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平台思维下的有效教学理念
内容摘要:互联网是一个平台,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将互联网的平台思维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必将会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益、改变教育理念、构建一种全新的教育生态。
关键词:互联网平台思维 有效教学理念
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科技手段,其主要目的是依靠关系进行信息传播。作为一个平台,互联网在人类日益社会化互动化进程中,实现了人与人聚合沟通的新模式,并已经从开始的工具属性晋升到生存方式的必需。教学过程也是一个平台,它是借助教学环境、课程教材的平台而进行的师生互动过程。因此,从两个平台的相关、相似、相融的关系出发,用互联网的平台思维重新审视有效教学的理念,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必需。
一.互联网平台思维与有效教学
互联网平台思维。互联网平台是指在计算机硬件或软件的操作环境下,所进行的连接和匹配。互联网平台思维就是基于互联网这个扁平、多样、全面化的环境,在资源共享的前提下,构建的一种平等沟通、相互交流的思维范式。这种思维方式的核心是“跨界、整合、互利、共赢”,简言之就是帮助某人做某事。
有效教学。有效教学这一理念诞生于上个世纪上半叶,发生的背景是教学由人文艺术范畴到教学是行为科学范畴的认知嬗变这一节点。它以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理论作为基础,用科学实证的方法为指导,从科学的角度来研究教学。作为一个教学策略,有效教学在教学这个平台上,实现教学的效果、效率和效益。它的主要理念是关注学生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学结果的可测、量化性、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反思,在过程评价、效益评估、目标管理方面实现对教学行为的有效管控和测定。
互联网和教学过程都是平台,两者在思维的模式、过程的运行、目标的实现方面有相关、相似和相融之处,两者的结合相得益彰、彼此促进、相互启示。
二.平台思维下的有效教学理念
1.共享与协作。共享: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协同共享人人参与的时代。所谓共享,就是通过面对面或网络来联系、汇集组建社群,将每个人的物品或个体进行匹配,把一个个“点对点”的分散需求变成“多对多”的平台。平台思维下的共享将人类从最初的物物交换,经由信息参与,最终达到思维共享。共享解决了个体的局限和个体意识的负面,正如肖伯纳的苹果交换理论和歌德的两匹马理论所言,共享给予我们需求和意愿带来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让我们在协作中探寻更多更合理的增效路径。有效教学的“效”不仅仅取决于教学内容的多与少、教学手段的新与旧、教学理念的左与右。资源共享、思维共享的互联网平台思维为有效教学“效”的实现提供了思路:首先是屏除传统一对一面授教学,让学生有了更多自我选取的多样化平台,像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百度文库、网易公开课、腾讯精品课等;其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给教育带来了一缕缕曙光,像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第三,更多机会的情感快乐的分享。师生从收获知识的愉悦中分享他人的思考、学习的方法、思维的路径、快乐的心境,从而收获一个个伟大的想法、一次次质的飞跃。
协作:互联网平台的“众筹”模式实际上就是公众参与,它以对外开放、相互协作为核心。有效教学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将“众筹”的思维迁移到教学过程,就是要求师生在开放、共享、协作的教学环境中,由老师或学生一人的单打独斗转向师生的共同协作、通力合作。教师组建教学团队,在各个教学环节进行专业分工;学生在学习的各个节点处,延展思路、聚合思维、共享资源、分享收获。利用课堂这个平台,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习得知识、提升能力,共享过程与方法、分享成就与情感。在有情的倾中,观察别人的行为、体悟别人的思维、借鉴别人的经验。在转化中反思、在反思中长益,从而实现新知的建构、技能的提升和素质的涵养。
2.平等与个性。平等:互联网的核心精神是平等。平等是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人对人的一种态度。在这个平台上,地位平等、信息共用、机会均等。有效教学关注的是所有学生作为“人”的全面发展,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对学生而言都是平等的:各学科的既定目标的恒值,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人格人性、情志理性素质,共用的教材、相同的课程设置,规制化的学习环境平等的师生生生关系等;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成长机会:展示自我并希望得到认可,相近的学习愿景与学习兴趣,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欲望,讨论和协作交流的热情等。
个性: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思想是专注极致。在教育需求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背景下,教师的专注极致不仅体现在专心执教、精益求精、忘我工作等品质上,更体现在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脑施教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及不同的学习成长需求,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环境上致力于研究关注影响不同学生学习效果产生的因素指标,利用互联网的大数据机制,进行各类数据分析。全方位观察了解研究学生学习过程的各种行为特征,用独特的教学风范感染学生,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肯定学生的质疑与见解,鼓励集思广益的论辩,营造宽松和谐、竞争探究的学习氛围。在此基础上,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制订个性化的学案,推送个性定制的学习内容、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特色的舞台、表现自己学习习得的机会,从而真正地丰赡学生的品行、全面发展的技能,在愿学习、会学习的成长历程中学做人、会做人。
