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音乐课堂中视唱练耳教学

刘新刚
视唱练耳是音乐学习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是打开音乐大门,通向音乐海洋的捷径。它主要通过视唱(看谱即唱)、旋律音程、和声音程及和弦的听辨模唱、节奏模仿、曲调记忆模唱、听写等形式,检查学生的音准感、节奏感、音乐记忆力及识谱能力,以此衡量学生是否具备学习音乐的素质和条件,发现人才。由于视唱练耳需要长时间的专门训练,而且升学考试中又用不上,因此在普通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往往得不到认真的对待,学生也很容易产生学习态度上的不重视。教师应该注重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运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正确理解,注重对音乐情感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为学生日后更好的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端正态度,正确引导多媒体教学
视唱练耳课主要包括两个部分:视唱和听音记谱。视唱是借助于视觉进行视谱的,但更重要的是凭借内心听觉将乐谱中的内容通过人声加以实现,这个也是普通课堂教学任务之一,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们反复模唱,单调而又缺乏趣味性,容易使他们的学习态度产生改变,由新奇变为无味,使他们对视唱失去兴趣,在课堂音乐学习上也发生了本末倒置的情况。音乐听记在视唱练耳中直接担负着音乐听觉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音乐综合能力训练的重要形式,现在课堂教学中不做要求,但可以作为选拔具有优秀学生的手段。因此,音乐听记与其他音乐理论课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们没有了解视唱练耳课的特殊性和关联性,单纯的认为视唱就是唱谱,听记就是记谱,难度较高不予重视,孰不知视唱练耳就像小孩说话一样,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只要努力都能学会。
二、循序渐进,以趣为导
从第一节音乐课堂上就训练孩子大声、自然地朗读和视唱乐谱。学生如果能在课堂上大声的,自然地朗读和视唱乐谱,是成功的第一步。从不识谱到认识谱,到能够读谱,随着信心的建立,面对唱谱就有解决困难的信心。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就会积极地学习唱。学生才可能真正全面地了解自己,面对音乐,才能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大大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课堂上的大声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更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师一定要明白,解决这个问题攸关重大。一定要让孩子从第一堂音乐课就能够大声地,同时又是自然地、清清楚楚地表达自己对乐谱的认知。不要怕出现错误,要学会敢于面对错误。
三、人机共融,协同发展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是发展音乐听觉、增强音乐思维能力的前提。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地理解音乐各要素。最能展示音乐魅力的教学手段就是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现代化教学,把和音乐相关的图像以画面的形式呈现到学生面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音乐。
在视唱练耳的教学中,可以把电脑音乐制作运用到视唱练耳中,有效促进传统方式的视唱练耳训练,缩短了学生与作品之间的距离,把音乐从听觉到视觉形成一个完整而又有效的画面,一改以往教学单一音响的状态、听觉材料有限和教学手段单一的状况。
视唱与听音训练是视唱练耳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以钢琴为主要教具进行教学时,训练音色单一、不断反复弹奏、无暇顾及学生学习效果的难题,教师一定会遇到。但电脑音乐制作的运用,通过听觉和视觉画面的呈现,使传统单一的课堂变得生动化、现代化,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在运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时,对教师的基本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学会终身学习,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的课堂教学。在多媒体的课堂上,教师需要事先将电脑音乐制作系统制作好训练内容。如:多种变化音色的音程、和弦、旋律、节奏,通过MIDI自己制作伴奏。在上课时通过电脑对视唱曲和练耳内容进行自由编排,自动播放,从而使教师在集体训练时可以对各个学生学习状况细致观察,进行近距离辅导。同时,更可以减轻在视唱时教师不停伴奏和范唱的重复辛劳。通过电脑制作的音乐,节奏音准非常精确,可以任意逐小节、逐句随教师意愿及学生熟练程度播放。教师也可以根据课堂效果随时对速度、音调、音色任意变化。通过合理运用电脑音乐工具制作课堂教学课件,教师将会在授课时既省时又省力,还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综上所述,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运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注重对音乐情感的培养,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为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五十四中学)
相关文章!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

    摘 要:激励性评价作为小学常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师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各小学学科中都有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需要与学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生活引路,作文随行

    周海波【摘 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加贴