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阅读”促“数学”,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陈生平
【摘要】阅读能力作为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小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重要前提。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关注数学知识的讲解与解题技巧的传授,而对阅读能力的培养关注不多,导致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水平普遍不高。对此,数学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日常课堂教学中可渗透阅读能力的培养,实现以“阅读”促“数学”的目的,让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众所周知,要想学好数学小学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数字运算能力,还需要一定的阅读能力。数学阅读是数学思维的基础,不同于语文学科中的阅读能力,数学阅读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对数学语言有更好的认知,从阅读中获取关键信息才能更好地理解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往往发现不少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经常因为理解错题意而导致解题错误。究其原因除了粗心大意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数学阅读水平不高。为此,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重视数学阅读习惯与阅读方法的培养,使小学数学课堂更加精彩有效,从而通过阅读能力的培养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
一、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意义
(一)为小学生自主学习打好基础
阅读正是开展学习活动的基本前提,阅读也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可见,阅读能力的培养能够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展奠定好基础。数学教师应遵循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原则,多为他们创设阅读的机会,尽量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与自学积极性。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感知课本上的数学符号与数学语言,根据数学原理去弄清楚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最终完成对知识的深刻认识。这一过程也是锻炼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过程。
(二)为小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阅读是学习者开展学习活动的有效途径,也是个人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渠道。可以说,对个人而言,阅读能力可能会影响到一生的发展,也是一个人进入社会的必备能力之一。因此,数学教师应转变观念,高度重视数学阅读能力培养这一问题。只有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学生才能有效开展数学学习,逐步提高个人的数学学科素养,为自己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二、提高小学生数学阅读水平的有效做法
(一)从兴趣出发,感受数学阅读的快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让学生形成较强的数学阅读水平教师首先应想法调动他们的阅读兴趣。只有让学生产生较强的阅读动机,他们才能高效地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数学教师可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比如,在讲解“轴对称和平移”这节内容时,笔者通过多媒体以图片、动画、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呈现本堂课的知识点,使学生更易理解。笔者在屏幕上展示了几个轴对称图形,指导学生总结这些图形有哪些特征?随后让他们自行阅读教材上的相应知识点。通过多媒体能够有效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再引导他们自主总结相关特点,并让他们通过阅读来验证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这能充分调动他们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们自觉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阅读能力得到锻炼。
(二)掌握数学阅读技巧,提高数学阅读水平
1.咬文嚼字,多思辨。数学语言具有极强的严谨性与逻辑性,大多数内容对小学生而言理解起来都较为困难,需要多读、多思,更要咬文嚼字,每个文字符号都不能放过,因为任何一个文字符号都可能影响到对整个数学问题的理解。目前,无论是日常练习还是考试时,都更注重考查学生对数学文本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数学信息的辨析能力了。比如,有一道试题“美家小区有一块长方形草坪,长20米,宽6米,现在计划长度不变,宽增加到20米,计算还需补充的草皮面积是多少平方米?”部分学生读题不仔细将“增加到20米”误看为“增加了20米”,自然计算结果就不正确。又如在考查数学概念时,“将一个正方形分为四份,每份面积正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部分学生未经认真思辨就认为这一说法是正确的,其实如果他们能够认真思考分析,并通过画图来帮助思考,就能轻易判断这一命题是否正确。可见,学会咬文嚼字,认真思辨数学问题将有助于促使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2.善于抓住关键词句,分析数量关系。在进行数学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对一些有效的数学信息进行提取与分析,这有助于掌握其内部规律,提高阅读效率。数学具有极强的逻辑性特点,在阅读时学生可运用不同的符号进行标注,达到辅助阅读的目的。比如,用横线标注文中的关键词句,对有疑问的地方可用小问号标注,然后再逐字逐句慢慢分析理解。以小学数学中的“植树问题”为例,学生需要抓住其中的关键信息,弄明白“间隔数”“棵”的对应关系,然后再深入分析“只栽一端”“两端都栽”“两端都不栽”的情况,根据上述三种情况来分析相对应的数量关系。
最后通过观察数据,并利用推理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模型。上述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建模过程,正是依靠数学阅读能力去捕捉、分析相关关键信息,并对数量关系进行分析与推理,最终学生便能掌握解题思路。同理,“烙饼问题”“鸡兔同笼问题”等也有赖于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去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生就能弄清楚其中的数量关系,找到解题的规律。
3.抓住关键词句进行缩扩句。数学课本上涉及到一些概念性知识,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对此,教师可指导学生找到其中的关键词句后,先作“缩句”处理,随后在作“扩句”处理,将其尽量恢复到原有的状态。“缩句”过程正是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一次自我概括与总结,而“扩句”过程正是他们对所学知识的一次消化与复习。采取上述措施就能让孩子们加深对相关知识的印象,理解得也更全面。比如,关于“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这一概念,笔者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寻找关键词,包括“未知数”与“等式”两个关键词。通过记忆这两个关键词后在此基础上扩句复述方程的概念,如此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将阅读贯穿数学教学,强化阅读训练
1.加强课前预习阅读指导。教师在布置课前预习任务时给出预习提纲,并讲解阅读数学课本的相关方法。通过预习环节的阅读让学生提前了解下节课的内容,为正式上课奠定好基础。同时,要求孩子们带着问题去读,边阅读边思考,有利于思辨能力的提升。
2.促进课堂上师生共同阅读。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小学生阅读数学教材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数学教师应下意识地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促进他们逐步养成阅读课本的习惯,并形成一定的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教师可在课堂上检查孩子们课前阅读任务的完成情况,就他们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然后给出一些易混淆出错的题目进行练习。当学生暴露出各种问题后给予针对性指导,并要求学生再次仔细阅读课本,找到相关内容组织学生思考讨论,从而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
3.巩固课后复习多阅读。待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结束后,数学教师可指导学生开展复习性阅读,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在反复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将本章节或本单元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概括,制作成为图表或纲要,梳理清楚各知識点间的关系,形成知识图谱,便于学生记忆。将本单元或本章节中存在的典型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归纳提炼,将部分典型的解题方法与解题思路写在章节总结中,从而加深理解与记忆。此外,找一找本单元或本章节中是否存在相关的概念、定理,对其总结归纳,比较其异同点,加深理解。
【参考文献】
[1]崔玉坤.小学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及其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