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中“婚恋题材”选文剖析

    薛贵青

    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由此可见,情感教育是中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维度的教育目标,我们的语文教材选入了多篇关于爱情婚恋题材的文章,达到对学生情感的健康导引,这也是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

    以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为例,根据统计数据,五册必修课本里面总计66课共80篇文章里面其中10篇是婚恋题材。占到必修科目总数的很大比例。从具体分布上来讲:五册必修教材里,平均每一册都有涉及婚恋题材的文章。其中,第二册和第四册篇目数量占到最多,各占了三篇,总共6篇;必修三选文共有三篇;必修一和必修五各有一篇。从单元主题上来看,五册书共涉及到的20个单元中有七个单元中,每个单元都各有1—3篇文章涉及到了婚恋题材。这10篇婚恋题材的文章体裁也是非常多样的,其中有2首古体诗,长篇乐府诗1首,唐诗1首,宋词2首,章回体小说1篇,现代诗歌、戏剧、小说各1篇。总体来看不论是篇目体裁还是单元分布,这套必修教材里都均衡地分布了婚恋题材的作品,可以看出编者在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习了解这类文章所蕴含的价值观教育。

    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在以“女性的声音”为主题的第七单元分别选了两部经典的小说,都是涉及婚恋主题的。《中国古代散文诗歌欣赏》在第一单元中选择了一篇乐府诗和一首词来书写爱情。

    从上面对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的研究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婚恋题材文本在这套教材中是占有比较重要分量的。尤其在五册必修教材里,此类题材的选文占了很重的分量,综合统计其占到总体篇目数量的12.5%。

    从选文的内容上来看,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与必修课本中此类题材的选文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其中,有着重叙述故事情节与重视修炼美文语言的古今短篇小说以及长篇节选小说,有披情入文的古代长篇与肝肠寸断的唯美戏剧故事、也有篇幅较短抒情散文,有着重表达主人公情感与突出意象的现代诗歌和散文,还有重在塑造主人公性格与创作故事冲突的中外戏剧,还有有关知人论世的古代人物传记。那些唯美的爱情婚恋主题作品都包含在这些丰富的内容中,让我们在感受各种体裁作品的同时领略爱情的真谛,从而陶冶中学生的性情,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有高尚的爱情观。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就要做到先感知作品外在形式的美感,然后再感知作品包含的内在真实情感。《课程标准》对阅读与欣赏的要求是:“学习借鉴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与思考。努力探究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这一要求对高中课本中爱情婚恋题材文学作品的欣赏阅读视角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教学方向角度的引导,对实际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这一主题的作品的教学是否真正达到了课标精神的要求是有待于进一步商榷的。尽管这些作品大都是描写对美好爱情的憧憬,积极倡导健康向上情感的。如《诗经·静女》中,描写了静女对爱情的真挚情感与大胆的追求,语言既灵动可爱又富有内涵。《诗经·蒹葭》中主人公对于爱情的执着追逐与不惜一切代价的那份热情。戴望舒的《雨巷》中主人公用在那“悠长悠长”的雨巷中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的朦胧意境与深情,悠远绵长的情思都流露着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憧憬。《诗经·国风·氓》中爱情的美好在负心男主人公的蹂躏下毁灭。这样的作品对中学生有一定的警示作用,让他们明白爱情并不是盲目的。《孔雀东南飞》《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可以教育学生爱是责任与尊重。《边城》可以让学生感受那种自然、纯真的爱。《平凡的世界》里主人公纯真的爱情追求教会爱是远离金钱、权势、门第的纯真之情。等等这些作品都可以对学生正确爱情观的塑造起到很好的作用。

    但通过笔者自身的学习经历和研究生这一学期深入高中学校的实习实践经历来观察普遍教师对于爱情婚恋题材文本的讲解,发现了如下一系列的现象:在现实的教学中老师们大都谈爱色变,他们在对婚恋题材作品的讲解中刻意地去回避爱情话题的直白讲述。虽然进入新世纪人们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指导现代学校的教育思想仍是对道德品质教育高度重视、着重智力开发和各项能力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爱情婚姻话题在现代学校教育中仍旧是避而不谈的话题。尽管《新课标》充分着重强调了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语文教材中也选入了大量爱情婚恋题材的文章,但在现实中学语文课堂上“婚恋教育”仍然是一个盲点,男女之情在课堂上更是一個雷区,是绝对不能触犯的。大多教师认为讲这类题材作品会更加促成学生早恋,是对学生早恋起推波助澜作用的,这一领域是绝对不能触及的。

    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讲读这类作品时强调外在文章构思与语言形式的审美赏读,轻视了思想内涵的揭示;放大了负面情感的影响,忽略思想内容解析;重视高考要求的指导,放松了学生情感价值方面的引导。这是与课标精神和语文学科的功能相悖的。语文教学应该是最能够与情感教育架构联系的一门学科,教材选取的经典文本给我们指明了积极的价值取向,作品中的那些唯美细腻的情感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是这些美好的意象在语文实际教育中并没有完美地体现出来。所以,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秉承语文知识素养教育与情感陶冶相结合,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整体育情与差异育情相结合的原则。让语文课程的进行能体现教材编写意图和课标的精神规定。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