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浓愁”
李欣蔚 王子昕
● 微课选题分析
考虑到微课自身的特点,其选题要结合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易错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我们将本节微课教学重难点定位为理解诗词内容,体会李清照的“浓愁”抒写。这一选题小而精,且目的性较为明确,符合微课从小处入手、一节微课只讲解一个知识点的要求。另外,对诗词中诗人情感的解读也符合语文课标对诗词教学的要求。
● 微课设计思路
在教学设计方面,本节微课以李清照《武陵春》中的“浓愁”抒写为中心點展开,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浓愁”导入,解读“浓愁”从何来、寄何处、向何去,小结提升。微课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一步步深入理解诗词内容和诗人情感,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真人出镜的场景、背景音乐和教师服装的选择、教师授课的语音语调等,都紧扣微课主题,试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微课设计过程
1.教学目标
朗读诗词,理解内容,体会诗词中的“浓愁”抒写,从而把握李清照“浓愁”抒写的表现形式。
2.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词内容,体会李清照的“浓愁”,把握“浓愁”抒写的表现形式。
3.微课脚本设计
第一幕是“浓愁”导入。教师真人出镜,结合之前所学过的李清照的词句,引出“浓愁”二字是打开李清照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也是解读李清照诗词内涵的关键字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为后面的讲解做铺垫。
第二幕是“浓愁”从何来。利用多媒体动画出示李清照流亡金华的战争背景和《武陵春》的创作背景,加深学生对李清照遭遇的理解。
第三幕是“浓愁”寄何处。通过讲解暮春诗句,引出“浓愁”之重。教师真人出镜总结“浓愁”的表现形式这一重要知识点,再通过展示“双溪美景”和“舟轻愁重”的动画,再次强调“愁”第一次被赋予了重量。
第四幕是“浓愁”向何去。教师拓展李清照其他写愁作品,点出“愁”具有形态、面积,同时拓展其他文人对“愁情”的抒写,使学生再次感受“愁”的重量。
第五幕是小结提升。首先通过朗读和检测巩固所学,然后两位教师出镜进行总结升华,画风唯美动人,强调李清照开辟了“愁情”抒写的新天地,奠定了写愁大师的重要地位。
● 微课制作过程
本节微课制作主要用到学校的微课录播教室、PPT软件、万彩动画大师、万彩录屏大师、快剪辑等,主要制作流程如下。
1.确定微课选题
在学过的李清照诗词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李清照“愁情”抒写方面不是很了解,尤其是对《武陵春》中“化虚为实”的手法很陌生,对其他文人的“愁情”抒写也只是略知一二。因此,我们将本节微课选题确定为“《武陵春》——解‘浓愁”,即对李清照“浓愁”抒写的分析与拓展。
2.进行教学设计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点,是制作微课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本节微课采用讲解与动画相结合的方式,场景变化多样,围绕“愁情”这一点展开讲解,最后将李清照的“愁情”抒写与其他文人的“愁情”抒写做比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李清照的“浓愁”抒写。
3.撰写脚本(文学脚本和分镜头脚本)
文学脚本是对这节微课各个环节的展示,分镜头脚本则是视频拍摄制作的依据,两者都非常关键,提前设计好,可以为后面的微课制作节省时间。分镜头脚本要先形成,这样制作微课的思路就会越来越清晰。本节微课共分14个镜头,每个镜头时间分配详略得当。文学脚本词句的编写要重点突出,语言切记不能拖泥带水。
4.选择场景进行拍摄
真人出镜的场景的布置在微课中至关重要。我们要通过场景的布置与选择去吸引学生,同时场景的布置要与微课的内容息息相关。本节微课中间穿插着真人出镜,镜头的变换,教师服装、背景音乐和场景的选择,都与微课的内容相互融合。例如,导入镜头选取的是古风场景,总结镜头运用到学校的教工阅览室,这样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
5.后期剪辑
微课的拍摄、制作到最后的剪辑创作,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我们广泛听取了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意见,对微课画风的统一、教师服装的选择、背景音乐的嵌入、镜头的转换、教师讲解的音调等进行了多次修改,试图将本节微课做到极致,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有更好的视觉、听觉上的享受。
