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课堂和网络学堂结合的大学课程平时成绩考评探析
在大学本科教学中,课程成绩与学生的评优、保研、出国等发展密切相关,也是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学生、教师、学校管理者对此都非常重视。大多数大学课程成绩包含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对于平时成绩的评定,如何保证其客观性、合理性、公平公正性是教学中的难点。
与中小学课程相比,大学课程具有教师少、学生多、内容多、课时集中、课次少等特点。教师在一学期内要教多门课程,分配在每门课程上的时间有限。受课程内容和学时要求,教师主要利用课堂教学来讲授新课,与学生个体的实际沟通交流偏少。一些有惰性的学生不能保证按时出勤,教师仅凭课堂教学也无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此,笔者在“微波技术”课教学中设计了三种方法增进师生交流,并通过这些方法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进行平时成绩评定,其包括建立课程信息交流卡;开展分类开放式实验;构建课程网络实验实践考评平台—在线微波学堂。
信息交流卡
在“微波技术”课中,为了方便进行平时课程交流并考察课堂出勤,笔者制定了课程信息交流卡。信息交流卡的定位、使用方法和规则如下:
第一,信息交流卡主要用来进行课程学习的信息交流,由各班教师、教辅和选课学生共同维护使用。第二,每名选课学生均分配有一张信息交流卡,在卡的最上端写明姓名、班级、学号、联系方式等信息。第三,信息交流卡的卡格数与上课次数对应。“微波技术”课,共分24个卡格,与其规定的48学时共24次课对应。每个卡格均标有背景数字,表示当前课次。第四,在每次上课前,教师或教辅会在信息交流卡相应课次的卡格中填写问题,在课前或课间发给上课学生。对于共性问题,可在课间统一在黑板书写或用PPT文件放映。学生在当前课次对应的卡格中回答所提问题并在课后收回。第五,如果学生本身也有问题提给教师和教辅,则可以在当前课次的卡格中填写,课后由教师和教辅在对应卡格中回答,下次上课时再反馈给学生。在下次课的同一卡格中,学生可以对教师和教辅的回答提出意见,并在下一卡格回答教师和教辅提出的新问题,如此轮换。第六,卡格所填问题尽量以短小精炼为主,且应该具有明确的提问指向。第七,教辅负责对信息交流卡进行检查和评阅。对按时填写的卡格,扣一个“笑脸”戳,对空白或有疑问的卡格,扣一个“疑问”戳。同时,教辅可根据卡格填写情况统计学生上课出勤率和课程学习问题,并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
通过信息交流卡,可以使教师和教辅对学生的平时出勤情况和学习问题一目了然。通过个性化的提问和回答,还可以了解到学生多方面的志趣和特长,为制定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方案打下基础。随着课程的进行,剩余卡格越来越少,也提醒学生珍惜每一次的学习机会。
分类开放式实验
在“微波技术”教学中,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展现个性特征,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分类开放性实验[1]。以2013~2014学年为例,共给出四类实验。
1.信息收集类
适合本选题学生人群特点为:外语好、信息检索收集能力强、涉猎知识面广、认真、细致、有耐心、有明确长远发展方向和目标、想更广泛地了解电磁与微波专业信息等。题目都属于电磁与微波技术学科前沿课题,或为本校实验室正在研究的课题,通过信息收集可了解学科前沿研究方向,为将来长远发展、深造选择、工作方向选择、进入实验室做好准备。
2.软件仿真类
适合选题学生人群特点为:电磁与微波基础扎实、勤于钻研、对电磁微波现象物理本质感兴趣、希望能直观了解或演示物理图景、实际动手能力强、愿意承担实际项目等。题目采用微波工程常用软件,网络学习资料充足,与课程知识结合紧密,通过仿真可以加强对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
3.软件设计类
适合选题学生人群特点为:对课程内容熟悉、对编程语言比较熟悉或感兴趣、希望通过编程解决课程疑难计算和变换问题、软件设计基础好、动手能力强、愿意承担实际项目等。题目采用通用软件编程,学习资料充足,数学或物理模型来源于课程所学内容,与课程学习结合紧密,可以加强对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
