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经验视角下智障儿童学校适应性障碍的研究

    朱海英

    

    〔摘要〕感觉系统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本文从教育学、心理学和医学三个维度出发,探讨了感觉经验对培智学校学生学校适应产生影响的现状和规律。发现智力障碍学生的学校适应与个体的感觉经验、感觉偏好、课程和环境等因素有关。为此笔者提出了几点建议,试图通过学校、教师、课程等层面的支持改善智力障碍学生的行为及学业适应现状。

    〔关键词〕培智学校;适应障碍;感觉经验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4)20-0011-03

    一、问题的提出

    在特殊教育学校,有一些学生没有语言、动手能力差,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参与度比较低;他们的交往能力也普遍较差,难以与其他孩子融合在一起。还有一些学生的问题行为比较严重。这些学生的学校适应性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社会适应性障碍:不能遵守规则,难以完成任务;存在较多的行为问题。

    2.学业适应性障碍:在语言和读写、运动等领域发展严重滞后,难以参与到特殊学校的课堂集体教学中,也很难和其他学生融合在一起。

    这些学生因为社会适应障碍和学业适应不良,在学校生活中遇到很多困难,不仅影响了学生自身的成长,同时也给家长和教师带来了很多困扰。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开展本研究。

    二、文献综述

    “适应性障碍(adjustment disorder)”[1]本是医学用语,指“短期主观的烦恼和情绪失调,常影响到社会功能,而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适应性障碍用到学校教育上即指学生对学校生活的适应困难,主要表现在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两个方面。学习适应性障碍主要表现在读写和数学等认知方面,社会适应性障碍主要表现在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规则意识与遵守规则的能力、独立意识与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等四个方面[2]。

    已有的研究中关于学生适应性障碍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学生的个体因素,具体表现为能力不达标、心理发展滞后及其他个体特征的弱势。二是课程脱节的原因,具体表现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方式和课程评价等方面。有学者认为教师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学习生理发展的特点是造成适应性障碍的原因[3]。三是学校环境、班集体变化及人际关系变化等因素[4]。

    以上都是针对普通学校学生适应情况的研究。特殊学校学生对比普校学生,既有基本的共性,同时又有其特殊性。对于特殊学校学生来说,个体因素、学校环境和课程均是影响适应性的重要因素。但由于智力障碍学生在发展过程和发展水平上与普校学生存在许多差异,因此,这些因素是怎样产生作用的,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感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人们获取信息的第一步[5]。感觉系统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对教育的作用很大。智力障碍儿童由于大脑的受损,使得他们与普通儿童相比感知速度更慢,接受新事物困难,记忆不牢,再现困难或不准确;本研究从感觉经验的视角探讨了智力障碍学生学校适应的现状及规律。帮助教师、家长更深入地了解智力障碍学生的学校适应状况,并提出一些教育的建议,以期帮助智力障碍学生改变问题行为,增强适应能力。

    三、学生个体因素导致的学校适应性障碍分析

    从感觉经验的视角来看,学生心理发展滞后,感觉经验不足是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学校适应性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感觉经验及认知准备不足,不能适应集体教学;感觉经验及心理发展滞后,难以完成任务,不能遵守集体规则;心理发展滞后,寻求异常的感觉刺激,存在严重的问题行为。

    (一)学生认知准备不足导致的无法参与集体教学

    案例一:妍妍(化名)没有语言、不能书写、动手操作能力差。在集体教学中,她难以参与到阅读、书写、语言等认知活动中来。她喜欢听音乐,双手随音乐摆动;喜欢用手触摸、摆弄教具。有一段时间,每当老师把操作材料分发到学生的桌子上时,妍妍就挥手把操作材料扔到地上,并高兴地笑了起来。老师收回她的教具,妍妍又试图去破坏邻桌同学的教具……

    妍妍虽然已经12岁,但是由于重度智力障碍,她的思维发展仍然停留在直观形象阶段,抽象概括水平低。她的认知发展处于感知运动阶段,通过感觉运动来和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通过一系列摸、拉、推、掘、看、听等动作来学习。人类认识世界是从感觉和知觉开始的。皮亚杰早在1942年就提出:“感知—运动的智能是思维的源泉,而且在人的一生中将继续不断地受到知觉和实际活动的影响。”妍妍把操作材料扔到地上,是她探索空间的方式。此时的妍妍处于探索空间的关键时期,抓、移动、取放、垒高、推倒、抛撒物品都是儿童探索空间的方式,这些动作虽然简单,却非常重要[6]。

    (二)学生不能适应规则出现的异常行为

    案例二:晴晴(化名)是个捣蛋鬼。她把纸巾、墙报撕得满地都是;她拿着粉笔写写画画,粉笔渣遍布整间教室;她利用课间饮水、上厕所的间隙玩水,浑身湿透。这些行为屡禁不止。

    晴晴为什么要不可遏制地玩水、撕纸?蒙台梭利曾提出:儿童的智力是从感觉发展到概念。当儿童撕纸、玩水的时候,是智力发展的动力促使他们通过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觉来了解事物,熟悉环境。

