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怕不抵抗》教学设计
高巍
一、教学内容
本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音乐教科书小学三年级第四册第七课“爱祖国”中的一节——《只怕不抵抗》
二、教材分析
《只怕不抵抗》是冼星海所做的一首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儿童歌曲,歌曲以进行曲的节奏,描绘了儿童团的儿童们不畏强暴,英勇杀敌的战斗精神。歌曲鼓舞学生的志气,使学生了解这一历史情节。
三、学习者分析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音乐艺术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为此,我在课前应对教学的主体——学生进行了两方面的分析:
(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二年级的学生以直接兴趣为主,在生活中,他们或多或少的了解一些有关革命时期的历史及音乐,但这些了解不够深刻,需教师引领他们亲身实践这些音乐的韵律,以及亲自体验儿童团的儿童们的情绪。
(二)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在以往的课堂学习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自学探究的本领,因此在课堂的歌曲教学中,学生能够比较好地进行自主学习。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一)淡化教育活动中那种赤裸裸的知识传递过程,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并使这种活动本身为教育目的之一。
(二)音乐教育要把培养兴趣作为重要理念。
(三)音乐艺术的创作、表演、欣赏等各个环节均体现了鲜明的创造意识,并伴随着独特的创造行为,因此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介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二)情感目标——聆听《救国军歌》,从中感受队列行进的音乐特征,从歌曲中体会抗日战争时期的光荣故事,从而抒发爱国情怀。
(三)能力目标——学会本课歌曲《只怕不抵抗》,并明确相应的乐理知识及简单地运用。感受本课音乐的特征,并进行动作的创编和表演。
六、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七、教学重、难点
(一)准确歌唱本课歌曲,并能够创编简单的肢体动作及进行表演。
(二)学生能够懂得简单的音乐知识,并能简单地运用。
八、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聆听《救国军歌》,感受队列行进的音乐特征,并说一说自己对歌曲旋律的理解、感受。(运用多媒体课件)
2.教师介绍《救国军歌》的作曲家——冼星海,并引出本课歌曲《只怕不抵抗》。
设计意图:以聆听的形式引入本课,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本课的歌曲背景,为本课歌曲《只怕不抵抗》起到了铺垫作用,同时又感受了队列行进的音乐特征。
(二)探究新知
1.聆听本课歌曲《只怕不抵抗》,初步感知本课歌曲的旋律和气氛,并且说一说这类歌曲的共同的音乐特征。(激昂、向上的)
2.认识乐段,并试着划分乐段。(本曲根据歌词可分为两个乐段)
3.复听歌曲,并阅读歌词,熟悉歌词的内容,简单的复述出来,体会抗日战争时期儿童的生活,从而体会本曲的演唱情绪。(以上聆听内容均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4.学习第一乐段
(1)跟随教师按节奏朗读歌词,并讲解乐曲中休止符的作用。如:八分休止符与四分休止符相比其时值的不同,用呼吸与拍手来控制休止符所停止的时间。
(2)教师弹奏乐曲的旋律,学生按节奏随旋律朗读歌词,反复若干次直到学生能够基本哼唱,然后学生再从小声歌唱过渡到放声歌唱,教师对个别乐句进行纠正和指导。
5.学习第二乐段同第一乐段的教学方法相同,并且与第一乐段进行比较教学,让学生说一说两个乐段中的相同處与不同处。
(1)第一乐段:只︳怕—︳……
(2)第二乐段:只·怕︳……
设计意图:在歌曲教学中,运用了教授和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更体现了在低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使学生从小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以及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巩固练唱
1.学生自由练唱,教师播放多媒体伴奏音乐。
2.集体试唱,教师对学生在个别乐句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
3.分组比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找出歌唱中的错误与不足,并且进行纠正。
设计意图:此环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且提高了学生之间的纠错能力,也体现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四)拓展延伸
1.再次聆听本课歌曲《只怕不抵抗》,并为歌曲创编恰当的动作。(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2.学生自主创编,小组合作完成。
3.学生展示创编成果,教师给予指导、点评,并挑选出较优秀的创编动作。
4.展示优秀创编成果,教师与学生共同欣赏并评价。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动作的创编,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创编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动作的展示与欣赏的环节中渲染和丰富了音乐课堂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气息,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全面发展。
结语
抗日战争时期的小朋友们觉得能拿起小刀枪上战场为国杀敌就是最光荣的事情,那么我们现在的小朋友应该做些什么呢?应该以什么为荣呢?(学生各抒己见,最后在歌声中结束本课内容。)
设计意图:本环节充分体现了本课的情感目标,增加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多媒体板书
只怕不抵抗
第一乐段:只 ︳怕— ︳……
第二乐段:只· 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