● 微课的教学应用效果及反思
第一,从学生学习角度来说,本节微课打破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形式,学习时间的灵活性加强。本节微课思路清晰,围绕“愁”展开,学生可以跟随微课的线索,对李清照的“愁情”抒写进行深入的理解与探讨。学生可以课前预习用,可以课堂巩固观看,更可以课后提升时加深印象。小结提升的检测环节,学生可以根据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诊断,未能充分理解的内容可以反复观看,巩固提升。
第二,从微课设计角度来说,本节微课围绕“愁”这个点展开。首先,以“浓愁”导入,教师真人出镜,引发学生思考。随后,解读“浓愁”从何来,利用多媒体动画出示李清照流亡金华的战争背景和《武陵春》的创作背景;解读“浓愁”寄何处,引出“浓愁”之重,教师真人出镜总结“浓愁”的表现形式这一重要知识点;解读“浓愁”向何去,使学生再次感受“愁”的重量。最后进行小结提升,通过朗读和检测加深理解,两位教师真人出镜,强调李清照开辟了“愁情”抒写的新天地,奠定了写愁大师的重要地位。
第三,从微课制作角度来说,除了教学设计新颖有特色之外,微课制作方面也需要用心打磨。本节微课除了运用PPT之外,还运用了动画制作软件、录屏软件、视频剪辑软件。另外,本节微课的制作,还运用到了学校的微课录播教室。先进的信息技术,也为本节微课制作锦上添花。最后的总结镜头,运用到学校的教工阅览室,古香古色的阅览室,与本节微课的内容息息相关,能够吸引学生。教师的服装也多种多样,服装是随着背景的转换而不断变换的。在微课制作过程中,我们关注到了每一个细节,给学生提供了一场学习上的视听盛宴。
点? 评
微课在教学中的“别样风景”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微课的产生与应用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为客观形象的教学情境。山东省淄博市柳泉中学李欣蔚、王子昕两位老师设计制作的微课《武陵春》为我们展示了微课在教学中的“别样风景”。
1.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总是在与时间赛跑,与分数比拼,结果往往事倍功半,而微课理念下的教学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悦的环境,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打破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形式的微课,使学生学习时间的灵活性大大加强,学生可以跟随微课的线索,对课文进行深入的理解与探讨。微课既可以课前预习用,也可以课堂巩固看,还可以课后提升时加深印象。尤其是小结提升的检测环节,学生可以根据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诊断,未能充分理解的内容可以反复观看,以实现学生的梯度发展。
本节微课,采用讲解与动画相结合的方式,场景变化多样,围绕“愁情”这一点展开讲解,将李清照的“愁情”抒写与其他文人的“愁情”抒写做比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李清照的“浓愁”抒写。其要点被微课分解为一段一段层次分明的线条,一条一條地进行剖析,使思路变得清晰,视野变得开阔,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李清照的“浓愁”。这种教学模式,无论是老师教,还是学生学,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微课,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匠心独运。第一幕是“浓愁”导入:引出“浓愁”二字是打开李清照内心世界的一把钥匙,也是解读李清照诗词内涵的关键字眼,引发学生思考。第二幕是“浓愁”从何来:利用多媒体动画出示李清照流亡金华的背景和《武陵春》的创作背景,使学生加深对李清照遭遇的理解。第三幕是“浓愁”寄何处:通过讲解暮春诗句,引出“浓愁”之重,然后总结“浓愁”的表现形式这一重要知识点,再通过展示“双溪美景”和“舟轻愁重”的动画,再次强调“愁”第一次被赋予了重量。第四幕是“浓愁”向何去:拓展李清照其他写“愁”的作品,点出“愁”具有其形态、面积,同时,拓展其他文人对“愁情”的抒写,使学生再次感受“愁”的重量。第五幕是小结提升:首先通过朗读和检测巩固所学,然后进行总结升华,强调李清照开辟了“愁情”抒写的新天地,奠定了写“愁”大师的重要地位。五幕打造精彩纷呈,学生观看兴趣盎然。
微课小世界,教学大舞台。不要小看微课,它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梳理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成为教学中的一处“别样风景”。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摸索微课的应用规律,更好地发挥微课的作用,促进微课在教学中不断发展,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