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三语文阅读复习中的应用探究
张苓
【摘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跟随着文本不断思考阅读的本质。閱读的核心与主体式思维,却贯穿于阅读过程的始终。因此,对于学生的思维培养是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一部分。在阅读过程中,思维导图对学生阅读思维品质的培养、知识网络的形成、阅读复习效率的提高,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 高三语文 阅读复习
由于高三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课程压力较大,从心理上会对语文阅读产生一种抵触,导致高三语文阅读复习不能够取得明显的效果。分析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在对学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在阅读过程中的知识碎片化,零碎化,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学生没有自己的明确目标,更不会综合运用这些思维能力,从而导致学生的阅读复习效率低下。本文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三语文阅读复习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思维导图学习方法的特点
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东尼·博赞提出了思维导图,也被称作为心智图。传入中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它是一种思维模式,虽然简单,但是效果显著,能够将人的思维特点进行形象化。这种思维是以复杂事物中的各个节点中选择一个思考中心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并且由此出发点进行向外延伸,衍生出无数的关节点。每个关节点又可以形成自己的一个主题,以此关节点进而再一次发现再次形成大量关节点,这些关键点进行组合,形成了一种重要的记忆型知识网络,构造出一种属于自己的数据库。因此,发散性、直观性和浓缩性是思维导图的显著特点。
二、思维导图学习方法的功能原理
图文的学习技巧是思维导图比较注重的方式,同时,这也与高中生的性格特点比较相符。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发挥其绘图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思考分析,形成自己的一种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如此,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文章的思路进行更加清晰地梳理,对文章的表达内容更加深刻地理解,在高三语文阅读复习中可以起到积极的效果。
三、思维导图学习方法的应用探究
1.采用图文结合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人类思维的原始起点就是形象化的思维,同时也是理性思维发展的基础。一种抽象的理性思维是建立在人受到外界图像冲击之后。教师在进行呈现课堂教学内容是可以借助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展示,并且尽可能的是颜色比较丰富,为高三复习学生本来视觉上的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对于建立学生完整的阅读网络体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高三语文阅读复习中文言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题型,因此学生必须加以重视。教师应当发挥想象力,设计出图文结合的方式将文言文知识传授给学生。文言文中的知识比较丰富,包含着实词、虚词以及与现代汉语表达差距较大等方面,再加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增加了高三语文阅读的复杂度。如果将这些知识仅仅进行传统方法的讲解,学生心中不会有一种明确的知识图谱。相反,教师使用思维导图将这些知识点画出,不但更加直观清晰,还会更加方便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避免学生对此类知识的死记硬背,还可以帮助学生的思维的发散,形成自己的文言文知识网络,将来对于文言文阅读复习中进行解题就会变得得心应手。
2.建立学生自己的数据库,进行个性化绘制
思维导图要根据课文的实际内容进行绘制,在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时,思维导图和课文紧密相连,相得益彰。语文这门学科与生活和人文结合的比较紧密,其中涉及的知识比较繁多,在向学生传递知识时,可能会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混乱。因此,采取必要的方式绘制思维导图,将繁多的零散知识进行连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自己的知识数据库,将大大提高阅读复习的效果。教师应当做好思维导图绘制的示范作用,并且鼓励学生进行绘制,加上不断的训练,并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使记忆的语文知识更加立体持久。
以散文阅读复习为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绘制思维导图,根据自己的散文阅读知识数据库进行构建,并且不断完善。如学生选择“房子式”导图,则“散文的特点和阅读路径”是屋顶,文章的“实”和“虚(里)”是屋檐,即“人物特征、景物等”是“实”,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则为“虚”。学生在进行文章阅读时,把握好文章里面的人物景色以及情感,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对散文有一个系统的了解,自己的心中形成一个知识脉络,最终形成思维导图,推动高三语文阅读复习的进程。
四、总结
在高三语文阅读复习中,思维导图可以将零碎化的知识碎片进行于主题融合,使得知识内容更加形象直观,学生们更加容易接受,便于记忆,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复习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林静静.思维导图在高三语文阅读复习中的应用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8,(10) :21.
[2]曹俞.“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运用研究[J].新课程,2018,(9)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