属于无产阶级价值观的消极思想,随着阶级斗争、阶级矛盾在和平与发展时期的不断弱化,可能不断沾染、侵蚀到意志不坚定、党性不够强的党员个体。为此,党必须进行长期、不懈、顽强的斗争,方能抵御这种侵蚀。列宁曾说:“消灭阶级不仅意味着要驱逐地主和资本家,——这个我们已经比较容易地做到了,——而且意味着要消灭小商品生产者,可是对这种人不能驱逐,不能镇压,必须同他们和睦相处;可以(而且必须)改造他们,重新教育他们,这只有通过很长期、很缓慢、很谨慎的组织工作才能做到。”[1](P.200-201)
无产阶级革命与以往其他斗争有着本质不同。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提到:“对于无产阶级,则在政治上获得解放,获取胜利,还仅仅是革命的开始,极大的工作还在革命胜利以后”。作为无产阶级执政党如果丢掉自我革命,便和历史上其他的政党亦或革命没有了区别。以往政党革命或阶级斗争均以夺取政权或上台执政为终结点,而无产阶级革命并非单纯推翻反动统治。在解放被压迫者、被剥削者斗争中,不断实现自我革新、自我革命,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解放与全面发展,才是我们最终的奋斗目标。
(二)强化共产党人自我纯洁性要避免陷入两个误区
一是外部环境恶劣后才去提高党性修养。外部环境成了党性修养的“启动阀”,这种导向,急功近利,颠倒了内外因的次序。二是党性修养的实用主义倾向。将提升党性修养当成了促改革、谋发展的手段。势必使党员干部甚至广大人民群众误以为党性修养的提升不是目的,治理外部窘境才是需求。不认清上述误区,势必导致党性修养严重偏离无产阶级执政党本质属性。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革命之所以必需,不仅是因为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能推翻统治阶级,而且还因为推翻统治阶级的那个阶级,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的东西,才能成为社会的新基础”。[2](P.76-77)
(三)党性修养强固才能辨识要害问题
当下全球化趋势强化,虽以和平、发展为主流,但反全球化浪潮在一些国家一己私利驱动下暗流涌动。国家间、地区间由于利益而导致摩擦不断,又因其在全球化下密切关联,使得国家间、地区间矛盾纠葛更加具有隐蔽性,这种“若即若离”情形使矛盾冲突并非时刻显著表现出来。倘若党性不强,则很难在深藏的问题中“摸准脉”,精准抓住问题实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惨痛教训便是最好的例子。只有时刻筑牢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与斗争中精准抓牢要害症结,不断强化无产阶级执政党的政治本色与担当。
(四)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与使命是天职,要毫无条件时刻践行
无产阶级政党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实现全人类解放这一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修养》中指出:“我们的党员,不是什么普通人,而是觉悟的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他应该成为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和阶级意识的自觉的代表者。因此,他的个人利益完全不应该在党和无产阶级的利益之外突现出来。”老一代革命先辈,正是秉承這一使命与宗旨,不惜鲜血乃至生命为代价取得了新民主主革命的胜利,换了新天地。共产党人讲担当,但不能讲条件,在任何时期都不会过时。《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提到:“只有彻底站在无产阶级立场的人,以无产阶级的理想为理想的人,才能彻底了解和掌握它。没有坚定纯洁的无产阶级的立场和理想,是不能彻底了解和真正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这门科学的。”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讲道:“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为什么人的问题是“试金石”,更是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的立场与担当。
二、创新教育主渠道
党性教育,变的是其丰富多彩的形式与载体,不变的是无产阶级执政党的根本宗旨与本色。
(一)形式上突破传统固有模式
首先,固定模式中以党性教育“公开课”,突破传统行业壁垒。一是继续发挥传统党性教育主阵地基础作用。延续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干部教育学院等传统载体作用。在各级各类调训、主体班、专题研修班、专题培训班中不断加大党性教育培训力度,创新形式,适时调整部分不合时宜的内容或形式,在不断了解被培训对象需求基础上,不断适应各级各类学员需求。二是开辟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大讲堂,专业技能培训赋予红色基因。在各种专业技能岗位培训的场地选取上优先考虑革命圣地、红色文化遗产传承地、伟人故里、英模人物纪念馆等地点。将党性传统、红色基因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到每一位受训者,进而升华至其思想层面。三是拓展街道、社区大讲堂,将党性教育融入其中。今天的街道、社区承载广大人民群众更多的期待。在这种趋势下,在其中设置党性教育大讲堂,依托这一载体,通过定期或不定期邀请相关专家为群众答疑解惑,为人民群众服务,在服务中不断拉近与人民群众距离,从而为群众提供更贴心、更专业服务。
其次,流动模式中以党性教育“公开课”,实行定期与不定期巡回课堂。一是针对机关、企业、事业、街道、社区等相关单位定期实行党性教育“公开课”巡讲制度。以党委、政府牵头,各级党员干部领导小组指挥,干教主管部门与相关机构为载体,制定年度巡讲计划,在寻求各方需求基础上列出巡讲清单,制定巡讲日程表及相关人员安排,在下一年初实施计划。将党性教育“公开课”巡讲制度纳入相关单位年度绩效考核目录。二是针对大政方针、新近出台的相关政策实施党性教育“公开课”不定期巡讲。
(二)内容中实效性与针对性并重
秉承需求市场化机制,不断寻求党性教育“公开课”与时代发展、人民需求契合点。一是政策解读。针对中央大政方针或地方政府相关政策,以群众喜闻乐见方式,用“公开课”大讲堂形式实施权威解读。二是法规条文解读。针对相关法律条文、司法解释等,针对群眾日常困惑,邀请相关法律专家、行业权威实施权威解读与案例分析。三是社会热点问题回应。针对社会焦点、难点、疑点问题进行权威介绍、理性解读,为群众解疑释惑,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在一定程度上将社会利益链条中的隐形矛盾化于无形,同时也拉近了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四是健康养生课堂。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针对广大人民群众求医问药的诸多难题,尤其针对中老年群体对医疗养生误区,定期开展健康养生“公开课”。一方面填补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与健康常识的空白,另一个方面有效打击社会上出现的虚假养生与假冒医疗宣传,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五是国学文化通识教育。中华民族是有着数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继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以党性教育为核心,诚邀相关国学专家学者,将国学通识教育以公开课的形式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六是红色基因传承。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民英雄是最不应该被忘记的。将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传承与弘扬,便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同时,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变化中,的确需要这种无形力量来不断充实其精神世界,令其精神世界不至“空虚乏力”。
(三)创新理念,打破机制,充分实现党性教育的外化效应
在优化传统机制的同时,以党性教育为核心,扩大受众面,使党的光荣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人民群众所需所求的知识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融入更多的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在和平与发展时期,将“军民鱼水情”、“党群血肉情”再次呈现在新时代的中国大地。任凭世界如何纷繁复杂,只要时刻秉承优秀传统文化,时刻承续优秀革命精神,实践行动自然有力量。
总之,新时代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党性教育要勇于打破常规,将“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提升整体国民素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与关键,中国梦不仅是民族梦,更是人民梦,不仅是国家梦,更是家国梦!在这个人人共建、人人共治、人人共享、人人共创的新时代,只要全面提升整体国民综合素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定能绽放出它绚烂多姿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宁选集(第四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2]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 版社,1972.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