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文本解读规律 智慧生成课堂风景

    卢世国

    南京师范大学黄伟教授指出,文本解读有三个层次:释义层、解码层、评鉴层。释义层包括文类、文本的辨识,字、词、句、语段的释义(原指、意指、喻指),语篇的释义(基本内容、主题思想、情感与观点),文本的立足点(立场)、思维角度、认知视点。解码层包括表达手法、艺术结构、建构匠心、言语智慧、修辞技巧等。评鉴层包括审辨(读明白,能深入理解),批评(会比较,质疑,知优劣),鉴赏(会鉴赏,能从多方面进行审美反思),借鉴(会运用,将文本阅读迁移运用于课外阅读或写作中)。黄教授的文本解读理论,揭示了文本解读的规律,是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指南。

    特级教师李仁甫是生成语文的倡导者,研读他的《金岳霖先生》课堂实录发现,他的生成课堂创造性地运用黄教授文本解读理论,巧妙运用生成策略,智慧设计教学环节,处处风景无限。

    一、课堂开启模式——“释义层”初显智慧

    上课伊始,李老师在与学生简单交流之后说:“下面给大家两分钟时间浏览课文,把你最欣赏的一处找出来跟大家交流交流。”这就是李老师生成课堂开启模式之一“分享与交流”。李老师针对不少教师“满堂问”的现状,依据不同课文的特点,设计了八种开启课堂的模式:提问与讨论、分享与交流、表态与辩论、朗读与议论、主持与讨论、讲课与讨论、批注与交流、观察与表达。“分享与交流”能够使学生打破上课伊始的拘谨,全身心沉浸入课文中,使教学渐入佳境。同时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分享内容相机互联教学重点,聚焦关键句段,引领学生逐渐进入深度学习,完成教学任务。

    当课堂初步展开的这个阶段,学生对课文的研读还没有更为深入,聚焦于释义层最为合适。比如,金先生每次面对新同学“总是”说这句话,说明他为人谦逊。这是释义层,针对文本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再比如,通过其他教师的服装来反衬他也很独特。这也是释义层,但这个释义层开始向解码层过渡。

    课堂上李老师是如何生成这个过渡的呢?我们来看实录片段:

    男5:第82页有一段写到他的一个学生叫王浩。本文写的是金先生,但写王浩的篇幅比较长。一开始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后来才发现最后一句话“一个人一生哪怕只教出一个好学生,也值得了”,原来这是通过写王浩的优秀来表现金先生教学能力的突出。我觉得这是写得很好的一处。而文中还有很多处。

    师:假如再上升一个高度来鉴赏,这里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男5:侧面烘托。

    师:说得很好。你刚才说“还有很多处”,这是什么意思?

    男5:还有几处地方,也是通过其他人的表现来凸显金先生的。比如前面通过西南联大其他老师的衣着,来表现金先生衣着的独特。

    师:你的理解就是,通过其他教师的服装来反衬他也很独特。好,请坐。

    显然学生关注的是文本内容,是对内容的理解,是释义层;而李老师关注的是艺术手法,是对艺术手法的解构,是从释义层向解码层过渡。教学看似无意,实则匠心独具,巧促生成。

    更具智慧的是,李老师把专题名称与开启模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不妨这堂课我们就按照专题要求对这篇课文“慢慢走,欣赏啊”。这是之所以选择这种开启模式的根据,也为后面的教学升华做好了铺垫。

    二、“聚焦”生成策略——“解码层”大显身手

    聚焦,是李仁甫老师生成课堂必用的生成策略。聚焦,一般有四个方向:目标(教师意识到学生的思维走向,帮助他们深化认知、把握本质)、重点(教师意识到学生的思维弱点,帮助学生切中肯綮、凝聚共识)、难点(教师意识到学生的思维误区,帮助他们顺利思考并解决问题)和学法(教师意识到学生在思维形式上的局限或缺陷,帮助他们用语文思维解决问题或者获得系统性的知识)。我们来看下面的片段:

    师:你看看,一挖掘,竟挖掘出三种描写方法出来!当然再挖掘一下,还可以挖掘出一种描写方法。你看是什么描写?(女2沉思)为什么你对这一处非常感兴趣?说不出,不要紧。能一口氣说出三种描写已不简单了。其他同学呢?(扫视)看看还有什么描写?这个地方写得非常仔细。

    生:(大部分学生立即反应过来)细节描写。

    师:对,细节描写。(面向女2)所以,你才感受最深,对不对?好了,刚才你第一次发言时说,这里表现了金先生——

    女2:有趣,不拘小节。

    师:有趣,不拘小节。好,你请坐,你任务完成了,完成得很出色!