3.中心与跨界。中心:互联网的“用户思维”是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中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去考虑问题,瞄准用户群体,直接推送信息和服务以达到双赢为目的。教学过程中的“用户思维”就是要求教师树立“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力避“寡头思维”的知识为大、教师中心,因为教育的本质就是使受教育者达到不仅是知识的获得者更是人生的自我完善者。坚定教育的服务理念,让学校成为一个提供服务的主体,教师成为服务的主要实施者,因为这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平等、民主的意识做好服务、促进和指导,在学生的情感倾向、创新能力的培养上下功夫,因为教育的实质就是创新;遵循教育的规律,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知识成长,发现、呵护、养成學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增加学习的选择性,在教学目标的选定上、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教学方法的使用上,屏蔽学科、知识和教师的本位现象,促成有效教学学习目标的实现。
跨界:在开放、融合的互联网时代,媒体空间被无限延展,形成了文化传播横向跨界、缺失位置感的全球化共同体;跨界的信息流涉及政治、经济和文化诸多方面,文化内容、文化背景与呈现形式彼此互动、相互渗透,消解了也已固化的文化形态与接受思维,形成了各式各样的跨界文化混血,出现了诸多因为跨界而伴生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仅靠一门学科是很难完成的。因此,西格玛·西和埃德加·莫兰都强调了跨界融合的重要性:“我们的知识是在学科之间被分离、肢解和箱格化的,而现实或问题愈益变成多学科性的、横向延伸的、多维度的、跨国界的、总体性的和全球化的。”我们已经无法单纯地沿袭旧有的分科教学,如果没有学生的探索、体验、自信地解决生活中他所遇到的各类问题,那么将来的学生们很难适应未来的社会。这就要求教师在有效教学的实施上运用跨界思维,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为教育的真谛就是当人忘记一切所学之后剩下的东西。拆除各学科之间的界限更加地博览群书,具备跨学科的科学思维、整合教学资源的科学方法、推送知识的科学手段,运用科学精神、全科理念处理学科与专业的交叉相融,让学生构建有结构的知识和对知识体系的建构能力,更好地实现有效教学这个教学策略。
4.迭代与反思。迭代:互联网平台下的迭代是指产品与服务要快速地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不断推出新的版本满足或引领需求。在科技与社会迅猛发展、信心迭代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下,知识的更新速率越来越快。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对未来,在教师永难灌满的那桶水中,只有人类经由实践升华而得来的智慧与创新才是有用的。因此不断更新知识、充电储知、频换思维,在由知识的供给者变为新知的管理者的角色转换中,熟练于知识的分类、检索、分发、推送;在知识的新旧承接迭代上,用创新引领学生、用团队的智慧组织教学,用共同参与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讨论与交流中协同解决问题,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框架,从而适应知识快速迭代背景下学生的多样、个性化的需求,实现有效教学活动的内涵式发展。
反思:教育的过程是不断试错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升和创新的过程。教师借助于一定的研究方式和方法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可以查漏补缺、考量得失,提高教学技艺、完善教学设计、形成教学模式、创新教育理念,实现有效教学的效益性:学生,快乐地学习、及时消化吸收新知、多快好省的时间和精力的付出;教师,科学的教学内容、有价值的知识、科学的知识体系建构、积极有效的课堂组织形式。实现反思的路径可以借助于互联网的大数据,在数据驱动决策的新传播形势下,用数据、数字化的教学评估方案,搭建有效教学的教学与管理平台。通过不同数据的采集、相关数据的分析,有针对性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调控教学过程,做出有效积极的判断,在反思中升华、升华中提升。在有限的单位时间内提供更符合时代与学生积极价值的最优化服务,把教学行为导向更加有时代感、创新性的方向,从而实现有效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互联网平台对教育产生了革命性影响,如何在这一平台思维的迁移中实现有效教学理念,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汲取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重构全新的有效教学的教育生态。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美]雷切尔·博茨曼,路·罗杰斯.唐朝文译.共享经济时代[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82.
[3]王命洪.自媒体传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84.
[4][法]埃德加·莫兰著,陈一壮译.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介紹:毕金林,南阳理工学院师范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