    儿童会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成人往往认为儿童撕书、撕墙报、弄湿衣服这些行为是破坏性的,而且是没有意义的,并惯于把这类行为归类为问题行为。这就是特殊儿童与其他人之间的“不同的节奏”和“不同的行为方式”。成人习惯于注意行为的外在结果,坚持“最大效益的规则”,恐惧异常行为的出现。事实上,当儿童不能完成任务和遵守规则时,往往不仅是意识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发展程度的问题[7]。在某种意义上,正常和异常只是节奏的不同。而节奏并不只是一种可以随意改变的旧观念,当其他人的活动节奏跟我们的相接近,我们就会感到轻松愉悦,但是当我们被迫让自己适应于他人的节奏时,我们就会感到痛苦[8]。因为节奏的不同,成年人习惯将与自己节奏不同的行为视为问题行为,并急于制止或者改变这些行为,给儿童的成长设置了障碍。

    (三)学生寻求感觉刺激导致的异常行为

    案例三:晴晴(化名)故意将长长的鼻涕挂在脸上,她想要一直让人抱着,双手紧紧地缠在志愿者的脖子上不肯下来。无事可做的时候,晴晴会将手指放在嘴里,吮吸得津津有味。她特别嗜好吃,对食物有不合理的需求:常常通过偷东西、抢东西、翻垃圾等方式去满足自己对食物狂热的追求;甚至别人嘴里的食物都想抢来吃;她会抓住一切机会去翻垃圾桶中能吃的东西。

    吮吸手指、渴望拥抱对一两岁的幼儿来说纯属正常现象,但此种行为如果经常发生在五六岁或以上的儿童身上就是异常行为了。晴晴吮吸手指、想要拥抱、翻垃圾桶寻找食物,对食物虎视眈眈,这些行为背后有什么秘密?蒙台梭利指出:儿童用口来认识世界,儿童在焦虑时用吃来安慰自己,儿童对吃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身体获得营养,而是发现和感觉这个世界,并以此建立自尊。如果在吃上得不到满足,儿童的自尊心肯定不强,他会经常看别人的食物,这不是出于饥饿,而是一种心理需求[9]。

    四、学生适应性障碍的应对策略及建议

    学生个体因素是导致其在学校环境中出现适应性障碍的主要原因,而学校环境、教师和课程均是影响学生适应性的重要因素。这些学生迫切需要学校、教师及家长的理解并提供资源、制度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其改变处境不利的现状。学校要特别设置适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的环境及课程。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感觉偏好,为其提供相应的帮助,巩固他们的原始积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消除他们的不适应感。

    (一)教学材料不能过分超出儿童的认识发展水平

    儿童的注意力并不是由一个教师人为地保持的,而是由某个固定的能引起他注意的物体来保持的[8]。当儿童喜欢的感觉刺激出现时,儿童可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及学习时间。对于心智发展停留在感知运动阶段的重度智力障碍儿童来说,应该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供儿童感知(听、看、摸、闻……)的物体,提供多样化的促进儿童动作发展的训练(触、摸、拉、抓、握……),以促进学生思维的最初发展。通过感官训练让儿童对事物的印象更加清晰,这本身就是一种智能和文化的学习,是智力发展的第一步[8]。

    (二)帮助儿童在工作中实现正常化

    工作应该是使人得到充分满足的一个源泉,是保持健康和恢复正常(对特殊儿童来说)的一条原则[8]。学生听从本能的指引,去自主选择并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节奏独立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健康茁壮成长。教师要针对儿童的特点来制定合适的教学程序,不能因为担心学生效率低下、弄脏环境、搞湿衣服而拒绝儿童参与工作。学生在工作中获得自信和满足,是逐渐恢复正常的方式。

    (三)课程结构应建立在儿童认知结构的基础上

    集体教学中,面对十多个特殊学生,教师要创造适宜全体学生的学习环境,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开发多元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要以适合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形式传授给儿童,有针对性地分配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多种感觉偏好的整合。

    (四)课堂的节奏要动静结合、张弛有度

    儿童正处在活泼好动的时期,对于处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学生来说,运动是学习的重要方式。伴随音乐的运动游戏,游走活动,身体动作,感统游戏,能够使学生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有助于前庭觉和固有感觉的发育。学生在身体运动的过程中学会保持平衡、了解自己的身体,保持快乐的心态,分散旺盛的精力以及减少不适应行为的发生。

    (五)创设适合儿童发展的人文环境,帮助儿童建立自尊自信

    缺乏安全感的学生,教师多一些关爱,拥抱、皮肤接触等触觉训练可以让他们放松和踏实。教师要接纳和理解特殊学生的节奏与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节奏去适应和保护学生的节奏。放慢自己的脚步,用他们的方式与其相处,让学生爱和自由的环境中建立自尊自信。

    五、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个体因素、学校环境和课程等都是造成特殊教育学校学生适应性障碍的原因。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减少学生的问题行为。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提供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个别化教育,帮助智力障碍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参考文献:

    [1]王晓慧,孙家华.现代精神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752.

    [2]朱慕菊“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2.

    [3]刘胜琳.小学新生适应学校生活的状况调查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94.

    [4]朱慕菊“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5.

    [5]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孙瑞雪.捕捉儿童敏感期[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7]朱慕菊.“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50-51.

    [8]蒙台梭利著.马荣根译.童年的秘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9]孙瑞雪.爱和自由[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中山,528403 )

    编辑 / 王抒文 终校 / 于 洪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