4.兴趣拓展类
适合选题学生人群特点为:对相关领域研究感兴趣、希望了解实验室研究课题,电磁与微波基础和相关软件或硬件设计基础好、实际动手能力强,愿意承担实际项目。题目来源于前沿课题或实验室实际项目,具备一定研究基础,相关教师、教辅可以提供一定指导,必要时可以提供一定经费、仿真或实验条件支持。
针对每类实验,笔者均设计了多个题目供上课学生自由选择。对学生而言,完成这些题目后,既达到对课程知识巩固的目的,也可以对微波专业的长远发展有更清晰的认识,扩展了知识面,锻炼了动手能力。对教师而言,通过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对微波课程学习和微波专业发展的兴趣,了解学生的平时学习表现和专业发展潜力。该项实验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使最终成绩评定更符合学生平时的真实学习状态。
网络学堂
信息交流卡主要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使用,而分类开放式实验选题和考评则主要依托网络微波学堂进行[2]。在微波学堂的“微波技术”栏目设置了“作业实验”子栏目,可以实现分类开放式实验的在线选题、成果提交和考评。
全部选课学生均需在网站注册,网站仅对网站用户名进行评分和考核。学生网站分数作为考察学生参加分类实验以及课程学习表现的一项重要平时成绩,来源有:第一,分类开放式实验任务完成分数,以网站铜币数体现。这项评分也是学生平时在网站学习和实验实践所获取分数的主要来源,在总分数中所占比例最大,权重最高。有效选题的评分可以累加。第二,网站悬奖题奖励分数,以网站铜币数体现。根据课程内容,教师、教辅、学生都可以在网站发布悬奖题,经过网站管理员、版主审核确认后,发布这些题目的网站用户可以获得奖励积分,而完成这些题目也可以获得另外的奖励分数,所获分数也可以累加。第三,网站管理员、教师、教辅、版主、普通用户奖励评分,以网站铜币数体现。在本网站任何栏目所发的课程相关度大、原创度高、专业性强的帖子可获较高评分,评分可以累加。第四,网站本身指标折合的分数,如铜币数、威望值、发帖量、在线时间等。网站用户可以通过平时在网站登陆、发帖、回帖等使这些指标累计提升。
以上所有成绩评定都在网站公开进行,所有网站用户都可以查阅、点评、监督,一方面可以尽量减少抄袭现象,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教师从多人多视角了解和考察学生的平时表现。
教学效果调查
我们利用微波学堂开展分类开放式实验已有3轮次,使用信息交流卡也有2轮次。对2010级的110名学生进行了课程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调查答卷105份。
调查结果表明,对信息交流卡持认可和满意态度的学生有102人,占总有效答卷的97.1%;对分类开放式实验持认可和满意态度的学生有102人,占总有效答卷的97.1%;对网络微波学堂持认可和满意态度的学生有95人,占总有效答卷的90.5%;有97人表示愿意在课程结束后继续开展微波技术相关的实验实践学习,占总有效答卷的92.4%。上述统计结果表明,我们采用的教学方式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可,能够使大部分学生学有所得,愿意在课程结束后继续进行本领域的学习和实践。
以“微波技术”课为例,设计了三种平时成绩考评方法。课程信息交流卡主要用于搭建教师教辅和学生沟通的桥梁,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可以作为统计学生在传统课堂出勤率的有效工具。分类开放式实验主要目的是彰显学生个体的个性化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网络微波学堂是作为传统课堂延伸到课外的学习平台,可以用于实验任务发布、问题答疑、成果提交和考评,同时可以作为师生实时交流的有效工具。三种教学方法均在“微波技术”课教学中有效执行,教学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全绍辉. 微波技术分类开放式实验的实施,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34(6):52-53.
