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孩子走出厌学的误区

戚广娣
【内容摘要】厌学是指学生不喜欢学习、厌倦学习,是对学习产生的一种厌恶、反感、憎恨或无所谓的心理倾向。本文通过分析初中生厌学的常见表现,探讨导致厌学的主客观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初中生 厌学心理 原因分析 对策
21世纪是一个以“终身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时代,我们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和提高自己,将学习真正贯彻于自己的一生,才可能在多变的竞争中取胜,才能适应巨大变化和快速发展带来的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持久进步。但与这股潮流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学生厌学的趋势逐年扩大,厌学的情绪日益严重。学生厌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需要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特殊关注。特别是初中生,他们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具有思维独立性、情绪逆反性以及生活活跃性等身心特征,许多因素都可能诱发初中生厌学心理。本文主要通过初中生厌学心理的分析,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走出厌学的误区。
一、初中生厌学的常见表现
第一,学习兴趣不浓,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实际课堂学习中,注意力不能持续集中,课堂教学参与性不高,经常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包括讲话、做小动作、开小差、看与学习无关的书籍等。
第二,学习意志不坚定,有畏难心理。主要表现就是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经常抄袭他人作业,不去主动发现和探索学习上的问题,遇到问题不愿找老师或学生帮助等。
第三,部分学生偏科严重,对某一学科毫无兴趣,或心生厌烦,害怕学习。
第四,害怕考试,甚至恨书、讨厌老师,不满学校。有的经常性迟到或早退,甚至逃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会出现身身体不适,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晕、脾气暴躁甚至出现抑郁,焦虑、歇斯底里等心理疾病。
这些厌学现象直接影响了初中生的学习状态和身心健康,导致无法从事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二、初中生厌学的原因分析
导致厌学的因素很多,每个厌学者的厌学原因也不可能完全相同。
(一)学生厌学的主观因素
首先,学习行为习惯差。学习行为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对学习的发生有着影响,而且对学习过程和结果都有重大影响。初中生面临学习环境的巨大变化和全新挑战,由于自身适应力不强,无法正视挫折和失败,自信心不足,产生消极心理,甚至一蹶不振。实践证实,缺乏良好学习行为习惯,没有足够自制力,是初中生厌学的最主要内因。
其次,缺乏明确学习目标。部分学生不清楚学习是什么,为了什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读书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谋生工具和手段,再加上一些不良的舆论引导和不正之风的出现,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目的造成极大负面影响。
最后,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制约。大量教学实践证实,厌学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受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客观上制造学习困难和障碍,降低学习效率,影响学生正常发展。学习障碍造成学习成绩大幅下滑,进而形成了“成绩下滑——厌学——成绩下滑”的恶性循环。成绩差是导致部分学生厌学的直接原因。
(二)学生厌学的客观原因
首先,家庭因素。主要体现为:部分家长虽然思想上重视孩子的学习,但行为上教育方式不对,而期望又过高;部分家长溺爱孩子或放任自流,以及对孩子要求过低而简单。加上随着孩子的长大,家长和孩子的沟通不平等,不和谐,不良的家庭环境,影响了孩子积极学习的情绪。
其次,学校因素。主要体现为: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业负担过重;学校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教育体制的制约和影响。如果再加上教师处理师生关系不当,更容易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加剧学生的厌学心理。这种心理会产生恶性循环,会影响他们的同学关系,出现孤独、社交恐惧、有侵犯行为等,这种朋辈之间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好,会直接导致对同学的厌恶,继而导致对学习的厌恶。
最后,社会因素。主要体现为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比如低俗文化对初中生产生负面的思想影响,最终导致他们失去学习兴趣和动机。读书无用的落后思想又一定程度地出现复燃之势,也成为初中生厌学的一大客观因素。尤其是越来越开放的网络,带给学生极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对网络缺乏有力监控的话,大多数孩子会上网成瘾,精神萎靡、成绩下降,发展为较为严重的厌学情绪。
三、解决初中生厌学的有效对策
(一)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己
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发现自己,才能客观地评价和正确地对待自己的优缺点,才能给自己勇往直前的勇气和信心。因此,克服厌学的第一步就是要认识自己,发现自己。
认识自己,最重要的就是认识自己的性格。有一句精辟的名言是这样说的“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我们要先了解自己的性格,知道自己性格的优点和缺点,扬长避短、扬长补短。
发现自己是一项全方位的认识活动,包括身体方面的、精神方面的,还有心理方面的。发现自己是一个不断成长和反思的过程。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并恰当地使用自己的优势。有的人总是悲观地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特别是在遭遇挫折的时候,容易自暴自弃。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从而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优势,避免或改变自己的劣势,增强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二)提高教师教育水平,激励学生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兴趣是克服厌学心理最为重要的策略。由于学习兴趣属于初中生学习的内驱力,没有了兴趣或者动机,是无法形成学习行为的。教师要具体分析学生厌学的不同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兴趣激发对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强化课堂教学生活性,提高学生对知识的重视度。传统教学通常因少数“成功者”而忽视多数“普通者”,这是由于未能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未能调动学生课堂参与性,因此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兴趣在学生知识获取方面的重要性,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和民主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互动,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厌学心理。
2.时刻注意矫正学习心理
教师要帮助那些有厌学心理初中生矫正厌学心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情感教育,用爱去灌溉学生心灵,去感化那些厌学的初中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大对厌学学生的关注和关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互动,为他们提供学习成功的平等机会,让那些厌学的学生充分实现自我表现,让他们获得学习成就感。同时,教师要了解厌学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在实际教学中将他们列为重点关注对象,要经常对他们进行考察、指导、肯定和强化。此外,还要加强对他们的辅导,包括教师、家长和优等生的全面辅导。教师还要为这些学生单独安排学习任务,并规定特殊的评比规则。如此,为厌学初中生提供一个平等、主动参与教学的互动平台。
(三)优化教育环境,联合教育资源
1.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它的影响时间更早、更长、更深刻。当孩子出现厌学情绪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反思一下家庭教育是否恰当了。爱孩子,但不是溺爱孩子。不要只关注孩子的学习,要耐心地听孩子讲话,分享孩子的快乐,分担孩子的痛苦。而不是简单地把自己的意见灌输给孩子,忽视或无视他们渴望与人交流的精神需求,一定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当孩子出现厌学情绪后,更加要有耐心去了解,去纠正。
2.净化社会教育环境
相关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初中生厌学现象的关注,并结合实际,加强对社会管理。注意正确的舆论,传递正能量,给予学生积极向上的信念。加强对社会文化渠道的监督和管理,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充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可以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了解社会,并愿意投身社会服务,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
总之,为了有效预防和及时克服初中生厌学心理,实现厌学学生的转化,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协调合作,做好相关工作。要加强对初中生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还要优化社会外部环境,通过多种渠道,全面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全面促进素质教育发展,让厌学初中生真正体验到学习乐趣,实现快乐学习,让学生以积极心态,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
【参考文献】
[1] 宋燕. 初中生厌学心理归因及对策[J]. 考试(教研版),2010(01).
[2] 李艳慧. 初中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J].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04).
[3] 郑传教. 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其对策[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23).
[4] 金忠明. 如何走出厌学的误区,2008(05).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南沙中学)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