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实施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与探索

    芮伟兴

    摘 要: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探究”的特点,才能更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与形成。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本文从创设问题探究的情景,鼓励学生多质疑,学会说“不”,增强探究的意识等几个方面来研究探究式教学.

    关键词:探究; 情境;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3-003-001

    “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技能和能力的重要方法与途径,是目前教学研究中的重点与热点,获得了人们广泛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突出“探究”的特点,如何更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与形成,笔者在一系列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有了些较为深刻的认识与体会。

    一、创设问题探究的情景与氛围

    探究教学不同于被动接受学习,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过程。而数学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心脏,数学知识是数学问题的结果,数学能力(其核心是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思维活动即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主观的内化的产品,并且问题是学生思维的动力,是思维的路标。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创设良好的外部条件(环境和物质条件)与内部条件(心理条件),为学生提供产生问题的背景和材料,诱发学生产生学习和探索的愿望,教师可作一些提示、引导性的发言,可大致限定探究的范围、方向和内容,接着每个学生可对于该问题做出自己的理解并开始提出问题。

    课例1:关于“等和数列”与“等积数列”的探讨

    在新授《数列》的通项公式及等差、等比数列的概念之后,可指出:这仅仅是人为的定义,是从四则运算的角度(差或商)出发加以说明,并进一步研究了它们的性质,你们能不能自己构造或定义与前两种既类似又有区别的某种数列呢?有学生通过探索产生直觉:“既然有等差数列,那也许有等和数列。”又有学生认为:“既然有等比数列,那也许有等积数列。”

    这里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创设易于学生发现或提出问题的情境,教学的起点是产生问題的背景或材料,而不仅仅是问题本身,有些问题教师不讲,学生也应该学会怎么样去探索去发现。因此问题及其产生的背景是探究的源泉,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动力与勇气,在探究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想法,在这一探索过程中学生可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新的知识的建构,探索的前提是学生必须有一个利于他重新建构知识的环境与氛围。

    二、勤于观察、实验、归纳、类比,鼓励猜想

    数学思维实质上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出一个正确问题就向解决这一问题逼近了一步。观察与实验是科学认识活动的基础,人们的探究过程,首先必须经过观察与实验,才能进行归纳、类比进而猜想发现规律,然后再去证明猜想或反驳。因而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有目的的猜想,因为猜想是思维的火花,是创新的源泉,提出猜想的意义并不比证明猜想正确或错误的意义小。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学生提出的猜想,引起师生共同的思考与讨论,可使学生的心智得到更好的锻炼,并能更好地发展教学内容。

    在提出猜想之前的探究活动中,可以采用随机的探路方法,经过观察、实验,必须遵循由特殊至一般的归纳原理,并且这里的归纳猜想好多是来自于探究过程中的直觉。这种直觉思维过程指:人们从某个随机的子集合中发现某种共同的性质或关系,于是顿悟式地把这种性质或关系推广到整个事件集合中去,它是一种在感觉经验资料中看到“本质”的能力,它是直觉洞察力的方式之一。

    三、鼓励学生多质疑,学会说“不”,增强探究的意识

    现在的学生从小学至中学或至大学,一直是被动接受“正确”的命题,实践与探索的机会很少,所做的题目往往是证明题或是具备唯一正确结果或是唯一解题方法的封闭问题,学生养成的习惯回答“是”,证明“是”,学生已经不善于也不会说“不是”了,更提不出善于挑战性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鼓励学生对数学问题及方法勤于质疑,学会探究的方法,学会说“不”,教学中教师要对问题多改造,提倡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用,例如可改造传统的封闭题为开放性问题,求证题可改为求解题或证它的逆否命题,或改变设问的方式,如引入“是不是”、“是否存在”、“能否成立”等带有探索性的文字,增强学生自身探究的意识。

    课例2:例如高中现行的立体几何教材,是在初中平几知识的基础上向空间的延伸.在平几中成立的结论,迁移到立几中是否都成立?平几中“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则它必与另一条也垂直”迁移到立几中呢?平几中真命题“两条直线与同一条直线垂直,则这两条直线平行”迁移到立几中呢?把这样的问题课后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去思考,去探索。

    学生自主地探索并发现不正确的命题,找到相应的反例加以说明,这一过程同样对他自身来说,也是对他原有的知识体系重新建构的最佳时期,效果是极其明显的。学生通过探究,对举反例来反驳猜想这一基本数学方法可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这一判断命题的真假的一般方法也肯定会使学生受益非浅。学习就是在建立新知识结构的同时,推翻一些不合理的想法,只有推陈才能出新,没有大胆的假设与质疑,就没有知识的收获与增长。

    记得有一位特级老师说过:“发现并解决自己身边的事,就是创新。”这名话既通俗,又深刻。联系到学生的数学学习也同样。学习的经验靠自己积累,学习的规律靠自己去探索,学习中的问题靠自己去发现并解决。这是终身学习的重要学力基础,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源泉。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正逐步深入人心,“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技能和能力的重要方法与途径,是我们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一个有效手段,值得我们每一个数学工作者去重视。让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够在教学中注意教学过程的优化设计,给学生探究、思考、质疑、反思的时间和空间。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