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摘 要:教育自古以来便十分重要,其中,数学在教育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小学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数学学科要求学生具备敏锐的逻辑思维和思维能力。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师被赋予了新时代的任务。当前,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完成师生角色的互换。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主体;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20-0055-02
引 言
数学是一门思维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有效地进行数学知识的衔接和过渡。因此,学生在小学阶段打好基础十分必要。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知识更具有抽象性,因此,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持续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热情。小学阶段的数学学科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课堂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平台,学习数学学科有利于促进学生从形象化思维逐渐向逻辑思维过渡。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其日后学习具有深远影响。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及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对新课程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这使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产生了较大的变化,更加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1]。这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及学习能力的提高,能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数学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积极创新教学手段,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性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帮助学生发散数学思维。
1.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和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来调整学习计划,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主学习,从而达到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小学生比较贪玩,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教师可以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2.有利于转变课堂主体,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水平存在差异,转变课堂主体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独立思考和学习的空间。同时,这也有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决定着学生的学习状态。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通过长期积极思考,建立条件反射并不断巩固和自觉实施的过程。由于小学生自制力比较差,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进行数学学习,加之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环节,一些学生容易出现爱偷懒、图省事的问题,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不佳。此外,学生的课余时间比较少,被大量课后作业占据,属于自己的时间比较少,也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教学不只是对课本知识的讲解,还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传统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单一,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在课堂上较为被动。如一些教师习惯采取题海战术,认为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练习形成解题思维。无论课堂練习还是课下复习,练习题都是其中亘古不变的主体。大量的课外习题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思维意识,还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教师不能适应当前的新教育理念,仍然偏向于向学生传递课本的理论知识。同时,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很少,不利于学习能力的提升。另外,一些教师忽略了对教育过程的关注,没有真正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导致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流于形式。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
1.引导学生自主预习,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难以坚持每天自主预习,不能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学习上。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自主预习是重要的一环,能够保障后续数学学习的质量。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并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良好的课前导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树立自主预习的观念。教师可以布置预习任务,并将预习提纲告诉学生。
案例一:
猜一猜:上述数中,哪些是自然数?哪些是小数?哪些是整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哪些是分数?请把这些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教师让学生对预习任务进行探索和讨论,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使学生能深入了解和掌握自然数、小数、整数、负数、正数的相关内容,提升学生主动构建数学知识体系的意识和能力。
案例二:在学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分数的相关概念及性质,观察下列分数加法、减法之间存在的规律,并进行分类。
猜一猜:分数加法和减法之间存在的规律以及运算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整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原则:先通分换成相同的分母再进行计算,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计算的方法。
课前预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扫除学习障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和探究,这对于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而言是非常好的锻炼机会。教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沟通和交流的机会,给学生预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营造浓厚的小学数学课堂氛围。教师要转变师生角色,引导学生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索答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对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问题。
案例三:在学习小数简便运算时,教师应让学生熟练掌握四则运算法则,了解其性质、规律,把计算化难为易。
请计算以下题目:
(1)4.75-9.63+(9.25-1.37)
(2)33×69+54×69
(3)36×1.09+1.2×67.3
(4)3.6×25.4+37.9×6.4
(5)15×15.8+15×51.8+67.6×18.5
(6)2.8×23.4+11.1×57.6+6.54×28
思考:教师可以科学地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讨论这些计算题分别采用什么运算法则,对其进行分类,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结论。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通过角色转变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是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重要条件,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学习积极性。小学生好奇心强,敢于探索新鲜事物,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和探索能力。教师应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使其享受探索知识的乐趣、感受数学的魅力。教师需要从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上进行思维创新,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全面认知,使其积极参与整体课堂实践,并动手实践现有的理论知识。
案例四:在对玩转图形相关知识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照课堂任务来手动裁剪相关图形。
做一做:让学生对几何空间图形进行平移或旋转。学生从角度、形状等方面对前后图形进行细致的对比与分析,就能得出几何空间图形变化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从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结? ? 语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及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突出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不斷提高自身教育理念和素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党国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名师在线,2020(16):38-39.
作者简介:王素芹(1970.9—),女,江苏阜宁人,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