[2] 微波学堂网:wbxt.buaa.edu.cn.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张 雯]
与中小学课程相比,大学课程具有教师少、学生多、内容多、课时集中、课次少等特点。教师在一学期内要教多门课程,分配在每门课程上的时间有限。受课程内容和学时要求,教师主要利用课堂教学来讲授新课,与学生个体的实际沟通交流偏少。一些有惰性的学生不能保证按时出勤,教师仅凭课堂教学也无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此,笔者在“微波技术”课教学中设计了三种方法增进师生交流,并通过这些方法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进行平时成绩评定,其包括建立课程信息交流卡;开展分类开放式实验;构建课程网络实验实践考评平台—在线微波学堂。
信息交流卡
在“微波技术”课中,为了方便进行平时课程交流并考察课堂出勤,笔者制定了课程信息交流卡。信息交流卡的定位、使用方法和规则如下:
第一,信息交流卡主要用来进行课程学习的信息交流,由各班教师、教辅和选课学生共同维护使用。第二,每名选课学生均分配有一张信息交流卡,在卡的最上端写明姓名、班级、学号、联系方式等信息。第三,信息交流卡的卡格数与上课次数对应。“微波技术”课,共分24个卡格,与其规定的48学时共24次课对应。每个卡格均标有背景数字,表示当前课次。第四,在每次上课前,教师或教辅会在信息交流卡相应课次的卡格中填写问题,在课前或课间发给上课学生。对于共性问题,可在课间统一在黑板书写或用PPT文件放映。学生在当前课次对应的卡格中回答所提问题并在课后收回。第五,如果学生本身也有问题提给教师和教辅,则可以在当前课次的卡格中填写,课后由教师和教辅在对应卡格中回答,下次上课时再反馈给学生。在下次课的同一卡格中,学生可以对教师和教辅的回答提出意见,并在下一卡格回答教师和教辅提出的新问题,如此轮换。第六,卡格所填问题尽量以短小精炼为主,且应该具有明确的提问指向。第七,教辅负责对信息交流卡进行检查和评阅。对按时填写的卡格,扣一个“笑脸”戳,对空白或有疑问的卡格,扣一个“疑问”戳。同时,教辅可根据卡格填写情况统计学生上课出勤率和课程学习问题,并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
通过信息交流卡,可以使教师和教辅对学生的平时出勤情况和学习问题一目了然。通过个性化的提问和回答,还可以了解到学生多方面的志趣和特长,为制定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方案打下基础。随着课程的进行,剩余卡格越来越少,也提醒学生珍惜每一次的学习机会。
分类开放式实验
在“微波技术”教学中,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展现个性特征,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分类开放性实验[1]。以2013~2014学年为例,共给出四类实验。
1.信息收集类
适合本选题学生人群特点为:外语好、信息检索收集能力强、涉猎知识面广、认真、细致、有耐心、有明确长远发展方向和目标、想更广泛地了解电磁与微波专业信息等。题目都属于电磁与微波技术学科前沿课题,或为本校实验室正在研究的课题,通过信息收集可了解学科前沿研究方向,为将来长远发展、深造选择、工作方向选择、进入实验室做好准备。
2.软件仿真类
适合选题学生人群特点为:电磁与微波基础扎实、勤于钻研、对电磁微波现象物理本质感兴趣、希望能直观了解或演示物理图景、实际动手能力强、愿意承担实际项目等。题目采用微波工程常用软件,网络学习资料充足,与课程知识结合紧密,通过仿真可以加强对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
3.软件设计类
适合选题学生人群特点为:对课程内容熟悉、对编程语言比较熟悉或感兴趣、希望通过编程解决课程疑难计算和变换问题、软件设计基础好、动手能力强、愿意承担实际项目等。题目采用通用软件编程,学习资料充足,数学或物理模型来源于课程所学内容,与课程学习结合紧密,可以加强对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
4.兴趣拓展类
适合选题学生人群特点为:对相关领域研究感兴趣、希望了解实验室研究课题,电磁与微波基础和相关软件或硬件设计基础好、实际动手能力强,愿意承担实际项目。题目来源于前沿课题或实验室实际项目,具备一定研究基础,相关教师、教辅可以提供一定指导,必要时可以提供一定经费、仿真或实验条件支持。