    这个片段就是在运用聚焦策略,帮助学生用语文思维获得细节描写的知识。细节描写是表达手法,属于解码层。“女2沉思”“大部分学生立即反应过来”,最后“女2”理解了细节描写能够让人“感受最深”,文中的细节描写表现了金岳霖先生“有趣,不拘小节”的性格品质。运用聚焦策略,使语文知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理解生成。

    李仁甫老师的聚焦策略使用一般有三种方式:语言运用(如仿写、改写、扩写、缩写、续写……)、思维训练(如联想、想象、类比……)、情境虚拟(如表演、游戏……)。本实录的“解码层”,李老师采用情境虚拟(表演)完成聚焦。具体做法是:删减词语,朗读表演,感受异同;紧扣陌生化表达,层层剥笋,“慢慢走,欣赏啊”。

    在惯常的教学中,也有教师用表演的教学方法,但我们发现李老师尤显慧心。他让学生按照两个话语系统来表演,感受到它们的异同。再由词语的理解与辨析引入到对人物形象的鉴赏,让我们看到了生成课堂的无限风景。

    “陌生化”是将本来熟悉的对象变得陌生,使读者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新颖别致,经过一定的审美过程完成审美感受。什克洛夫斯基说,“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李老师是怎样“设法延长”,生成艺术审美的呢?跳蚤本是金岳霖先生那个时代生活条件简陋的产物,而金先生却称之为“小动物”。“小动物”就是陌生化的表达,这种表达的新异感,为教师智慧设计教学展现了空间。李老师通过让学生表演、对“小动物”和“大毒虫”称呼的比较,猜想金岳霖先生如何处理“小动物”这些教学环节延长审美过程,层层“解码”,体会陌生化表达的妙处,理解金岳霖先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形象特点。有表演,有导读,“慢慢走,欣赏啊”,艺术审美悄然生成,聚焦策略大显身手。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全国卷高考阅读题《赵一曼女士》有这样的选项:小说以“赵一曼女士”为题,不同于以往烈士、同志、英雄等惯常用法,称谓的陌生化既表达了对主人公的尊敬之意,又引起了读者的注意。李老师关注到了高考的这一考点,巧妙地融在自己的课堂上,其智慧令人感佩。

    三、学一篇懂一类——“评鉴层”叹为观止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他的观点,实际上是黄伟教授文本解读“评鉴层”的要点之一:借鉴(会运用,将文本阅读迁移运用于课外阅读或写作中)。

    李仁甫老师在文本解读“评鉴层”设计了两部分,一是对汪曾祺散文抒情风格的教学,一是对“一花一世界”主题板块的教学。《金岳霖先生》选自《汪曾祺全集》第四卷散文卷,具有汪氏散文的主要特点。李老师从《金岳霖先生》情感抒发“适当克制”的特点,引出对汪曾祺散文抒情风格的教学,起到了“学一篇懂一类”的作用,把阅读从课内迁移运用到了课外,扩大了生成教学成果,使“评鉴层”卓有成效。

    “一花一世界”的教学环节更令人叹为观止。《金岳霖先生》,“先生”二字意蕴丰厚。在波澜壮阔的文化民国、烽火连天的战乱守拙、大江大海的南渡北归里,先生们宛如灯塔,各自照亮一方山河,“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先生,一个称谓,一种修为,一种仰望。“金岳霖先生”是“先生”,是“一花”,但更是“一世界”。李老师把“一世界”延伸解读为“一批教授”“一块圣地”“一种精神”,让学生明白写一个人往往在写一类人,写一个独具意象的地方,写一个“世界”,这也是“学一篇懂一类”。这样的教学使生成具有强烈的震撼力量,给学生以饕餮大餐的感受。

    当然由于时间原因,这部分的教学没有完全展开。实际上,课文中有不少这样的背景资料。比如: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再比如:金先生朋友很多,除了哲学家的教授外,时常来往的,据我所知,有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沈从文,张奚若……如果抓住课文中的这些背景资料,再补充西南联大及其众多“先生”的资料,“评鉴层”生成成果可能更为丰硕。

    生成课堂,美景无限。阅读实录,比比皆是。比如,李老師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关注每一名同学:我希望大家在课堂上共同发展、一起成长,希望每个方向、每一个纬度、每一个经度都有人发言,好不好?“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正是营造了这样宽松的课堂氛围,才有了学生积极发言,杂花生树的生成风景,才有了“我觉得金先生不需要别人同情”这样深刻的见解。

    李仁甫老师致力于生成语文研究,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研读他的著作,研究他的课堂,是学习生成语文的捷径,笔者愿与有此志者同行。

    [作者通联:浙江义乌公学]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