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林雪珠

    

    摘 要:随着“职教20条”的出台,“1+X”证书制度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新方向,基于此背景,笔者根据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探索“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

    2019年2月,国务院下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在“职教20条”中,国家提出了职业院校启动“1+X”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希望通過改革夯实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基础,提高职业教育培养质量。1+X证书制度的实施,将有效化解目前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难题,改善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为国家建设输送高素质现代化人才。

    一、“1+X”证书制度的内涵

    “1+X”中“1”指的是学历证书,“X”指的是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基础与拓展关系,“1”是基础;“X”是对“1”的补充,是进一步拓展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的体现。

    二、实施“1+X”证书制度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影响

    (一)促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1+X”证书制度是国家在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提出来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它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使学生成为懂技术、能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实施1+X证书制度,将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融合,需对原有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该制度的实施,将有效推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实现学生学历教育与技能培养的全面融合,完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1+X”证书制度把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与学历教育并重,培养复合型的技术技能人才。而职业技能的获取,则需要通过打造校内外的实训实习基地来实现。“1+X”证书制度客观上增加了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的联系,通过校企合作进行深度产教融合,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通过校企合作,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导向作用,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企业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供给相脱节的问题。

    (三)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1+X”证书制度在学历证书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在校就读期间,根据其具体的专业需求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表明其已掌握某类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截至2020年1月,教育部公布了三批职业技能证书和标准,其中,涉及会计领域的技能证书7项,见下表:

    高职院校通过选择合适的X证书,融入会计人才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技能教学,学生在原有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掌握职业专业技能,并通过获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来体现相应的实践能力,从而高效匹配社会各技能岗位的人才需求,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三、当前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区别于研究型大学,研究型大学是培养和造就高层次的研究型人才,而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很多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理念还是相对比较落后,重理论学习,轻技能培养,忽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偏重于学术性,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课大多都是理论课程,实践性课程比重偏少。尤其是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会计行业经历了由手工到电算化,由电算化到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传统的专业课程已无法满足职业岗位需求。如有的高职院校传统的珠算课、手工账实训课仍然存在,而适应时代需求的大数据财务分析、信息化技术等课程却鲜有开设。因此会计专业应对课程体系进行合理调整,以适应大数据背景下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需求。

    (二)校企业合作、产教融合不深入

    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并没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大多都是形式化。

    由于“产”与“教”对接不紧密,高职院校无法了解到专业岗位的知识技能需求。会计是一个与经济社会密切相关的职业,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会计这一职业的工作载体和内容发生重要的变化。随着财务机器人的出现,机器人逐渐替代财务人员完成简单重复性的会计核算工作,传统的财务工作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变化巨大的当前,会计专业产教融合的开展困难重重。企业做为盈利主体,出于自身安全考虑,学生到企业实习一般很难接触到财务资料,只能做一些打杂工作,缺乏相应的专业实践训练,无法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转换。企业参与也意愿不高,具有实战经验的财会人员很少深入参与高职院校的一线实践教学。没有企业的深度参与,高职院校难以培养出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三)教师职业技能有待提高

    目前各类高职院校教师队伍资源配置不合理,“双师型”教学队伍建设需加大力度。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多为应届或毕业不久的硕士研究生,不具备“双师”资格,因缺乏相应的企业实践经验,不了解企业财务处理流程,不利于校内外实践实训课程的开展。部分老教师长期在教学岗位从事教学工作,没有下企业锻炼,知识更新不及时,不了解会计行业的发展动态。这些情况导致教师队伍职业技能较弱,实践教学质量较差。此外,教师的综合能力也决定了教材和教学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四、基于“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一)重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在进行会计人才培养时,除了要立足学历教育,还应让学生熟练掌握技能,培养能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特别是适应正在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1+X”证书制度实施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形成“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专业培训课程”的课程体系,首先精简部分专业课程,如珠算课,其次适当增加信息技术类课程,以适应财务智能化需求。再次在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上融入职业培训内容,实现书证融通,努力创新学生培养模式。“1+X”证书制度下,学历证书为学生毕业的必备证书,而技能等级证书则是可选证书,因此技能等级证书可以以先修课的形式设置,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及就业需求选修职业证书培训项目,提升自身实践技能。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发挥协同作用,保证在习得核心专业技能前提下,同时获得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只有坚持理论和实践技能相结合,职业教育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

    (二)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深化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是输出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只有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才能站在生产第一线,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一方面要打造顺应时代需求的校内实训基地,选择性引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需教学平台,建立仿真实训室,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另一方面要积极深化校企合作,使得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下熟悉工作的操作流程,了解工作岗位所需具备的职业技能,同时,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导向作用,有利于高职院校培养出市场所需的人才。针对会计专业比较难以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这一情况,高职院校可以与会计教育行业公司合作,引入真账实操,提供各行各业的真账给学生实习。

    (三)完善高职会计类“双师型”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其能力和视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应制定相关措施,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首先,制定教师下企业锻炼的相关管理制度,以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对于缺乏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要严格按规定下企业锻炼,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了解会计行业发展新动态,提升职业技能,逐步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并把行业前沿带入课堂,应用于实际教学。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通过校企合作积极引入企业财务专家进校授课,弥补教师在授课中实践不足的情况。

    五、结论

    “1+X”证书制度是对现有高职教育模式的全面变革与优化,实现高职学生培养的最佳效果。“1+X”证书制度的实施能有效解决我国高职类院校会计类人才培养遇到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基于“1+X”证书制度的实施,深化高职会计类课程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完善高职会计类“双师型”队伍建设,有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全面创新。

    参考文獻:

    [1]韩璟,陈辉.基于“1+X”证书试点的会计专业教学创新改革分析[J].财经界,2020(10):109-110.

    [2]曾慧婷,谢光园.高职“1+X”证书制度优越性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0):101-103.

    [3]王玉兆.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9(12):409-410.

    [4]李政.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背景、定位与试点策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解读[J].职教通讯,2019(3):30-35.

相关文章!
  • 融合正向建模与反求计算的车用

    崔庆佳 周兵 吴晓建 李宁 曾凡沂<br />
    摘 要: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

  • 浅谈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

    聂森摘要: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教育领域改革之中也逐渐引用了先进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很

  • 卫星天线过顶盲区时机分析

    晁宁+罗晓英+杨新龙<br />
    摘 要: 分析直角坐标框架结构平台和极坐标框架平台结构星载天线在各自盲区状态区域附近的发散问题。通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