针对每类实验,笔者均设计了多个题目供上课学生自由选择。对学生而言,完成这些题目后,既达到对课程知识巩固的目的,也可以对微波专业的长远发展有更清晰的认识,扩展了知识面,锻炼了动手能力。对教师而言,通过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对微波课程学习和微波专业发展的兴趣,了解学生的平时学习表现和专业发展潜力。该项实验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使最终成绩评定更符合学生平时的真实学习状态。
网络学堂
信息交流卡主要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使用,而分类开放式实验选题和考评则主要依托网络微波学堂进行[2]。在微波学堂的“微波技术”栏目设置了“作业实验”子栏目,可以实现分类开放式实验的在线选题、成果提交和考评。
全部选课学生均需在网站注册,网站仅对网站用户名进行评分和考核。学生网站分数作为考察学生参加分类实验以及课程学习表现的一项重要平时成绩,来源有:第一,分类开放式实验任务完成分数,以网站铜币数体现。这项评分也是学生平时在网站学习和实验实践所获取分数的主要来源,在总分数中所占比例最大,权重最高。有效选题的评分可以累加。第二,网站悬奖题奖励分数,以网站铜币数体现。根据课程内容,教师、教辅、学生都可以在网站发布悬奖题,经过网站管理员、版主审核确认后,发布这些题目的网站用户可以获得奖励积分,而完成这些题目也可以获得另外的奖励分数,所获分数也可以累加。第三,网站管理员、教师、教辅、版主、普通用户奖励评分,以网站铜币数体现。在本网站任何栏目所发的课程相关度大、原创度高、专业性强的帖子可获较高评分,评分可以累加。第四,网站本身指标折合的分数,如铜币数、威望值、发帖量、在线时间等。网站用户可以通过平时在网站登陆、发帖、回帖等使这些指标累计提升。
以上所有成绩评定都在网站公开进行,所有网站用户都可以查阅、点评、监督,一方面可以尽量减少抄袭现象,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教师从多人多视角了解和考察学生的平时表现。
教学效果调查
我们利用微波学堂开展分类开放式实验已有3轮次,使用信息交流卡也有2轮次。对2010级的110名学生进行了课程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调查答卷105份。
调查结果表明,对信息交流卡持认可和满意态度的学生有102人,占总有效答卷的97.1%;对分类开放式实验持认可和满意态度的学生有102人,占总有效答卷的97.1%;对网络微波学堂持认可和满意态度的学生有95人,占总有效答卷的90.5%;有97人表示愿意在课程结束后继续开展微波技术相关的实验实践学习,占总有效答卷的92.4%。上述统计结果表明,我们采用的教学方式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可,能够使大部分学生学有所得,愿意在课程结束后继续进行本领域的学习和实践。
以“微波技术”课为例,设计了三种平时成绩考评方法。课程信息交流卡主要用于搭建教师教辅和学生沟通的桥梁,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可以作为统计学生在传统课堂出勤率的有效工具。分类开放式实验主要目的是彰显学生个体的个性化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网络微波学堂是作为传统课堂延伸到课外的学习平台,可以用于实验任务发布、问题答疑、成果提交和考评,同时可以作为师生实时交流的有效工具。三种教学方法均在“微波技术”课教学中有效执行,教学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全绍辉. 微波技术分类开放式实验的实施,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34(6):52-53.
[2] 微波学堂网:wbxt.buaa.edu.cn.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张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